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4668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管理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育管理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育管理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育管理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育管理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管理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

《教育管理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管理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管理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

14、实验法:

有目的地严格控制一定的情景,人为地使一定的心理现象发生,从而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优点①研究者可以主动地引起其所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某种心理现象的出现②研究者可以严格控制和改变条件,从而了解某些条件对被试心理现象的制约或影响③研究者可以反复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可以反复地进行验证,以作为判断被试心理现象究竟是典型性还是偶然性的依据。

由于人们的管理行为过于复杂,难以控制,而且受情景因素的影响较大,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实验法对于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也有一定局限性。

实验是在人为的情景或孤立的条件下进行的,实验结果受到影响

15、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16、调查法: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所研究的现象在不能直接观察的情况下,研究者采取多种方法获取有关资料,间接地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方法。

如访问、座谈、谈话、问卷、工作成果分析、情报信息的收集等

17、谈话法:

通过面对面的谈话,直接了解教育工作者心理和行为状态的方法。

分为有组织的谈话和无组织的谈话两种。

前者一般是主试根据预先拟定好的提纲提问,被试针对所提问题进行回答;

后者则随机问答,结构松散,气氛活跃。

谈话法简单易行,便于迅速取得第一手材料

18、问卷法:

根据主试事先设计好的表格、问卷、量表等,由被试自行选择答案的一种方法。

一般可有是非法、选择法和等级排列法三种形式

19、测验法:

在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中,采用标准化测验工具,必要时也可采用精密的测量仪器作为辅助,测量被试的有关心理特质的方法

20、采用标准化测验工具要考虑测验法的两个基本要求,一个是信度,一个是效度。

信度:

测量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量同样内容,所的结果的一致性。

效度:

测量工具本身的有效性,即对所欲测量的特性或目的是否测得正确

21、广义教育:

一切幸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狭义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22、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3、管理:

管理者运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指引和影响个体或组织目标的过程

24、管理的本质:

管理者的管理对象是管理人及其活动,人是管理的核心。

管理的手段是协调,管理者的基本任务是设计和维护一种环境,使处身于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能齐心协力,共同实现管理目标

25、管理现代化的内容:

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组织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化

26、1911年美国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发表是管理成为一门科学的标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27、泰勒提倡科学管理,从时间—动作研究开始;

法约尔是管理过程理论的代表;

韦伯是行政组织理论代表

28、管理科学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现代管理学派

29、行为科学就是对工人在生产中和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效率

30、早期的行为科学理论着重研究生产中的人际关系,研究职工及社会需要满足问题,所以被称为人际关系理论。

代表是美国的梅奥,他于1927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研究并于1933年提出与传统管理理论不同的新观念①传统管理理论认为金钱是刺激职工生产积极性的惟一因素,梅奥认为职工除了物质需要外,还有心理的需要②传统认为工作条件是决定生产率的主要因素;

梅奥说生产率主要决定于职工的态度和情绪③传统只重视正式群体,只重视规章制度、职权划分;

梅奥指出非正式群体的存在,而且其成员的情绪与行为对生产有影响④霍桑实验还指出建立新型领导、听取职工意见与沟通信息的重要性

31、后期行为科学理论的四个方向:

有关人的动机、需要、激励问题;

有关人的本性问题;

在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和人与人的关系;

领导方式问题

32、管理科学发展的三种趋势:

①由原来基层管理为主发展到高层管理为主②由日常业务性管理发展到以经营战略性管理为主③由原来的以物为中心的管理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33、心理的本质就是如何正确地理解人的心理现象

34、冯特是“心理学之父”

35、1958年美国心理学家李维特出版《管理心理学》标志现代管理心理学正式问世

36、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创造力。

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局限于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调动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37、人性观问题是教育管理心理学基本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

38、我国古代思想家人性观①性善论。

孟子为代表,指出管理要实行仁政②性恶论。

荀子为代表,管理要以礼、刑两点措施治天下

39、经济人理论是美国麦格雷戈概括为X理论,基本观点①人的行为都是为了追求人们的最大实利②人天生中懒惰的,他们都不喜欢工作③人天生就是自我为中心的,只心自己满足的需要,不关心组织的目标和群体的利益④大多人在工作和事业上没有什么雄心,也不爱担任什么责任⑤绝大多数人喜欢被领导,照章办事⑥缺乏理性,容易受自己的冲动和别人的行为影响,有盲目举动

40、经济人理论管理措施①管理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与广大工人群众无关,工人的主要任务是听从指挥②管理者的工作重点是在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任务方面,而不是考虑人的感情和道义上应负的责任。

要实现组织目标,完成任务,管理者必须用控制和强迫的手段③人是经济人,管理者要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的生产积极性④人天生是懒惰的,对消极怠工者要采取严厉惩罚措施

41、泰勒制就是经济人观点。

泰勒在对工人“动作和时间”研究中总结出三项基本原则:

①选取适合职位的人员②指导工人应用有效的方法和最经济的动作③给予最佳的工人较高薪金,作为鼓励

42、社会人理论是梅奥提出的。

管理措施①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②强调重视职工间的人际关系③提倡集体奖励④提出新型的参与管理的方式

43、参与管理:

在不同程度上让职工和下级参加企业决策的研究和和讨论

44、自我实现的人也是美国的马斯洛提出的。

管理措施①管理者的工作重点由经济人重视任务,社会人的重视人的因素转移到重视工作环境和条件上,它主张创造一种适宜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使人们能充分地自我实现②管理者要充分运用授权分权,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以及参加管理的方式,激励职工发挥潜能,有效达成组织目标③管理制度要保证职工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在到自己所希望的成就

45、复杂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莫尔斯和洛希。

管理措施①采取不同的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效率②根据企业情况不同,采取弹性,应变的管理方式,以提高管理效率③善于发现职工在需要、动机、能力、个性方面的个别差异,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地采取灵活多变的管理方式

46、马克思认为: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7、人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意识属性的生物,人的本质是三种属性的统一体

第二编个体心理

1、认知:

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揭露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

2、社会认知: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开成的认知反映,是指主体对他们的行为、对社会交往和对集体组织间的关系认知

3、社会认知的种类:

对他人的认知、人际认知、自我认知、对社会事件认知和对社会角色认知

4、社会认知的意义:

社会认知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基础,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所以必须了解人的社会认知活动,形成正确的社会知觉。

社会审直辖市人际关系、调动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社会心理因素。

现代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管理水平的提高、组织效率的发挥以及群体凝聚力的增强,都受到社会认知的影响

5、教育工作者社会认知的特点①自我认知的自觉性②人际认知的广泛性③社会角色的多样性

6、教育工作者社会认知的功能①加速教育工作者的自我成熟②改善人际关系③提高教育效果④增进心理健康

7、影响教育工作者社会认知的因素①当时的情境②被认知者的特点③认知者本身的特点

8、教育管理者如何获得对人的正确认知①发展的看人②全面的看人③历史的看人

9、教育管理中克服的认知偏见有①第一印象②光环效应③近因效应④社会刻板印象⑤情感效应

10、第一印象:

在社会认知中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的最初印象。

光环效应:

在社会认知中将知觉对象不加分析地扩展到其它方面去。

近因效应:

在社会认知中新近得到的信息比以前得到的信息对于一个人的整个印象会产生更强烈的作用。

社会刻板印象:

在社会认知中人们常常受到以前经验模式的影响,在其头脑中形成有关某人或某类人的固定印象,这种固定的刻板印象将对随后的反映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情感效应:

在人际知觉中,观察者已有的情绪情感对社会认知的影响,从而造成对人判断或评价上的偏见

11、情感:

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

它不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而是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它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

12、情感的作用①情感具有动力作用②信号作用③适应作用

13、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情感品质①热爱教育事业是教育工作者做好教育工作的起点和基础②强烈的理智感③深刻的道德感④正确的审美感

14、意志:

在认识和变革的过程中,人自学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5、意志的作用①发动。

在意志行为之前,在思想上权衡行动动机,确定行动目的,目的确定之后就要选择的方法,从而引向行动的决定②坚持。

行动发动起来以后,就要按预定目的去行动③制止。

制止那些不利于达到目的的行动

16、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意志品质①明确的目的性②一贯的坚持性③处理问题的果断性④沉着、自制和耐心

17、情感、意志对教育工作者的影响①影响学习效果②影响教育工作效果③影响承受力④影响判断力⑤影响群体相容性

18、如何培养高尚情感①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②开拓宽广的胸怀③增强适应生活的能力④提高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修养

19、如何获得顽强的意志①树立崇高的理想②培养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③检疫站浓厚坚定和有效的情感④在实践中经受考验

20、教育工作者个性对工作成就、管理水平都有重大影响作用

21、教育工作者的兴趣与管理①实践活动是兴趣形成的必要条件②社会生活条件是举了产生、巩固和发展的决定因素③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是兴趣产生的前提④自我教育是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22、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23、教育管理在能力方面要注意①确定标准、以职选人②用人之长、避人之短③能级合理、能职相称④大胆改革、择优汰劣

24、教育管理的主要工作对象是人所以了解人的气质很重要①从实际出发,知人善用②因材施教和个别施教③优化组合、倒塌配置

25、气质的类型: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26、培养人的良好性格特征的途径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②在社会实践中培养③用性格榜样去培养性格④自我教育、自我调节

27、榜样的作用于①启示作用②控制作用③调节作用

28、行为:

在外部刺激的影响下,经由主体内部的折射而产生的反应活动

29、个体行为的共性①人的地为总是有原因的②人的行为是有动机的③人的行为是有目标的

30、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①个人因素②环境因素③情境因素

31、美国管理心理学家李维特对改变行为的模式①权威②胁迫③操纵④合作

32、需要:

有机体缺乏某种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它是个体客观需求(人体内部生理需求和人体外部社会需求)的主观反映

33、需要的种类:

从需要的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从需要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我国心理学者将需要概括为生活福利需要、工作学习需要、社会需要

34、动机:

推动人们去行动的主观动因,是个体发动和维持其行动以实现一定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

35、动机的特点:

主观性、内隐性和实践性。

动机的功能:

引发、指向和强化

36、教育工作者主导动机的表现方面①以自身的工作成就为主要目标②对职称的追求是努力工作的动力③经济利益的追求

37、教育管理者如何利用动机激发工作者的积极性①提高对教育工作意义的认识②提出挑战性的工作任务,使教育工作者能发挥个人特长和才能③不断设置新的目标诱因④重视生活福利和经济利益的影响,运用适度手段满足其需要

38、目标是一种期望是人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是与一定需要的满足相联系的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超前反映。

它在人的活动中起诱因的作用

39、具有激励作用的目标应具备①具体性②适度性③可测性

40、目标的作用①导向作用②评价作用③控制作用④激励作用

41、在教育管理中教育组织的集体目标和教育工作者的个人目标统一起来是教育管理必须遵循的心理学原则。

在制定目标应注意目标要①设计合理②目标认同③群众参与。

在个人目标与管理目标发生冲突时应正确对待①当两种目标发生冲突时要尽量扩大集体目标的内容,使集体目标覆盖、接纳、包含正当合理的个人目标②通过疏导的方法使教育工作者懂得共同的事业中包含个人的利益③提倡在组织目标的指导下制定个人目标,同时鼓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目标发展④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要限制个别成员不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个人目标,提倡顾全大局和自我牺牲精神

42、激励:

持续地激发人的工作动机使其心理过程始终维持在一种兴奋状态中。

即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

43、激励的方式①目标激励②奖惩激励③竞赛和评比的激励④榜样激励⑤领导行为激励

44、奖惩激励就是利用奖励与惩罚的手段进行激励。

奖励是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保持这种行为。

奖励应注意①要善于把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结合②创造良好心理气氛,要发挥奖励激励作用③奖励要及时④奖励的程度要与贡献的大小挂钩⑤奖励方式要有变化,考虑教职工需要差异。

惩罚应注意①惩罚要公平合理并与教育相结合②惩罚要掌握③掌握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④惩罚措施要掌握好尺度⑤惩罚方式有口头、书面、公开、个别等,要注意采取合适的方式

45、制定评比注意①要能体现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统一使人们从内心接受,激励他们为达到条件而努力行动②评比的条件要具有可比性③在评比时要力求公平合理。

榜样激励要注意①实事求是宣扬榜样先进事迹,激发群众学习热情②引导群众正确对待榜样不能要求榜样十全十美③展开介绍与表扬先进事迹会议,会场要严肃隆重,气氛要热烈,激发群众敬慕先进的心理效应。

领导行为激励要注意①领导者对被领导者工作的支持是一种有力的激励②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关怀也是一种有力的激励③领导者的以身作则对工作人员行为有很大激励作用

46、激励的理论:

需要层级论、激励保健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47、需要层级论是马斯洛提出,认为人有五种需要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爱与归属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48、激励——保健理论是美国赫兹柏格提出,满意因素是工作本身引起的,不满意因素是外界工作环境引起的,这两类因素区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两种,所以此理论以称双因素理论。

激励因素主要是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得到社会承认,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工作中负有重大责任以及在职业上能得到发展和成长;

不满的保健因素主要是由于公司政策、行政管理、监督、上下级之间关系经及工作安全工作环境条件方面处理不当引起的

49、期望理论是美国弗鲁姆提出。

他认为人们只有在预期其行为可以把握达到某种结果,并且这种结果对他们有足够价值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采取行动,公式:

动机水平M=f(效价V×

期望值E)效价和期望值不同结合就会产生不同激励力量①效价期望值均大时就会产生最大激励力量②效价期望值中任何一项较小时,所产生的激励力量就小③当效价期望值中任何一项为0时,产生的激励力量也为0。

期望理论应注意处理①努力与成绩的关系②成绩与奖励的关系③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50、公平理论是美国亚当斯提出。

内容:

报酬的多少固然对一个人世间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其影响不容忽视。

一个人对他所得报酬不应看其绝对值,还要看与社会比较的相对值。

消除不公平感的措施①重新认识自己的投入和产出,自我解释自我安慰,以求心理解脱②改变比较方法,自我安慰,获得主观上的公平感③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投入产出比率④采取行动改变他人的投入产出比率⑤采取不正当方式发泄不满

51、挫折:

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一时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52、挫折结果的两重性:

对人有利也有弊。

从有利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可使人吸取经验教训,磨练人的意志。

从有弊说,挫折可让人产生心理上的痛苦,行为偏差,从而引起疾病,甚至失去对生活的追求

53、挫折的原因:

自然环境的阻碍,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个体身心条件的影响,个体动机冲突的影响

54、挫折容忍力:

个人遭受到挫折时避免行为失常的能力。

影响挫折容忍力因素:

生理条件、学习与训练、个体心理品质(影响个体心理品质的几个方面:

认知判断、情感因素、意志成分)

55、人受挫折后外部的几种表现:

攻击、冷漠、倒退、固执、逃避

56、攻击:

个体受到挫折后引起愤怒的情绪,对构成其挫折对象的人或物进行指责、驳斥或反击。

冷漠:

个体在受挫折后表现的对挫折情意漠不关心、无动于衷的行为反应。

倒退:

受挫折后内心冲突无法解决时出现的返童行为。

固执:

明知挫折不可避免,偏按原来动机重复某种无效的动作,尽管反复进行某种动作并无任何结果,但仍要继续这种动作。

逃避:

一个人受挫折后不敢面对挫折情境,而是从构成挫折的情境中退却,逃避到幻想或现实中的安全地带,尽量避免同挫折有关的人物接触

57、逃避的方式①逃向另一现实②逃向幻想世界③逃向生理疾病

58、挫折的自我防御机制:

个体在遭受挫折后,为保持情绪的稳定与心理平衡,自发产生适应性的行为与心理活动

59、自我防御机制的心理反应方式有合理化作用、压抑作用、代替作用、投射作用、表同作用和反向作用

<

教育管理心理学>

>

2

10、合理化作用:

个体适应社会的一种方式,个人没有达到目标时,为避免心理冲突,维护个人尊严,总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给予一种合理的解释,或把自己的不合理性解释为事实需要,使别人有不得不这样做的想法。

压抑作用:

个体有意识的将自己由于受挫折而产生的痛苦体验和烦躁情绪排除于记忆和意识之外,以适应社会生活。

代替作用:

个体对某一对象所保持的动机,态度和感情若不为社会所接受,或自忖将遭遇困难时,将此种感情与态度转向其他对象以取代之。

投射作用:

将已之过错强加于人的倾向。

表同作用:

把他人具有的使自己羡慕的品质加到自己身上,以他人姿态风度自居。

反向作用:

想以相反的态度和行为掩盖自己内心的不良动机

11、挫折产生的组织因素①组织的管理方式②组织内的人际关系③工作性质④工作环境⑤其它的如工作计划不周,工作休息不当、偏低工资、不公平晋升、不合理奖惩

12、如何解决教育工作者挫折①调整组织环境,减少导致挫折的刺激情境(产生挫折的原因的自然和社会因素)②进行教育和训练,增强个体对挫折的容忍力(教育所属职工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教育所属职工保持乐观情绪;

改善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

教育所属职工在遭受挫折后学会自学地运用自我防御机制;

教育所属职工了解并接受自己;

教育所属职工要善于调整所追求目标的标准)③正确对待受挫折者(采取宽容的态度;

提高认识、分清是非;

改变引起挫折的情境;

精神发泄法)④讲究心理卫生,保护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

13、心理卫生;

使人获得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手段,是一种为保护和促进人类心理健康,保持人类对环境的良好适应,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的综合学科和实践技术。

心理健康:

身体、心理对内外环境的良好适应。

心理咨询:

心理学家帮助人们治疗“心病”的方法

14、心理卫生的消极目标——心理疾病;

积极目标——心理健康

1、态度:

个体对待某种社会事物所持的主观评价与行为倾向

2、态度是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但它与普通心理学的心向或定势的概念不同。

心向或定势是在一定情境下采取一定行动的准备性或倾向性,这种准备性或倾向性是暂时的,态度是对一定社会客体采取一定反应的准备性和倾向性,这种准备性或倾向性是持久的稳定的。

另外心向或定势是无意识的或是低意识状态之下,而态度是有意识的虽然这种意识性的水平有高有低

3、态度的结构①认知因素②情感因素③意向因素。

态度的三种成分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认知成分是态度的基础,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行为反应倾向则是态度的外观

4、态度的功能①认知②适应③自我表现功能④自我防御功能

5、态度与工作效率不是简单直接的关系。

态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并无一定的必然联系,它们关系复杂

6、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态度:

人们在教育工作中对于工作本身工作环境以及其它人的积极或消极的心理倾向或评价。

这种评价包括工作的满意感、义务感和对工作任务的承担

7、教育工作者工作态度的特点①自觉性②明朗性③倾向性④复杂性

8、教育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