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电子教案5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3720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动机电子教案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发动机电子教案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发动机电子教案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发动机电子教案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发动机电子教案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动机电子教案5Word文件下载.docx

《发动机电子教案5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动机电子教案5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动机电子教案5Word文件下载.docx

出油量只取决于量孔两端的压力差。

喷管的功用是喷出汽油,装在喉管断面最狭窄处,为防止发动机不工作时,汽油从喷管中流出,喷管口一般较浮子室油面高出2~5mm.

(3)喉管

它的功用是减小空气流通断面,提高空气流速。

(4)节气门(油门)

节气门位于喉管后面,它的功用是控制进入气缸的可燃混合气的数量。

节气门开度增大,进入气缸中的混合气量增多,反之,则减少。

三、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

1.可燃混合气浓度的表示方法

(1)用空燃比表示

空燃比=空气质量(kg)/燃油质量(kg)

理论上1kg汽油完全燃烧需14.7kg空气,即理论空燃比为14.7。

(2)用过量空气系数α表示

α=燃烧1kg燃料实际供给的空气质量/理论上完全燃烧时所需的空气质量

由以上表示可见:

A/F=14.7;

α=1即为标准理论混合气。

A/F<

14.7;

α<

1即为浓混合气。

A/F>

α>

1即为稀混合气。

课后作业:

1.可燃混合气成分对燃烧过程有何影响?

回火原因何在?

汽油机为什么有时在排气管放炮?

2.汽油机不同工况对可燃混合气的浓度有何要求?

发动机燃油供给不足的故障检修

(二)

1.掌握单腔化油器的结构、工作原理。

1.化油器的工作原理

实物拆装

实验过程设计

实验教学步骤:

2、实验讲解

实验内容:

一、化油器结构简介

化油器为三重喉管的下吸式单腔化油器,主要由上、中、下体三部分组成。

化油器的主供油装置、起动装置、加速装置、加浓装置和怠速装置分别安装于三体上。

在中体上有浮子室和浮子等。

二、拆装方法及步骤

1、先将上、中、下体连接螺钉卸下,将化油器分解为三部分。

取下上体衬垫和下体衬垫(注意保管好拆下的螺钉和衬垫)。

2、拆卸上体零件

(1)拆下浮子室进油螺栓,拿出滤网,拆下进油阀总成,观察进油阀的结构,搞清其工作原理。

(2)观察平衡管的位置、形状。

(3)仔细观察阻风门总成的结构,分析自动阀门在起动中的工作情况。

3、拆卸中体零件

(1)拔出浮子轴,拆下浮子,注意观察浮子结构。

(2)拆下加速泵拉杆总成,观察加速泵活塞总成的组成及各零件的相互关系,找出加速泵的进、出油阀及油道。

(3)拔出加浓装置推杆,观察锥阀体的结构(注意:

锥阀体松插在本体上,不要丢失)。

(4)旋出加浓装置本体,拿出其中钢球、弹簧、量孔,并找出其进、出油口及油道。

(5)旋出主量孔座、主量孔,观看主量孔是否可调。

(6)找出主供油装置的进、出油口及油道。

找出主供油装置的空气量孔,旋出泡沫管,观察其结构。

(7)找出怠速装置的第一、第二空气量孔,并将两量孔旋出,仔细观察怠速量孔总成。

找出怠速装置的进、出油道(出油口在下体上)。

4、拆卸下体零件

(1)先观察外形,找出节气门调节螺钉,扳动节气门操纵臂,观察节气门动作情况。

(2)拧下节气门操纵臂上的螺母、节气门上的螺钉,取出节气门轴和节气门。

(3)在下体上找出怠速喷口、怠速过渡喷口、及部分怠速油道。

并找出真空点火提前装置供真空装置的气孔。

旋下怠速调整螺钉。

5、装复化油器

(1)在下体上装上怠速调节螺钉及弹簧,装上节气门轴,装上节气门,再装上节气门调节螺钉和弹簧。

(2)将大喉管装入中体,下体上放下体衬垫,然后用螺钉装中下体连接紧固。

(3)在中体上装:

1)主量孔、主量孔座、热圈、泡沫管。

2)加浓装置总成。

3)加速装置总成。

4)怠速量孔、怠速第二空气量孔。

5)浮子支架弹簧、浮子支架、浮子弹簧、浮子。

(4)在中体上装好衬垫,安放上体,用螺钉紧固上中体。

6、化油器的调整

(1)主供油装置出厂时已调整好了,一般不需调整。

当需调整时,可通过配剂针进行调整,一般将其拧到底,再退回两圈半到三圈。

(2)加速装置的调整可根据季节或需要改变加速泵杆上的开口销的位置,冬季开口销插入下孔,使泵油量增多;

夏季插入上孔,则泵油量减少。

(3)油面高度调整可通过油面高度调节螺钉调节。

(4)加浓装置在出厂时已调好,并用锡焊焊住,切勿起封。

实验考核标准:

1.拆卸并装复化油器,并指出各零部件、各总成名称及其作用。

发动机怠速不良的故障检修

1、掌握发动机电子控制喷射系统的构造;

2、了解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1.各传感器的作用

2.燃油压力调节器的工作原理

一、进排气系统

功用:

进排气系统的作用是将清洁的新鲜空气,经计量后,分别供给给气缸;

将燃烧后的废气经消声器排入大气。

组成:

主要由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计或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节气门、进气总管、进气歧管、和辅助空气阀等组成。

典型控制系统:

(l)L型汽油喷射系统

其基本特点是以进气量和发动机转速作为基本控制参数,用来控制喷油器的基本喷油量。

(2)D型汽油喷射系统

其基本特点是以进气管压力和发动机转速作为基本控制参数,用来控制喷油器的基本喷油量。

二、供油系统

向气缸内提供燃烧时所需要的汽油量。

主要由电动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燃油压力脉动阻尼器、燃油压力调节器喷油器和燃油总管等组成。

1、电动汽油泵

将汽油从油箱中泵出,供给燃油系统足够的并具有一定压力的汽油。

分类:

常用的有两种,即滚柱式电动汽油泵和叶片式电动汽油泵。

(1)滚柱式电动汽油泵

(2)叶片式电动汽油泵

构造:

主要由泵体、永磁电动机和外壳三部分组成。

2、喷油器

精确地计量燃油喷射量,并按ECU的指令适时地将其喷入进气歧管。

有轴针式、球阀式和片阀式三种。

3、冷起动喷油器及热时间开关

4、怠速空气调节器

①稳定发动机的怠速转速;

②根据发动机怠速时负荷变化情况,自动调节发动机怠速转速,使发动机处在最佳的怠速状态。

5、燃油分配管(燃油总管)

将燃油均匀、等压地输配给各个喷油器,同时还具有储油蓄压的作用。

6、燃油压力调节器

调节喷油器的燃油压力,使燃油压力与进气管压力之差保持常数。

这样,喷油器的燃油量仅取决于喷油器的开启时间。

三、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

(一)传感器

1、空气流量计

测量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流量,并将测量的结果转换为电信号传输给ECU。

2、温度传感器

用来检测发动机的水温和进气温度,并将检测结果传输给ECU,以便修正喷油量。

3、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把节气门的开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并传输给ECU,使ECU感知发动机的负荷状况,并据此对喷油量及点火提前角进行修正。

4、发动机转速与曲轴位置传感器

向ECU提供发动机的曲轴转角位置、气缸行程的位置信号及转速信号,以此控制发动机的基本喷油时刻、喷油正时和点火正时。

5、氧传感器

将废气中氧含量的信号输送到ECU,以控制下一个工作循环的油气配比。

6、爆震传感器

检测发动机有无爆震现象,以便于ECU控制发动机的点火正时。

(二)执行器

执行器是受ECU控制,具体执行某项控制功能的装置。

ECU控制执行器电磁线圈的搭铁回路,或控制某些电子控制电路,如电子点火控制器等

(三)电子控制单元

1.为什么要对汽油压力进行调节?

油压调节器的基本调节原理是什么?

2.基本喷油时间确定后,为什么还要对其进行修正?

这些修正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3.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中采用的传感器主要有哪些?

发动机混合气过浓的故障检修

(一)

1、掌握电喷汽油机的常见故障

发动机启动难的故障

1、发动机的ECU虽然可靠性很高,轻易不会出现问题,若某个集成块损坏,ECU固定脚螺栓松动,某电子元件焊脚接头开焊以及电阻、电容元件失效等,都可能造成发动机起动困难、怠速不稳、油耗增大、动力性差、排放劣化等恶果。

出现这些故障时,应送特约维修部门去检测和修理。

2、插接件联接故障。

电控系统的电路中有很多插接件,常常因为使用时间长造成插件老化,或由于多次拆装使插件接头松动而接触不良导致发动机工作不稳定。

3、传感器故障。

汽车用传感器虽结构不尽相同,但大致是以下几种类型,如热敏电阻式、真空压力式、电磁式、机械传动式等。

由于传感器中的易损零件损坏,如弹片弹性弱、真空膜片破损、回位弹簧疲软、断裂或脱落,都将及时、准确地反馈发动机的工况,从而使得电子控制系统工作失常甚至失效,继而导致发动机工作不协调,甚至根本不能工作。

4、管路密封不严。

如胶管老化、管口破裂或卡子松弛,会造成气、水、油的渗漏,结果导致混合气过稀,润滑、冷却失效等,从而使发动机起动困难,或怠速运转不稳、运转无力等。

5、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汽油雾化,颇类似于柴油机的高压喷嘴喷油雾化的情况。

不过前者的喷嘴多是由于组电磁线圈、衔铁开关、喷油针和阀座组成。

针阀开启时就喷油雾化,而针阀的开启动作是由ECU输来的电脉冲控制的。

有时候会因为电磁线圈工作不良或喷油针被阻滞卡死,而造成某缸汽油雾化不良或不雾化(滴油)从而导致该缸的工作不良或不工作。

6、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中也有起动加浓装置。

它只在起动时刻起作用--“起动加浓电磁线圈”在起动瞬间打开针阀,起动后即刻关闭针阀。

它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起动性能。

我们曾遇到一台车,总是不好起动,但一旦起动着火后便一切正常了。

经反复检查发现就是起动加浓装置不起作用,更换一只新的起动加浓阀后,即排除了这一故障。

7、气流传感器是一个关键器件,它的故障会引起发动机工作不正常。

其故障主要原因:

一是触点在碳膜镀层上频繁滑动,逐渐磨损而产生沟槽,使其电阻值发生变化且不稳定,故检测信号就不准确;

二是在传感器转轴上装有预紧度可调的弹簧发条,如果该项调整不当或发条弹力变差,会使供油量发生变化或加油滞后,而导致发动机加速不良。

8、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汽油压力调节器虽然是不可调的,但却不容忽视。

如果忘记接上真空软胶管,由于回油量受到了影响,因此使喷油嘴两端的压力差发生了变化而造成发动机始终无法起动(不着火)。

如果压力调节器内的膜片破损,也会产生类似故障。

这类故障一般也只能用置换比较的方法来判断。

9、为了确保输油泵只在发动机运转而进气支管产生真空时才供油,电喷系统中的燃油泵也得受气流传感器的控制。

气流传感器片上装有微动开关,有时会因拆装不当或其它原因使其杠杆动作延迟而造成输油泵不泵油或泵油不足。

此故障可在起动中拆下汽油滤清器进油管的接头,看是否泵油来判定。

10、空气滤清器堵塞造成混合气过浓或汽油滤清器滤芯堵塞造成混合气过稀而导致发动机起动困难和转速不稳以及运转无力。

这与传统的化油器供油系统的故障是相似的

1.发动机难以启动的原因有哪些?

发动机混合气过浓的故障检修

(二)

1、掌握电喷汽油机的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怠速不稳的故障排除

实验

实验步骤:

一、故障现象

发动机在怠速运转时运转不稳且抖动,排气管有“突突”的声音。

二、故障原因

(1)进气系统

(2)汽油系统

(3)电子控制系统

(4)机械系统故障

三、故障分析和诊断

1.外围漏油检查,漏气插头松动以及真空漏气等现象。

如果有,应视情况排除。

若没有此现象,检查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怠速触点信号是否正常,不正常的话,更换传感器或检修电路。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是根据节气门开启度,将信号传送ECU来控制喷油量。

2.个别缸是否不工作检查

用单缸断火法判断是否有个别缸不工作。

单缸断火方法是,起动发动机,切断该缸高压火,看发动机和没有断火以前的工作状况是不是相同,如果没有变化表明机动力明显下降,表明该缸工作正常。

该缸工作不正常有可能是没有高压火,喷油嘴脏堵不喷油。

用压力表检测该缸的压力,压力正常的话有可能是没有高压火,可能是火花塞工作不正常了,更换新的火花塞。

若压力过低,应查看气门间隙是否不当,

重新调整气门间隙。

拆下喷油嘴,进行检修,如果燃油从喷油嘴喷出的油成雾状,喷油嘴工作状况表明良好,或者就是喷油嘴脏堵了,清洗喷油嘴。

每个缸都工作良好,再检查空气滤清器是否脏堵,拆下空气滤清器,清洗空气滤清器管道,更换空气滤芯。

更换怠速阀,检查空气流量传感器信号是否良好,不良好更换空气流量传感器。

一切调整完毕,装上拆下的元件,进行试车。

起动发动机发现故障还存在。

电控系统没有问题,有可能是机械方面故障。

3.气门密封故障与检修

气门研磨后,须检查其密封性,其方法可采用气压表的专门检验气门密封性的检验仪器检查,检查时,先将空气容筒紧密地压在气缸盖(或气缸体)上的气门头部周围,再捏(压缩)橡皮球,使空气容筒内具有6606kPa的压力,如果在半分钟内,气缸表的读数不下降,则表示气门与气门座的密封良好,经检查良好。

五、故障排除

经检查“突突”并没有节奏,说明不可能是个别缸不工作。

用压力表测量缸压,发现缸压有点低。

由此判断可能是气缸密封不严造成的。

拆下气缸盖,发现气缸衬垫已经损坏。

(气缸衬垫如图3-3)由于气缸衬垫损坏,造成气缸密封不严,气缸压力过低导致发动机怠速不稳。

更换一个新的衬垫,重新安装发动机。

安装完毕,起动

发动机进行试车,发动机运转平稳,故障排除。

1.发动机怠速不稳的原因及排除。

点火异常

(一)

1、掌握传统点火系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点火系的工作原理

1、复习提问、引出本讲教学内容

一、组成

1.电源;

2.点火开关;

3.点火线圈;

4.分电器①断电器②配电器③电容器④点火提前调节装置;

5.火花塞。

二、传统点火系统工作原理

点火系统将12V或24V的低压电转变为10000V以上的高压电是由点火线圈和断电器共同完成的,并由配电器分配到各缸火花塞。

低压电路:

当触点闭合时,低压电流由蓄电池+→电流表→点火开关→点火线圈+接线柱→附加电阻→开关接线柱→初级线圈→点火线圈-接线柱→断电器触点→接地→蓄电池-。

高压电路:

在断电器触点分开瞬间,分火头恰好对准分电器盖上某一旁电极(火花塞中心电极),次级电流由次级线圈→开关接线柱→附加电阻→点火线圈+接线柱→点火开关→电流表→蓄电池+→蓄电池-→搭铁→火花塞侧电极→火花塞中心电极→分缸高压导线→分电器盖旁电极→分火头→分电器盖中央电极→中央高压导线→次级线圈。

三、传统点火系统主要部件

1.分电器

功用:

接通和切断初级线圈电路,并按各缸的工作顺序将高压电适时送至各缸火花塞。

驱动:

凸轮轴驱动。

点火提前装置:

离心点火提前机构、真空点火提前机构作用是调节点火时刻;

断电器:

控制初级电路通断;

配电器:

将高压线分配给各缸;

电容器:

用于减少触点电火花。

2.点火线圈

点火线圈的中心有一条由若干层涂有绝缘漆的硅钢片叠成的铁芯,次级绕组和初级绕组都套装在铁芯上。

因为初级绕组中通过的电流大,发热量大,故置于次级绕组之外,以利于散热。

3.附加电阻

附加电阻为热敏电阻,具有温度升高时阻值变大,温度降低时阻值变小的特点。

附加电阻具有改善发动机点火性能和起动性能的作用。

4.火花塞

将点火线圈所产生的脉冲高压电引进燃烧室,在两个电极间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

1.传统点火系的弊端?

点火异常

(二)

1、掌握电子点火系和微机点火系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点火系的改进

一、电子点火系统  

1.基本组成:

1)点火信号发生器:

分电器转动时,将产生脉冲电压信号

2)电子点火器:

将信号整形,处理后控制一次侧电路上三极管的导通与截止

3)点火线圈:

变压(将低压变为高压)

4)火花塞:

产生电火花

2.工作原理:

用晶体三极管取代触点起开关作用,而断电器的触点则串联在三极管的基

极电路中,控制三极管的导通与截止。

因触点只控制基极电流,故通过电流非常小,不易烧蚀,故次级电压高。

3.特点:

取消了触点,用点火信号发生器产生点火信号,控制点火系统的工作。

 

4.分类:

按信号发生器的型式分为:

磁感应式   

霍耳效应式

(1)磁感应式电子点火系统 

磁感应信号发生器、分电器、点火线圈、火花塞等组成。

原理:

磁感应信号发生器的作用是产生与发动机曲轴位置相应的磁感应电压脉冲信号,并输入给点火器作为点火控制信号。

  

(2)霍尔式电子点火系统  

装有霍尔信号发生器的分电器、点火器、点火线圈、火花塞等组成。

二、微机控制点火系

1.组成:

传感器、电子控制器(ECU电脑)、点火电子组件(点火器)、点火线圈、配电器、火花塞等。

2.分类:

(1)有分电器点火系统;

(2)无分电器点火系统同时点火方式

单独点火方式

(1)有分电器点火系统(非直接点火系统)

仍保留分电器的微机控制点火系称为非直接点火系统。

该系统中,点火线圈的高压电是经配电器进行分配的,即由分火头和分电器盖组成的

配电器,依照点火顺序适时地将高压电分配至各气缸,使各缸火花塞依次点火。

(2)无分电器点火系统(直接点火系统)

该系统中点火线圈上的高压线直接与火花塞相连,工作时,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直接送到各火花塞、由微机根据各传感器输入的信息,依照发动机的点火顺序,适时地控制各缸火花塞点火。

1.电子点火系和微机控制点火系比传统点火系的改进之处?

点火异常(三)

1.掌握点火系的结构组成及拆装方法。

2.掌握蓄电池的结构组成及基本检测。

点火系的拆装步骤

实训

一、火花塞拆装与检测

1.拔下一缸高压线,用火花塞套筒取出火花塞,观察检查火花塞表面及火花塞间隙。

2.就车检查火花塞跳火:

将火花塞套入中心高压线,火花塞外壳金属与机体搭铁,起动发动机,观察火花塞跳火。

3.关闭发动机,装复火花塞和高压线。

二、分电器拆装与结构认识

拆装一个机械点火系统中的分电器,观察并理解断电器、配电器、真空提前机构及离心提前机构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三、蓄电池的结构认识与基本检测

1、极板是蓄电池的核心部分,它分正极板和负极板。

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深棕色二氧化铅(PbO2),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青灰色海棉状铅(Pb)。

由于单片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数量少,所存储的电量少,为了增大蓄电池的容量,通常将多片正、负极板分别并联,用横板焊接,组成正、负极板组。

 板上联有极桩,各片间留有间隙。

安装时正负极板相互嵌和,中间插入隔板。

在每个单格电池中,负极板的数量总比正极板多一片。

2、用高率放电计的触针用力压在单格电池的两个极柱或蓄电池的两个极桩上,每次时间不超过5秒,观察指针移动情况,确定蓄电池的存放电情况。

另外应用较多的是用汽车万用表测量蓄电池两端的电压值。

1.点火系的常见故障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