高三古诗精讲赏析意象作用赏析写景艺术赏析抒情艺术 详细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三古诗精讲赏析意象作用赏析写景艺术赏析抒情艺术 详细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古诗精讲赏析意象作用赏析写景艺术赏析抒情艺术 详细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都说春江景物美不胜收,而暮春将尽,怎么会不使人伤感呢?
拄着拐杖在江边漫步,站在芳洲上望四周。
“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只看见柳絮在春风的吹拂下,如癫如狂,肆无忌惮的飘舞着,还有那轻薄不知自重的桃花,追逐着春江的流水欢快的向远方飘去。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故衫①
白居易
暗淡绯衫②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残色过梅③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①本诗作于宝历元年(825),时白居易从忠州刺史徙杭州刺史再徙苏州刺史。
②绯衫:
大红色官服。
唐代官员三品以上着紫红,四品、五品以上官员的朝服为绯红。
③梅:
梅雨季节。
诗人想借“故衫”抒发怎样的心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首联用“绯衫”“老身”自嘲,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未获提拔重用的苦闷之情。
中间两联借绯衫依旧感慨职位依旧,为职位长期得不到升迁而苦恼。
尾联“欲弃空箱似少恩”借旧衣不可弃,暗喻旧臣不宜疏远,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皇上提拔重用的心情。
暗淡的大红色官服十分贴身,一半披着一半拖在地上走出红色的大门。
衣袖里面藏着在苏州做的新诗本,衣襟上留着在杭州喝酒的污渍。
衣衫上的绯色经过梅雨季节发过霉已经褪落,衣衫经过冲洗仍然残留着一丝香气。
曾经放浪随意的三年生活过得很快,想丢弃空行囊,似乎不近人情。
鉴赏这是一首闲适诗,虽说咏的只是一件旧衫,但对旧衫的色香襟袖,穿衫的种种经历,都娓娓道来。
一件旧衫,便是坎坷生活的见证。
诗作用语细腻准确,显示出艺术造诣之深厚。
诗咏旧官服,实感慨身世。
首句即有自嘲老大之意,盖年老服绯衣而尚未服最高品级之紫衣。
颔联借故衫概括杭州、苏州数年诗酒经历,流露自得之意,此处可与同一年所作《吴郡诗石记》之文相参。
颈联承上句“旧”字,分写衫之“残色”、“故香”,寓恋旧之意。
尾联则明确道出恋旧心理,“烂熳三年”呼应颔联,末句言旧衣不可弃,则似暗喻旧臣不宜疏远。
全诗不加雕琢,对心理变化表现自如。
一领旧衣服,写得如此曲折委宛,如此多情,不但看出文字工夫,亦见性情之厚。
其中“襟上杭州旧酒痕”,已成名句,常为后人引用。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
陆 畅
其 一
楼压黄河山满坐,风清水凉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①传,不妨秋月城头过。
其 二
一别朱门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谢公②诗酒人。
①禁漏:
漏刻发出的声响。
②谢公:
南齐诗人谢朓,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诗中“谢公”应指崔大夫。
两首诗都写了“月”,各有什么作用?
答案 ①《其一》以景结情,写秋月从城头经过,渲染出清凉幽静的氛围,衬托出诗人欣赏美景而不忍入眠的愉悦;
②《其二》采用拟人手法,借唯有明月识得“我”是与“谢公”一同吟诗品酒之人,既称许了崔大夫的高雅,也委婉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以及漂泊多年怀才不遇的郁闷。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寒食①舟中作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①小寒食:
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
②鹖(hé
)冠:
传说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本诗颈联描写舟中江上之景,诗人选取的“蝶”“鸥”两个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有何作用?
答案
(1)特点:
往来自如,自在轻快。
(2)作用:
以乐景衬哀情。
布幔闲卷,蝴蝶翩跹,穿空飞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
诗人描绘了一幅蝶、鸥自由往来的美好画面,反衬出诗人年老体衰、漂泊异地的困苦之情;
如此情境下仍思虑朝廷,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在困苦中仍心系国运安危、担忧时局多难的悲悯情怀。
小寒时节,勉强吃一点饭,靠着乌几,席地而坐,乌几已经破旧,缝了很多遍了,头上戴着褐色的帽子。
春来水涨,江河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
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
见蝶鸥往来自由,各得其所。
站在潭州向北直看长安,像是在望天上的白云,有一万多里,蓦然生愁。
精准训练二 赏析写景艺术
古人云:
“写诗无他端,只情景二字耳。
”景物描写在古代诗歌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分量,诗人们苦心孤诣,极尽描写之能事。
因此,赏析写景艺术自然成为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并发展为很重要的题型。
这种题型在题干中有“写景特点”“写景艺术”等字眼。
在阅读分析时,如果能区分好静景与动景、乐景与哀景、虚景与实景,就为下一步赏析写景艺术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答题时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判断:
①景物选取:
有无典型性(指有无季节或地方特色)。
②写景层次:
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
③写景角度:
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不同的角度可以组合在一起,如视听结合等。
④写景方法:
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对比衬托等,以及修辞手法甚至如融情于景等表现手法。
答张十一①
韩 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④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⑤觉霜毛一半加。
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时所作。
张十一,名署,德宗贞元十九年(803)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
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
②筼筜:
竹名,生长于水边。
③踯躅:
杜鹃花科。
④恩波:
皇帝的恩泽。
⑤斗:
通“陡”。
诗歌的前四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 ①远近结合,点面结合。
第一联勾勒了阳山地区的全景,并且第一句为远景;
第二联则是两组近景特写。
②色彩浓淡相宜。
有淡墨勾勒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浓淡相宜,形象突出。
③动静结合,以声衬静。
山村是宁静的,但是猿的哀啼打破了宁静,反而更突出此处环境的幽静。
春山明净,春江空阔,清澈得以见到江底的沙粒,悲伤哀怨的猿啼声处处可听;
粗大的筼筜与纤纤嫩笋争相滋长,羊踯躅清闲自得,随处开放出鲜艳的花朵;
皇帝深恩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
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
吟读张署来诗后,叹看双鬓,顿时觉得鬓发白了一半。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其一)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注]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
西湖:
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景?
请结合词句简析。
答案 动静结合。
下片前两句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平滑的琉璃,再以船的移动缓慢,衬托了“静”。
后两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
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表现了词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境。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太白岭
王安石
太白巃嵷[注]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巃嵷(ló
nɡsǒnɡ):
山势高峻的样子。
本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回顾景物描写的手法,任翼飞在群里回答一下)
答案 ①动静结合。
“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出诗人愉悦的心情。
②视听结合。
“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出诗人对太白岭的喜爱之情。
③衬托。
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表达出诗人的欣悦之情。
④拟人。
“鸟语乐”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出诗人喜悦的心情。
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一)①
苏 轼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试扫北台看马耳②,未随埋没有双尖。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③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鹊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催檐泻竹声。
①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移守荒蛮之地密州,作此诗。
②马耳:
马耳山,因形似马耳得名。
③本诗作于元丰四年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是年冬,黄州大雪。
两首诗都写雪景,描写手法却各具特色,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答案 第一首诗:
运用感官结合的方法写雪。
①以触觉写雪:
雪后诗人只觉被褥毫无暖意,如同水泼在上面,重在表现下雪之后天气寒冷。
②以视听结合写雪:
庭院里的雪光反射在书斋的帷幔上,明亮而刺眼,诗人误以为天将破晓,半夜听到屋檐上雪融化后滴落的声音。
写出了雪后的独特感受。
第二首诗:
①以侧面描写写雪:
“马亦惊”写雪后天地一片银白,马也因此而惊;
“我先行”写出“我”对雪后美景的喜爱,通过诗人行为写雪后景色之美。
②以虚写雪:
想象雪晴之后,鸦鹊嬉戏于枝间的可人场面;
想象自己留宿寺中,等待听雪融化后从屋檐上和竹叶上滴落的声音。
其一
黄昏时分,雨下得纷纷绵绵,夜里无风一片寂静,天气更加寒冷。
只觉得被褥没有丝毫暖意,就像水泼在上面,不知道庭院已经堆上雪了。
半夜看到屋檐上的一片寒光,以为是曙色从帘幕透过来,误以为天将五更,其实是屋檐上的冰溜子。
早晨起来扫除积雪登上北台,只见一片茫茫,只有马耳山露出了双峰尖。
其二
雪后初晴,城头乌鸦开始上下翻飞,路上融化的积雪车辆辗来压去,变成了稀泥粘糊在车上。
在阳光照耀下,房屋似玉楼,大地如银海,人们被冻得皮肤起粟,雪光使人目眩眼花。
大雪灭蝗虫,覆盖麦子,来年百姓麦子该会长得很茂盛。
本应歌颂瑞雪,但我已老病,诗力减退,只能空忆刘叉吟诵他的《冰柱》了。
第一首写从黄昏到第二天天亮,彻夜雪飘的情景。
黄昏时节,淫雨绵绵,入夜后不知不觉转而为雪。
作者只觉被褥无一丝暖意,有如水泼在上面,而不知道庭院里已雪积成堆了。
“堆盐”,即堆雪。
用盐喻雪,出自《世说新语·
言语》,后世诗人都喜欢效用,如白居易《对火玩雪诗》:
“盈尺白盐寒。
”作者“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一联,亦世称咏雪名句,但历来有歧解。
费衮《梁溪漫志》卷七“东坡雪诗”条以为,“此所谓‘五更’者,甲夜至戊夜尔。
自昏达旦皆若晓色。
”据此解,则“五更”应总指分为五更的一整夜。
庭院里的雪光反射在帷幔上,明晃晃的,作者因寒冷未能安眠,加上“不知庭院已堆盐”,所以一整夜都迷迷糊糊,误以为天将破晓。
直到天色放明,借着雪光,看见了垂挂在房檐下的冰溜子,这才省悟,原来是雨转为雪,所以有这“半夜寒声”。
上句写地面上积雪的反光,下句写房檐下雪水凝成的冰溜,都紧扣“雪后”的标题,且又与末二句意思连贯。
“扫北台”、“看马耳”,是天明以后所为。
马耳,山名,在北台的南面,“上有二石并举,望齐马耳,故世取名焉。
”(《水经·
潍水注》)作者扫除积雪,登上北台,观赏雪景,只见一片银白世界,唯有马耳山尖尖的双峰高峭兀立,没有为雪所封。
原本应首先被雪覆盖的高山顶却“未随埋没”,可见这双峰如马耳一般陡直,连雪花也无法驻留其上了。
第二首继写在北台观雪景的所见所感。
太阳已升起,虽然前一晚下了一场大雪,但第二天却是冬季里难得的一个晴天。
往上看,天空中一群乌鸦开始活跃起来,绕着城墙,上下翻飞;
低头瞧,小路上渐渐融化的积雪被来往的车辆辗来压去,变成了稀泥,粘糊在车上;
放眼望,在阳光照耀下,积雪的原野上屋似玉楼,地如银海,冻得人皮肤起粟,耀得人目眩眼花。
这四句皆是白描眼前实景。
作者另有《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说:
“玉楼已峥嵘。
”《雪中过淮谒客》说:
“万顷穿银海。
”其“玉楼”、“银海”皆系实写。
有人以为这里是用道家语“玉楼为肩,银海为目”,实则凿之过深。
颈联则表现了作者对农家生计的关切之情。
大雪灭蝗,麦子得雪覆盖则来年会长得茂盛,眼前这场大雪预示着来年的丰收,在观赏雪景时,诗人没有忘记这一点。
诗人十分希望把自己对来年丰收的希冀和祝愿,把这场瑞雪所引发的种种感受一一用诗表达出来,但他既老且病,诗力大不如前,只得空自磋叹,以吟诵唐代元和年间(806—820)诗人刘叉的《冰柱》诗来自慰了。
此时诗人虽年仅三十九,但退出朝廷已三四年,心境不佳,且古人四十叹老亦为常事,读者不必坐得太实。
精准训练三 赏析抒情艺术
诗歌就是抒情艺术,中国古典诗歌更是如此。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最重要的内容和题型之一就是赏析抒情艺术。
这种题型在题干中一般有“如何抒情”“抒情特色(方式)”等字眼。
答这种题型,要答出抒情方式和情感内涵两个要点。
抒情方式有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两种。
如果是间接抒情,则一定要答出是借景抒情还是借事、人、物抒情等具体方式,个别的还涉及对比衬托等手法,然后指明所要表达的情感即可。
如果题目问的是“如何抒情的”,且问的是全篇或者词的上片或下片,则还要逐联逐句地分析。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干 戈
王中①
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无成两鬓丝。
踪迹大纲王粲传,情怀小样杜陵诗。
鹡鸰②音断云千里,乌鹊巢寒月一枝。
安得中山千日酒③,酩然直到太平时。
战争没完没了,无处可以躲避;
事业无成,两鬓已斑白。
我的来往踪迹和三国时的王粲差不多,若说情怀则和唐朝的杜甫所作的诗相同。
兄弟失散音信断绝,相隔千里之遥;
我在外流离失所,也像乌鹊一样找不到栖息之所。
哪里能买到中山仙人酿的好酒,让我一醉到天下太平时再醒来呢!
①王中:
南宋末诗人。
②鹡鸰:
一种嘴细,尾、翅都很长的小鸟,只要一只离群,其余的就都鸣叫起来,寻找同类。
③中山千日酒:
传说中山有人造的酒,饮后能醉千日。
泛指美酒。
诗的最后两联是如何表情达意的?
答案 ①借物抒情(或“比喻”)。
“鹡鸰”比喻漂泊异地的兄弟,表达了思念之情。
“乌鹊巢寒月一枝”说自己在外流离失所,像月夜里的乌鹊一样找不到栖息的树枝。
②用典。
“乌鹊”语出曹操《短歌行》,表达怀才不遇的怨愤。
“中山千日酒”表达期盼太平的美好愿望。
③反问。
尾联运用反问句,表达对现实(统治者)的不满。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
[注]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小
:
词人友人家的歌女。
梦醒只见高高楼台阁门紧锁,酒意消退但见帷帘重重低垂。
去年冬天惹起的恨恚来恼我,恰是落花纷坠斯人孤独伫立,细雨霏霏之中燕儿翩翩双飞。
依然清晰记得初次见到小蘋,穿着绣有两重心字的小衣衫。
拨弹琵琶舞弦诉说相思滋味,当时月光是那样的皎洁如玉,她像一朵美丽的彩云翩然归去。
词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是如何表达无尽愁情的?
请结合全词加以赏析。
(应该先答表达,即用了什么手法,再去赏析,答案组织的顺序不好)
答案 ①“落花”句既写暮春时节芳华已尽,词人油然而生伤春惜春的怅惘之情;
又借“落花”感叹青春易逝,佳期难再。
②“微雨”句借天色阴沉,状写心境的阴郁和苦闷;
又以“燕双飞”来反衬“人独立”的寂寞和孤独。
③“落花”“微雨”两句,融情入景,借眼前无限凄婉之景,抒发对歌女小
的怀念之意、苦恋之情以及深切的孤寂之感。
3.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王珪①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金陵怀古四首(其一)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②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③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王圭怀乡访古往事漫漫悠悠,我独上江城放眼尽是秋。
一鸟带烟从那沙洲飞来,数帆冒雨江水送下归舟。
晚风萧萧吹起落叶飘飞,寒云惨淡重压着旧城楼。
故国凄凉我还能去问谁,人世沧桑准还会再风流。
王安石首联一开始就拈出了建都金陵诸国兴亡盛衰相继的历史现象,次联则点明其原因:
凡是取得二江建都金陵的开国之君,大多都是白手起家,好不容易取得天下,而其子孙往往轻易地把政权断送。
二江是宋代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的简称,也是建都金陵诸国的主要统辖区域。
而这些政权所以败亡相继,主要是因为继承者享国以后,日趋奢靡逸乐。
这二联高屋建瓴,概括的不单是金陵,也几乎是历史上一切政权的盛衰兴亡的规律。
三四两联则以丰富的想象和怀古的诗情述说南朝旧事,以与上半首相印证:
那金陵城中的东府城曾是东晋简文帝的丞相、荒淫的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府第所在,而如今只剩下几间佛寺了。
想当年杜牧泊秦淮河上,听到商女唱着陈后主谱写的《玉树后庭花》遗曲,便联想到那淫靡之音终于使后主成为亡国之君。
杜牧写出过“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
如今这十里秦淮,依旧画舫不断,余唱未休。
诗人最后感慨地说:
当年东周的大夫和殷朝的旧臣悯伤故国,眷怀旧都,因而作了《黍离》《麦秀》之歌,然而千百年来,兴亡更替,人们对此既无能为力,那还是置之不论,一切付之酒杯,以免徒然的伤感吧。
①王珪:
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②东府:
位于金陵城中,曾是东晋丞相、荒淫的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府第。
③黍离麦秀:
商纣王叔父箕子朝周时,路过殷商旧墟,看到宫室毁坏,长满禾黍,慨愤而作《黍离》《麦秀》。
两首诗同为金陵怀古,抒情方式却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1)直接抒情。
尾联直抒胸臆,用“凄凉”与“谁与问”表达了漂泊在外、思念故国的孤独寂寞之情和国家两败于西夏后对国家命运(国势衰微)的担忧。
(2)借景抒情。
颔联、颈联选取了暮色之中烟雨蒙蒙之际,烟鸟别渚、数帆归舟、萧萧红叶、寒云压楼等景象,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江城秋景图(或“营造出萧索寥落的
意境”),抒发了漂泊在外、思念故国的孤独寂寞之情和国家两败于西夏后对国家命运(国势衰微)的担忧。
借事抒情(或“用典抒情”“间接抒情”)。
借建都金陵的诸国创业的艰辛和子孙败落的历史现象以及司马道子东府的衰败以及殷商旧事,表达了物是人非、昔盛今衰,却又无力左右兴亡更替的伤感无奈之情,表达了对逸豫亡身、逸豫亡国的感慨思考。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八声甘州·
寿阳楼八公山①作
叶梦得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②,戈戟云横。
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③。
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
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
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来怆遗情?
东山④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⑤!
①寿阳:
今安徽寿县,曾为楚国都城。
八公山:
公元383年,东晋谢安以八万精兵大败前秦苻坚八十万众于此。
②芝兰秀发:
比喻年轻有为的子弟。
③奔鲸:
前秦溃兵。
④东山:
谢安,他曾隐居东山。
⑤桓筝:
东晋桓伊善弹筝,曾抚筝而歌《怨歌》,以讽谏晋武帝猜忌谢安。
淮河环绕着楚都寿春孤城,野草丛生,河岸迷蒙。
当年南朝谢家子弟,意气风发,统领数万精兵。
以逸待劳痛击前秦军,苻坚百万雄师如受惊的巨鲸,在淝水中溃奔。
转眼间,建立起大功。
时隔千年,八公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