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63032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届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⑨因此,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

对艺术的美学鉴赏和对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随后的感受升华与情感又是分不开的。

没有情感的因素和促进,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的道路吗?

而没有智慧的情感能够达到完美的意境吗?

所以,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的,两者都在寻求真理的普遍性。

普遍性一定植根于自然,而对自然的探索则是人类创造性的最崇高的表现。

事实上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科学和艺术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1.第④段中“反响”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

2.作者在文中列举李白、苏轼的诗词,还举了莎士比亚的戏剧,其作用是(3分)

3.第⑦段说明的主要问题是(2分)

A.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变化B.科学原理应用广泛

C.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两个关键发现D.科学原理的普遍性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人类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感是人类创造力的基础。

B.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推动了核能等20世纪新科技的发展。

C.举李白、苏轼作品为例,表明体裁不同的作品也能引起人的共鸣。

D.科学的深刻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与其定律阐述的简单性成反比。

5.作者认为“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并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3分)

6.纵观全文,科学与艺术具有哪些共通性?

(4分)

2、阅读下文,完成7-11题。

(21分)

梧桐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

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

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

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

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

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

唐人诗云:

¡

°

山远始为容。

±

我以为树亦如此。

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

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注:

按作者故乡一带的风俗,人死后须在尸场上靠近头的一端点起树灯,树灯是一种点着许多油灯的树形灯架),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

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

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

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

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

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

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我又亲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

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

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

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

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

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

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

古人说¡

芭蕉分绿上窗纱¡

,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

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

梧桐分绿上窗纱¡

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亲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

样子真凄惨呢!

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

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

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

枝头渐渐地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恢复了春初的面目。

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

我想起了古人的诗:

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

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

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恢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

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落花也曾令人悲哀。

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它,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

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

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

无常¡

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

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

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

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

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

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7.第②段写梧桐树的生叶时,文中说它“技巧最为拙劣”,其中“拙劣”一词用得是否恰当,为什么?

8.第③段画线句有何作用?

9.全文自始至终表露了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请具体说明作者情感的变化。

(3分)

10.对本文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春尽夏初时,梧桐树的生叶与其他植物相比显得丑陋不堪。

B.“芭蕉分绿上窗纱”改为“梧桐分绿上窗纱”,凸现作者的欣喜之情。

C.面对落花和梧桐落叶,作者都产生了同样浓重的悲哀。

D.写梧桐落叶时,作者沟通了树与人、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内在联系。

E.文章结尾处,作者表达了对邻人的羡慕,羡慕他不必像自己一样感到落叶的悲哀。

F.本文运用了说明、描写、议论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梧桐树四季的变化。

11.文章结尾说“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

”你怎么理解?

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6空)。

(6分)

12.?

,悠然见南山。

?

吴宫花草埋幽径,。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关河冷落,。

⑤山光悦鸟性,。

⑥醉里挑灯看剑,。

⑦,燕然未勒归无计。

⑧,草色遥看近却无。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6题。

(9分)

杨柳回塘①,鸳鸯别浦②,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本文作者是宋代词人贺铸。

《宋史·

文苑传》载贺铸"

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

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

人以为近侠。

……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

①回塘:

意即曲折回环的池塘。

②别浦:

即江河支流的水口。

13.首词的词牌应是()。

(1分)

A.声声慢B.水调歌头C.踏莎行D.雨铃霖

14.这首词咏叹的事物是□□,词上片描写的环境特点是□□。

(2分)

15.对作品赏析最恰当的一项(2分)

A.前两句中用“杨柳”、“鸳鸯”来渲染,岸上、水中,一绿一红,色彩鲜艳。

B.因为“涨断莲舟路”,所以美丽不能被人发现,诗人以此暗指自己不被重用。

C.“依依似与骚人语”用了拟人的手法,“骚人”特指创作《离骚》的诗人屈原。

D.诗歌借景抒情,寄托个人身世的感叹,抒写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

16.文中的画线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特点?

请结合全诗进行鉴赏。

5、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7-21题。

(16分)

娄师德,弱冠进士擢第。

上元初,吐蕃强盛,诏募猛士以讨之,师德以监察御史应募。

高宗大悦,授朝散大夫,专总边任。

前后四十余年,恭勤接下,孜孜不怠,而朴忠沉厚,心无适莫①。

狄仁杰入相也,师德密荐之。

及为同列,颇轻师德,频挤之外使。

师德知之而不憾。

则天觉之,问仁杰曰:

师德贤乎?

对曰:

为将谨守,贤则臣不知。

又问:

师德知人乎?

臣尝同官,未闻其知人。

则天曰:

朕之用卿,师德实荐也,亦可谓知人矣。

仁杰大惭而退,叹曰:

娄公盛德,我为其所容,莫窥其际也。

当危乱之朝,屠灭者接踵,而师德以功名终始,识者多之。

初,师德在庙堂,其弟某以资高拜代州都督,将行,谓之曰:

吾少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州牧,叨据过分,人所嫉也。

将何以终之?

弟对曰:

自今虽有唾某面者,亦不敢言,但自拭之,庶不为兄之忧也。

师德曰:

此适为我忧也。

夫前人唾者,发于怒也。

汝今拭之,是逆前人怒也。

唾不拭将自干,何如笑而受之?

弟曰:

谨受教。

师德与人不竞,皆此类也。

(刘肃《大唐新语》)

【注】①适莫:

指用情的亲疏厚薄。

17.解释下列加点字:

颇轻师德?

识者多之?

此适为我忧也④是逆前人怒也

18.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诏募猛士以讨之/师德以监察御史应募B.师德密荐之/朕之用卿

C.师德知之而不憾/而师德以功名终始D.庶不为兄之忧也/我为其所容

19.翻译句子:

(5分)

20.狄仁杰“大惭而退”的原因是(2分)

21.联系全文,对娄师德的性格特点作简要评价。

6、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2-25题。

(11分)

游凌云图记

刘大櫆

①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非山水之能娱人,而知者仁者之心常有以寓乎此也。

②南方固山水之奥区,而巴蜀峨眉尤为怪伟奇绝,昔苏子瞻浮云轩冕①,而愿得出守汉嘉,以为凌云之游②。

古之杰魁之士,其纵恣徜徉而不可羁縻以事者,类如此欤!

③吾友卢君抱孙以进士令蜀之洪雅,地小而僻,政简而明,民安其俗,从容就理。

于是携童幼,挈壶觞,逶迤而来,攀援以登,坐于崇岗积石之间,超然远瞩,邈然澄思,飘飘乎遗世之怀,浩浩乎如在三古之上。

于时极乐。

既归里闲居,延请工画事者,画《卢公载酒游凌云》也。

古今人不相及矣;

昔之人所尝有事者,今人未必能追步之也。

乃子瞻之有志焉而未毕者,至卢君而遂能见之行事,则夫卢君之施泽于民,其亦有类于古人之为之邪?

于是为之记。

[注释]①轩冕:

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借指官位爵禄。

②汉嘉,蜀地名。

凌云山,蜀中名山之一。

22.文中与¡

卢君之施泽于民¡

相照应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理想中的士大夫应该既施泽于民,又寄情于山水。

B.苏轼作为¡

古之杰魁之士¡

,只能做到钟情山水而轻于轩冕。

C.卢抱孙政务之余曾畅游凌云,其友刘大櫆写此文专记其事。

D.知者仁者的快乐,都得之于山水并寄寓在对山水的观览中。

24.从语言运用角度,赏析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作者说子瞻¡

有志焉而未毕¡

,其中¡

志¡

指什么?

请根据你对苏轼的了解,对这句话作简要分析。

写作(70分)

26.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2013年度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一如媒体预料的那样突破了150万,再创历史新高。

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个体的职业选择自有他们的理由和权衡,都值得尊重和理解。

但近年来年轻人扎堆儿去挤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却也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有媒体将他们称为“稳一代”。

有人认为,如果社会中原本应该最具冒险精神、最爱折腾的群体,普遍盛行求稳心态,趋于安稳和保守,那实在不是一个国家的福音。

2015学年第一学期上理工附中高三月考一语文卷参考答案

一(17分)

1.艺术接受者欣赏者1分的共鸣反映1分(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1分)

2.为了论证1分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对读者影响的普遍性。

2分

3.D(2分)4.B(3分)

5..科学家面对的是所有的自然现象1分,而艺术家面对的是整个人类1分。

所以科学的普遍性根植的范围要大于艺术家所追求的。

1分

6.科学与艺术的共通性体现为:

①有共同基础,即人类的创造力;

②有共同目标,即追求真理的普遍性;

③艺术作品和科学原理都是越有普遍性,就越有价值;

④对艺术的鉴赏和对科学的理解都需要智慧,也都需要情感;

⑤科学和艺术都是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答对1点给1分,答对其中四点意思即可。

条理不清、意思混乱酌情扣分)

2、(21分)

7.恰当1(贬词褒用1)生动地写出了梧桐生叶坦白(叶子一生,全树变容)的特点1,表现出作者多梧桐生叶的赞赏。

2

8.通过对比(突出)1,写出了梧桐叶多而密的特点1,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梧桐生命力旺盛的喜爱之情。

9.发现¡

新乳¡

绿叶成阴¡

时的欣喜1,看见¡

梧桐叶落¡

时的无奈、伤感1,领悟自然、人生和艺术真谛时的平静、淡然1。

10.BD(6分)

11.作者借梧桐树的四季变化表现了对自然、艺术、人生的感悟。

梧桐,拥有者未必能理解和欣赏1,自然和艺术都是这样。

对事物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欣赏,才能为自己所拥有1。

生活还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感受和体验,并用心去发现,这样,你才可以说是拥有生活;

因为形式的拥有并不是真正的拥有。

3、(6分)略

4、(9分)

13.C(1分)

14.荷花1优美、幽僻、恬静(意思相近即可)1

15.B(2分)

16.手法:

托物言志(以物喻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荷花当做人来写)1分,借代不可。

翻译:

1分。

为下文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舒;

不受重用)做了铺垫2分

例如:

托物言志(以物喻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荷花当做人来写)1,以荷花的幽香比自己的品德,以蜂蝶断然不来比喻统治者对自己的不欣赏1最终只能凋零苦闷的结局(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

1

5、(16分)

17.①轻视;

看不起;

以¡

为轻②赞扬;

称赞③恰好;

正好④违背(4分)

18.C(2分)

19.(5分)①娄公的大德1,我被他包容1,而不能看到他心胸的边界啊1

②唾沫不擦自己也会干的1,不如笑着接受怎么样1?

20.得知自己担任宰相是娄师德推荐1,自己却一直轻视、排挤他1。

(在他不知道师德秘密推荐他的时候1,一直看不起并排斥师德1。

只写师德推荐自己,自己却处处排挤得1分)

21.娄师德恭谨宽厚、贤良知人是值得赞颂的2,但过分退让不争又有其软弱、虚伪的一面1。

译文:

娄师德成年后考中了进士,上元初年的时候,吐蕃有强盗,朝廷招募勇猛的人去征讨。

娄师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应招了。

唐高宗非常高兴,授予他朝散大夫的职位,专门管边境的事务。

在任的四十多年里,他接待属下恭谨,毫不怠慢,并且朴实忠厚,心里没有适应不了的。

狄仁杰做宰相是娄师德秘密推荐的。

当初他们同列为官的时候,狄仁杰很轻视娄师德,经常排挤他到外面做事。

师德心里知道却不恨狄仁杰。

武则天知道了以后,问狄仁杰:

“娄师德有贤能吗?

”狄回答:

“他做将军谨慎严守,贤能我就不知道了。

皇帝又问:

“娄师德会识人吗?

”狄回答:

“我曾经和他一起做过官,没听说他会识人。

武则天就说:

“我能任用你却是娄师德推荐的,他的确很能识人啊!

”仁杰十分惭愧的退下了,感叹说:

“娄公的大德,我被他包容,而不能看到他心胸的边界啊!

”正当危险的时代,杀戮的人接踵而来,而娄师德靠功名有始有终,认识他的人都很赞扬他。

当初,他在朝中为宰相的时候,他弟弟凭着资历高做了代州都督,将要走的时候,他对弟弟说:

“我从小没什么才能,位子做到了宰相。

你现在又做到一州的州长,我们过分招摇会引起别人嫉恨的。

我们以后怎么有好的归宿呢?

”弟弟回答:

“从现在起即使有人唾到我脸上唾沫,我也不敢说什么,只是自己擦干净就行,一定不让兄长担心。

师德说:

“这就是我所担心的,那些人唾到你脸上,是想发泄一下怒气,你现在擦下去,就是拂逆了那些人的怒气。

唾沫不擦自己也会干的,不如笑着接受怎么样?

”弟弟说:

“我恭谨地接受哥哥的教诲。

师德不和人争斗,都是这样做的。

6、(11分)

22.政简而明,民安其俗,从容就理(1分)

23.A(3分)

24.参考角度:

化用诗句;

对偶;

炼字;

整散结合1举例1效果1

句式上,整散结合。

运用动词如“携”、“挈”、“攀援”等生动形象地表现登山之乐;

运用对偶如“超然远瞩,邈然澄思”,音韵和谐,富有节奏;

化用苏轼名句,文意典雅,如“飘飘乎遗世之怀,浩浩乎如在三古之上”,表现登游凌云的超然洒脱,心旷神怡。

25.(4分)愿得出守汉嘉,以为凌云之游。

(2分)因为苏轼仕途屡遭坎坷,怀才不遇,无法实现经世致用之志,即使畅游山水也无法真正释怀;

但他仍以积极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活,寄情山水(意思对即可。

)(2分)

【译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不是山水能使人娱乐,而是智者、仁者的思想感情常常寄托在这(山水)里面。

南方本来就是山水幽深玄妙的地方,而四川峨眉(的景色)尤其怪伟奇绝。

从前苏轼把官位视为浮云,却愿意担任汉嘉太守,以便成全游览凌云山(的愿望)。

古代杰出的士人,他们纵情游览山水却不被世俗的事务羁绊,大都像这样啊。

我的朋友卢抱孙凭进士的身份担任四川洪雅县令,(洪雅)地方小而且偏僻,政治简洁明了,人民安守当地的习俗,(卢君)从容治理(洪雅)。

于是(他)携带着孩童,带着酒,逶迤而来,攀着(草木)登上(山峰),坐在高山堆积的山石之间,超然远望,邈然静思,飘飘然有离开尘世的情怀,浩浩然好像处在三代之上。

在这时(卢君)感到非常快乐。

(卢君)回到家乡闲居之后,请擅长绘画的人,画了一幅《卢公载酒游凌云》图。

古人(前人)曾经做过的事情,现在的人不一定能够仿效它。

昔人曾经做过的事,现在的人不一定能够比得上啊。

然而苏轼有志于此(游览凌云寺)却没有实现的,到了卢君却能够用他的行动实践了,那么卢君(先生)给百姓施加恩惠,大概也类似古人(曾经)做的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