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堆场地基基础强夯工程要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6275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堆场地基基础强夯工程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3堆场地基基础强夯工程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3堆场地基基础强夯工程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3堆场地基基础强夯工程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3堆场地基基础强夯工程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堆场地基基础强夯工程要点.docx

《3堆场地基基础强夯工程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堆场地基基础强夯工程要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堆场地基基础强夯工程要点.docx

3堆场地基基础强夯工程要点

江西煤炭储备中心储配煤场工程

3号堆场

 

 

 

 

 

 

编制:

审核:

 

中鼎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

一、工程概况及地质概况

二、施工准备

三、施工工艺流程,强夯施工技术参数的选择及施工方法

四、质量标准

五、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六、投入本工程的技术装备、施工机具一览表

七、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八、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九、劳动力配置计划

一十、施工组织管理机构框图

一十一、文明施工措施

一十二、环境保证措施

 

一、工程概况及地质概况

1、工程概况:

江西煤炭储备中心储配煤场3号堆场地基基础强夯工程,位于九江市庐山区新港镇。

强夯场地约26000平方米,强夯后场地应达到要求: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不小于120kpa.

2、地质概况:

通过勘察报告可知,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主要为上层滞水,赋存于人工填土及粘性土层中,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水位因季节而异,水量较小。

场地范围内回填土厚度5-6.5米。

二、施工准备

1.认真熟悉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强夯场地平面图及设计对强夯施工后的技术要求。

2.清除强夯范围内的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

对不能清除的采取防护措施。

3.进行场地平整,并修筑机械设备进出通道。

雨期施工周边应挖好排水沟,防止场地表面积水。

4.测量放线,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导线点和坐标控制点,测设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并进行复核,然后用木桩标出夯点位置,同时,在不受强夯影响的处所,设置若干水准点。

5.对于邻近强夯施工场地的建筑物、构筑物或地下设施,应挖深度低于其基础的防震沟,以免强夯对其造成破坏。

同时在其附近设置监测点,随时监测强夯施工时对其产生的有害影响程度。

6.在施工场地的四周搭设围挡,以免进行强夯施工时泥杀飞溅而造成安全事故。

三、施工工艺流程,强夯施工技术参数的选择及施工方法

1.施工工艺流程:

①清理、平整场地→②标出夯点位置、测量场地高程→③起重机就位、对准夯点位置→④测量夯前锤顶高程→⑤夯锤吊到预定高度,脱钩自由下落进行夯击,测量锤顶高程→⑥反复夯击,按规定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⑦重复以上工序,完成全部夯点的夯击→⑧用推土机或挖机将夯坑填平,测量场地高程→⑨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2.强夯施工技术参数的选择:

设计要求:

选择行击能为2000KN·m进行地基处理,场地强夯后地基承载力120Kpa。

根据设计要求,强夯施工技术参数选择如下:

(1)锤重和落距:

锤重:

20t

落距:

15m

(2)最大夯击能量:

E=20×15=300t.m

(3)锤底静压力:

满夯击能1000KN.M,一遍点夯一遍满夯,点夯夯击能2000KN.M,点夯节一次6×6m,第二次内插6×6m,第三次6×3m;满夯锤印搭接30%面积。

F1=G1/S=20/3.14=62.8t/m2

其中:

锤底半径为1.0m,锤底面积为3.14m2。

(4)夯点布置及间距、夯击遍数击数

该工程采用一遍点夯一遍满夯,(夯点布置译见后附平面图),阵列布置,夯击能量为2000KN.M,其它数据和点夯相同。

满夯夯击能量为1000KN.M/击,锤印相互搭接。

按规范要求。

三遍强夯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

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地基土的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粘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一般为3-7天;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

(5)预计夯沉量:

整个强夯区域场地,根据现场实地考察情况及现场土质情况,因场地填土深浅不一,预计夯沉量为0.3m-0.5m之间。

(6)检测方法:

采用荷载板试验检测地基强标准贯入试验,测试地基强度随尝试的变化情况。

3.施工方法:

①夯点布置采用6m×6m方格网布点法。

②施工要利于地下水和孔隙水压力排放消散,以免破坏天然排水通道的连续性,形成“水囊”而造成隐患。

点夯收锤标准:

a、最后二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30mm;

b、夯坑周围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c、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当不能满足a时,可往夯坑内填干土或片石再夯至达到设计和技术规范要求(片石由甲方提供)。

四、质量标准

(一)保证项目:

1.强夯地基施工的锤重、落距、夯击点布置及各夯击点的夯击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强夯的夯击遍数和两遍之间的间隔时间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要求。

(二)基本项目:

强夯后,基坑表面不得有松土。

(三)允许偏差项目:

强夯地基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下表:

强夯地基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夯击点放线位置

50

用经纬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2

夯击点中心位移

150

用经纬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3

顶面标高

±20

水准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4

表面平整度

30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五、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1.各施工班组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试夯确定的施工参数进行施工,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服从统一指挥。

2.施工前认真阅读施工技术文件,并层层进行技术交底,做到所有施工人员对设计要求、质量标准、施工方案心中有数。

3.在施工图纸上,对每个夯点进行编号,横向用1、2、3……纵向用A1、A2、A3……表示。

每打一个夯点,记录员应对号进行记录,并在施工图上标注圈记,避免错位和漏夯。

4.施工时,落锤应平稳,位置准确,当坑底出现倾斜时,应及时回填土后再行夯击。

5.认真做好每一个夯坑的每一击沉降测量记录,并计算出该夯点的总夯击数和总沉降量。

特别是对每个夯坑的最后几击沉降测量应准确。

6.已夯过的夯坑,应及时回填,并用推土机或夯锤低能击拍进行压实,对深度大于1.2m的夯坑尤应注意压实,以防地表水下渗,任何情况下,不允许夯坑积水。

7.如遇松软土层,夯击击数已接近最大锤击数而每击下沉量仍很大应在停下来填满夯坑,先打附近其他点再补夯前点。

8.强夯施工中应根据场地地形考虑,排除地面积水,排除方法可采用以下方式:

①当自然条件允许时,可结合推土填坑时,利用自然坡排除积水到场地下游,该工程主要考虑采用此种方式排水。

②如自然条件不好,可在场外设排水沟,利用抽水机排除积水到排水沟,然后排走。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要求排出的水不重新流入或渗入施工场地。

六、投入本工程的技术装备、施工机具一览表

名称

型号装机容量

数量

备注

液压履带起重机

QUY50A

1台

推土机

上海120

1台

经纬仪

J2

1台

水准仪

DS3

1台

塔尺

5M

1根

夯锤

15T

1个

挂钩

特制

1个

 

七、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1.施工进度计划:

配备1套强夯设备,考虑设备完好率为90%。

台班产量:

300m2/台班(每天2台班施工)

2.工期保证措施:

①为保质、保量如期完工,本公司专门成立强夯工程项目部负责施工的一切安排,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②施工前召开班组交底会,进行技术、质量、安全及生产进度的交底,每天必须完成当天的施工任务,完工后,须进行经验交流及施工总结报告。

③专款专用,保证工地资金的正常周转。

3、施工进度计划见附页

八、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1.教育职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2.在施工过程中,除现场人员外,其余闲杂人员禁止围观,以免误伤。

3.每天交接班前后须检查机具完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施工时带好安全帽,不能穿拖鞋。

5.不能酒后作业。

6.起重机前挡风玻璃前应设置防护罩。

7.扒杆上部应悬挂废轮胎,以防止脱钩时夯锤与扒杆相碰,扒杆下部应设置提升夯锤的限位装置,防止脱钩时扒杆后仰。

8.强夯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

九、劳动力配置计划

序号

名称

人数

1

技术负责人

1人

2

专职安全员

1人

3

施工员

1人

4

质检员

1人

5

起重工

4人

6

吊车司机

4人

7

推土机司机

1人

十、施工组织管理机构框图

项目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专职安全员

 

强夯施工

班组

 

十一、文明施工措施

1、各种临时设施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搭设,施工现场要有维护措施。

2、工地区域明确划分责任区,设专人负责场容清洁。

3、保证场内道路平整完好;保证机动车辆畅通。

4、工地操作地点和周转场地尽量清洁干净,做到干活脚下清,活完场地清,及时做好废料的清理。

5、工地设专职保安人员,与当地派出所密切联系,搞好警民工作。

加强工地治安,严格遵守有关治安法规,做好暂住人口管理工作。

6、管理人员、不同工种施工人员分别佩戴红、黄二种颜色安全帽。

7、工地施工坚决做到不扰民,严格控制机械的噪声,不打扰附近居民的休息。

8、对于施工中不可避免的噪声及对周围居民的振动影响,我们协同甲方与周边居民及时进行沟通协商处理,在靠近原有民房区如其离夯点距离小于15m时应挖深度大于民房基础埋深的防震沟,进行隔震。

十二、环境保证措施

1、施工机械应防止漏油机械运转、修理所油污水应收集起,集中处理后才排放。

施工机械产生的废油应收集起来集中处理。

2、施工中产生灰尘,我公司要求业主方随时洒水抑制灰尘。

3、尽量保护土地的植被,不损坏一切公用设施与结构物。

4、生活污水经过处理才排放,固体废弃物由城市环卫部门集中处理。

水沟,并与永久性排水管道相连接,且不得引起积淤和冲刷

产生的油污水应收集起,集中处理后才排放。

施工机械产生的废油应收集起来集中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