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崇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2269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崇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崇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崇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崇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崇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崇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江西崇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崇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崇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家地位显著提高

D.儒学在民间兴起

6.隋唐时期,在政府的支持下翻译了大量佛经;

唐朝皇帝追尊老子为祖先,玄宗亲注《老子》,下令所有人家必须家藏一本,开元二十年还以老庄列文取士。

这表明此时

A.佛道二教实现良性融合

B.道教思想社会基础牢固

C.儒家思想失去正统地位

D.政治权力影响思想传播

7.中国自唐代起就有茶道,下表是对唐代茶事过程的诠释。

这反映了当时

泡茶时

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幸握迟速压适中”

待客时

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浓茶意表浓情”

饮茶时

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

A.市民阶层的饮茶文化

B.儒家思想渗入社会生活

C.道家养生理念的盛行

D.饮茶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8.胡适说:

“(程朱)理学的兴起是个自觉的运动,这个运动是为了恢复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的本土文化。

”下列主张中与这个“自觉的运动”直接相关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先天下之忧而忧”

C.“存天理,灭人欲”

D.“明道救世,经世致用”

9.南宋孝宗年间,左相陈俊卿向孝宗皇帝上奏,直言其“臣不敢改词以迎合意指,不敢依违以规免罪戾,不敢侥幸以上误国事,惟陛下察之。

”此举

A.体现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

B.履行了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

C.意在规劝孝宗皇帝遵守法律

D.反映了君臣之间的权力之争

10.孟子一再强调:

“君如好乐,与百姓同之:

君如好色,与百姓同之:

君如好货,与百姓同之:

君如好利,与百姓同之。

”黄宗羲认为: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上述言论意在

A.提倡君主专制B.强调民本思想

C.主张依法治国D.批判君主专制

11.明中后期人们对理学出现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从封建社会的母体中产生了一股在批判宋明理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

这股“思潮”

A.取代理学成为主流B.反映资产阶级诉求

C.使得儒学焕发生机D.触发思想解放运动

12.数学史专家钱宝琮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

“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钱宝琮认为科研应该适可而止

B.中国古代科学缺乏理论性深究

C.《九章算术》的实用性相对有限

D.数学知识很难适用于生活实践

13.据《爱日斋丛抄》载:

“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能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

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

”这说明

A.唐代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

B.雕版印刷术的进步促进文化发展

C.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

D.活字印刷的书籍逐渐得到了推广

14.《齐民要术序》中说:

“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

询之老成,验之行事;

直自农耕,终于醯醢(酿造、腌制之法)。

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

”这段话体现了

A.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B.统治阶级对农业的重视

C.农书与农业的关系

D.古代重视农业经验总结

15.某书云:

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

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

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16.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

该作品是

A.《诗经》B.《老残游记》

C.《聊斋志异》D.《离骚》

17.有人提出,戏馆子是众人的大学堂,戏子是众人的大教师。

这种观点

A.肯定了戏曲的教化功能B.认为戏曲源于社会生活

C.突出戏曲对选才的贡献D.证明戏子受教育程度高

18.清政府对商业戏园的管制极为严格,北京内城严禁出现商业戏园,八旗和高级官员禁止入园看戏。

但朝廷禁令却无法阻挡戏曲演出的巨大魅力,戏园不断潜入以满人为主的内城,更有八旗达官显贵入外城看戏。

这种变化反映了

A.大众娱乐化解民族矛盾

B.早期启蒙思想推动文化繁荣

C.市民文化冲击社会秩序

D.文化专制政策淡出历史舞台

19.诗的首篇《关雎》属于“周南之歌”,是描述男女爱情的民歌。

后世儒家认为,雎鸠是一种“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的水鸟,孔子之所以列其为首篇,是为了表明夫妻关系应专一和严肃。

这种解读

A.维护了民间文学的正统地位B.反映出周代宗族规则的内涵

C.体现了浓厚的道德教化色彩D.具有浪漫主义文学的符号性

20.清代盛行的小说《镜花缘》中描绘的女儿国,是一个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

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

”此小说

A.再现了当时的历史事实

B.比历史著作可信度更高

C.反映出时代环境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D.可以作为研究清代进步思想的资料

21.商朝的甲骨文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有些占卜的内容关于天气,有些是农作收成,也有问病痛、生育的,还有打猎、作战、祭祀等事。

据此可知,甲骨文

A.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B.全部是商王活动的历史记录

C.只存在于商朝时期

D.可以验证弥补《史记•殷本纪》

22.在2018年佳士得香港秋季拍卖中,苏轼画作《木石图》创下了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最高拍卖纪录。

该画作简洁明了:

一株枯木、一具怪石,怪石后有矮竹伸出。

该画作

A.追求抒情写意,体现画家综合文化素养

B.突出市井风情,缺少政治宗教价值判断

C.讲究布局构图,具有色与光结合的特点

D.表现纪实场景,展现皇家工整审美需求

23.余秋雨认为:

“汉字是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以下对汉字的相关认识,正确的是

A.汉字演变顺序为甲骨文隶书篆书楷书

B.秦朝官方正式颁布的文字范本用隶书书写

C.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进入到重视审美的自觉阶段

D.《兰亭序》是唐代行书的代表作品

25.京剧起源于“朱子桑梓”安徽,很多曲目都体现了历代徽州人对传统道德的尊重,如《将相和》的爱国和谦让精神,《铡美案》中包公的正义等。

在徽商的运作下,徽班的伶人抛弃门户之见,徽调与汉调合流,京剧作为一个新的剧种诞生。

由此可知,京剧

A.源于对儒家道德的宣扬

B.是宋明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C.标志中国戏曲艺术成熟

D.建立在中华文化深厚的基础上

第Ⅱ卷(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其中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12分)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帝在策问中提出,“今子大夫待诏百有余人,或道世务而未济,稽诸上古之不同,……将所由异术,所闻殊方与?

——刘蔚华、赵宗正《中国儒家学术思想史》

材料二朱熹认为: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王守仁认为:

“心即理”,“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

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1)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针对汉武帝的策问,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对策?

(1分)采纳这一对策后,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3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

(2分)据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

(1分)并说明理由。

(2分)

(3)明清时期,儒学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批判、继承儒家思想,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2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童蒙教育即儿童启蒙教育的传统,到近代传统的蒙学教育逐渐被小学教育所取代。

材料一宋代,我国童蒙教育较快发展。

有为皇室子弟设立的贵胄小学和由朝廷设立并管辖的国子监小学和地方庶民小学,更多的是包括族塾、义学、家塾、村塾在内的各种私学。

一些官宦世家和富豪之家亦聘请塾师或亲自在自家内教育子弟。

“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以及“礼、乐、射、御、书、数之文”,以培养能够“明人伦”的“圣贤胚璞”。

这一时期的童蒙教材,除了综合性童蒙教材如《三字经》、《千字文》外,还出现了朱熹及其弟子编著的《性理字训》、吕祖谦的《少仪外传》、王令的《十七史蒙求》、方逢辰的《名物蒙求》(介绍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名物知识)和《千家诗》等读物。

——摘编自张传燧《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1912年1月19日民国教育部发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规定:

“从前各项学堂,均改称为学校”,“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

1912年9月公布《小学校令》,强调小学以“留意儿童身心之发育,培养国民道德之基础,并授以生活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为宗旨。

初等小学校修业期限四年,设置科目为修身、国文、算术、手工、图画、唱歌、体操,女子加缝纫课。

高等小学校修业期限三年,设置科目为修身、国文、算术、中国历史、地理、理科、手工、图画、唱歌、体操,男子加课农业,女子加课缝纫。

——摘编自李华兴《民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童蒙教育的特点,(4分)并分析宋代童蒙教育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初年小学教育兴起的历史背景。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儿童启蒙教育的看法。

(4分)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影响世界的发明及当时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6分)

材料二西方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

(2)举例说明宋朝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及其代表人物?

材料三宋代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城市的迅猛发展、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使新兴的市民阶层地位日益上升。

同时,市民文化的崛起,更是宋代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它标志着市民阶层的独立性的形成,是我国社会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3)思想文化现象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反映。

请用宋代的史实加以说明。

2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儒学至汉代在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占据统治地位,同时期古代科技迅速发展,形成以数学、天文学、医药学和农学为主的科技体系。

古代科技在宋元时期达到高峰,儒学在同时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宋代儒学的济世精神、博学精神、求理精神与宋元科技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至清中期,开始转向衰落。

这一问题自20世纪初以来一直为学者们所讨论,其中有些人把中国近代科技衰落的原因归咎于儒学。

笔者以为,不排除清代儒学对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但更应当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等诸多方面寻找原因,不能以儒学与科学的对立予以简单回答,我们现在更重要的是应当深入讨论弘扬儒学与科学如何相互促进的问题。

——摘编自乐爱国《中国古代科技与儒学的同步发展》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对“儒学与科技”提出一个具体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要求:

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高二月考

(1)历史答案

1.B【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关文,在西方引起轰动”可以看出此时期西方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故本题答案选B项。

A项中“普遍接受”绝对化了;

C项是对材料的曲解,传教士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传播者;

D项中“政治革命”材料中没有体现。

2.A【解析】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

由此可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历史影响在于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天下“大一统”的文化心理认同。

故答案为A项。

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排除B项;

秦汉时期土地私有,与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无关,排除C项;

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与西周时期通过宗法制和分封制建立起来的“家天下”不同,排除D项。

3.C【解析】根据“西汉初期,指导政治的学说是黄老刑名之学,其次是阴阳五行之学”,儒生如贾谊杂阴阳五行学,晁错杂刑名学,所以能做级别较高官职,讲纯儒学的大儒只能做博士官,说明指导政治的学说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儒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C正确;

A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西汉初期,指导政治的学说是黄老刑名之学,其次是阴阳五行之学”和“这表明”,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4.C【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在汉代经过董仲舒改造,在汉武帝时期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治国的思想实际上都是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相结合,即外儒内法,因此法家思想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追求逍遥自在的精神境界,而墨家在经历了战国时期的辉煌后,逐渐衰落,故排除ABD,C项正确。

5.C【解析】材料大意:

公孙弘竟以精通《春秋》,从一介平民荣居天子左右的三公尊位,封为平津侯。

从此,天下学子莫不心驰神往,潜心钻研儒学了。

材料反映了汉武帝任用儒学之士,引起国家对儒学的重视,反映了儒学地位的提高,C正确;

AB体现汉武帝任用下层有才能的人,未能体现儒生的任用,排除;

儒学在民间兴起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

6.D【解析】从材料“在政府的支持下翻译了大量佛经”“唐朝皇帝追尊老子为祖先……还以老庄列文取士”中可以看出,由于政府的支持,导致佛教、道教思想得以发展,这表明政治权力对思想的传播有深刻的影响,故D项正确;

A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C项错误,儒学仍占据正统地位。

7.B【解析】根据材料,“太和”“为礼尊长”为儒家思想主张,“太和”“为礼尊长”贯穿茶事过程说明儒家思想对饮茶生活的渗入,故B项正确。

A项,材料无法证明茶事过程属于市民文化,故排除。

C项,材料未体现道家以自然无为的养生理念,故排除。

D项,题干未体现唐代茶事过程对诗歌发展的作用,故排除。

8.C【解析】依据材料“(程朱)理学的兴起是个自觉的运动,这个运动是为了恢复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的本土文化。

”结合所学可知理学是一场复兴儒学伦理纲常的运动,“存天理,灭人欲”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观点,意在恢复儒学伦理纲常,故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忧国忧民的民族使命感,与题意无关;

B选项错误,“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北宋范仲淹的言论,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题意无关;

D选项错误,“明道救世,经世致用”强调从实际出发,注重实学,这与复兴儒学伦理纲常无关。

因此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

9.A【解析】“臣不敢改词以迎合意指,不敢侥幸以上误国事,惟陛下察之”说明陈俊卿从国家大局出发,为国家前途命运着想,体现出了社会责任感的意识,故A项正确;

丞相不符合具体的监察事务,故B项错误;

材料中是丞相不想迎合皇帝的意愿,不是规劝孝宗皇帝遵守法律,故C项错误;

丞相并没有对皇权进行争夺,故D项错误。

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

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品格起了积极作用。

10.B【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孟子强调“与民同乐”,黄宗羲主张天下的安定和混乱,不在于君王一族的兴盛与衰亡,而是在于天下百姓生活的快乐与忧愁。

孟子和黄宗羲都意识到“民”的重要性,因此是民本思想,故B选项正确;

君主专制是以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材料没有提倡君主专制,故A选项错误;

材料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体现了民本思想,没有体现按照法律来治理国家的依法治国思想,故C选项错误;

孟子和黄宗羲都强调了百姓的重要性,没有体现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故不选D选项。

11.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继承,一定程度上发展了理学,使儒学焕发了生机,故选C项;

这股“思潮”最终并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故排除A项;

该“思潮”是对传统理学的批判继承,不是资产阶级的诉求,更没有触发思想解放,故排除BD项。

12.B【解析】《九章算术》的作者认为数学家应该解决数学中的实践中的知识,对于理论性的问题,虽然可以知道,但是要搞清楚非常困难,不应该在这方面费太多的精力,这反映了古代科学缺乏理论性的研究,故选B.

13.B【解析】据材料“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雕版印刷术促进了“经籍……流布”,即文化的发展传播,故B项正确;

材料无法说明唐代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故A项错误;

材料也无法体现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故C项错误;

活字印刷属于宋代,故D项错误。

14.D【解析】材料主旨为《齐民要术》创作资料来源以及验证,该书是对农业技术的总结,选项D正确;

材料未强调农业技术重要与否,选项A排除;

《齐民要术》的产生非政府行为,选项B排除;

材料强调农书创作过程中将先前农业经验进行验证,并非农书与农业关系,选项C排除。

15.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该书认为,虽然这三大发明都最早出现在中国,但大多没有发挥出实际的作用,甚至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未能推进中国社会的根本性变革,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三大发明对中国的影响,不是对西方的影响;

B选项中“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表述绝对,错误;

C选项不是材料主旨。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6.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结合所学可知该文学作品为屈原的楚辞,其特点是采用楚国方言,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开中国浪漫主义之先河,代表作《离骚》.故D项正确.A项中《诗经》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故排除.B项《老残游记》为清末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小说,故排除。

C项《聊斋志异》)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故排除.

17.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这种观点把“戏馆”比作“学堂”,把“戏子”比作“教师”,鲜明地表达了戏曲的教化功能,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戏曲源于社会生活;

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戏曲对选才的攻陷;

D选项错误,“戏子”不一定是具有丰富文化知识的人。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8.C【解析】清代严格限制"

商业"

戏园,说明忌惮商业文艺影响其统治,达官贵人“城外看戏”说明艺术魅力巨大。

材料无关矛盾缓和,A项错,戏剧不等于启蒙思想,当时文化专制仍旧盛行,BD两项有违史实,只有C项符合题意。

19.C【解析】《关雎》本是男女情歌,而儒家对雎鸠的意象作出了符合儒家道德观念的解读,丰富了这首诗的教化色彩,故选C。

民间文学在中国古代并无正统地位之说,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周代的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逐步崩溃,后世儒家维护的是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而不是周代的宗族规则,排除B;

儒家讲究入世观念,儒家对诗经的解读符合现实社会状况,不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排除D。

20.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镜花缘》中封建男女角色的转换侧面反映出清代反对封建传统礼教思潮的产生,故D项符合题意。

A项,小说是对现实的讽刺,并非再现现实,排除。

B项,小说属于文学作品,可信度并不高于历史著作,排除。

C项,小说情节并非对历史现象的真实叙述,故排除。

21.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商朝时期甲骨文的大部分内容是王室关于社会生活和军国大事的记录,而《史记•殷本纪》主要是记录商朝王室的活动,所以甲骨文可以用来验证弥补《史记•殷本纪》,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B选项中“全部”一词表述绝对,与材料中“大部分”的表述相矛盾;

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甲骨文仅存在于商朝,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也使用过甲骨文。

22.A【解析】根据“一株枯木、一具怪石,怪石后有矮竹伸出”可知,该画作现实了作者愤世嫉俗的孤傲与寂寞心灵,体现了追求抒情写意的文人画的特点,故A正确;

“突出市井风情”是风俗画的特点,“色与光结合的特点”是印象派绘画的特点,“表现纪实场景”是现实主义绘画的特点,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3.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字演变顺序为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故A项错误;

秦朝方正式颁布的文字范本用小篆书写,故B项错误;

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进入到重视审美的自觉阶段,书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故C项正确;

《兰亭序》是魏晋时期王羲之的代表作品,故D项错误。

24.D【解析】据材料“饮酒辄草书,挥笔而大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草书的特点,D选项属于草书,故D正确;

A是颜真卿楷书碑文代表作品,故A排除;

B也是小篆,故B排除;

C是隶书,故C排除。

25.D【解析】根据材料“很多曲目都体现了历代徽州人对传统道德的尊重”可知,京剧是建立在中华文化深厚的基础上,D选项符合题意。

京剧源于对儒家道德的宣扬,说法过于绝对,A选项不符合题意。

京剧是在清朝诞生的,B选项时间错误。

元杂剧的出现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标志,C选项不符合题意。

26.【答案】

(1)对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分)措施:

政治上重用儒生;

教育上设置太学及地方教育系统;

表彰六经。

(2)差别:

朱熹:

主张通过“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

王守仁:

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

(2分)本质:

二者没有本质差别。

(1分)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