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中南五校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语文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
《江西赣中南五校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语文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赣中南五校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语文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书法艺术里这种空间美,在篆、隶、真、草、飞白里有不同的表现,尚待我们钻研。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张旭有动于心时就写草书,看到天地间各种可喜可愕的变化时也会寓之于书,这证明中国书法确实可以用来表现书写者的喜怒哀乐等情感。
B.来源于“永”字笔画的“永字八法”,如高峰坠石、牵缰勒马,反映着物象里的“势”和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使中国书法具有了壮美的倾向。
C.中国人写的字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使用毛笔是一个重要原因。
毛笔的特点使其可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管笔、钢笔、铅笔和油画笔所不能比的。
D.汉字点画间的空白处也是妙境,与笔画具有同等的艺术价值,二者虚实相生,使汉字成为一个艺术品,并在各种不同的字体里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美。
2.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本文作者所理解的“一笔”“一画”的一项是(
A.王献之的行草被称为“一笔书”,其代表作《中秋帖》字字相连,笔势连续不断,宛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纵然偶有不连,但气势不断。
B.东汉书法家张芝将杜度、崔瑗等的草书笔法加以变化,创造“今草”。
其草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贯通,隔行不断,被称为“一笔飞白”。
C.北宋画家戚文秀的《清济灌河图》中有一笔长线从画的边际起,通贯于波浪之间,随波曲折翻腾
,绵延五丈余,却并没有扰乱整个画面中的其他线条。
D.南朝画家陆探微的“一笔画”将草书行笔运势的特点引入绘画,使绘画的线条彼此呼应,灵活运转,气脉相连,给人以浑然一体的艺术享受。
[来源:
学*科*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能从观察、感受各种生命形态中获得启发,这是中国书
法有可能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成为艺术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B.中国书法的用笔变化多样,讲究以笔画之“势”传达出物象之“势”,而悬腕中锋,有助于将全身之力集中于笔端,使柔软的毛笔能写出具有力度感的字。
C.中国书法与绘画、音乐等有相通之处,它们都是运用较少的基本元素,如笔画、线、条、乐音等,加以千变万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
D.“书者,如也。
”书的任务就是如,因此书法家要像赵子昂写“子”字时习画鸟飞之形那样,通过模写客体的形象来准确表现文字所象之形。
1-3BCD
【解析】
1.B项与原文“点如高峰坠石”、横画似“牵缰勒马”内容不符.
2.原文作者所理解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
3.D项对“书者,如也”的理解有误,“如”的意思是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并不是直接模示客观形体,准确表现文字所象之形)。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
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民兵谋兵法,因问:
“数游南北,逢异人乎?
”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
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
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
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
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
“吾去矣!
”言讫不见。
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
信之日:
“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
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
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日:
“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
”将军强留之,乃日:
“一暑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久居,祸且及汝。
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宋将军欣然曰:
“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客日:
“止!
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
客不得已,与偕行。
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
“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呜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
客驰下,吹麝篥数声。
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
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
宋将军屏息观之,股粟欲堕。
忽闻客大呼日:
“吾去矣。
”尘滚滚东向驰去。
后遂不复至。
魏禧论曰:
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
大铁椎其人欤?
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
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
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
抑用之自有时欤?
(节选自《魏叔子文钞》)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技击技击:
武术。
B.七省好事者皆来学好事:
喜欢武事。
C.时座上有健啖客健啖:
善于说话。
D.饮食拱揖不暂去拱揖:
拱手作礼。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
B.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
C.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
D.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铁椎身怀绝技。
大铁椎虽然容貌很丑陋,但四五十斤重的大铁椎他右腋下夹着,吃饭和行礼时,一刻也不放下它。
B.大铁椎性格豪迈。
和陈子灿一起睡觉,夜半时,说走就走;
与强盗恶战后,一声“我走了”,便绝尘而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
C.大铁椎勇猛过人。
星夜决斗时,面对来势汹汹的二十多个强盗,大铁椎奋力挥舞铁椎,左右猛击,强盗顷刻四面仆地,多人被杀。
D.大铁椎侠肝义胆。
他看不上徒有虚名的宋将军,但也不愿因自己的灾祸而牵连宋将军;
与强盗大战前,他把宋将军送上空堡,并叮嘱其“但观之,慎弗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
(2)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
4-6CBC
7.
(1)我当初听到你的名声时,把你当作英雄豪杰,然而你的武艺全不顶
用,我走了!
(关键词“豪”“不足”“去”各1分,大意2分)
(2)我读陈同甫的《中兴遗传》,发现那些才智出众、侠义刚烈、雄奇卓异的人,无声无息地不能在当代显露功绩声名的,又为什么这样多呢?
(关键词“魁奇”“泯泯然”“见”各1分,大意2分)
4.试题分析:
解答文言实词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由下文“饮食拱揖不暂去”“与人罕言语”及外貌描写可推断出C项,健啖:
擅长吃。
故选C。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试题分析:
解答断句题,应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
本题可注意参考“许”“语”“如”“与”等词语断句。
能为文言文断句。
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6.试题分析:
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
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C项,“面对来势汹汹的二十多个强盗”表述不正确,由原文可知,徒步行走背着弓箭跟在后面的有一百多人。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试题分析:
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豪”“不足”“去”“魁奇”“泯泯然”“见”。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参考译文:
庚戌年十一月,我从扬州回家,与陈子灿同船。
子灿时年二十八岁,爱好弄枪使棒,我给他讲授《左传》中的兵谋兵法时,趁机问:
“你走南闯北,碰到过奇异之人吗?
”子灿向我讲述了大铁椎的事,于是我写了《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是什么地方人。
北平陈子灿到河南去看望他的哥哥,在宋将军家里遇见了大铁椎。
宋是怀庆青华镇人,擅长搏击,七省爱好技击的人都来向他学习武艺,人们因他长得雄伟健壮,所以叫他宋将军。
宋将军的徒弟高信之,也是怀庆人,力气大,善射箭,比陈子灿大七岁,小时候同学,因此陈子灿曾经与他一同访问过宋将军。
当时座上有个饭量很大的客人,容貌很丑陋,右腋下夹着个大铁椎,有四五十斤重,吃饭以及拱手行礼时,一刻也不放下它。
大铁椎柄上的铁链折迭围绕着,象锁上的链子,把它拉开有一丈多长。
他很少跟人们交谈,说话象湖北一带的口音。
问他家乡在哪,姓甚名何,都不作回答。
我们同住一个寝室,到半夜,客人说:
“我走了。
”话音刚落,人就不见了。
陈子灿见窗门都关着,就吃惊地问高信之。
高信之说:
“客人刚来时,不戴帽子,不穿袜子,用蓝手井包着头,脚上缠着白布,除了大铁椎外,什么东西都没有携带,而腰带中裹着很多银子。
我和宋将军都不敢问他。
”陈子灿一觉醒来,客人却已打着呼噜睡在床上了。
有一天,客人向宋将军告辞说:
“我当初听到你的大名时,把你当作英雄豪杰,但是现在看来你和你的门徒不能委以重任,我将走了。
”宋将军竭力挽留他,他就说:
“我曾屡次打杀拦路抢劫的强盗,夺取他们的财物,因此他们很恨我。
我若久留此地,灾祸将会牵连到你。
今晚半夜,强盗们正约我到某处决斗。
”宋将军高兴地说:
“我骑着马带着弓箭来助战。
”客人说:
“不要去,强盗本领强且人又多,我想要保护你,就不能杀个痛快。
”宋将军向来自以为了不起,并且也很想看看客人的本领,就竭力请求客人同往。
客人没办法,就带他一起走。
将要到达决斗的地方,客人送宋将军登上一座荒废无人的堡垒,说:
“你只许观看,千万别作声,以免让强盗们发觉你。
”
这时,鸡叫月落,星光照着空旷的原野,百步之内能够看见人。
客人骑马飞驰而下,吹了几声觱篥。
一会儿,二十多个骑马的强盗从四面拥集过来,徒步行走背着弓箭跟在后面的有一百多人。
一个强盗提着刀纵马冲向客人,客人大喊着挥舞起铁椎,强盗应声坠落马下,马头也被砸得碎裂。
那伙强盗围成环形向前进逼,客人奋力挥舞铁椎左右猛击,强盗们连人带马栽倒在地,三十多人被杀死。
宋将军屏住呼吸观看这场恶战,吓得两腿发抖,几乎从堡垒上掉下来。
忽然听到客人大声呼喊道:
“我走啦!
”尘灰滚滚,朝着东方飞马而去。
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魏禧评论说:
张良找到了大力士,在博浪沙用铁椎捶击秦始皇,大铁椎大概也是那种人吧?
老天生下有奇异才能的人,一定有用得着他的地方。
但我读陈亮的《中兴遗传》,发现那些才智出众、侠义刚烈、雄奇卓异的人,无声无息地不能在当代显露功绩声名的,又为什么这样多呢?
是不是上天降生的人才不一定被人任用呢?
还是任用他们自会有一定的时机呢?
陈子灿遇见大铁椎是壬寅年,看他的相貌应当是三十岁,那么大铁椎今年已有四十岁了。
子灿又曾经看见他写买东西的单子,楷书写得非常工整漂亮。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月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
②绮逾依:
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
③未缺:
指月圆。
④列宿:
众星。
8.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
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5分)
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6分)
8.(5分)孤月当空,请回满楼;
月映寒江,影动柴扉;
月洒江波,浮光跃金;
月照绮席,光彩交融;
月挂空山,万籁俱静;
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9.(6分)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
眼前清辉,是实写。
故园桂花正开放,虚中有实;
万里清辉,实中有虚。
虚实结合,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解析】8、该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景象的描写。
需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首联“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中,描写了一轮明月独悬高空,正对屋舍,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的江面之上,又反射到屋门之上闪动。
从天上月、江上波到门上月光的闪动,视角不断转换,写出了一个活脱脱的生动传神的月亮。
颔联“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中,诗人从江楼上俯视长江上的月色,绵延曲折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着金光,又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写屋内的月光,华丽的绮席被月光照射显得更加老旧。
颈联“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中,诗人的视线从室内转到了室外,秋天的深夜里高悬着的一轮明月,照耀着幽深人少的山林。
接着诗人又仰望夜空,看到月光皎洁,群星稀廖。
根据这些语句的意思总结答案即可。
9、该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和对诗歌所抒发的感情的把握,题目要求分析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可在答案中分析出实写的是什么,虚写的是什么即可。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一句写出诗人想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当茂,桂花正香,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天涯的亲人们共同沐浴着这美好的月光之中。
因此“故园”句是虚写,“清辉”句是实写,从而表达出作者思乡的情怀。
(三)古诗词默写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论语》中孔子认为“士”抱负远大,意志坚定,承担责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情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多用比兴的手法,其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诗人以自己用荷装饰的衣着来表现自己的美德。
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⑵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⑶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乙选做题(25分)
三.实用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爱书之人范用
2010年9月14日,范用去世,北京美术馆东街的三联书店放上了范用的照片,旁边有一句巴金当年题赠给他的话:
愿化作泥土,留在先行者的温暖的脚印里。
从打包、收发开始做起,范用由出版社的一名小员工,最后做到了人民出版社的副社长、副总编辑兼三联书店总经理。
他在三联70年,有人说,三联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就是范用的风格。
1969年,当范用和原文化部出版局局长陈翰伯被下放到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时,仍不忘交谈读书感受,他们的美丽构想是——将来条件成熟的话,办一本读书杂志。
1979年,范用和朋友们办起了《读书》杂志。
杂志一创办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风格。
创刊号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时任中宣部干部李洪林的《读书无禁区》。
此文激起巨大波澜。
有的人很会联想,说《读书》刊登此文是为提倡大家读《金瓶梅》这样的书,主张给“坏书”开绿灯。
人民出版社党组在讨论《读书》杂志后决定,这本杂志如果出问题,由范用负责。
随后多年,《读书》杂志的每期清样,范用都亲自过目,然后签字付印,直到退休。
范用在出版界给人的印象是大胆而有眼光,屡吃螃蟹。
“文革”后,巴金的《随想录》开始连载于香港《大公报》的“大公园”副刊。
有人为此向香港《大公报》施加压力,企图阻挠《随想录》的刊登。
范用得知后,气愤之极。
他打电话给巴金,请求将《随想录》交由三联书店出版,他保证一字不改。
巴金同意了。
全本《随想录》在“三联”的出版是轰动性的,直指对“文革”的反思。
巴金也由此在时隔几十年后,重新被人关注和打量。
这其实并非易事。
要知道,直至1990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巴金的《讲真话的书》时收有《随想录》,但其中《“文革”博物馆》只有存目,而没有正文。
谈到《随想录》的完整出版,范用曾经说过:
“自己认为是对的,就应该去做。
到现在我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只是好像听一个很有权威的人说过,巴金是个搞自由化的人。
这简直是无稽之谈,什么叫‘自由化’?
谁也说不清楚。
我只知道小时候听说过:
不自由毋宁死。
除了《随想录》,范用经手出版的经典还有《傅雷家书》、《牛棚日记》等书。
除了创办《读书》杂志,他还创办了《新华文摘》。
此外,范用还热衷于书籍的装帧艺术。
他出过一本《叶雨书衣》,将书籍装帧娓娓道来。
“叶雨”是他的笔名,谐音“业余”,自谦之说。
对于其书籍之装帧水准,张中行曾言:
“南有钟叔河,北有范用。
多年来,范用挨过不少批评,他常被批评的一点做出版不是“政治挂帅”,而是凭其个人兴趣和爱好。
范用的回应是:
要做好工作,没有一点兴趣,行吗?
恐怕做人也不行。
范用退休后,曾在《一封感人的来信》中写道:
“每一位读者都可以有他个人的爱好和志趣。
出版社出什么书,应当有所选择,而且是慎重的选择,这就有高低优劣之分。
正直的出版工作者应当自信走一条正当的路,对得起读者、作者的路。
”面对市场化的浪潮,这是范先生对出版同行的殷切期望,更是一个出版家内心的坚守。
戈宝权描述范用说:
个子不高,精明能干,爱书如命。
他的藏书不亚于一个小型图书馆,而且颇多善本。
每次去看望他,只听到他的声音,而不见其人。
范用的读书法曾让王蒙感叹:
今日书今日毕,好书读完不过夜,不好的书确认与搁置也不必过夜。
千万不要把书放在一边待读,待下去就会愈来愈多,永无读日。
刘再复去美国多年,年年收到范用的贺卡。
他评价范用说:
“范用仅读过小学四年级,最后却成了博览群书、高立书林、独生夜响的书界风骨,这完全是得自乾坤造化之心。
相关链接:
至今,三联书店已成为众多读者和文化人眼里的一块“绿地”,范用领衔时形成的独立、自由、平实、典雅的“三联风格”并未因他的退休而中断,而是成为一种传统。
——吴丛丛《书痴范用》
范用1985年被“一刀切”退休,不过风采依然,见过范先生的人都知道,范用很有范儿,喜欢戴顶深色贝雷帽,穿红毛衣,戴红围巾,鼻梁上架一副黑框眼镜,风度翩翩,书卷气十足,甚至被朋友们戏为“最爱美的出版家”。
——黄离《我和范用的“缘”》
范用对“文革”极为反感,“造反派”揪斗他时,他正气凛然,倔强到底,自始至终既不认错,也不揭发别人。
“造反派”把他看做眼中钉,在社领导中,他挨打最多,受害最烈,但他毫不屈服,被说成死硬顽固,十足是刘少奇的孝子贤孙。
有个美编还在大字报上画了一幅漫画:
四个人抬着一顶轿子,里面坐着长了个大鼻子的刘少奇,轿子上一个很大的“资”字,范用扛着一根哭丧棒,用毛巾擦着满脸汗水,气喘吁吁的在轿子后面紧紧跟着,形象生动,活灵活现。
范用对这张漫画非但没有反感,反而十分欣赏,后来还特地要这位美编照样画了一张,收在自己的一本书里,让大家观赏。
——张惠卿《〈叶雨书衣〉和范用其人》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巴金以“愿化作泥土,留在先行者的温暖的脚印里”赞美范用甘做泥土为他们铺路的精神,不仅因为范用完整出版了《随想录》,更因为范用把一生献给了出版事业。
B.范用创办杂志、出版书籍只凭个人兴趣爱好而不愿意“政治挂帅”,这使他一生饱受批评,在文革期间还被下放,被批斗,受尽了折磨。
C.面对市场化浪潮,范用认为,出版社不应该顾虑读者的好恶,而应慎重选择高质量的图书出版,出版工作者也应坚守正当的道路,这跟他的人格和一贯的出版思想是一致的。
D.文章直接或间接引述了多个人对范用的评价或描述来突出他爱书如命的特点与鲜明的个性,丰富了文章的写作角度和内容,表现了范用名气之大与社会影响之广。
E.范用从出版社的打包、收发等杂务工作做起,最后成为三联书店总经理。
他在三联工作70年,造就了独立、自由、平实、典雅的“三联风格”。
学+科+网Z+X+X+K]
2.为什么范用敢于在出版界“屡吃螃蟹”?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范用在生活中表现出了怎样的个人魅力?
请简要概括并加以分析。
4.本文标题为“爱书之人范用”,范用的“爱书”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
(B项归因错误,这是批评者的错误看法,而非文章的观点。
范用“饱受批评,在文革期间……受尽了折磨”的原因是复杂的。
另外,说范用“只凭个人兴趣爱好而不愿意‘政治挂帅’”也不准确,批评者只是说“凭个人兴趣爱好”,没有“只”字。
C项“出版社不应顾虑读者的好恶”错误理解了范用的思想。
D项“表现了范用的名气之大与社会影响之广”对引述的作用理解不够恰当。
2.①眼光独到,思想开放。
“文革”以后,范用敏锐感知时代需求,创办《读书》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刊登《读书无禁区》一文;
主动完整出版巴金《随想录》一书,显示出他独到的眼光和自由开放的思想观念。
②坚持真理,不惧权威。
范用曾经说过:
”“文革”后,有人企图阻挠《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