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外观检验标准汇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3675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品外观检验标准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产品外观检验标准汇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产品外观检验标准汇总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产品外观检验标准汇总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产品外观检验标准汇总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品外观检验标准汇总Word下载.docx

《产品外观检验标准汇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品外观检验标准汇总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产品外观检验标准汇总Word下载.docx

判断。

其它缺点的程度不能超出本标准的要求,否则为不合格。

2.6本标准所列的缺点个数当在每一表面上不超过2个,每2个缺点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10mm,否则视为同类缺点,面积以其总和计。

2.7

(1)检验条件:

将待验品置于以下条件,作检验判定。

A、检验角度:

成45度目视检试之;

B、检验距离:

距物品45CM;

C、检验光源:

正常日光灯60W光源下检验;

(有争议时采用中国式的标准光源)

D、观察时间:

4~6s;

E、检查半成品、成品之前应核对相关检验资料。

3、加工品质标准

3.1缺点术语和定义

毛刺-------剪切或冲压导致残留不平整边缘。

轻划伤-----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未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硬划伤-----目测明显、手指甲触摸有凹凸感、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凹坑----由于基体材料缺点、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坑状痕迹。

凹凸痕----因基材受到撞击或校形不良等而呈现出的明显变形、凹凸不平整的现象,手摸时有

不平感觉。

折弯印-----折弯过程后留在产品表面的模具印,呈直线状。

打磨印-----对基材上的划伤、焊接区、铆接区等部位进行机械打磨抛光后表现出的局部研磨痕。

拉模-----一般为加工过程中,因冲压拉伸或卸料不良导致,边缘会形成圆角。

变形-------指外观形状变异,如冲网孔后网板的变形。

刀刮痕-----因去毛刺不当而留下的刀刮痕迹。

缺口-------因摔伤或压铸不当导致材料边缘出现缺口。

油污-------攻牙时添加有油,加工后粘在产品表面。

毛屑-------攻丝后留在牙孔周围的铝屑。

3.2允收标准

缺点

限度(外观面,内表面无锋利划手及严重缺点不限制)

平光烤漆(喷塑)

材质不符

不允许

毛刺

手能摸到的地方不充许有刺,C面允许0.5以下的毛刺

轻划伤

允许

硬划伤

凹坑

凹凸痕

打磨印

依限度样品

拉模

裂缝

依限度样品(装配检验A面0.45mm,B面为0.5mm.

变形

刀刮痕

不允许(必要时依限度样品)

缺口

A级面依限度样品;

B级面和C级面≤0.2mm2

油污

表面处理前允许,表面处理后不允许

毛屑

3.3检验方法

3.3.1毛刺、折弯印、划伤的检验方法

方法

测定工具

图示

备注

1

手接触检查

图面上所指定的位置,用拇指轻轻押,沿着板厚移动。

确认位置

个位置进行。

2

指甲检查

图面上所指定的位置,以”卡”着指甲的状熊进行判定.确认位置以各表面进行.不可”卡”着指甲.

3

过纸检查

图面上所指定的位置,以A4纸作R部,约45o倾斜,以前端部”卡”着状熊,进行判定.图面上有过纸方向指示时,跟从指示方面进行.前端不可”卡”着.

4、烤漆品质标准

4.1缺点术语和定义

(1)表面缺点

流漆------喷油后表面有单个或多个如水滴般的漆点.

喷点不匀--表面处理为洒点时洒点不均匀.

凝漆------喷油后表面有单个漆团.

异色------某个区域内涂料不均或其它色纹。

杂质------通常指涂料或空气中杂质在喷漆或烘干期间碰到喷油品。

溢漆------喷到不需要或不得喷到漆的地方。

气泡------涂料未与母材附着。

麻点------表面因收缩而呈现小孔(麻点),亦称针孔

橘皮------外观呈现如桔皮般凹凸不平,不规则波纹。

轻划伤----基材划伤氧化后仍可看到或氧化层本身的刮伤。

硬划伤----表面处理后零件因保护不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漏白的划伤。

碰伤------由于经受外力后,导致零件表面或边角缺损的。

打磨印----对基材上的划伤、焊接区、铆接区等部位进行机械打磨抛光后表现出的局部研磨痕,在烤漆后仍可见到。

拉丝印----对基材上的划伤、凹坑等用拉丝的方式进行处理后,烤漆后可看到的拉丝痕迹。

焊痕------焊接所留下的痕迹,喷油后仍可见到。

掉漆------漆面异常脱落,如碰,撞等。

凹凸痕----漆面异常凸起或凹点。

异物残留--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作业疏失,致外物残留工件中,例如:

磁铁,胶,贴纸等。

污渍------一般为加工过程中,不明油渍或污物附着造成。

挂具印----指表面处理生产过程中,因装挂用辅助工具的遮挡而使其与零件相接触的部位局部无膜层的现象。

铆柱印----指压铆的产品在烤漆后可看到铆柱的外形或压铆时留下的模具印子。

厚边------在涂装过程中,由于粉末静电喷涂法拉第效应及液体涂料流挂的结果,导致边缘的涂层比平面更厚的现象,称为厚边或边厚。

补漆------由于涂装施工过程中本来的缺点而导致固化后需要用油漆修补的过程。

漏喷------图纸要求需要喷漆的地方漏喷。

(2)物性

膜厚------最后涂装厚度.

色差------颜色与标准的偏差,以及不同零件表面装配后在同一检验面上的偏差。

附着力----涂装与母材之间的结合力.

4.2允收标准

限度

A级表面

B级表面

C级表面

流漆

不允许.

喷点不匀

检测距离30CM,目视不明显可接受)

凝漆

异色

杂质

2处,≤0.3mm;

或≤1处,≤0.5mm;

点与点的距离90mm以上,累计总数≤3处.

3处,≤0.3mm

或≤1处,≤0.5mm,

点与点的距离80mm以上,累计总数≤4处.

或≤2处,≤0.5mm,

点与点的距离70mm以上,累计总数≤5处.

溢漆

外观面不允许(溢漆范围不超过0.5mm可接受).内表面不限制但应尽可能平整

气泡

≤2处,≤0.4mm;

或≤1处,0.6mm;

点与点的距离70mm以上,累计总数≤3处.

麻点

橘皮

1处

≤0.1mm×

5mm

1处且≤0.1mm×

10mm

3处且≤0.1mm×

0.5mm

碰伤

1处且≤1.0mm2(边角处)

1处且≤2.0mm2(边角处)

拉丝印

掉漆

≤0.5mm2

2处且≤0.7mm2

2处且≤1.0mm2

异物残留

污渍

生锈

挂具印

2处且≤1.0mm2(边角处)

2处且≤2.0mm2(边角处)

厚边

比平面厚1mm以下

不影响装配

补漆

A面B面不允许补漆,客人拿在手上不能够直接看的的地方允许补漆,补漆颜色,光泽与涂层无明显差异

漏喷

膜厚

20u≤H≤150u

色差

轻微(必要时依限度样品)

附着力

方格试验纸(1mm*1mm)评定点数八点,不得脱落.

铆柱印

4.3烤漆性能测试

(1)附着力检验

检验工具:

喷好漆的产品(可用相同材质废料代替)、百格刀、3M胶纸

检验方法:

用刀片将产品喷漆面平整的地方划100个小方格,每个方格大小为1mmX1mm。

用3M胶纸粘贴于方格上,粘牢后将胶纸撕开。

(如图三)

判定标准:

有1PCS小方格油漆脱落而被胶纸拔起即表明该油漆附着力不符合要求。

5.1缺点术语和定义

歪斜------丝印图案或文字不在水平直线上。

位置错误--丝印图案或文字不在图纸要求的尺寸位置上,或有偏差。

颜色错误--印刷颜色与图纸文件标注颜色完全错误。

色差------印刷颜色与图纸文件标注的标准色卡上的颜色有差异。

细线------印刷文字或图案线条局部未印刷充满而宽度变小的现象。

丝印不全--印刷文字或图案线条局部未印刷上而出现断线的现象。

叠印------即重叠的墨膜,多出现在套色印刷上。

洇墨------指在印刷线条外侧有油墨溢出的现象。

颗粒------因材料杂质或外来物的影响而在表面形成的,颜色与正常表面一致的凸起现象。

5.2允收标准

印刷类别

商标文字或图案

其他文字或图案

颜色错误

不明显

丝印不全

叠印

颗粒

5.3丝印测试

5.3.1丝印附着力检验

将3M600胶带完全粘贴在印刷图文或文字上,以45度角的方向迅速拉起胶带,测试一次。

判定结果:

印刷图文或文字没有缺口或断线为合格。

5.3.2丝印耐溶剂测试

测试方法:

室温下,用无水乙醇润湿脱脂棉球或白色棉质软布,以1kg/c㎡压力和1秒钟往返1次的速度(每秒20mm的速度)在丝印面上来回拭擦50次。

判定结构:

棉布上应无丝印油墨,丝印面无损伤、模糊现象。

6、缺点的测量方法

6.1点状缺点的测量方法

缺点形状

检验标准

测量方法

判定

合格

不合格

测量直径

测量面积

6.2线状缺点测量方法:

6.3缝隙的测量方法:

首先根据检测缝隙所在表面确定检验标准,选择相应厚度的塞尺,轻轻将塞尺插入缝隙,如果有阻力继续选择小一尺寸的塞尺测量,直到选定合适的塞尺测得这一缝隙值;

如果相应厚度的塞尺能够顺畅插入缝隙则代表缝隙超标,需要重新装配或更换组件。

7、点规图

注:

标准未涉及内容或产品与标准不适用时协商确定,由由品保部作最终确认。

制定:

审核:

批准:

日期: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