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领导班子贯彻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2501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领导班子贯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6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领导班子贯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6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领导班子贯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6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领导班子贯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6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领导班子贯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6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领导班子贯彻Word文件下载.docx

《16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领导班子贯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领导班子贯彻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6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领导班子贯彻Word文件下载.docx

在重大疾病防治、环保资源、食品安全等社会发展领域获得了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并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

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科技攻关创造了SARS病人治愈率最高、死亡率最低的世界纪录。

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的研制及应用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我省科技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重要成绩,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厅党组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任务,结合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的实际需求,大胆创新思路,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有效提升全省科技综合实力,增强科技对科学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主要措施包括:

  第一,积极谋划科技发展新思路,出台自主创新重要政策文件。

近年来,科技厅党组积极开展专题调研工作,不断谋划提出全省科技工作新思路、新举措,为省委、省政府的重大科技决策做好参谋服务。

厅党组就推动专业镇发展、深化省部产学研结合、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联合基金、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推进农村信息化、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等重点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并被省委、省政府的采纳,形成了一系列推进创新型广东建设的重大决策和重要政策文件。

今年9月26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科学技术大会,大会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出台了《广东省自主创新规划纲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去谋划和推进我省自主创新工作,开展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开创"

两部一省"

共促创新型广东建设的新局面;

出台了《关于深化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的若干意见》,加快建立产学研长效结合机制;

出台了《广东省建设创新型广东行动纲要》,推动全省各部门、各地市制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掀起了新一轮自主创新热潮。

我厅还联合有关厅局出台了《关于企业研究开发费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办法》,有效激励企业自主创新。

  第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快高新区"

二次创业"

步伐,大力发展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带,建立完善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体系,培养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扶持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目前,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逐步成为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对推动全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

2007年,国家和省级高新区企业数量突破6000家,工业总产值突破7310.42亿元,企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到7497.17亿元和367.78亿元。

2008年我省高新区保持快速发展势头,16个高新区工业总产值预计达4516亿元,同比增长20%。

同时,大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制造业信息化、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处于国内前列,专业镇特色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2007年,全省累计建立省级专业镇228个,实现GDP总额7650.49亿元,占全省GDP总额的24.94%。

2008年新批准认定48个省级专业镇,累计达277家。

加强各类科技园区建设,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成果,建立产业转移园技术服务体系,科技为产业和劳动力"

双转移"

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第三,开展省部产学研结合,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近年来,在教育部、科技部支持下,在国内率先开展省部产学研结合试点工作。

2008年,参与省部产学研合作的高校共有181所(其中国家重点建设高校86所),入粤参与研发和成果转化的省外高校专家教授1500多名,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广东企业3000多家,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6000多项。

省部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共投入3亿元,支持项目324项;

新建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48个,累计达112个;

新组建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8个,累计达24个。

三年来,超过1万项各类产学研结合项目有效地推动了广东相关产业的优化升级,突破了一批制约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难题,提升了一大批传统产业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了一批竞争力较强的自有品牌,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8年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累计实现总产值5200亿元,新增利税累计852.6亿元。

  第四,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

从2008年起,启动实施"

节能减排与可再生能源"

、"

创新药物的筛选评价"

和"

产业共性技术"

三个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进展顺利并初显成效。

一批节能减排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在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和引导下,一批科技型龙头企业纷纷加大对风能、太阳能领域的研发投入,在1.5兆瓦风能发电成套设备、大功率白光LED路灯等一批节能减排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

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共研发推广重大节能新产品22个,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达29亿元,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超过280万吨,减排CO2和SO2分别达740多万吨和5万多吨,极大提升广东节能减排自主创新能力,对完成全省"

十一五"

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发挥显著的示范作用。

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建设全面启动,正逐步启动化合物修饰和优化技术平台等7大平台建设。

组织完成无铅焊接、陶瓷产业等七个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订工作,配合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制定LED产业技术路线图,带动了科研机构及产学研联盟等相关单位积极组织开展相关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和培训工作。

  第五,大力发展社会民生科技。

积极实施农村信息直通车、城镇化技术集成应用、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等科技工程,在科技化解"

三农"

问题和促进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实施"

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

五年,已建成近2万个镇村级信息服务站点,覆盖全省所有行政村,惠及3000多万农民。

全面推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研究与示范,大力组织"

技术成果推广,建设国家和省级星火产业带等基地,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1%以上,农业产业化水平处于全国前列。

我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辐射效应与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目前我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已达到26个,其中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3个。

在今年年初我省突发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通过及时组织专家筛选先进适用的防寒抗冻恢复生产的应急技术和制定应急方案,为防寒抗冻恢复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组织协调全省科技抗震救灾和对口支援汶川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与汶川地震灾区共同组建了"

灾区灾后恢复重建科技特派团"

,为灾区提供科技咨询和科技服务。

  第六,推动科技与金融相结合。

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贷款业务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科技厅与国开行广东省分行签订180亿元贷款额度的合作协议,充分发挥了科技主管部门的组织协调优势和国家开发银行的融资优势,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使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双方合作框架内获得了贷款。

今年以来先后受理和评审两批共242个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项目,并分两批择优向银行推荐科技项目150个,申贷金额达24.3亿元。

目前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目前已承诺贷款项目17个,贷款金额3.78亿元;

正在开展评审的项目23个,金额4.7亿元。

与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行签署了额度为5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重点支持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业投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科技领域,进一步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大力发展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华南技术交易中心,有效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市场化。

  第七,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激励力度。

设立和颁发了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今年评选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傅家谟院士和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钟南山院士两位获奖者,各获200万元奖励。

在全省建立科技人才基地,促进科技人才集聚和成长。

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截止2007年底,全省科技活动人员达到45.16万人,比上年增长22.5%;

其中,R&

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达20万人,比上年增长36.0%,首次跻身全国第一;

每万人口中的R&

D人员达到21.17人,比上年增长33.9%。

  第八,大力开展区域和国际科技合作。

继续开展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科技攻关招标,选择"

新能源环保"

等专项实施联合招标与科技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

重点组织开展中医药国际合作研究、新能源国际合作、"

走出去"

计划、对大俄罗斯地区合作等专项计划。

大力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组织认定工作,至2008底广州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等7家机构批准认定为科技部"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珠海丽珠医药集团等13家机构批准认定为广东省"

  第九,加强科普宣传与创新文化建设工作。

按照"

国内领先、国际一流"

的目标要求,广东科学中心建设项目顺利完成。

广东科学中心开馆以来,平均每天近万人参观。

各方在参观后反响良好,认为省委、省政府为人民办了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已将科学中心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地和对外宣传的窗口。

科普工作取得新进展。

目前,我省共认定省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95家,在粤国家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9家,合共104家。

连续第17年开展全省"

科技进步活动月"

活动,得到省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开展了"

改革开放30年广东科技10件大事评选"

活动,接受社会公众投票参与评选,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科技热情。

  第十,大力抓好工作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

厅党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加强厅领导班子和厅系统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通过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深入开展每年一个主题的机关党建活动、积极开展"

十百千万"

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和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等,机关作风不断得到加强,人民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同时,还大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力度,切实解决阻碍科技发展和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为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及主要原因

  我省的科技进步近年来有了新的发展,科技在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然而,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与国内先进省市和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省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比较薄弱,当前科技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包括:

  一是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较少。

据统计,广东具有战略意义的精密仪器制造、医疗设备、重大工程机械等80%依赖进口;

重大装备制造业中70%的数控机床和石油化工装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100%的光纤制造装备为国外产品占领。

在高新技术领域,对外技术依存度在70%以上,来自外国跨国公司的发明专利占了90%,其中,信息技术占90%,移动通信占92.2%,生物技术占87.3%。

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和基地缺乏,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要求不相适应,创新资源战略布局有待优化。

到2007年底,全国共有220个国家重点试验室,其中70个在北京,29个在上海、15个在江苏、9个在浙江,只有8个在广东。

面对人口健康、资源环境、公共安全、气候变暖等重大问题,我省的科技储备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二是高层次创新人才不足。

广东科技活动和R&

D人员总量居全国前列,但人才密度仍较低,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缺乏,而且改革开放初期吸引人才的政策优势和先发优势已逐步弱化。

2007年,我省每万名劳动力中从事R&

D活动人员数广东为21人,低于上海、江苏等省市的人才密度,与日本135人、法国127人、德国120人、韩国83人相比差距更大。

现有国家"

973"

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广东只有9名,北京有169名,上海有54名,江苏有20名。

广东现有两院院士68名,仅相当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一所高校的院士数量。

世界级的创新型企业家,广东也极其稀缺。

  三是全社会科技投入不足。

科技投入强度较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

2007年全省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仅为1.30%,低于全国1.50%的平均水平,更低于江苏的1.67%、上海的2.56%和北京的5.61%。

适应自主创新需要的投融资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创业风险投资机制不完善,技术产权交易、科技保险等不够发达。

  四是创新机制体制不够完善。

省属科研机构虽在上一轮科研机构改革中取得了成绩,但由于改革配套政策不完善等原因,科研院所改革与发展面临不少难题。

科技管理体制有待完善,创新方法不够多。

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机制不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和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地位还不显著,对创新资源的市场整合能力较弱。

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未形成,激励机制和政策不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

政府宏观调控的体制不完善,条块分割的局面仍然存在,创新资源的配置还缺乏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机制。

  五是区域科技发展不平衡。

全省各区域科技发展水平差距仍然比较明显。

全省科技经费、R&

D经费、新产品开发经费分别有90%以上集中在珠三角。

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科技经费、R&

D经费、新产品开发经费之和分别只占全省的6%-7%。

全省约95%的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仅占5%。

大学、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资源也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

  六是创新创业环境有待优化。

自主创新政策有待完善,部分创新政策缺乏可操作性,配套的实施细则未能跟上。

如自主创新产品采购等政策未落实到位。

全社会倡导创新、尊重创新、参与创新的文化氛围不够浓厚,长期依靠技术和设备引进的"

拿来主义"

传统发展模式和路径依赖思维,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创新惰性。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厅党组的工作角度考虑,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思想解放深度还不够。

解放思想作为正确行动的先导,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广东改革开放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动力源泉,也是广东科技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推动力量。

广东科技工作要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今年省委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对我们的触动很大。

经过学习讨论,厅党组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很大提高,对推动今年的科技工作产生了强大思想动力。

但是,解放思想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提升,还存在一些惯性思维、传统观念制约着科技工作的更好更快发展。

例如,长期捧着专利数量、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等指标"

全国第一"

的金字招牌,一些自足自满、安于现状的思想难免会对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二是发展思路还不够开阔。

今年,厅党组根据省委关于坚持解放思想、以世界眼光谋划广东发展的要求,对全省科技工作发展战略进行了新的谋划,形成了"

大开放、大科技"

发展思路,进一步从习惯于在本行政区域配置资源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

但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科技发展战略思路上,仍存在一些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地方,例如对重大科技问题的总体布局和顶层设计考虑不够,对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思路还不够系统,对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的思路还不够活。

  三是统筹协调还不够力度。

统筹协调各部门、各地区科技创新工作的力度需要加大。

我省科技资源仍然比较分散,集中资源办大事的格局还未真正建立起来。

统筹协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科技发展的力度需要加大。

目前,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科技基础仍然比较薄弱,科技部门能力建设急需加强。

只有实现欠发达地区科技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建设创新型广东的总体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统筹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领域科技工作还做得不够。

社会民生领域科技工作仍然比较薄弱,对"

、环保、疾病、人口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的科技支撑和服务能力不强。

  四是科技管理还有待加强。

科技管理的流程设计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全过程管理还没有形成,存在部分项目未能及时结题验收、重大项目资助延续性不够等问题。

科技管理的方法创新力度还不够大,产业技术路线图等现代科技管理手段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广东科技管理工作的理论性研究、经验性总结和规律性归纳不够。

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还不完善。

  五是作风建设还不够扎实。

多年来,我厅大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机关作风建设、业务管理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规范的管理制度,机关作风和工作环境不断改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但对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在工作作风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帮助基层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还不足,对厅系统直属单位的改革发展工作推进力度还不够等。

  三、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和措施

  在今年9月召开的全省科学技术大会上,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强调指出:

"

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广东要争当科学发展的排头兵,首先要争当自主创新的排头兵。

过去30年,广东经济遇到许多风风雨雨,但没有一次被打倒,每次都在一个新的支点上创造了新的辉煌,这一次,我们战胜困难的支点就是自主创新。

因此,厅党组今后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中心任务,就是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广东。

  ㈠坚持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指引全省自主创新工作。

  今后,我厅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全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科技新一轮大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构建开放型的区域创新体系,着力解决在制约科学发展和自主创新上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广东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要抓紧贯彻落实国务院审议通过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确立的战略任务,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建立创新型区域,带动全省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迈向创新型省份。

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重大科技行动专项计划,帮助科技型企业渡过难关,启动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抓住机遇推动科技工作实现新跨越。

  ㈡提升企业和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深入推进高新区"

,提高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公共服务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带动区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加速发展。

着力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链,扶持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支柱产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培育发展生物、海洋、环境、能源等新兴战略产业,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科技示范区,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现代产业发展。

二是加快改造传统支柱和特色产业。

深入推进专业镇技术创新工程,运用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特色产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扶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

加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重新认定,积极推进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引导扶持加工贸易型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升级,开展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试点工作,加大对港澳台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大力引进国外高科技企业及其研究开发机构。

  ㈢进一步深化省部产学研合作,建立完善"

合作推动自主创新新模式。

  按照省部合作协议及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的若干意见》(粤府[2008]73号)精神,提升省部产学研结合规模和水平。

着力推进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的机制建设,在广东支柱和特色产业,继续组建一批产学研创新联盟。

支持各个联盟采用产业技术路线图等科学方法,找准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以行业骨干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发挥各自的创新优势,共同攻克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

充分利用省部合作平台,调动各方有利资源,指导和协调企业科技特派员在企业开展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继续扩大企业科技特派员的派驻规模。

设立企业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以企业科技特派员为纽带,集成其所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和人才资源,帮助入驻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继续抓好创新平台和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推动专业镇和高校实现有效对接。

同时,深入贯彻落实两部一省联合制定的《广东自主创新规划纲要》精神,以省部产学研合作为基础,进一步加强科技部、教育部和广东省在推进自主创新中的合作。

  ㈣全面加强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建立自主创新新高地。

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把广东建设成为自主创新新高地。

积极推进散裂中子源项目、中科院南方海洋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工作。

共同支持面向广东支柱产业服务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中科院与广东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多层次合作,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向广东转移转化。

鼓励和支持中科院与广东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

推动中科院院士和"

百人计划"

等杰出科技人才到广东工作或在广东开展合作;

鼓励和支持中科院与广东的大学、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鼓励广东的大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到中科院有关研究所担任客座研究员或高级访问学者。

另外,要继续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联合基金的作用,实施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增强科技综合实力。

  ㈤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设立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基金,组织一批重大科技自主创新和产业化项目。

继续加强与国开行广东分行和招商银行广州分行的合作,用好广东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准备金。

加快发展创业投资、技术产权交易和科技保险业,扶持一批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

引导社会化资金投向自主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