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肩周炎的经方治疗汇集名医验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2835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10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渡舟肩周炎的经方治疗汇集名医验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刘渡舟肩周炎的经方治疗汇集名医验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刘渡舟肩周炎的经方治疗汇集名医验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刘渡舟肩周炎的经方治疗汇集名医验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刘渡舟肩周炎的经方治疗汇集名医验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刘渡舟肩周炎的经方治疗汇集名医验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刘渡舟肩周炎的经方治疗汇集名医验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渡舟肩周炎的经方治疗汇集名医验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刘渡舟肩周炎的经方治疗汇集名医验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一、风寒侵袭,主症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痛或隐痛,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摸则痛减,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肩周炎早期。

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二、寒湿凝滞,主症肩部及周围肌肉疼痛剧烈或向远端放射,昼轻夜甚,病程较长,因痛而不能举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治则散寒除湿,化瘀通络。

三、瘀血阻络,主症外伤后或久病肩痛,痛有定处,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拒按,肩部活动受限或局部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

四、气血亏虚,主症肩部酸痛麻木,肢体软弱无力,肌肤不泽,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挛缩,肩峰突起,舌质淡,脉细弱无力。

黄芪30克,山茱萸20克,羌活10克,当归10克,防风15克,姜黄20克,桂枝15克,穿山甲12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

若畏寒重者加炙川乌10克

屈伸不利加伸筋草30克

疼痛剧烈加乳香、没药各10克

游走性疼痛加蜈蚣两条、地龙15克

剌痛有瘀血者加土元10克、川芎12克、红花10克

气虚加党参15克,血虚加鸡血藤30克

肝肾亏虚山茱萸加至30克以上

另外配合外用药使用,药用麦麸500克,葱白50克(切碎),醋50克,将三味拌匀,分两包,用布包好,上蒸笼蒸20分钟,趁热轮换多次敷疼痛处,再外贴狗皮膏药,每日一次,一周为一疗程,同时配以功能锻炼。

五积散《和剂局方》

组成:

茯苓20克白术20克半夏20克苍术20克当归15克芍药15克

川芎15克白芷10克枳壳10克干姜10克香附10克桂枝10克麻黄10克

甘草10克桔梗10克党参10克细辛10克葱2根厚朴15克大枣10克

陈皮20克

上18味,以水七升(一升就是现在一纸茶杯),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放大枣12个,七片生姜片,葱2根。

【方解】本方为寒、食、气、血、痰五积而设,故名五积散。

方中麻黄、白芷发汗解表,干姜、肉桂温中散寒,苍术、厚朴燥温健脾,半夏、陈皮、茯苓理气化痰,当归、川芎和血活血,芍药、甘草和中止痛。

桔梗、枳壳同用,有升降气机之效,常用于痰阻气滞之证。

适应症:

本方为治疗气血痰寒食,五积之良方,用于风寒、水毒、湿气、贫血等引起的各种疾病。

即肩关节疼痛、急性胃肠炎、溃疡病、胃痉挛、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心瓣膜病、各种神经痛。

对贫血,上半身热,下半身冷,腰冷痛和下腹痛等四大病症有良好效果。

五积散方解:

苍术,陈皮、甘草、厚朴为平胃散,用于驱散饮食停滞;

半夏,茯苓,陈皮,甘草为二陈汤,当归、白术、芍药、川芎、香附、党参用以活血补血;

桂枝,麻黄,干姜,白芷,桔梗为散风去寒活血。

本药方组成复杂,含有二陈汤、平胃散,四逆汤,桂枝汤,续命汤,半夏厚朴汤,治疗气、血寒含痰的停积,以及由其引起的病症很有疗效。

备注方中麻黄、白芷发散表寒;

葱、干姜、肉桂温散里寒;

苍术、厚朴健脾燥湿,半夏、陈皮、茯苓理气化痰,当归,川芎、芍药养血和血;

桔梗、枳壳升降气机;

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共奏散寒、祛湿、理气、活血、化痰之功。

是治疗寒、湿、气、血、痰五积的主方,故名"

五积散"

摘录《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附记:

本方为治疗气,血、痰、寒、食五积之良方,以贫血为最适宜之病证。

肩周炎中医治疗方法

肩周炎是骨科疾病里面十分常见的一种,它有很多的别名,比如“凝肩”、“五十肩”、“漏肩风”,都是从肩周炎的临床表现上来叫的,而且中医在很早就有有关肩周炎此类疾病的认识。

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本病。

在中医的认识里,

肩周炎的病因主要有以下两个。

1、正气内亏:

“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

《中藏经。

五痹》曰:

“肾气内消……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

宋·

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

“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惑,而众痹生焉”。

2、邪气外侵:

居住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

寒湿之邪侵淫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如金元·

张子和《儒门事亲》曰:

“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失度,触冒风雨,寝处潮湿、痹从外入。

”又如明《普济方》曰:

“此病盖因久坐湿地,及曾经冷处睡卧而得。

治肩周炎疼痛方乌骨藤,黄芪,金鸡儿根、竹节伸筋,古方活血散,猪脚1只。

将上药洗净后与猪脚同放入砂锅内炖汤,熟后加食盐调味,食肉喝汤。

该方可祛风行气、温经散寒,治疗肩周炎致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者,疗效颇佳。

针灸疗法

每个肩周炎都不是一个处方一套穴位,而是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变化包括同一个人治疗的过程中所取穴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变化."

辨证实治"

"

因人因地因时治宜"

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个特点,只要辩证准确取穴恰当,常常一针下去疼痛立刻缓解。

第一个:

阳陵泉这个穴位针对的是患者肩部疼痛点不明确又有活动障碍的肩周炎。

若是有明显痛点可以按经络辩证分别取用其他穴位治疗效果更佳。

第二个:

条口也就是传统的条口透承山这个穴位是老前辈们用了多少年的传统穴位,这个穴位针对的是五十岁左右肝肾阴虚筋失所养阳明气虚筋失温煦都会出现肩部的不荣则通和活动障碍,因此肝肾阴虚和阳明脉虚才是肩周炎发病的真正内在病机。

第三个:

鱼肩穴此穴在鱼际穴下一点针对的是肺经循行线的肩周炎也就是肩前部疼痛,因其对应肩部又是经脉所过主之所及所以每用必效。

第四个:

三间穴此穴是针对辩证属阳明经的肩周炎治疗效果最佳。

第五个:

后溪穴这个穴位是针对肩后部疼甚则疼痛牵扯到肩胛者的肩周炎疗效最佳。

其实有这几个穴位一般常见的肩周炎就是小菜一碟了很简单很实用不会针灸的朋友们可以找到穴位后在穴位上用比较尖锐的物体刺激它同样可以起到治疗治愈的效果。

推拿疗法

(1)舒筋活络法:

此为混备手法。

肩周炎患者取端坐位,医者以右手全攀若力,从手腕部开始,由肘、肩推抚至颈部,由上肢、肩内例至外佃、后侧,依次报抚,反复施术20余次。

(2)滚揉法:

肩周炎患者仰卧或坐位.医者用滚法或指揉法施术于思侧肩前部及上肢内侧,反复数次,配合患肢外展、外旋活动。

再取卧位,医者一手握住息肢肘部,另一手在肩外侧或腋后部施用该揉法,并嘱息者做思肢上举、内收等活动;

再让思者仰卧,医者用滚揉法或指揉法在思创胸外上部、肩前部滚揉,然后让患者坐起,配合患肢后伸活动。

(3)点按穴位法:

患者取坐位,医者点按合谷、曲池、缺盆、肩船、肩贞,肩部、肩井、天宗、曲垣、阿是等穴,使局部产生酸胀感。

(4)环转播肩法:

医者站在患者患侧稍后,一手挟患肩,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以肩关节为轴做环转运动,幅度由小到大。

然后,一手托起前劈,使息姻肘屈曲,前臀内收,思侧手由健肩绕头顶、息肩、面前反复环绕10次。

同时,另一手拿捏患肩。

(5)上肢被动后扳法:

医者站在患者患侧稍前方,一手握住思馏腕部,以肩顶住患者思侧肩前部,根肮之手将患管由前方扳向背后,逐渐用力使之后伸,反复4—5次。

(6)背后拉臂法:

医者站在患者健佣稍后方,一手扶健侧肩患者上身前屈,另—手握住患侧腕部,从背后将息肢向使侧牵拉力,加大活动范围,以患者能忍耐为度。

(7)提抖法:

医者站在患者患侧肩外佣。

双手握住患肢碗部稍上方。

将患肢提起,用提抖的方法向斜上牵拉,牵拉时要求患者先沉肩屈肘,医者缓缓向斜上方串拉思肢,活动幅度逐渐增大,手法力量由小到大,注意用力不能过猛,防止意外发生。

羌活胜湿汤治疗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引起头痛

出处:

《内外伤辨惑论》(金·

李东垣)“肩背痛不可回顾者,此手太阳气郁而不行,以风药散之。

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拨,此足太阳经不通行,以羌活胜湿汤主之。

处方:

羌活、独活各一钱,藁本、防风、甘草(炙)、川芎各五分,蔓荆子三分。

制法及用法:

上㕮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大温服,空心食前。

剂型:

煮散

点评:

经方家黄煌老师讲过一个医案:

某男孩、6岁,颈椎病,后脖梗疼,有人诊断“颈椎退行性病变?

”,老师很不以为然,是啊,6岁怎么会“退行性病变”?

予祛风除湿中药,一剂而愈。

正如此方所言:

太阳气郁而不行,以风药散之。

羌活、独活各一钱,藁本、防风、甘草(炙)、蔓荆子均可祛风。

川芎活血,善于治疗清阳不升之头蒙蒙沉痛。

羌活走上肢,独活走下肢,藁本、蔓荆子均清利头目,防风舒经络,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此方做药酒,外用,疗效也不错!

笔者很有体会,以60°

白酒,浸泡中药,酒没过药,密封,2周后,外抹疼痛筋骨即可。

或以中药煎服及药渣热敷局部疼痛部位。

柴胡桂枝汤治疗肩周炎

最开始,肩周炎表现为肩部疼痛,且阻碍到抬肩、穿衣、用筷,待到严重阶段,疼痛就会从颈部和上臂放射,继而日夜疼痛,不能安眠,令人痛苦不堪。

此病又往往喜欢反复,好了又犯,犯了再犯,很是棘手。

方案如下:

桂枝10克,白芍25克,威灵仙10克,木瓜10克,甘草6克,柴胡10克,陈皮10克,青皮10克,法夏10克,鸡血藤20克,黄芩5克,党参15克,白芥子12克,黄芪15克。

一般3剂即可起效。

这里面,有几个药物作用特别重要,比如桂枝克活血祛风湿,温通经脉;

芍药能入血分,缓急止痛;

柴胡、陈皮、青皮可舒畅气机;

鸡血藤可活血养血;

黄芪可鼓舞正气。

再就是白芥子,有时候临床可见,白芥子加与不加,效果迥异。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老年体虚,或幼儿体弱,或兼有其他疾病者不宜使用。

皮外五官与经方:

肩周炎的治疗经验

肩周炎属中医的痹证范畴,多见于中年以上的患者,故有“五十肩”之称,内经曰:

“人过四十,阴气衰其大半。

灵枢篇曰:

”两虚相得,乃容其形,两实相逢,众中肉坚。

”所以本病的病机是气血渐衰,肝肾渐亏,气血衰则关节失于濡养,肝肾亏则其所合之筋骨松懈,故见肩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若依寻常痹证治法,漫投祛风散寒遂湿之剂,往往无效。

我的经验是本病要重用熟地,黄芪顾其本,配合化痰或蠲痹通络之品。

如果病人舌苔厚腻,先以指迷茯苓丸下其痰,然后再行扶正,指迷茯苓丸中风化硝,味咸软坚,去停痰坚积,用量10~20g可明显解除肩关节凝结之症。

如果舌苔正常,可用程氏蠲痹汤,另外喜欢加用朱老的对药,片姜黄配海桐皮,两者结合专门行气活血,通络定痛,屡用屡效,如能配合针灸效果更佳。

典型病例

孙某,女,63岁,肩关节活动不灵伴疼痛1月余,夜间加重,患者无口干口苦,面色偏黑,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白腻,脉:

左寸弦滑,尺弱,体查;

肩关节外展受限,辩证太阳太阴合病,方药,葛根汤和指迷茯苓丸加味,

葛根60麻黄8桂枝10白芍10甘草10牛膝20苍朮10枳实20茯苓30生半夏15芒硝10海桐皮15姜黄10

连服7副

二诊疼痛已愈大半,患者自诉,吃药3天后,大泻,疼痛明显好转,腻苔以去,原方去芒硝,加熟地60,巩固治疗。

鸡血藤通络重用调治肩周炎有特效

说起鸡血藤恐怕学中医的没有不知道的,性温味甘,活血通络,养血调经,尤其是妇科病最常用。

广西中医学院的妇科老前辈班秀文最擅用此药,曾有专文论述。

我最早学用鸡血藤就是受班老影响的。

在治疗妇科病时用于调经,妇人血少,血瘀常常不离此药,效果显著。

一药二功,即能养血,又能通瘀,和丹参不差上下。

今天不准备谈其在妇科领域中的运用,在这方面大家都应该是行家里手了,无须赘言。

主要想谈一谈在外科方面,尤其是在治疗肩周炎方面运用的体会。

肩周炎,又称“五十肩”,肩凝证,属中医的血痹,寒痹的范围。

患此病的中老年人较多,尤其是秋冬季,我自已也曾经在47岁右肩得过,到了54岁左肩又患一次。

这个病一部分人不治,经过几个月能自愈,还相当一部分人久拖不愈,甚是痛苦,病发时吃饭梳头干活均不便。

时间一长,肩关节还容易粘连,西医治疗起来也就是给些布洛芬一类的止痛药,或建议中医针灸按摩治疗,效果也不是很明显。

于是很多患者就找到了中医。

我对此证的治疗分为两个时期,早期喜用活血通瘀加虫类药,或温阳散寒加虫类药,如张锡纯的活络效灵丹加大量的蜈蚣全虫,和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大量的蜈蚣全虫,治疗个二十来天也就基本治愈了,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但是近些年来中药的涨价,尤其是全虫蜈蚣的价格已经是贵的令人无法接受了。

病人吃不起,我也开不起。

只有改道另起锅灶,重新寻找物美价廉的中药效方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临床效验,终于相中了鸡血藤这味即便宜又好使良药。

对于鸡血藤这味药的认识我也是有个过程。

前期主要是用于妇科调经,活血通瘀为主,对其养血通络的作用认识不足。

后来在学习了其它医家的经验后,逐渐在治疗风湿痹证中也试着加用此味鸡血藤发现效果也很好,也有丹参的一味顶四物的作用,即养血又活血。

只是量太小不起显著作用,只有大量才能发挥通络止痛的效用。

即然能在治风湿疼痛中起效,我就想到了在肩周炎中试试看的想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我选定了两个方子作基本方,加大量的鸡血藤。

一是桂枝汤,一是阳和汤。

分别用于一些病人,结果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现举两例示之,供参考。

例一2006年,11月,一乐姓妇女,50岁,糸西安北郊,一退休职工,听亲戚说我看病还不错,专门从北郊坐车赶到南郊我坐诊的诊所,要求治疗肩周炎。

说已两个多月了,越来越重,现在右胳膞痛的举不起来,梳头穿衣都困难,在北郊某诊所针灸了几次效果不大,特求速治。

刻诊:

中等个,面白胖,脉沉细无力,舌淡苔白,平时乏困,易出汗,饮食一般,二便基本正常,已于两年前绝经。

辨证为气血不足,血虚受风。

处方桂枝汤加鸡血藤:

桂枝45g白芍45g鸡血藤150g生姜15片炙甘草30g海桐皮15g片姜黄15g大枣12个(切)五付水煎服。

一周后,病人复诊,述之,吃完药全身发热,右胳膊已痛轻,要求继续服药。

效不更方,原方又开了五付,病人持药而去。

三诊,病人再来述之,右胳膞已不痛了,前方减鸡血藤为60g,又开了七付药巩固善后。

一年后,因其它病就诊,告之,最后一次药吃完肩周炎就彻底好了,至今未再犯。

例二2009年,8月间,何姓妇女,60岁,干部,左肩患肩周炎一周后就诊。

人瘦高,面色白晰,舌淡苔薄白,脉沉弦细,寸弱,时有头晕,怕冷,腰困酸,血压偏低,BP80/50mg。

饮食二便基本正常。

现症:

左肩疼痛,不能上举,后背,辨为肩凝证。

治法:

温补肾阳,活血通络。

处方阳和汤加鸡血藤:

熟地60g鹿角胶15g(烊服)麻黄10g炮姜6g桂枝30g白药30g

白芥子15g鸡血藤150g生甘草10g七付水煎服。

一周后复诊,言之,已见轻,但还是痛,服药至第三剂时,药后有眩瞑反应,一时性头晕,于是二诊鸡血藤减至100g,续服七剂。

三诊时,左肩已基本不痛了,能上举后背,巩固治疗又服七剂,血压已上升为BP90/70mg,头亦不晕了,基本痊愈。

按:

鸡血藤性味苦、甘、温,入肝经,有活血补血,舒筋活络之功,行补兼备。

临床上在治疗血虚类痹证有其独特功效,尤适合于筋骨麻木,风湿痹痛的老人和妇女。

因其多有血虚在先,痹阻在后之病机,故宜取具有一药二功之药物,鸡血藤正符合此要求,但在临床上使用时要大量才能取效,量小非君子嘛,此乃吾之认识也。

附:

群贤见智录

1.陈景河教授认为鸡血藤温不伤阴,、补不壅滞,善通络活血,主要治疗血虚兼瘀滞所致之周身关节痛、痛经等,用量为30—70g。

临床配防风,治疗风寒身痛,伴血虚有瘀者;

配附子治疗阳虚型风湿性心脏病;

配玉竹,治疗阴虚血热型风湿性心脏病;

配川芎、防风、全蝎,治疗舞蹈病;

配益母草治疗月经不调及痛经。

(《方药传真》)

2.黎镜教授习用自拟脉炎汤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显著。

药用忍冬藤、当归、玄参、党参、蜈蚣、川牛膝、鸡血藤、丹参、石斛、白术、桃仁、红花、甘草、鹿角霜,方中鸡血藤用量为30—60g。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11):

677]

3.冉刚祝教授习用自制鸡血藤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证属阴虚火旺者,药用鸡血藤、升麻、仙鹤草、栀子、熟蛋黄2枚(冲服)。

方中鸡血藤用量为50---150g。

[广西中医药,1996,19

(1):

8]

4.黄和医师认为鸡血藤功擅活血养血,舒筋活络,大剂量时通瘀止痛之力著,凡血虚血瘀络阻之头颈、身体四肢疼痛麻木之证,则为必用之品,用量为30-150g。

鸡血藤所治之证为痹证、痛证、月经失调、痛经、血管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其最小用量30g,最大用量150g。

鸡血藤甘温无毒,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一般小剂养血和血,中剂活血通经,大剂以上逐瘀疏络止痛之功著。

作者:

王幸福,来源:

《杏林薪传》

肩周炎的中医调理处方

肩周炎又名肩关节周围炎,在中医学中被称为漏肩风、冻结肩,这种病症让很多患者感到困扰,那么对于肩周炎具体应如何来调理呢?

调理处方

1、寒湿凝滞

内服方:

独活12克,桑寄生10克,细辛2克,秦艽10克,防风10克,牛膝10克,杜仲10克,肉桂6克,生地黄12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芍药10克,茯苓15克,甘草6克,黄芪15克。

外敷方:

防风、威灵仙、羌活、独活、乳香、没药、木瓜、吴茱萸各20克,川乌、草乌、细辛、紫苏叶各15克。

该型多由外界寒湿之邪侵及并滞留于肩部,日久寒湿内结,使肩部经脉闭阻而引起,治法以散寒除湿、化瘀通络为原则,代表方为独活寄生汤加减。

调理肩周炎的中医处方

2、瘀血阻络

当归12克,芍药10克,桃仁10克,红花12克,黄柏10克,防风10克,木通12克,生地黄15克,甘草6克,乳香10克。

归尾、川芎、桃仁、乌药、木通、苏木各20克,红花、乳香、没药、川乌、草乌各15克。

该型多由外伤内挫,导致肩部经络损伤而引起。

治法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为原则,代表方为肢伤一方加减。

3、气血亏虚

黄芪15克,肉桂10克,党参10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熟地黄12克,白芍10克。

白芍、当归、秦艽、川芎、细辛、威灵仙各20克,赤芍、鸡血藤、葛根各30克。

该型多由外邪乘虚侵袭,闭阻经络,使肩部筋脉失于荣养而引起。

治法以益气养血、疏经散寒为原则,代表方为十全大补汤加减。

肩周炎名中医治十二方

1.余锡明:

舒筋养血汤

辨证:

久伤入络,筋肉失养。

活血养血,舒筋通络。

当归12g,生地12g,熟地12g,鸡血藤10g,赤芍10g,白芍10g,炙甘草10g,威灵仙10g,桂枝6g,蜈蚣6g,橘络6g,黄芪15g,细辛1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2.郑国珍:

阳和活络汤加减

寒邪祛瘀,痹阻经络。

温经散寒,化痰祛瘀。

麻黄5g,白芥子10g,熟地15g,桂枝10g,甘草3g,炮附子10g,姜黄6g,淫羊藿15g,当归10g,川芎6g,制乳没各6g。

水煎服,每日1剂。

3.余锡明:

三痹汤加减

肝肾两虚,痹阻关节。

滋补肝肾,温经通络。

羌活12g,党参12g,秦艽10g,防风10g,当归10g,茯苓10g,狗脊10g,熟地15g,黄芪15g,白芍10g,细辛2g,蜈蚣2条,川芎6g,炙甘草6g。

4.娄多峰:

肩凝汤加味

寒凝血滞,兼有气虚。

温经散寒,益气活血。

黄芪30g,川草乌各9g,当归30g,丹参30g,桂枝15g,透骨草30g,羌活18g,生地30g,香附15g,甘草6g。

5.邱峰:

蠲痹汤加味

筋骨劳损,营卫俱虚,气血瘀滞,经脉受阻。

调营卫,行气血,舒筋络,止疼痛。

炙黄芪15g,当归15g,姜黄10g,羌活10g,赤芍10g,防风10g,甘草3g,生姜10g,大枣3枚,川芎10g,红花10g,丹参15g,鸡血藤15g,没药10g,续断15g。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6.李明智:

补肝益肾通络汤

肝肾亏损,风湿痹阻,经络凝滞。

补肝益肾,活血通络。

当归9g,杜仲9g,黄芪12g,党参9g,川断9g,菟丝子9g,羌活9g,鹿角霜9g,枸杞9g,伸筋草6g,何首乌9g,城草3g,山楂9g,谷芽9g。

7.程远文:

补肝益气汤

肝之精气虚衰,筋失温煦,复感风寒之邪,痹阻于肩。

温补肝肾,祛散风寒。

昆黄芪30g,党参20g,山萸肉20g,桑枝10g,桂枝10g,杜仲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生姜10g。

8.王西周:

蠲痹解凝汤

肝肾亏虚,外邪内侵,气虚血瘀。

补肾养肝,益气活血,祛风胜湿。

黄芪20g,葛根20g,山萸肉10g,伸筋草10g,桂枝10g,

姜黄10g,田三七5g,当归12g,防风12g,秦艽15g,甘草6g。

水煎加黄酒少许温服。

每日1剂,日服3次。

9.柴国剑:

肩凝汤

正气不足,营卫失和,感受外在风寒湿邪,袭于经脉,留而不去而致。

调和营卫,活血止痛。

麻黄15g,桂枝15g,威灵仙15g,白芍25g,穿山甲30g,红花10g,甘草10g,生姜3片,大枣5枚。

法:

10.任继学:

活络定痛汤

正气不足,风寒之邪外束,营卫失和,脉络内阻。

通经活络定痛。

穿山甲20g,没药10g,土鳖虫10g,甲珠10g,川椒10g,蜣螂虫10g,露蜂房15g,乌蛇15g,羌活15g,威灵仙15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