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栽培的基础知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3936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生栽培的基础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花生栽培的基础知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花生栽培的基础知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花生栽培的基础知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花生栽培的基础知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花生栽培的基础知识Word下载.docx

《花生栽培的基础知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生栽培的基础知识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花生栽培的基础知识Word下载.docx

发育完全的种子,在完成一定时间的休眠以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就可以发芽出苗。

发芽时,胚根先突破种皮向地下迅速生长,长到l厘米左右时,胚轴迅速分化向地上伸延,将子叶和胚轴推向地表。

当子叶顶破土面见光,胚轴即停止伸长,而胚芽急速生长出第一片真叶展开时即为出苗。

春播花生从种子发芽到出苗,早熟品种约需10一15天;

中熟品种约需15—20天。

花生种发芽要求较高的温度。

珍珠豆型和多粒型早熟小花生,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12℃,普通型花生最低温度为15℃。

发芽最适温度,早熟小花生23℃左右,大花生26—30℃。

温度过低种子不能发芽,常会引起烂子;

温度过高(40℃以上),胚根发育受阻,发芽率下降。

花生从播种到出苗约需积温200-300℃。

在一般情况下,种子吸水量相当本身重量的40%一6O%的水分才能萌动,到出苗时需消耗种子重量4倍的水分。

幼苗出土最适宜的土壤持水量为50%一6O%,低于40%或高于70%均会影响种子正常发芽和出苗。

  

(二)根、茎、枝、叶的生长 

  1.根系的生长和根瘤的形成花生的根由主根、侧根和很多次生细根组成。

种子发芽后,胚根迅速生长深人土中成为主根,主根上长出四列侧根,呈明显的十字排列,侧根上又长许多次生细根,形成强大的圆锥根系。

主根人土深度可达l米以上,甚至2米左右,但主要根群分布在10—30厘米土层中。

根系横向分布可达60多厘米。

花生的根部生有根瘤。

一般在幼苗主茎长出五片真叶以后,根部便逐渐形成根瘤。

根瘤形成初期,固氮能力较弱,随着植株的生长,固氮能力逐步增强,到开花盛期固氮能力最强,是供花生氮素最多的时期。

花生所需氮素的4/5由根瘤供给。

  

  2.主茎和分枝的生长花生幼苗出土以后,顶芽生长成主茎。

花生的主茎直立,一般有15—25个节间,高度15—75厘米。

花生产区用主茎高度作为衡量花生个体发育状况和群体大小的一项简易指标。

主茎高度以40—50厘米为适度;

超过60厘米则表示生长过旺,群体过大,极易倒伏;

不足30厘米则是生长不良,长势弱的表现。

近年来亩产350千克左右的高产田,主茎高度在40厘米以上,有些则在50—60厘米。

花生是多次分枝作物。

通常把主茎上长出的分枝称为第一次分枝,第一次分枝上生长的分枝称为第二次分枝,依此类推。

第一次分枝的第一、二个分枝是由于叶节上长出,为对生,称为第一对侧枝,而以上的侧枝为互生。

由于第三、四个侧枝着生茎节的节间很短,好似对生,故习惯上称为第二对侧枝。

当主茎上生出四条侧枝后,叫团棵期。

第一、二对侧枝是花生开花结荚的主要部位,约占结荚总数的70%一90%,所以其发育好坏对产量影响极大。

由于花生开花结荚主要集中在第一、二对侧枝及其分枝上,所以分枝过多特别是后期分枝过多,在生产上实际意义不大。

目前,山东省一些普通型丛生花生高产地块每亩分枝数一般在20—30万;

中间型品种徐州68—4,每亩总分技数约10一19万,单株分枝9个左右。

  3.叶的生长花生的叶可分为不完全的变态叶及完全叶(即真叶)两类。

每一枝条第一或一、二节着生的叶都是不完全变态叶,称“苞叶”或“鳞叶”。

花序上每一节都着生一片长桃形苞叶,每一朵花的茎部有一片二叉状苞叶。

花生的真叶为羽状复时,分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

同一植株上主茎中部的小叶具有品种固有的形状,可作为鉴别花生类型的一个依据。

叶枕受光照强度影响,膨压发生变化,使相对的四片小叶,在夜间或阴天时自行闭合,次晨或晴天又重新张开,这种现象称感夜运动或睡眠运动。

不同类型的花生其叶色有明显差异。

同一品种,叶色深浅常因外界条件及内部营养状况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花生叶色变化可作为水、肥状况和植株内部营养状况的诊断指标。

春播花生主茎可着生20多片真叶。

花生真叶的生长过程:

幼苗出土后,两片真叶首先展开,当主茎第三片真叶展开时,第一对侧枝上的一叶同时展开,以后主茎每长一片叶时,第一对侧枝也同时长出一叶。

叶片展开后就基本停止伸长。

  4.根系和茎叶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花生根系生长,需要土层疏松、湿度适宜的土壤条件。

沙质壤土,土质疏松,通气良好,有利于根系发育和根瘤形成。

土壤水分为最大持水量的50%一60%为宜,若低于40%,根系生长缓慢,根瘤形成少,甚至不生根瘤,茎叶生长也受到抑制;

若持水量达到80%,不仅根系分布浅,降低植株抗旱能力,而且易造成地上部徒长。

茎叶生长除要求适宜养分、水分条件外,还要求较高温度和充足的光照。

温度超过31℃或低于15℃时,花生茎叶就基本停止生长,温度降到23℃以下,生长较慢,温度在26℃左右生长最快。

此外,花生在弱光条件下,主茎节间长,分枝少;

良好的光照条件可使植株生长健壮,节间紧凑,分枝多。

  (三)花芽分化

  当花生幼苗侧枝长出2—4片真叶时,花芽就开始分化。

团棵期是花芽大量分化的时期,此时分化的花芽多是能结成饱满荚果的有效花。

一个花芽从开始分化到开花,一般需要20—30天,多粒型和珍珠豆型花生短些,普通型花生长些。

花生花芽分化过程,以珍珠豆型为例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花芽分化期(开花前25)天;

花萼分化期(开花前20天);

雄蕊、心皮、花瓣分化期(开花前15天);

胚珠、花药分化期(开花前10天);

花器扩大期(开花前7一10天);

花器成熟期(开花前l-3天)。

花生花芽分化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氮素供应充足、土壤水分适宜(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光照充足,有利于花芽分化,为早开花、多开花奠定良好基础;

反之,花芽分化就会受到严重抑制,花期延迟,开花减少。

  (四)开花和下针

  1.花的形态构造花生的花是两性完全花,总状花序,着生在主茎或侧枝叶腋间的花梗上。

每一花序一般能开2—7朵花,多的开到15朵以上。

整个花器分为苞片、花萼、花冠、雄蕊、雌蕊五部分。

  2.开花与受精花生在开花前花蕾膨大,一般在开花前一天傍晚,萼片裂开,露出黄色花瓣,到夜间花萼迅速伸长,至次日早晨开花时可长达3—6厘米。

花多在早晨5—7时开放。

开花前l一5小时,花药即开裂散粉,进行授粉。

授粉后经12小时左右即可完全受精。

开花受精后,花冠当天下午萎蔫。

花生的开花顺序,一般自下而上,从内到外,左右轮流开放或同时开放。

但在久旱遇雨时,开花顺序失常。

花生的开花类型,根据第一次分枝上花序的着生情况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连续开花型,即主茎开花,侧枝不论是否再分枝,每个节上都能开花。

另一类型是交替开花型,一般主茎不开花,侧枝的第一、二节分枝,第三、四节开花,第五、六节再分枝,第七、八节开花,分枝与花序交替出现。

普通型大花生“蓬来一窝猴”即属此种。

花生的开花期很长,花量较多。

在一般大田生产中,单株开花数在50—200朵。

开花期早熟种从始花到终花60—70天,晚熟种90一120天。

在整个花期内,开花最多的一段时期为盛花期。

连续开花型品种在始花后10天达盛花期;

交替开花型品种则在始花后20—30天达盛花期。

花生的开花量虽多,但有效花期内的开花量只占总开花量的60%左右。

不论哪个品种类型花生的花,基部两对侧枝的开花量都占全花量的80%一90%以上。

 

  (五)果针的伸长与人土花生开花受精以后,子房茎部分生组织细胞迅速分裂,形成子房柄。

  子房在子房柄的尖端,其顶端呈针状,所以把子房和子房柄合称为果针。

果针生长有向地性,尖端表皮细胞木质化呈帽状,保护子房入土结实。

果针开始伸长较慢,以后逐渐加快,植株基部的果针约经4—6天人土,处于高节位的果针人土约需10天以上。

果针伸长10厘米以后,伸长减慢,入土能力降低,常因久不入土而停止生长。

植株基部节间开花早,距地面近,果针大多数能人土结实;

植株上部的花开花晚,距地面远,果针往往不能人土,即便人土常因入土晚、气温低,影响子房发育,不能形成荚果。

通常情况下,花生的成针率(占开花数的)30%一70%,成针率不高的原因很复杂。

一是花器不全,没有受精;

二是开花时温度过高或过低;

三是空气相对湿度低于50%时,严重影响成针率。

果针入土深度因品种类型和着生部位而异。

珍珠豆型和多粒型花生,果针入土约2—4厘米;

普通型花生较深,约4—7厘米;

龙生型花生,果针人士更深些。

  (六)花生开花下针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花生开花下针对水分要求较高,反应也最敏感。

  在5一15厘米土层内,以土壤持水量60%一70%为宜。

当土壤持水量低于50%时,开花数量显著减少,甚至中断开花;

当土壤水分达到80%时,会引起茎叶徒长,开花减少。

果针入土需要湿润的空气和疏松的土壤,干旱常造成果针不能人土,形成大量的无效果针。

花生开花下针需要大量的矿物质营养,特别是氮、磷两种元素。

氮素能有效促进开花,磷素能增加前期有效花,防植株早衰。

花生开花下针期对温度要求较高,以日平均气温25—26℃最为适宜。

低于22℃或高于30℃时,开花数显著下降,而且开花不齐。

如温度骤然降到12℃左右,花的发育和受精会受到严重影响。

天津市8月中旬以后开的花,有相当一部分由于温度降低不能发育成果针;

即使下针,也不能成果。

因此,在栽培上促进花生早日进入盛花期,对提高成果率具有重要意义。

花生开花下针期有充足的光照是保证花早、花多、花齐的重要条件。

如遇阴雨、光照弱,植株生长瘦弱,开花数量会显著减少。

适当缩短光照可促进开花,能使始花、盛花和终花期提前。

  (七)荚果的发育和成熟花生果针人土后,子房开始发育形成荚果。

  从子房开始膨大到荚果成熟,整个过程可粗略分为两个阶段,即荚果膨大阶段和充实阶段。

前一阶段主要表现在荚果体积的急剧增大。

果针人土后,10天左右即成鸡头状幼果,10—20天,荚果体积增长最快,约在人土后20—30天内,荚果体积即长到最大限度。

但此时荚果含水量多,干物重增加还不快,荚果内主要为可溶性糖,油分很少,果壳木质化程度低,荚果光滑呈白色。

后一阶段主要特点是荚果(主要是种子于重)迅速增长,糖分减少,含油量显著提高。

果针入土后50—6O天或60—70天干重增长接近停止。

在此期间,果壳变厚变硬,种皮逐渐变薄,显现品种本色,在荚果发育的同时,胚器分化完成。

荚果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地上开花、地下结果,这是花生不同于其他作物的主要特性。

花生果英的发育需要湿润、黑暗、氧气、养分和机械刺激等环境条件。

湿润是荚果发育的基本条件之一。

水分缺乏,造成子房萎缩,停止生长;

水分过多或出现渍水情况,也会抑制荚果发育,造成果小、果少,秕果烂果增多。

荚果发育所需的土壤水分,以土壤最大持水量50%一60%为宜。

黑暗和机械刺激是荚果发育不可缺乏的条件。

花生果针如果一直悬空不使其入土,则无论伸长多少,始终不会膨大结实。

土壤的机械刺激,对荚果的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也是荚果发育的重要条件。

荚果发育时结果层壤最低温度为15一17℃,最高温度为37—39℃,适宜的温度为25—33℃。

通气良好的土壤,有利于荚果的发育。

荚果的发育能否达到大而饱满,与结果层土壤养分状况有密切关系。

因此,结果层土壤中矿质营养,特别是磷、钙丰富,对促进荚果的膨大、饱满有较好的效果。

  

(二)茎与分枝

  1.茎的形态构造及功能

  花生主茎直立,幼小时呈圆形,长大后中上部呈棱角状,全茎中空,具有15—25个节间。

基部节间较短,中部节间较长,上部节间又趋短。

主茎高度有很人的变化。

矮壮苗有利于高产,在栽培上要适当控制主茎的高度。

  2.分枝习性

  主茎基部的第一、二两条分枝从子叶的叶腋长出,对生,通常称为第一对侧枝,在主茎第三片真叶展开时出现(春花生约在出苗后6—12天)。

第三、四条侧枝互生,在主茎第五、六片真叶展开时出现,常称为第二对侧枝。

这两对侧枝结果数之和,占全株总结果数的80%-90%左右。

在栽培上促第一、二对侧枝早生快发和健壮生长是获得高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花生植株按侧枝生长的姿态以及侧枝与主茎长度比例的不同,通常划分为三种类型:

  

(1)蔓生型侧枝匍匐生长,仅前端向上生长,其向上生长部分小于匍匐部分,侧枝长度为主茎长度的两倍或两倍以上。

  

(2)直生型第一对侧枝与主茎成30—40’角,两者的长度接近。

  (3)半蔓型第一对侧枝基部与主茎约成60。

角,侧枝中、上部向上生长,直立部分大于匍匐部分,侧枝长度约为主茎长的1.5倍。

直立型与半蔓型一般合称为丛生型。

  (四)叶的形成

  花生的真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组成的,为四小叶羽状复叶,互生。

小叶片为卵圆或椭圆形,可分为椭圆、长椭圆、倒卵、宽倒卵形四种。

叶柄细长,上面有一纵沟,基部膨大部分称为叶枕。

小叶叶柄极短,基部也具有叶枕。

叶枕薄壁细胞的膨压可随光线的强弱而变化。

由于小叶叶枕上半部和下半部的薄壁细胞对光线强弱的反应不同,使小叶具有夜间(或阴天)闭合,白天张开的“感夜运动”或“睡眠运动”。

托叶两片,着生在叶柄基部。

托叶形状较固定,蔓生型品种多为披针形而且较大,丛生型品种多为鸟嘴形而较小,可作为鉴别花生品种的依据。

  (五)花和果针的形成与发育

  1.花的形态构造

  花生的花序属总状花序,在花序轴的每节上的苞叶叶腋中着生一朵花,每一花序的花数一般为2—7朵。

花生的花为两性完全花,整朵花由苞片、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等五部分组成。

花冠蝶形橙黄色,也有深黄色或浅黄色。

在于房基部有一分生组织,在开花受精后迅速伸长,把子房推入土中,这一过程称为下针。

  2.开花习性和规律

  花生的开花习性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交替开花型(交替分枝型),花序与分枝互相交替出现,由于开花结荚分散,开花较晚,当主茎第8—9片叶展开时,第一朵花开放,故生育期较长。

蔓生型花生一般属于这一类。

另一种是连续开花型(连续分枝型),花序与分枝连续出现,分枝上每一个节都着生花序,有时也可长分枝,直立型珍珠豆花生品种都属于这一类。

荚果主要集中于第一、二对侧枝基部几个节。

当主茎第7—8叶展开时,第一朵花开入土。

  花生开花受精后,子房基部伸长区的分生组织细胞加速分裂,逐渐形成针状,在开花后3—6天,即形成肉眼可见的果针,经4—6大便可接地入土。

果针入土深度,珍珠豆型品种约3—5cm,普通型品种约4—7cm,而龙生型中有些品种可深达7-10cm。

果针入土达一定深度后,子房柄停止伸长,子房横卧发育成荚果。

  (六)荚果与种子的形成与发育

  花生荚果顶端突出部分成果喙或果嘴,荚果各室间缩缢部位称果腰,荚果表面凸起的条纹成网纹。

荚果的形状因品种而异,一般可分为普通形、斧头形、葫芦形、串珠形和曲棍形等。

  珍珠豆型花生荚果形成为:

果针入土后的3天内生长点向下;

第5—6天子房开始膨大,生长点开始向水平方向弯曲生长;

第9天子房膨大成鸡嘴状,基部种子开始膨大形成幼果;

第20天荚果大小达到最大程度;

第25天后荚壳逐渐变硬,水分逐渐减少。

约25天后种仁接近饱满程度;

45天左右荚果变硬,英壳变薄,种仁达成熟时一样大小。

果针入土后l0-35天,种子增重最快。

  花生的种子由种皮、子叶、胚三个部分组成。

种皮有紫色、褐红、桃红及粉红等不同颜色。

两片乳白色肥厚的子叶,贮藏脂肪、蛋白质和糖类等养分。

胚又分为胚芽、胚轴、胚根三部分

  一、轮作与土壤条件

  花生不耐连作。

重至茬花生表现棵小叶黄早落路叶、病虫多、果少果小。

合理轮作,特别是水早轮作对防治花生枯萎病(包括青枯病、冠腐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荚,良好的花生田应耕作层深厚、结荚层疏松、肥力较高等基本条件。

据测定:

耕作层厚度一般为30cm,上部结荚层厚度一般为10cm的松软土层,有利果针入土结荚。

高产田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0.656%,含氮量平均为0.05%,含磷量平均为0.127%,速效钾平均为107×

10-6,代谢性钙平均为O.226%。

  二、品种选用与种子准备

  

(一)选用良种近年来全国各地培育了许多花生新品种。

大花生品种有:

鲁花8、9、10号,徐花五号,赣花5号,冀花2号和豫花10号。

这些品种特点是,植株比原有品种矮小,分枝较少,更适于密植;

果型大,果皮薄,果形端正,商品性更强。

全生育期一般130-140天,比原有的中熟品种缩短5-15天。

新培育的鲁花14、15号,生育期只有125天。

  

(二)种子准备

  1.翻秋留种(秋植留种)南方春秋两熟化省区,春花生采用上年秋植花生种子作种,称为翻秋留种。

试验研究和农民经验都证明翻秋留种的种子贮藏时间短,不易酸败霉变,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播后在低温阴雨等恶劣环境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出苗率。

一般出苗率在90%以上,比春花生苗的种子高30%左右,有时甚至高达50%以上,产量一般可增产20%左右。

  2.播前晒种,适时剥壳播种前带壳晒种l-2d,最好在土晒场上晒,以免高温损伤种子。

在剥壳前应进行发芽试验,以测定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

应在播种前l—2d剥壳,随剥随播,避免过早剥壳使种子吸水受潮、病菌感染或机械损伤。

剥壳后应把杂种、秕粒、小粒、破种粒、感染病虫害和有霉变特征的种子拣出,特别要拣出种皮有局部脱落或子叶轻度受损伤的种子。

余下饱满的种子按大小分成两级,饱满大粒的作为一级,其余的作为二级。

据试验:

一级种子(每100粒重90g)作种平均每0.067m2产荚果286.4kg,比二级种子(每100粒重70g)的263kg,增产8.9%。

  3.药剂拌种播种时,用0.3%的多菌灵和0.5%的菲酮等杀菌剂拌种,可以防止或减轻病害;

用2%—3%的氯丹乳油等药剂拌种,对防治地下害虫和鸟兽危害有良好效果。

用根瘤菌剂和钼肥拌种能加速根瘤形成,增强花生的固氮作用。

  4.催芽花生催芽是确保全苗的一项有效措施。

催芽的方法很多。

目前各地推广的方法有土炕催芽、沙床催芽和室内催芽三种。

可根据花生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灵活掌握。

机播可不催芽。

  浸种催芽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必须分级选种、浸种,才能使种子吸水均匀,发芽整齐。

二是种子刚浸入温水内,种皮呈皱皮时,不要翻动,以免掉皮。

三是催芽不要过长,以刚“露白”为宜。

四是催芽后遇雨不能播种时,应将种子摊在阴凉处,抑制芽的生长。

  三、整地与作畦

  花生是深根作物,适当加深耕作层,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最好在冬秋耕的基础上,早顶凌耙地,以利蓄水保墒,提高地温。

耕翻深度一般冬耕26—33cm,春耕14-17cm为宜。

此外还应注意平整、疏松、细碎、湿润。

采用窄畦、高畦是确保花生高产稳产的主要措施之一。

水田花生畦宽一般在132-165cm(含畦沟),地势低,地下水位高的田块可缩至118.8-132cm。

畦高16.5—26.4cm。

畦沟以33—39.6cm为宜。

窄畦高畦有利排水,提高发芽率。

旱坡地,宜采用畦宽198—264cm,畦高13.2-16.5cm的规格。

采用垄作也有利于排灌、田间管理、提高土温及通风透光。

  地膜覆盖栽培的,按膜的宽度作畦,若膜宽80cm,则畦宽亦应为80cm,其中畦沟为30—33cm,畦面宽47—50cm。

应在起畦后趁墒进行覆膜,务必使膜紧贴畦面,并用泥土将膜四周压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