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干部大会上局长讲话稿Word文档格式.docx
《三级干部大会上局长讲话稿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干部大会上局长讲话稿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环境越复杂、越趋紧,我们转方式、调结构的决心要更执着。
要立足实际,牢牢把握每一轮政策调整中蕴藏的机遇。
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央新出台的鼓励民间投资“新36条”实施细则,推进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增值税改革试点,加大对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支持,为我市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添了动力。
中央提出保持适度投资规模,保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有利于我们推进在建和续建重大基础设施及产业项目,争取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微型企业发展,扩大养老等各类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抓好保障性住房工作,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等,这些政策含金量都很高,为我们惠民生、促和谐提供了政策支持。
从区域发展来看,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继续推进,对中部崛起的战略扶持也在不断加大,中部地区尤其是县域经济迎来了发展特色经济的有利时机。
省九次党代会提出打造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的“三个强省”目标,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入,下大力气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坚定不移推进自主创新等等,一系列政策取向与我市的发展路径可谓是不谋而合。
再加之“北圈南带”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市的政策叠加优势更加明显,发展机遇和政策红利将会接踵而来。
只要我们抢抓机遇,谋势而动,乘势而上,完全可以大有作为,实现跨越赶超,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这也是我们传统优势的东西,应该说我们持续不断地坚持打“文化牌”,推动实施人文兴市战略。
可以说,现在刚开始看到,打“文化牌”带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对于这样一个内生经济比较发达的县级市来说,经济社会已进入厚积薄发、蓄势而上的关键时期,在发展的“弯道”上迎来了“超车”的良好时机,可以说,确定“稳中求快、好中求超”既是切合实际,又是切实可行的。
“稳”是首要前提,也是中央的要求,“稳”字始终压倒一切。
的发展稳定有余,但进步不快,所以“快”是相对“进”来说的,是更高层次的要求。
“好”是核心任务,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又好又快,好字当头。
虽然近年来的发展态势良好,但始终难以实现质的超越,所以“超”成为我们在“好”前提下的突破,是更进一步的发展展望,要实现总量位次上的一个提升。
我们只有变竞争压力为发展动力,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措施,毫不动摇、持之以恒地抓好经济工作,加速赶超跨越,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弯道超车”。
二、把握工作重点,以更加科学、务实的举措实现新的发展
第一,大力推进转型升级,增创产业竞争新优势
结构转型升级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转型转得怎么样,关系到未来竞争的优势。
一要强化结构调整。
充分发挥现有骨干企业的牵动效应,加快打造一批税收超5000万元的超级企业和一批利税过亿、产值过10亿、2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也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十强中拔大个”。
引导更多的中小微型企业进入规模企业,全力支持企业增资扩股、裂变扩张。
加快发展“智力型”、“税源型”、“品牌型”、“低碳环保型”经济,强力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力度,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快速融合,带动整体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加快4个省级产业集群镇转型升级步伐,积极推进板块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
进一步改进财政资金投向和使用方式,撬动和吸引更多信贷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着力发展商贸服务、物流、会展、服务外包、总部经济等产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结构提升、占比提高。
建立健全农村商品流通体系,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着力引导房地产业由单纯的居住地产向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度假地产等领域拓展。
坚持“依城建市,以市造城”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商贸城、新市街商贸集中区、居巢路美食特色一条街建设,打造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的现代商贸物流综合体。
二要坚持项目带动。
坚持以大项目促结构调整,以好项目促产业升级。
大力引进一批对结构优化起引领作用的旗舰型、科技型项目,实现引进一个项目、聚集一个产业的带动效应。
对重点项目坚持“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保姆式”贴心服务,使项目最大限度释放投资效益,最短时间内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积极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坚持利用外资、引进内资与激活民资相结合,扩张总量与优化提升相结合,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有支柱产业,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强、纵深发展广的优势项目。
同时,要选择现有基础好、发展潜力大、成长性高的优势产业,以大项目、大企业为龙头,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打造若干个合肥经济圈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基地。
三要优化园区平台。
坚持基础建设与功能开发并重、扩容升级与提质增效并举,强化园区的综合承载和配套服务能力。
要站高方位,科学谋划,推动“二区十园”整体联动。
抓紧落实市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启动二期10平方公里的规划、拆迁、置等工作,努力打造转型升级的示范区、科技创新的引领区和新兴产业的集聚区。
引导鼓励金融、中介、咨询、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入区设立分支机构,规划建设与区内职工、居民居住相适应的生活性服务业。
双新经济开发区要创新园区建设方式,大力发展“飞地经济”,推进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共建。
各镇工业集中区要围绕本镇的特色产业,做好专业化文章,发挥支柱产业优势,在产业链延伸上下功夫,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品牌园区”。
要继续做好“腾笼换鸟”,落实环保措施,淘汰落后工艺产能,加速释放园区的发展活力。
四要强力推进招商引资。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事,以跳出看的胸怀和视野,进一步拓展招商引资领域,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内外的经济合作和竞争。
要把厚重的文化底蕴、雄厚的产业基础、丰富的人脉资源等优势,转化为现实的招商优势。
紧盯国内外500强、央企、大型国企、上市公司和知名民营企业,集中力量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大好高”项目。
要切实做好江示范区首选地和合肥经济圈门户城市的政策解读、政策宣传、政策争取工作,充分放大政策招商效应。
要早准备、早谋划、早对接,确保年底在我市举办的合肥经济圈党政领导第四次峰会取得圆满成功。
精心筹办第二届文化艺术节。
我们一定要抓好一系列利好机遇,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二,大力推进人文兴市进程,激发加速发展新活力
一要以文化为城市之魂,做好挖掘、保护、弘扬文章。
加大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开发保护、推陈出新力度。
建设一批以派、名人为代表的标志性建筑设施,包括城市雕塑、文化广场、凸现文化特色的街道、店铺等辅助景观。
加大“三街一巷”保护与开发力度,加快文化广场、荣康医院搬迁和宰相府重建进程,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着力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紧跟文化产业发展潮流,大力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文化产业的科技实力。
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传媒、文化会展、动漫游戏等各类文化产业。
打响文都讲坛、文化论坛、北大企业家论坛基地等名优品牌,力争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开讲“派”。
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广覆盖、高水平、可持续转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
全面塑造“崇文、尚和、创新、超越”的新时期精神,进一步营造明礼儒雅、和谐诚信的城市人文环境,进一步激发勇于争先、敢于超越的创新创业激情,使城市形神具备,充分展现经济实力、城市活力和文明魅力。
二要以旅游为城市“点睛”之笔,做好景点、线路、目的地文章。
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将派文化、名人文化、建筑文化开发成一个个内涵丰富、魅力十足的旅游景点,同时,要更加注重深入挖掘景点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元素,让每一个景点真正有看点、有说词,有故事、有内涵。
要依托孔城老街国际旅游度假区、投子山文化园、玉雕文化产业园、中国派博物馆等亮点载体,做好景点的“串点成线”文章,开发出更多的诸如“文化游、龙眠山水游、名人故里游”等旅游线路。
要服从服务于打造旅游目的地的发展需要,做好业态布局的调整和升级工作,加快嬉子湖旅游景区、五星级金瑞古井、天紫戴斯、仙龙湖贵宾楼等一系列与旅游有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我市旅游接待能力,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三要以人才为强市之本,做好引进、培育、激励文章。
围绕建立“人才强市”目标,深入实施人才引进计划,以产业需求、企业需要为导向,重点资助和引进一批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人才和创业团队。
坚持做到“借脑”与“借智”相结合,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柔性引才引智。
强化企业聚集人才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特别是规模企业加大人才投入,大力引进培育领军型、研发型、技能型、管理型人才,提高研发能力,增强竞争优势。
坚持把建设产业高地与人才高地相结合,紧紧围绕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导向,大力引进机械制造、家纺服装、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发展领域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以产业集群汇聚高端人才,以人才集聚引领产业升级。
积极在人才落户、子女就学、住房、社保等方面提供保障,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聚才的“磁场”、创业的“乐园”。
第三,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打造现代城市新格局
一要提升城市发展品位。
坚持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打造高品质的现代城市。
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重点抓好路网改造、路灯配套、垃圾处理、停车场、菜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加快老城区沿街立面改造,推进东部新城和南部新城建设,实现“三位一体”化发展。
以水系疏浚、道路畅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东部新城建设,引导教育、医疗、商业、休闲娱乐等行业布点建设。
抢抓双新开发区基础设施大建设的机遇,推动双港、新渡、双新开发区加速融合连片发展。
加大城市交通管理力度,结合人防工程配套建好地下停车场,合理划定临时停车泊位,科学设置公交营运线路、站点,切实解决城区交通拥堵问题。
加大城市综合整治力度,深入开展文明创建,美化城市形象。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动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彰显“人文、山水文都”的城市魅力。
二要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发展。
坚持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坚持走“品牌兴农”之路,加大品牌创建力度。
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农业,着力做大做强茶叶、蔬菜、茶油等特色产业,力争油茶基地发展到1.5万亩。
充分发挥“青草香”跻身中国驰名商标的优势,做大做强这块“金字招牌”,真正让“青草香”占领全国市场,得到更多的消费者青睐。
大力实施“水利”战略,进一步巩固大沙河综合整治成效,加快小型病险水库、病险水闸的除险加固。
推动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重点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各具特色、形成规模的农业产业化基地。
要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坚持以村庄规划为引领,以农村危房改造、农村清洁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土地整理和增减挂钩、农村道路建设、农村饮用水工程等项目为抓手,整合各方资源,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工作,建设农村美好家园。
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认真落实新10年扶贫开发纲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切实提升扶贫开发工作水平。
三要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合理配置人口、生态、土地和城镇空间,推进城乡产业布局、产业衔接、生产要素一体化。
按照打造与合肥之间的节点型新兴城市的要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促进城乡基础设施有效对接和共建共享共用,提速区域性中心城镇建设进程。
进一步统筹推进城乡交通、水利、电力等重大工程建设,完善镇村干线路网,进一步加大“公交优先”战略的实施,全力构建城乡互通、高效便捷的一体化交通体系。
要坚持以资源带产业,以产业带就业,以就业带动农村人口的转移,以农村人口的转移带动村镇建设,加快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资源双向流动,促进城乡的互动交融。
第四,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工程,拓展持续发展新空间
一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大力倡导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切实缩短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
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的体制环境,进一步增强微观市场主体活力。
继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加快以文化体制、社会管理创新等为重点的社会事业领域改革。
拓展城投、担保等政府性投资公司发展领域,增强市级财政在重点领域的投资与调控能力。
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走向,特别是货币和信贷的投向。
加大股份制银行引进力度,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引导银行全力支持地方发展。
认真落实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新36条”,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市政、金融、能源等领域。
进一步加快白兔湖、金农会等企业的上市步伐,注重上市企业后备资源的培育,引导企业树立现代经营理念,通过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手段实现裂变式发展。
二要强化自主创新。
构建以应用为重点、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支持企业间或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间建立技术、产业、标准等形式的战略联盟。
不断完善企业自主创新政策体系,加强与合肥经济圈内城市联合,搭建高水平公共研发和服务平台,推进企业孵化器建设,大幅提升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引导企业研发投入方向,着重向国家支持的绿色、环保、节能等新领域进军。
探索在市经济开发区建立高新技术科技园,争取享受与合芜蚌试验区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的同等政策,使之成为高新技术研发的温床、招才引智的平台。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品牌战略,鼓励更多的企业争创国家、省市级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连锁效应,全力打造创新型城市。
三要推进全民创业。
加快壮大创业者队伍,鼓励支持各类经营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科技型人才与市场结合,创办、领办企业和经济实体。
教育引导广大企业家克服“小富即、小满即止、小进则喜”的思想,加大对一批成长性好的规模企业引导和扶持力度,完善和落实相关扶持政策措施,帮助他们进行“二次创业”。
鼓励支持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复员转业军人和大中专学校毕业生不等不靠,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有关就业扶持政策,实现自主创业。
鼓励支持城乡居民发展家庭作坊式小规模生产加工,带动千家万户自主创业,鼓励支持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在学有所成、经营有成后回乡投资创业。
继续推进青年创业贷款,扩大创业担保基金,在全市上下营造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创业创新氛围,推动全民创业真正取得成效。
第五,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发展新平台
一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大公共财力的投入力度,加快建立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进一步扩大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落实“三无人员”的救助办法,努力实现农村低保应保尽保。
推进“新农保”的深入实施,让普惠政策的惠及面更广。
加快推进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居工程建设力度和农村危房改造步伐,努力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认真做好被征地农民生活置和社会保障工作,逐步提高就业能力和保障标准。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完善城乡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进一步激活城乡资源要素,不断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切实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把人民满意、群众认可作为衡量社会管理成效的标尺,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
完善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村(社区)组织以及群众工作部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和基础性作用。
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民意表达渠道,努力使社会矛盾不积累、不蔓延、不激化。
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机制,做到坚决防止重大政治事件、非法集聚事件以及大规模群体事件的发生。
增强社会公共全意识,强化市场管理、食品药品质量和全生产监管,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预防预警、应急处置能力,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全。
继续落实社会治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法治”、“平”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不断提升群众全感和幸福感。
三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全面实施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加快建设更加均衡的基础教育、更具特色的职业教育和更高质量的高等教育。
继续推进中小学校校舍全工程建设和幼儿园建设,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新建、改扩一批镇(街道)中心幼儿园。
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果,加快完善全民医保制度,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高疾病预防和控制能力。
注重探索人口与计生工作新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突出报纸、电视和信息网络建设,不断扩大舆论阵地,强化网络问政,牢牢把握话语主动权。
深化文明社区、文明镇村创建活动,树立道德模范,培育典型群体,倡导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形成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三、强化发展保障,锤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加速赶超跨越,实现弯道超车,关键在党,根本在人。
必须大力优化干部队伍作风,推动各项工作高效落实,为实现“稳中求快、好中求超”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要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积极营造跨越争先的浓厚氛围。
实践证明,思想解放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思想解放的程度直接决定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力度和发展的速度。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碰到的障碍再多,遇到的困难再大,面临的问题再重都不怕,最怕的就是思想僵化。
当前,必须始终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总开关,在全市上下切实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的热潮。
要紧紧围绕“在当龙头,在全省争位次,在全国创品牌”这一要求,站高方位,进一步拓宽眼界、拓宽思路、拓宽胸襟,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不为传统的模式所局限,不为目前的小富而停滞。
要立足自身实际,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科学分析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新型工业化、城市现代化、市场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科学发展方向,闯出一条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路。
要虚心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以基层鲜活经验打开他们的思想空间,以群众的生动实践拓展自己的工作思路。
只要有利于争先进位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都要大胆地闯、大胆地试,以思想的解放带动创造力的释放,以观念的更新带动工作的创新。
二要坚持以狠抓落实为关键,大力培育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
落实就是能力,执行就是水平。
再好的政策措施,不落实都会落空。
要改进作风抓落实。
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切实以优良的党风,引领政风行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要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作风建设的核心,巩固“万名干部下基层,当好群众贴心人”和“五级书记大走访”活动成果,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强化群众观念,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找准影响本地本部门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破解方法,努力用切实可行的举措,确保发展速度更快、发展质量更高、百姓生活更好。
要敢担责任抓落实。
要雷厉风行抓落实。
对不落实的人和事,要敢于碰硬,敢于揭短,坚决落实问责制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失职必追究,问责必从严。
三要坚持以固本强基为根本,不断增强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基层党建创新工程。
积极探索在农村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星级创评”活动,统筹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载体建设,切实增强活动实效性。
建立“以党建带群建,以群建促党建”,创新创优新社会组织和社区党建工作,优化基层组织设置形式,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城乡有效覆盖,党员队伍有效管理,党建水平有效提升。
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紧紧围绕“创先争优做表率、科学发展当龙头”的主题,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
值得肯定的是,我们的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长期奋战在第一线,工作辛苦,甘守清贫,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精神难能可贵。
各级党组织要从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真情关怀、真心爱护他们,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要坚持以优化政治生态为保证,努力形成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
牢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要求,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领导集体。
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切实把那些在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征地拆迁、信访维稳、计划生育等工作上有思路、有能力、有闯劲、有实绩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在各级干部中形成重实干、求实效、创实绩、比贡献的优良风气。
坚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进一步推进党务政务公开,深入实施阳光村务工程,严肃查处基层党员干部滥用职权、与民争利、失职渎职等行为,切实解决好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各级领导干部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珍惜手中的权力,牢记肩上的责任,自觉做到依法用权、依职用权、为民用权,努力营造清正廉洁的执政环境、从政环境和社会环境。
同志们,机遇与挑战考验着我们,事业与希望召唤着我们。
让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