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题申报《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儿童课程 开发的实践研究》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62631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课题申报《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儿童课程 开发的实践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小学课题申报《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儿童课程 开发的实践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小学课题申报《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儿童课程 开发的实践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小学课题申报《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儿童课程 开发的实践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小学课题申报《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儿童课程 开发的实践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课题申报《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儿童课程 开发的实践研究》文档格式.docx

《中小学课题申报《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儿童课程 开发的实践研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课题申报《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儿童课程 开发的实践研究》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课题申报《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儿童课程 开发的实践研究》文档格式.docx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

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

信息技术

研究类型: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162733859

课题设计论证

 

详见附件: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国内外研究现状】

“十二五”期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和标志工程是“三通工程”,其中“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三通工程”的重中之重,是“三通工程”的最终目的。

很多学校通过云平台支撑的教育云空间搭建学校空间、班级空间、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家长空间,设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初步实现师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学生、老师、家长,每人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为教师、学生、家长等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网络学习交流空间和环境,满足教学研讨、个性化学习、互动交流等信息化需求,进而实现“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教与学的变革与创新。

放眼国内外研究现状,涌现出一批比较优质的网络学习空间。

加拿大安大略省教育研究院开发的CSILE是一个由文本和图形组成的协作学习环境和公共数据库,是第一个支持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网络系统。

在使用CSILE的过程中,可由教师和学生建立公共数据库,在教师的支持下,学生可参与对话过程,并在对话中使用各种信息和资源生成新知识。

网易公开课(WISE)成立于2010年,是隶属于网易的一个免费开放的在线学习平台和内容传播媒体。

用户可以在此平台上免费获取哈佛、斯坦福、牛津等全球知名高校、可汗学院、BBC、TED、Coursera以及其它教育、公益机构的视频、图文信息,内容涵盖人文、教育、社会、艺术、科技、健康、创业、金融等领域。

由日本、芬兰和美国共同开发的协作远程学习支撑系统CODILESS则是一个基于网络、支持学生远程协作学习的集成学习环境,它具有同步和异步的多媒体通信功能,支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会话交流。

我国网络教学空间平台也有不少,现在大部分高校、中小学校、教学机构等单位都建设有自己的网络教学或教育资源库,许多网络教育学院也相继出现,如清华网络学堂、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等等。

但是,我国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现状以及应用成效并不是很乐观。

首先,存在着因为对网络学习空间的不了解而导致的利用率不高、网络学习空间登陆程序繁琐而不受欢迎等问题,需要运用技术革新和加大宣传力度、培训力度等改革,为更好的服务教学,辅助教学,进而革新教学。

最为重要的问题是:

大多数网络学习空间,只有一个功能强大的空间外壳,缺乏内在的软实力,即丰厚的学科内涵和鲜活的主体活动过程。

例如,忽略远程教育的教学设计,没有体现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选择的设计思想;

对学习个体的个性化设置和适应性教学不够;

培养学生合作性和研究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比较少;

在网络课程中缺少应用人工智能等。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可以说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儿童课程”目前有一些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在进行初步的关注和研究。

目前,在知网平台上关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参考文献达18,225篇。

研究了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研究。

在知网平台上将“网络学习空间”与有关儿童的课程相结合研究的有116,908篇。

但这些文章(报告)对二者的关联并没有很准确的判定和论述,更多是网单方面地介绍网络学习空间或是儿童课程,对于如何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来帮助儿童课程的建构、幼儿儿童课程的设计则很少涉及。

如何真正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的优势来建构“儿童课程”,又能在“儿童课程”中充分体现“网络学习空间”的重要性。

这才是我们值得研究的方向。

【概念界定】

网络学习空间:

本课题特指运行在专门的教育服务平台之上,支持在线教学活动开展的虚拟空间。

它是由学校、家长、学生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学习支持环境。

儿童课程:

是指由儿童自主开发的、满足儿童学习兴趣和特长、富有儿童文化特质的课程。

儿童课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文化气质,尊重儿童的认知基础、兴趣特长、探究需要,极大地满足儿童的个性化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儿童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择性地学习其他同学的课程,学习内容依据儿童需要来制定,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儿童课程的特征是趣味性、选择性、活动性、创造性。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儿童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是指充分利用网络空间技术创建智慧型的学习时空环境,激发儿童的创造力,让儿童自主创造富有儿童文化特质的儿童课程。

儿童能利用网络空间的灵活多元和即时互动的优势,根据自我需要进行选择性地学习,提升儿童个性化学习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儿童获得完整性的、智慧的、可持续的发展。

【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随着智慧教育理念在学科教学中不断开发和运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尝试在教育教学中以网络学习空间为技术平台,开发实施“儿童课程”,并将其视为变革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内驱力。

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形成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儿童课程”开发的理论认识和研究应用实践,展现在网络学习空间环境下开发并实施“儿童课程”的优势和特点,并通过具体的活动教学案例验证、说明开展网络学习空间下的“儿童课程”学习是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创造的新型教学方式。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儿童的学习更具自主性,通过网络教材、网络课件等资源来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让优秀的教学资源实现了共享,儿童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它能切实促进儿童的个性化学习。

针对满堂灌、标准化、一刀切等应试教育的弊端,我们开发儿童个性化学习平台,运用音像、影视等教育媒体、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灵活设置儿童喜爱的课程,帮助儿童更有效地学习,更高效地提升儿童个性化学习的能力;

课程是为“儿童生长”服务的,在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儿童课程”实践中,儿童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进行选择性地学习,学习内容依据儿童需要来制定,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儿童需要的可以多学,重点难点可以多听多练,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儿童课程”开发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强调儿童的认知是在网络学习空间的交互作用下建构的,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技术构建一个跨时空的学习平台,让学生相互“同化”、“顺应”,自主建构、共同进步。

【理论价值】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儿童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正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背景之下,基于对“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和“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的深刻理解下,以“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为指导,用独特的理论视角,在更深层次上对教育改革发展时期利用先进科学技术促进提升儿童“核心素养”而进行的新的探索,探索如何有效利用先进科技手段,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利用网络空间技术的特点创建智慧型的学习时空环境,通过“符合儿童认知生长规律”的“课程”开发和实施,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儿童高效学习和发展,培养儿童的学习智慧,使其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进而也体现教育要跟上科学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加快教育的信息化思想。

皮亚杰将人类认知看成是主体和复杂环境的一种具体的生物适应形式,人们的心智总是对环境加以重新分析和解释,使之与自身己有的心理框架相一致。

他认为认知总是同时表现出同时存在而又互补的两个方面,将之称为“同化”与“顺应”。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儿童课程”,通过课程这一学习资源,让不同时空下的学生针对共同学习任务下,相互碰撞交流观点和思想,围绕同一知识点进行“同化”、“顺应”,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发展儿童智慧和能力。

现代社会建构主义不仅把学习看作是一个自我建构过程,更强调个人的认知建构离不开社会交互作用。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网络同步课堂教学本身是一种建构性的活动,是一种通过流媒体技术建立不同地域同步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课堂内进行建构性交互学习活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要素,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交互建构,最终达到促进不同地域学生对所学知识共同意义建构的目的。

【实践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儿童课程”进行优化整合,优势互补,使网络学习空间环境下的“儿童课程”资源更符合儿童学习生长的认知规律。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培养一批开发和实施践行的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儿童课程”方面的教师,实现优化的儿童课程资源和网络学习空间的相互融合。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效地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的观念,改变优化学生学习方式,使学校网络学习空间教育资源达到优化,发挥其最大的资源效益。

因此,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省乃至全国的教育信息技术在跨地区教育教学网络互动课堂研究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二)研究目标、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研究目标】

1.探索网络学习空间环境下儿童课程开发的途径、方式和运行机制等,从而实现儿童课程开发的网络化。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儿童课程”,为学校实现信息时代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培养创新型人才,适应未来课堂的需要。

………………

课题可行性分析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我校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已经取得了丰厚成果。

十一五全国规划课题《信息技术在构建和谐校园中运用的探索与研究》已顺利结题,在学校开展了利用视频直播和网络互动技术,把主会场的活动即时的传输到远方的长小手拉手学校——高淳县砖墙中心小学,并利用同步教学视频活动对四川绵竹天河小学进行了一次“长小、绵竹”两地学生同时由一名教师教学上课,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积累了丰富的操作和实施经验。

十二五全国规划课题《“E动课堂”在区域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均衡发展中运用的研究》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江苏教育》2016年第2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被多家省级杂志转载。

主要参考文献

1.《肢残儿童网络媒介素养养成途径研究》高磊《西南大学》2014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趋向——基于iPad+Apps的课程设计研究》李蕊《华东师范大学》 

2013年 

3.《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陈卫东《华东师范大学》 

2012年 

4.《儿童网络素养研究》李宝敏《华东师范大学》 

2012年

5.《儿童多媒体教育的交互界面设计研究》崔晓《上海交通大学》 

2013年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主持人周卫东,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客座指导教师,国培班卓越团队指导教师。

有着丰富的教育和管理经验,在课题研究方面成绩显著,曾连续主持九五、十五、十一五省规划课题。

曾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级一般课题的研究,获得国家首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江苏教育》《江西教育》《河北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教学研究》等十多家媒体对他的研究成果和成长故事进行封面人物介绍。

在全国各地应邀讲学300余场,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专业论文300余篇。

课题核心成员宋红斌校长,从早期承担实验班教学研究工作到近10年主持课题管理,辅导实验教师具体操作,始终重视及时总结提炼成果。

同时她还关注社会事业,兼任多项社会工作:

中西部基础教育顾问、中央教科所国内访问学者、江苏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化实验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和谐教学法研究会江苏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省教育学会和谐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省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化实验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省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实践导师,江苏省中小学校长培导师,南京市少先队工作专家顾问,南京市体操运动协会副主席等。

2010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

课题主研人员主要由市、区学科带头人和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组成,都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有着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

多位老师有参与过各种级别的赛课活动,对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很强,并承担市级个人课题研究,能结合具体的教育教学开展调查与研究,具有充裕的时间保障,能从第一线积累丰富的研究资料。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我校是全国信息化试点学校,是南京智慧校园建设的模板学校,在数字化教学研究方面有着长期的探索经验。

在参与省市数字化学习项目研究时,在平台搭建、课程开发方面都有一定的的成果。

近年来,我校在网络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超过500万元人民币,仅2014、2015两年,每年均有200万元以上的信息化专项经费投入,在研究资金方面有充足的保障。

我校近几年借助一系列省市课题研究工作,完成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升级。

我校现拥有100M静态IP出口,能够保障各项网络活动实施的可靠。

网管中心按照国家一类标准实施改造。

已拥有功能全面完善的网络核心设备,包括固定网络和无线网的一整套管理系统,实施局域网内网络活动动态管理,有用户行为管理能力。

校内信息化网络点全覆盖,专用教室、会议室、办公室无线网络全覆盖,普通教室留有无线网络升级空间。

各专用教室无线网络均针对网络移动终端学习的开展进行了优化,并实施专门管理。

借助电教馆项目推进,我校完成了三套数字终端教学设备的部署。

学校所有专用教室的网络数字化环境改造已经完成,拥有五处可以随时开展移动终端学习实验的教学环境,且普通教室也有简单改造即可满足研究需求的升级潜力。

同时,我校还借助凤凰优阅互动教学系统,搭建了一套可满足常规教学需求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并通过此平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另外,我校在校园网站上建立了长期面向学生开放的论坛、博客等网络活动空间,并有着较为丰富的平台管理经验。

目前我校也已完成跨地域远程互动教学系统的搭建工作。

相关系统具有远程多点实时互动能力,能够支持5点同时开展视频连线教学工作。

此外,在实施各项数字化教学实验项目的同时,我校也建立起一支教学课程研究和技术支持保障两方面都有着丰富经验的工作团队。

学校以宋红斌校长、周卫东书记为信息化工作直接领导人,成立了相关研究项目的核心实施小组。

由后勤保障处负责硬件环境的建设与维护保障,由教学研究处负责课程的规划和建设。

试点工作研究成员不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也涵盖了科学、美术、音乐、体育等综合学科。

能够胜任多学科多项目的教育信息化研究工作。

同时也通过试点工作中的不断学习和努力,对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有着成熟冷静的思考和规划。

我校信息化研究团队是学校各类信息化教育研究工作的基石和保障。

预期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