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VI.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6283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V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V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V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V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V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VI.docx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V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VI.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VI.docx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VI

玉溪一中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VI)

命题人:

任艳华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

1-40题,每小题1分;41-50题,每小题2分。

每题下面都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下列选项中不是孟德尔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并获得成功的原因的是

A.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B.豌豆是严格闭花受粉的植物

C.豌豆在杂交时,母本不需去雄D.豌豆花比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

2.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说法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演绎的内容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3.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将纯合糯性品种与纯合非糯性品种杂交,取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凡非糯性花粉呈蓝黑色,糯性花粉呈橙红色。

在显微镜下统计这两种花粉的颗粒,非糯性与糯性的比例为

A.1:

1 B.1:

2   C.2:

1   D.1:

3

4.用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作为亲本进行杂交,从理论上分析,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可能是

A.1∶0或1∶1B.1∶0或3∶1C.1∶1或1∶2∶1D.3∶1或1∶2∶1

5.向日葵种子粒大(B)对粒小(b)是显性,含油少(S)对含油多(s)是显性。

某人用粒大油少和粒大油多的向日葵进行杂交,结果如图所示,则这些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

A.4种 B.6种   C.8种   D.9种

6.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

B.分离定律不适合原核生物的原因是原核生物无遗传物质

C.真核生物的所有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

D.细胞减数分裂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开

7.血液正常凝固基因H对不易凝固基因h为显性,则图中甲、乙的基因型分别为

A.XHY,XHXHB.XHY,XHXh

C.XhY,XHXhD.XhY,XHXH

8.小麦的抗病(T)对不抗病(t)是显性。

两株抗病小麦杂交,后代中有一株不抗病,其余不知。

这个杂交组合可能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A.TT×TTB.TT×TtC.Tt×TtD.Tt×tt

9.豌豆的红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通过下列杂交实验的结果,能判断相对性状间显、隐性关系的是

①红花×红花→红花 ②红花×红花→红花(301株)+白花(110株) ③红花×白花→红花 ④红花×白花→红花(98株)+白花(107株)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10.牦牛的毛色中,黑色对红色为显性。

为了确定一头黑色母牛是否为纯合子,应选与之交配的公牛是

A.黑色杂合子B.黑色纯合子C.红色杂合子D.红色纯合子

11.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接近于3:

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C.F1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雌配子和雄配子D.F2有4种表现型和6种基因型

12.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A.1/2B.1/4

C.1/6D.1/8

13.一组杂交品种AaBb×aaBb,各对遗传因子之间是自由组合的,则后代(F1)有表现型和遗传因子组合各几种

A.2种表现型,6种遗传因子组合B.4种表现型,9种遗传因子组合

C.2种表现型,4种遗传因子组合D.4种表现型,6种遗传因子组合

14.下边最可能反映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是

 

15.A和a为控制果蝇眼色的一对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该等位基因分离的细胞是

A.初级精母细胞B.精原细胞C.初级卵母细胞D.卵原细胞

16.右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它属于下列何种细胞

A.肝细胞B.初级卵母细胞

C.第一极体D.卵细胞

17.如图所示为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某二倍体生物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

B.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4个

C.分裂后的两个子细胞都具有生殖功能

D.在此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18.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和精子在受精过程中是随机结合的

B.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可维持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减半

19.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

①蚕豆的雄蕊 ②桃花的雌蕊 ③蝗虫的精巢 ④小鼠的卵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型性染色体决定雌性个体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比较普遍

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

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21.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的叙述,与事实相符合的是

A.格里菲斯通过实验证明S型菌的DNA是导致R型菌转化的“转化因子”

B.沃森、克里克构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C.孟德尔在实验中采取了类比推理的方法发现了分离规律与自由组合规律

D.萨顿通过实验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2.下列关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遗传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遗传的遗传物质是RNA

B.“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D.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非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23.下列关于DNA分子特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DNA复制时,新合成的两条子链分别在两个子代DNA分子中

B.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

C.DNA的合成需要现成的模板、原料、ATP和多种酶的催化

D.不同的DNA具有不同的碱基配对方式导致DNA具有多样性

24.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可以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5.下列有关DNA分子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

B.DN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

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DNA的复制

D.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26.下图中,DNA分子片段中一条链由15N构成,另一条链由14N构成。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处为磷酸二酯键,DNA解旋酶作用于③处

B.②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C.若该DNA分子中一条链上G+C=56%,则无法确定整个DNA分子中T的含量

D.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100%

27.金鱼草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在强光、低温条件下开红花,在阴暗、高温条件下却开白花,这个事实说明:

A.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B.表现型一定,基因型可以转化

C.环境影响了基因型,进一步影响了表现型D.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28.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b、c所表示的过程分别是DNA复制、转录、翻译

B.a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分裂的分裂期

C.需要核糖体和tRNA同时参与的过程是c

D.转运RNA上所携带的分子是氨基酸

29.一株红花植株上开满红花,其中仅出现一朵白花,则白花出现的原因不可能是

A.植物发生性状分离

B.相关体细胞发生隐性基因突变

C.相关体细胞发生显性基因突变

D.相关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丢失了包含红花基因的染色体片段

30.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B.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C.我国用来生产青霉素的菌种的选育原理和杂交育种的原理相同

D.培育无子番茄是利用基因重组原理

31.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基因碱基序列改变出现的新性状一定能遗传给后代

B.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基因

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不一定会导致基因种类、数目的变化

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的移接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32.对于一个动物个体来说,几乎所有的体细胞都含有相同的基因,但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根本原因是因为它们合成不同的

A.tRNA    B.mRNAC.蛋白质D.核糖体

33.细菌的可遗传变异来源于

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③染色体变异

A.①B.①②C.①③D.①②③

34.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一个区别不包括

A.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而大多数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是可见的

B.染色体变异是定向的,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C.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基因而染色体变异不能

D.基因突变一般是微小突变,遗传效应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较大的变异,遗传效应大

35.下列不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A.四分体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B.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中的基因组合在一起

D.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36.下列四个细胞图中,属于二倍体生物精细胞的是

 

3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单倍体的染色体数是该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的1/2

B.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

C.六倍体小麦花粉离体培养成的个体是三倍体D.三倍体无籽西瓜是单倍体

38.下列关于拉马克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拉马克认为生物是由神创造的,但也是能够进化的

B.拉马克认为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C.达尔文认为获得性遗传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

D.达尔文认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9.下列有关新物种形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C.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40.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为20人,患者3人,男性患者10人。

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A.6%    B.12%C.11%D.8%

41.在家鼠的遗传实验中,一黑色家鼠与白色家鼠杂交(家鼠的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F1均为黑色。

F1雌雄个体进行交配得F2,F2中家鼠的毛色情况为黑色:

浅黄色:

白色=9:

6:

1,则F2浅黄色个体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