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最后小条1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4752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12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最后小条1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管理学最后小条1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管理学最后小条1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管理学最后小条1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管理学最后小条1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最后小条1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管理学最后小条1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最后小条1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学最后小条1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9..决策:

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的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地不断进行协调的活动。

10、决策目标:

是指在一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条件下,在市场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所预测达到的结果。

11、组织:

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在分工合格基础上构成的人的集合。

12、分权:

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的一定程度的分散。

13、管理层次:

是指一个组织设立的行政等级的数目。

14、管理幅度:

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

15、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指的是一个领导群体中各种不同知识水平的成员的配比组合。

16、能力结构:

领导者应当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用人能力和创新能力。

17、领导者素质:

领导者素质是在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和学习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诸内在要素的总和。

18、领导:

领导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

19、领导班子:

领导者通常是在一个最高领导统率下具有一定结构、一定层次的领导集体。

20、激励:

所谓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

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

21、控制:

是组织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了确保实现即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

22、前馈控制:

又称预先控制。

是指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为了避免在未来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事先采取的措施。

23、反馈控制:

管理人员分析以前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偏差所在并找出原因,拟定纠正措施以防止偏差发展或继续存在,这称为反馈控制。

24、现场控制:

又称即时控制。

是指在某项活动或者工作过程中,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行为给予必要的指导、监督、以保证活动和行为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的管理活动。

25、集中控制:

是指在组织中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对组织内外的各种信息进行统一的加工处理,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26、分层控制:

是指将管理组织分为不同的层级,各个层级在服从整体目标的基础上,相对独立的开展控制活动。

27、分散控制:

是指组织管理系统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独立地实施内部直接控制。

28.、控制系统:

是指由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煤体组成的具有自身目标和功能的管理系统。

29、产品质量控制:

是企业为生产合格产品、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和减少无效劳动而进行的控制工作。

30、工作质量控制:

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对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工作进行的水平控制。

31、全面质量管理:

就是指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都参与到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工作过程中,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专业操作和开发技术、各种统计与会计手段方法等结合起来,在企业中普遍建立从研究开发、新产品设计、外购原材料、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32、预算:

预算是以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预算多数是指财务预算,即用财务数字表明的组织未来经济活动的成本费用和总收入、净收益等。

33、成本控制:

所谓成本控制,就是指以成本作为控制的手段,通过指定成本总水平指标值、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成本中心控制成本的责任等。

34、协调:

协调就是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和谐地配合、以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

35、冲突: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主体因在特定问题上目标不一致、看法不相同或意见分歧而产生的相互矛盾、排斥、对抗的一种姿势。

35.冲突:

从管理学角度看,冲突可以理解为:

两个或两个以上个行为主体在特定问题上目标不一致,或看法不同或意见分歧而产生的相互矛盾、排斥、对抗的一种态势

36、信息沟通:

信息沟通就是信息的传递和沟通。

37、正式沟通:

正式沟通是指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38、非正式沟通:

是指正式途径以外的、不受组织层级结构限制的沟通方式。

39.外部环境:

是民族文化传统,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

40.协调:

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处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41.组织的效率:

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

42.霍桑试验: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1924--1932),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

由于该项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43.组织行为学:

专指管理学中的行为科学。

目前组织行为学从它研究的对象和涉及的范围来看,包含三个层次,即个体行为、团体行为和组织行为。

44.管理理论的丛林:

是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渊源和内容上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竟容的局面。

45.案例教学:

是经验学派所谓的经验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

46.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47.战略管理:

是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

48.目标:

他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达到的具体成果,他是为实现组织目的的或宗旨而提出的。

49..策略:

是指确立组织的基本长期目标,合理分配必须的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50.政策:

是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

51.程序:

是办事手续,是对所要进行的行动规定的时间顺序。

程序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思想的指南。

52.规则:

是对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下,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

53.规划:

是综合性的计划,他是为实现既定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执行步骤,使用资源,以及其他要素的复合体。

54.专项计划:

是指为完成某一特定任务而拟订的计划。

55.企业经营思想:

是企业经营思想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理念。

56.目标分解:

是把企业的总目标分解成个部门的分目标,个人目标,使企业所有的员工都乐意接受企业的目标,并且在完成这一目标中承担自己承担的责任。

57.宏观经济预测:

是对社会总供求,经济增长速度,物价指数,就业状况等有关国民经济发展总体状况的分析和推断,他主要是为政府指定经济和发展规划,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等服务的。

58.微观经济预测:

是指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所作的各种经济预测。

59.市场预测:

是对企业销售收入及其变化趋势的预测。

60.定性预测:

指依靠人的知识和经验,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作出定性的描述。

61.定量预测:

指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的定量,具体的描述。

9..决策:

62.战略决策:

是指事关企业兴衰成败,带有全局性,长远性的大政方针所作的决策。

63.战术决策:

是指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作出的带有局部性的具体决策。

64.业务决策:

是指属于日常活动中有关提高效率和效益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的决策。

65.程序化决策:

是指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决策。

66.非程序化决策:

是指距有极大的偶然性,随即性,又无先例可循且具有大量不确定性的决策活动。

67.确定型决策:

(参见教材第100页):

是指各种可行方案的条件都是已知的,并能较准确地预测他们各自的后果,易于分析、比较和抉择的决策。

68.风险型决策(参见教材第100页):

是指各种可行方案的条件大部分是已知的,但每个方案的执行都肯能出现几种结果,各种结果的出现有一定的概率,决策的结果只有按概率来确定,存在着风险的决策。

69.不确定型决策(参见教材第100页):

与风险型决策类似,每个方案的执行都可能出现不同的后果,但各种结果出现的概率是未知的,完全凭决策者的经验、感觉和估计作出的决策。

70.决策目标指一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条件下,在市场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所预期达到的结果。

71.组织:

是具有一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成立的有秩序的人事综合体。

组织从动态意义上是指围绕一定的目标,设置并建立组织结构、安排群体成员职位,确定其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从而使其成为具有较高效率的群体。

72.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组织正常运行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支持和载体。

传统的组织结构模式主要是直线制与直线职能制。

73.正式组织:

一般是指企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

企业的正式组织中,其成员之间保持着形式上的协作关系,以完成企业目标为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74.非正式组织:

人们在共同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共同的情感,会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形成一种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

75.矩阵制组织结构:

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矩阵,一名管理人员既同原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业务上的联系,又参加项目小组的工作。

76.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它是在总公司之下设立多个事业部,事业部可以按产品、或按市场、或按地区划分,每一个事业部都有自己的产品和市场;

事业部是总公司下面的一个利润中心,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

77.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领导下级成员的数目。

管理层次是指一个组织设立的行政等级数目。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关系。

78.管理层次:

一个组织,其管理层次的多少,一般是根据组织的工作量大小和组织规模的大小来确定的。

工作量较大且规模较大,其管理层次可多些,反之管理层次就比较少。

79.集权:

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

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的一定程度的分散。

80.分权:

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底层次的一定程度的分散。

81.授权:

是指上级把自己的职权授给下属,使下属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

包括三个方面:

委派任务、委任权力、明确责任。

82.人员配备:

是组织根据目标和任务正确选择、合理使用、科学考评和培训人员,以合适的人员去完成组织结构中规定的各项任务,从而保证整个组织目标和各项任务完成的职能活动。

83.因事择人(参见教材第162页)

84.职务分析是指上级把自己的职权授给下属,使下属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

)85.领导:

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

86.领导者素质是指在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和学习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诸内在要素的总和。

它是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的自身基础条件,是潜在的领导能力。

87.领导班子即一个最高领导统帅下具有一定结构一定层次的领导集体。

88.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

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

通常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

欲望、需要、希望、动力等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

89.强化:

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除某种行为的过程。

90.前馈控制:

即预先控制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

正确地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而预先采取措施。

91.现场控制:

是指在某项活动或者工作过程中,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行为给予必要的指导、监督,以保证活动和行为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的管理活动。

92分层控制:

是指将管理组织分为不同的层级,各个层级在服从整体目标的基础上,相对独立地开展控制活动。

93.全面质量管理:

是指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都参与到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过程中,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专业操作和开发技术、各种统计与会计手段方法等结合起来,在企业中普遍建立从研究开发、新产品设计、外购原材料,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94.预算:

是指以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

预算多数是指财务预算,即用财务数字表明的组织未来经济活动的成本费用和总收入、净收益等。

95.收入预算:

是对组织活动未来的货币收入进行的预算。

96.支出预算:

支出预算是对组织活动未来支出进行的预算。

支出预算是企业预算中最重要的预算

97.零基预算法:

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把所有还在继续开展的活动都视为从零开始,从新编制预算。

98.成本控制:

就是指以成本作为控制的手段通过制定成本总水平指标值、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成本中心控制成本的责任等,达到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的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

99.职务轮换:

即让管理人员依次分别担任同一层次不同职务或不同层次相应职务。

100.知识结构:

是指一个领导群体中各种不同知识水平的成员的配比组合;

知识包括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

101、部门指组织中主管人员为完成规定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殊领域。

102.管理的性质:

管理具有自然的和社会的二重属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首先,管理是通过组织生产力、协作劳动,使生产过程联系为一个统一整体所必须的活动,是生产过程的自然需要,这就是管理的自然属性。

其次,管理又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一种"

监督劳动"

,是管理执行者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实现特定生产或业务活动目的的一种职能,这就是管理的社会属性。

103.模拟情景训练(参见教材第168页):

是指根据被测测试者肯担任的职务,设计一套与该职务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项目,然后将被测试者安排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被测试者处理设定的各种问题,并根据其处理的方法和效果来评价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

104.管理人员考评(参见教材第169页):

是指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对管理者的素质、行为及绩效所作的考核和评价。

105.组织权(参见教材187页):

所谓组织权,就是指领导者在其领导活动中,根据事业或工作的需要,对机构设置,权力分配、岗位分工和任意使用等作出安排的权力。

106.指挥权(参见教材188页):

就是有关领导者,向其下属部门或个人下达命令或指指示等,为实现决策、规划中规定的目标和任务而进行各项活动的权力。

指挥权是领导者实施领导决策或规划、计划等的必要保障,领导者便无法完成其使命

107人事权(参见教材188页):

所谓人事权,是指领导者在有关工作人员的挑选录用、培养、调配、任免等事宜的决定权这种权利把下属的工作和前途与领导者直接联系起来,领导者因而形成一种重要影响力。

108.动机(参见教材第219页):

是由需要引起的,行为的方向是寻求目标、满足需要。

动机是人们付出努力或精力去满足莫一需求或某一目的的心理活动。

动机的根源是人内心的紧张感。

这种紧张感是因人的一种或多项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引起的。

动机驱使人们向满足需求的目标前进,以消除或减轻内心的紧张感。

109.效价(参见教材第226页:

是指职工对某一目标的重视程度与评价高低,即职工在主观上认为这奖酬的价值大小。

110.积极强化(参见教材第228页):

在积极行为发生后,管理者立即用物质或精神的鼓励来肯定这种行为。

在这种刺激作用下,个体感到对自己很有利,从而增加以后的行为反应的频率。

这叫积极强化

111.消极强化(参见教材第228页):

又称逃避性学习。

一个特定的能够避免产生个人所不希望的刺激的强化,叫做消极强化

112.惩罚(参见教材第228页):

在消极行为发生以后,管理者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以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就叫做惩罚

113.控制(参见教材第240页):

是组织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了确保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

控制既是可以理解为一系列管理活动,也可以理解为实施检查、监督和纠正偏差的管理活动过程,即控制过程。

114.反馈控制(参见教材第243页):

管理人员分析以前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偏差所在并找出原因,拟定纠正措施以防止偏差发展或继续存在,这成为反馈控制。

115.集中控制(参见教材第244页:

在集中控制中,信息处理、偏差检测、纠正措施的拟定等都是由控制中心统一完成的。

116.分散控制(参见教材第244页)是指组织管理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每一个系统独立地实施内部直接控制。

分散控制对整个组织集中处理信息的要求相对较小,容易实现。

由于反馈环节少,因此。

整个组织系统反应快、时滞短、控制效率高。

117.产品质量控制(参见教材第265页):

是企业为生产合格产品、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和减少的无效劳动而进行的控制工作

118.工作质量控制(参见教材第265页):

问答题:

1、管理的性质是什么?

答:

(1)管理的二重性。

其次,管理又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一种“监督劳动”,是管理执行者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实现特定生产或业务活动目的的一种职能,这就是管理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

(3)管理的艺术性。

2、组织外部环境具有怎样的特征?

组织外部环境与组织内部条件相比,具有下列特征:

复杂性。

构成组织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它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政治经济、技术、文化、自然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

交叉性。

构成组织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

无论哪方面的因素发生变化,都会直接地或间接地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

变动性。

组织外部环境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3、组织外部环境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社会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年龄结构、职业结构、民族构成和特性、生活习惯、道德风尚以及国家的历史和历史上形成的文化传统。

政治环境,主要包括国家的政权性质和社会制度,以及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和规定等。

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速度,国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国家的经济法令和经济政策,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计划,人民的生活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市场的供求状况以及社会基础设施等。

科学技术环境,它主要包括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和利用。

文化教育环境,主要包括人们的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各种大专院校、职业学校的发展规模和水平等。

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等。

4、管理基本职能是什么?

计划。

计划就是对未来行为所做的安排。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首先,计划从明确目标着手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了保障。

其次,计划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最后,计划通过规划、政策、程序等的制定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决策。

决策就是针对预期目标,在一定条件的约束下,从诸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并付诸实施。

决策在管理各职能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贯穿管理的全过程。

组织。

组织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其主要内容是:

根据组织目标,在任务分工的基础上设置组织部门;

根据各部门的任务性质和管理要求,确定各部门的工作标准、职权、职责;

制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联系方式和规范,等等。

人事。

是指组织根据任务需要,通过选拔、培训、开发等活动为组织各部门、各岗位配备合适人选的活动。

领导。

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还需要有权威的领导者,指导人们的行为,沟通信息,增强相互理解,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

管理的领导职能是一门艺术,它贯彻在整个管理活动中。

激励。

激励是人的需要和动机得到强化的心理状态,其作用在于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

从而使人们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控制。

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控制职能。

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

协调。

协调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5、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职工是“社会人”。

梅奥提出了“社会人”的观点,强调金钱并非是刺激职工积极性的唯一动力,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社会的和心理的欲望的满足,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6、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个体行为理论。

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理论;

有关企业中的人性理论。

(2)团体行为理论。

它主要是研究团体发展动向的各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3)组织行为理论。

主要包括有关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

7、现代管理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学派?

1)管理过程学派。

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约法尔。

其主要特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

他们认为,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

(2)经验学派。

代表人物是德鲁克和戴尔。

他们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不少学者认为,经验学派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称为“案例教学”。

实践证明,这是培育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很有效的途径。

(3)系统管理学派。

该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