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本知识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64526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基本知识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学基本知识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学基本知识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学基本知识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学基本知识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基本知识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育学基本知识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基本知识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基本知识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这一运动对发展中国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教育的民主化。

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及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教育的多元化。

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等。

5.联系实际谈谈赫尔巴特教学理论与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学理论的代表:

(1)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

  

(2)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

  (3)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及权威地位。

  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其教学思想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

(1)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从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

  

(2)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3)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论述题未联系实际者酌情扣分)

6.简述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

(1)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

  

(2)学制改革。

1.为什么说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1)教育主体确定;

  

(2)教育对象相当稳定;

  (3)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4)形成习了的文化传播活动;

  (5)由以上因素结合人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家在智育方面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

(1)扩大教学内容的范围,增加新的学科内容;

  

(2)改变经院主义的学风,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

  (3)恢复古希腊重视美育的传统,将美育善结合起来

3.简述《学记》中的教学思想。

(1)主张启发式教学:

主张开到学生,但不要牵者学生走;

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失去自信;

向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2)强调教学要循序渐进。

4.筒述夸美纽斯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

(1)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都有相同的自然性,都应受到同样的教育;

  

(2)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

  (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而不是仅强调宗教教育。

5.简述1939年凯洛夫《教育学》的主要特点。

(1)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肯定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3)系统论述了教学原则与教学。

6.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较,出现了哪些变化?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强调以法治教

7.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1)构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本框架,和确定了教育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2)论证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天然合理性;

  (3)从理论上论证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

  (4)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并论证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5)从理论上论证了“学年制”及“班级授课制”。

1、学校文化及特点和功能。

学校文化:

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深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

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物质文化三部分构成。

  特点: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学校文化特别是良好的校风,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

  功能:

(1)学校文化具有导向功能

(2)学校文化的凝聚功能(3)学校文化的规范功能

2、学校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1)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

  

(2)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

  (3)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学校文化主体积极创建的过程

  (4)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良好行为的改造和积累过程

3、试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表现在:

(一)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在于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

  

(1)教育是培养人社会实践

  

(2)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

  (3)培养人是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实现的

  (4)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特殊社会实践

  

(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1)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

  

(2)教育要注意继承发扬本民族的传统

  (三)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1)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1、教学评价:

是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基本作用是调节、改善和提高教学活动本身。

  种类:

(1)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根据评价对象,可分为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

  (3)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2、什么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

有哪些基本方法和方式?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是教学评价中的基本内容,它是指以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等发展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基本方法:

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等。

基本方式有:

考查和考试。

3、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

4、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基本观点。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舒尔茨,基本理论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因为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5、试分析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教育与文化的特殊性一方面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另一方面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文化。

1、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

2、教学组织形式:

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在教育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道尔顿制和特朗普制。

3、班级授课制:

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取代的优点,在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优点:

第一,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

  第二,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第三,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四,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缺点:

第一,难以因材施教。

  第二,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缺乏灵活性。

4、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主要有现场教学和个别教学,特殊形式是复式教学。

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一)备课,基本要求是:

(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写好三种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二)上课,基本要求是:

(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组织有效(5)体验积极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的批改

  (四)课外辅导

  (五)教学评价

1、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

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

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五个阶段。

2、教学原则:

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3、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教学方法:

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

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5、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年龄特征(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

1、教学的意义有哪些。

(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2、中学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教学过程及主要观点。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①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

  ②儒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理论③古罗马昆体良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习”的学习过程理论④夸美纽斯的感觉、记忆、理解、判断⑤德国赫尔巴特第一个试图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四阶段说⑥席勒“预备、提示、联想、系统、方法”⑦杜威“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4、如何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

(一)教学教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在学生学的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程和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客体。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感知、理解、巩固、运用教材中所含的知识时,并没有也不可能引起客体的变化,相反,发生变化的恰恰是学生自已。

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

  

(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的过程。

因此,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间接性与简捷性②交往性与实践性③教育性与发展性④引导性与指导性

5、试分析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①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②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①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②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三)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①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以掌握知识为基础②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①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②学生具有主动作用

1、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它包括哪几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高中课程的八大领域之一,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方面内容。

2、我国中学的课程结构: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并行的层次结构

3、教学:

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它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

4、教学的含义。

(1)教学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的活动。

  

(2)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5、教学与智育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教学这条途径来实施,但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

此外,教学不仅是智育的实施途径,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途径。

1、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正确使用教科书?

(1)认真钻研和深刻理解教科书中各章、节、目之间以及各篇课文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掌握教科书的框架、脉络、知识、技能体系,并且通过教学,使学生也要对其正确理解和大体掌握。

  

(2)透彻理解教科书中每个章节的内容,备课时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来设计教学过程,设法调动一切教学手段,把重点和难点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信息。

  (3)充分利用教科书,包括有关图表、附录等,都应当给予重视。

  (4)由于最新的科学成果尚未在教科书中及时得到反映,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知识基础等实际情况,灵活引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能理解的有关学科的新知识。

  (5)结合本地区的需要,适当补充本民族、本地区的乡土材料。

(6)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好教科书。

2、课程资源:

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它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资源。

3、广义的课程资源与狭义的课程资源的区别是什么?

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要素来源,广义的课程资源包括形成课程的直接要素来源和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前者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后者是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和环境等,也包含着课程实施的条件。

4、怎样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

(1)进行社会调查

(2)审查学生活动(3)开发实施条件(4)研究学生情况(5)鉴别校外资源(6)建立资源数据库

5、课程实施及影响实施的主要因素。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影响因素:

(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

(2)交流与合作(3)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4)教师的培训(5)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