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区八年级下册期末试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64705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3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地区八年级下册期末试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南地区八年级下册期末试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南地区八年级下册期末试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南地区八年级下册期末试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南地区八年级下册期末试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地区八年级下册期末试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

《河南地区八年级下册期末试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地区八年级下册期末试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地区八年级下册期末试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

其目的是为了配合下列哪一会议的召开()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6.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

下面的两幅图出现在( 

A.“大跃进”运动时期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7.作家莫言在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蛙》中写道:

“舞台上插着几十杆红旗,挂着红布白字横幅,…喇叭正播放着‘语录歌’:

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造反有理。

这段描写表现得是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场景()

A.五四运动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8.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

该突破可能是()

A.

B.

C.

D.

9.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时代楷模。

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邓稼先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和象征。

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A.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精神B.不怕牺牲、乐观主义精神

C.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D.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精神

10.“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它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的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相关决议裁决于()

A.万隆会议B.第26届联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D.APEC第九次非领导人会议

1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的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2.“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自从分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

这两段《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农民生活的变化与下列哪一政策息息相关?

()

A.“大跃进”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下面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从左往右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B.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科学发展

C.建设社会主义、中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

D.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基层民主

14.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5.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

从此,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新时代”是指()

A.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代

16.它是特别行政区实现“良政善治”的根本保证,是特区长治久安、繁荣稳定的“定海神针”和“压舱石”,这里的“它”指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D.政治协商制度

17.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

“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

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A.实现直接“三通”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8.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

以下为1978~2019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19年的是( 

A.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一国两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11大学三个代表

C.和谐社会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

D.中国梦一带一路两个一百年

19.“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它是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这个飞船”是()

A.神舟一号飞船B.神舟三号飞船C.神舟五号飞船D.神舟六号飞船

20.1956年,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说: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

”随着这一精神的贯彻,出现的优秀作品是()

A.《黄河东流去》B.《春天的故事》

C.《青春之歌》D.《抉择》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6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建设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材料二: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

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毛泽东在1956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1956年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生产和建设都有了很大增长,国民经济趋于全面高涨。

……所有这些,都为胜利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新年的展望》《人民日报》1957年1月1日(社论)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举一例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2)材料二中“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过程中,国家实行什么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历史意义。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社会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内在联系。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的。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提出利用邻近港、澳的有利条件、在广东搞出一个出口加工区。

邓小当即表示赞同:

“还是叫特区好……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快增长……各类商品丰富多彩、应有尽有的时代取代了商品匮乏的短缺经济时代。

我国人民千百年来衣食无虞的梦想变成现实,实现了由贫困﹣﹣温饱﹣﹣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因。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哪一会议决定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1980年中央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有何作用?

(3)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了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举出你身边的事例,证明材料三所述“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促进国家发展的根本前提,某校学生围绕这个专题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三次巨变”

第一次巨变:

社会形态的改变﹣﹣﹣﹣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事件是什么?

哪一少数民族地区的和平解放,意味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第二次巨变:

政治形态的改变﹣﹣﹣﹣各族人民在事实上获得政治上的平等。

(2)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第二次巨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第三次巨变:

经济形态的改变﹣﹣﹣﹣1978年改革开放,经过30年的努力,各族人民在经济上普获实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3)为推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第三次巨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请列举其中一项举措。

【探究二】国家统一:

两岸关系的发展

材料:

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举行了历史性会面。

这是中华民族的大事件,也是全世界的大事件。

世界上几乎所有主流媒体都在头条报道了此次习马会,它们几乎都用到了一个词﹣﹣“historic”(历史性的),全世界都在见证历历史。

(4)为了实现祖国统一,20世纪80年代,我们形成了怎样的对台方针?

运用这个方针的指引成功的范例有哪两例?

(5)你认为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前提是什么?

十八大以来,我国领导人多次出访世界各地,足迹遍布五大洲,开启了大国外交的新时代。

向世界传递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怀,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什么外交政策?

(2)材料一中图一双方同意以周恩来提出的什么外交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这一原则的提出有何积极意义?

(3)材料二的哪一板块反映了材料一中图二主题?

周恩来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4)写出1997年“洗雪国耻”的史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仔细观察三幅图片,按图片内容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序。

(2)图二和三所示区域都有“特”字,请你指出它们的“特”各指哪方面?

(3)综上所述,我国在不同区域实行不同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的什么理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

【答案】

B

【考点】

新中国成立

【解析】

本题以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的第一步是能够摆脱屈辱站起来为切入点,考查新中国成立。

【解答】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的胜利;

标着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因此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的第一步是能够摆脱屈辱站起来,“第一步”实现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

2.

D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人民百年被侵略的屈辱历史,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所以“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表明我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故选D。

3.

C

“一五”计划

本题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一五计划。

1953年~1957年我国编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表现在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宪法。

4.

抗美援朝

本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

根据所学知识,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主要有:

第一,抗美援朝不仅给予朝鲜人民有力的支援,而且对于保卫新中国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抗美援朝对于中国恢复国民经济和开展各项建设事业直接起到了保障的作用;

第三,抗美援朝战争给予美国的干涉主义以有力的打击和严重的警告,为中国争取到了相当长时期的和平建设的环境;

第四,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

5.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史实。

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

1953年初,国家组织人口普查和选民登记。

这次普选活动的深入开展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做了准备。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

A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本题以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为依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知识点。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

两幅图都十分夸张,反映了大跃进的浮夸风,出现在“大跃进”运动时期。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总路线的指导下,1958年,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了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故选A。

7.

“文化大革命”

本题引用莫言小说作为材料,考查了文革时期的乱象。

根据题干内容,《蛙》描绘的内容是文化大革命的景象。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混乱,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造反派夺权,社会混乱。

8.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两弹一星”的内容.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的试爆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根据题干“1965年5月”“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可知,这可能是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的试爆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A是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功的“籼型杂交水稻”,B图是1970年我国研制成功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C图是我国修筑的铁路,D图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试爆成功的情景。

9.

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

本题考查了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

“铁人”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

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

10.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本题考查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相关史实。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实行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的会议”。

据所学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

12.

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本题主要考查了农村改革的有关内容。

材料里的“安徽凤阳农民”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使得农业获得大丰收,随后这一政策在全国推行,这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中共八大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把这一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写入党章。

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982年十二大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了党章,故A正确;

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

14.

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注意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的过程和重要意义。

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后批准海南建省并设立经济特区;

1984年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后又陆续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从而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带;

1990年中国政府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形成了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开放带;

1992年以来,又决定对外开放一批边疆城市和进一步开放内陆所有的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等。

这样,中国就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格局。

15.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注意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意义。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93年”。

1992年10月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此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

因而“新时代”是指市场经济时代。

16.

“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影响

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据材料“良政善治的根本保证,是特区长治久安、繁荣稳定的定海神针和压舱石”可知,这里的“它”指的是“一国两制”。

据所学知,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提出,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

即在中华人民共和法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我国成功地收回了香港和澳门,但是特别行政区不能享有完全的自治,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成部分。

17.

祖国统一大业

该题考查台湾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

依据课本知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中国梦,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故D符合题意。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故排除A。

1992年,我国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排除B。

2003年,我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故排除C。

19.

历史文化常识

中国近现代科技教育文体事业的发展

本题主要考查神舟五号飞船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知识即可作答。

据“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它是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可知,“这个飞船”是神舟五号飞船。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

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

本题考查了“双百方针”。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