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中的一条船郑丰喜繁体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61951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19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汪洋中的一条船郑丰喜繁体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汪洋中的一条船郑丰喜繁体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汪洋中的一条船郑丰喜繁体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汪洋中的一条船郑丰喜繁体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汪洋中的一条船郑丰喜繁体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汪洋中的一条船郑丰喜繁体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

《汪洋中的一条船郑丰喜繁体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汪洋中的一条船郑丰喜繁体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汪洋中的一条船郑丰喜繁体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可愛的貓咪

養鴨女

得意忘形

河中魚

撿鴨蛋

水中偷生

過新年

報應

五哥失蹤了

挨打

我又孤獨了

撿地瓜

抓金龜子

颱風

難忘的往事

爬向學校

學車前後

有車之煩惱

鬥牛記

模範生

忍與鬥

意外的勝利

演講比賽

師恩難忘

恩?

怨?

升學之煩惱

市場生活

有教無類

金榜與金錢

古屋驚魂

溪邊之緣

輟學威脅

雪麗母女(上)

刺激

雪麗母女(下)

巨浪重重

離家出走

鞋童

浪子回頭

小家教

作家夢

林邊

五哥的婚禮

註冊

記者訪問記

燈塔

難忘的旅程

畢業前夕

最佳精神獎

千言萬語

喜從天降

考場春秋

我的大學生活

如願以償

站起來了

日記數則

掙扎

同學情深

擺舊書攤

繼釗與我

何處是歸程

我愛「口中」

結婚

一則小故事

吾女至玉

潘廳長的召見

演講

徐督學的鼓勵

附錄

 撿蕃薯的日子

  捉青蛙

  小乞丐上講堂

  投稿與我

  揹我的人

  跳躍的音符

  前程似錦

  〈最高的敬意〉酈時洲

增錄

  〈向風雨搏鬥〉吳健民

  〈痛苦、奮鬥的過程〉許若松

  〈站起來〉‧耐煩‧

《汪洋中的一條船》鄭豐喜

《二○一一年十月三十日版》

《好讀書櫃》典藏版

  我--一艘破船,一艘被遺棄在汪洋大海中的破船。

前面,不知有多少個狂風暴雨,也不知有多少個森森黑夜,茫茫大海,要我這破船駛向何方?

鄭秘書長的信(代序一)

豐喜老弟惠鑒:

你在雙十節給我的信,和大作「汪洋中的破船」一書,都已經收到讀過了。

從書中看你敘述自小向最艱苦的環境努力奮鬥的經歷,令人感動不已。

你的確很了不起,堪為無數少年人作榜樣,鼓舞著大家奮鬥向上的勇氣和信心。

你真正不愧為我們鄭氏的佳子弟,我也同感光榮。

茲將我寫的「往事憶述」和論文集各一本,寄給你一看。

我也出身於一個貧苦環境,但已經比你幸運得太多,奮鬥的精神也萬不及你的。

我相信,只要你繼續努力,將來的成就是不可限量的。

末了,祝

健康快樂進步

(附寄「往事憶述」及論文集一冊)

鄭彥棻 十一月二日

蔣院長的信(代序二)

豐喜先生:

你的來信已收到,從大著中知道你從小在艱苦中奮鬥,才有今天的成就,實在令人感動,這就是青年人必須自強不息與有志竟成的最好例證,你為許多同樣境遇的青年樹立了典範,更值得欽佩。

承你關懷,並贈大著,特致謝意。

耑復順祝

進步愉快  

蔣經國手復 十一月二十八日

李主任的信(代序三)  

豐喜同志惠鑒:

頃接雲林縣第十七區黨部轉來你送給我的大著「汪洋中的破船」一書,非常感謝。

從這本書中知道你不幸患有先天性的下肢畸形症,從小就嘗過不少苦難與挫敗,然而憑著你奮鬥的意志和堅忍的毅力,終於克服了體能上的缺陷和所遭遇的逆境,完成大學教育。

目前更執教梓里,作育英才,你的努力和成就,不僅是一般身心殘缺者應該效法的表率,更足以啟發世人對抗苦難、發揮潛能的勇氣。

拜讀之後,至為感動。

特函致達

佩忱並頌

近祺  

李煥手啟 十一月五日

潘主委的信(代序四)  

接到你的信,拜讀了你親身經歷的奮鬥史--汪洋中的破船,既感動,又欣慰,你那樸素的思想,以田園童年為背景的作品,在今日的出版品中,確是難得的創作,可以為青年勵志的珍品,尤其是在今日世局紛亂的時代裏,給渾渾噩噩、迷失的一代一劑清涼藥劑。

我把它置於案頭,隨時翻閱,亦有調劑的作用。

希望你在教學之餘,多多寫作這類的文字,鼓勵學生,鼓舞在艱困中生活的青年,無限地祝福你同你的夫人--那次陪你來見我的,我深受感動的那位賢淑的夫人。

  

潘振球敬覆 十月二十二日

戴序

本書作者鄭豐喜校友,是近代自力奮鬥,苦學有成的範例之一。

他原是一位患有先天性下肢畸形的人,也是一位清貧的農家子弟。

但他渾身是勇氣,渾身是信心,渾身是毅力,所以他克服了種種困難,度過了千千萬萬個障礙。

終於戰勝了環境,打倒了惡運。

正過著美滿幸福、令人羨慕的生活。

現在他將這些血淋淋的往事,活生生的事實,以最平實的筆調,提綱挈領地寫成這本「汪洋中的破船」。

當他拿稿子給我的時候,也正是我最忙碌的時候,但仍然不肯放過先睹為快的機會,而且居然一口氣將它看完。

現在我已忘了有過多少次熱淚盈眶。

但我知道,這不僅代表同情而已,還蘊藏看好多好多的欽佩、感動與安慰。

「秋霜寸草心」,固然是一本膾炙人口的好書,但「汪洋中的破船」更值得推崇。

李潤褔為了生活,為了找母親,他賣口香糖,當乞丐討飯。

這種悲慘境遇,固然令人同情。

但鄭豐喜為了生存,為了克服殘缺,他並沒有去當乞丐,去爭取他人的同情、施捨;

他卻胼手胝足地檢野生的食物來果腹,做苦工,做買賣來賺取學費。

純粹是靠自手更生。

他憑著他的雙手、信心、毅力。

所以他的偉大處,實非一般人所能比擬的,也是這禿筆所難盡述的。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夫人--吳繼釗女士。

她拋棄一切物質的享受,獨吞殘酷的現實之果。

「下」嫁給他。

這種友愛同窗,照顧殘疾的偉大精神,是不尋常的,是超越一般世俗的。

他與她,我們若套以「不平凡的奮鬥和不平凡的愛情」是最確切的了。

「汪洋中的破船」一書:

是奮鬥的:

從首頁到結束,全文可說是用「奮鬥」的史實貫串而成的。

是教育的:

每一個段落,每一章篇幅,固然是作者過往的生活記述。

但字裏行間卻也充滿著啟發性、教育性。

是哲學的:

雖然作者在自序中說:

「此書沒有豐富的思想。

」這是他的謙虛,其實這是一部極富思想,極富人生觀的哲學書籍。

是愛國的:

雖然本書甚少直接寫「愛國」的事,表面上也好像只在陳述作者的悲慘遭遇,與驚人的求生慾。

但只要我們稍加留意,稍加推敲,便不難瞭解;

他在暗示我們要有「莊敬」「自強」的精神,也處處提示我們要有「處變不驚」的態度。

在世風日下,道德衰微,部份青年思想迷惘的今日,鄭同學的奮鬥精神,和感人事蹟,無異是一針強心劑,一支木鐸,一面好鏡子,是故,我願力薦這部書,並樂為之序。

戴博文 序於北港高中

廖序

看了鄭豐喜老師的「汪洋中的破船」,使我想起海明威的名著「老人與海」,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相同的是人和環境奮鬥到底的精神,不同的是,「老人與海」只是虛構的小說,而鄭老師的「汪洋中的破船」,卻是活生生的經歷,動人心弦的寫照。

「老人與海」中的老人,發現他所釣到的魚,竟然比船還大的時候,他對自己說:

「不管魚是多麼大,一定要殺死牠……我要和牠戰鬥,我到死都要和牠戰鬥!

」在最痛苦、最疲乏的時候,老人說:

「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

」。

人生的可貴不在於一帆風順,全無障礙,而在於不怕任何失敗、挫折和艱險,勇往邁進,始終不輟。

誠如孟子所說: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由鄭老師的殘而不廢、刻苦自勵的生活,我們可以堅定地說:

人是為成功、為理想、為勝利而生的。

六十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是鄭老師的母校北港高中的校慶,他應邀到校報告他的奮鬥簡史,態度懇切,語出至誠,使在場所有的師生、來賓都深深地感動,甚至於忍不住地流淚或哭出聲來;

一些品學稍差的同學,聽了鄭老師的演講後,都紛紛改過自新,努力向上。

鄭老師本身的奮鬥歷程,實在就是最好的教材。

我在口湖國中服務期間,看到鄭老師平時具有無比的愛心和耐心,諄諄教誨學生,深為感佩。

現在,鄭老師的「汪洋中的破船」出版了,影響所及,由學校擴大到整個的社會,真是社會的福音,人間的暖流。

身體殘缺的人讀了,一定更能鼓舞起和命運搏鬥的信心和勇氣!

身體健全的人讀了,一定更能振奮起來,接受風雨的考驗!

廖名塘 序於延和國中  

民國六十一年光復節

介紹一本敘述刻苦奮鬥成功的著作--汪洋中的破船

這本冊子--汪洋中的破船,是本校法律學系畢業的同學鄭豐喜刻苦奮鬥歷程的自我披露。

鄭同學,出生於本省雲林縣口湖鄉一個赤貧的農家;

且生來就雙足萎縮,跛腳不能行。

曾自幼流浪與猴子為伍,演著戲劇,供人玩樂;

不知忍了多少揶揄欺凌,流了多少辛酸的眼淚。

並曾捉青蛙、撿田螺、咬地瓜、啃樹皮,歷盡人間旅程上最慘痛的遭遇。

經歷了說不盡的千辛萬苦,始能偷度一縷殘生。

同時,爬!

爬!

爬……年十二才入小學;

自小學而初中,而高中,又爬了十二年的長久歲月。

爬進大學之門之前,未曾得到一分額外的優待;

爬進大學之門之際,才得到徐錦章大夫贈裝義腳。

而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在大學時的同學吳繼釗小姐(江西省人),對鄭同學的處境,由同情而生憐憫,由憐而生愛,而結為終身伴侶。

雙雙畢業後,又均承鄭同學的故鄉父老邀到他的故鄉口湖國中執教。

且第一結晶--至玉小妹,業已來臨,手舞足蹈,在電視機前學著明星的鶯歌和鳳舞。

他倆固有著欣慰的微笑,他的雙親更有著含飴的樂趣了。

這本書的文字,頗為流暢;

敘事也能簡而賅。

對事件的描寫,隨手拿來,毫無牽強;

更能赤裸裸地,毫無掩飾的表露出來。

固能使讀者不願釋手,尤能博得讀者的敬愛。

其刻苦奮鬥的精神,固值得吾人傚法:

其敘事描寫的文字,也值得吾人模仿;

故特推介購閱,想對各同學的身心,定多裨益也。

介紹人 李肇偉 六二、十一、十五

Δ李肇偉教授,法國法學博士,平時最疼我們,當拙作出版時,他便主動推介,因他年已老邁,聲音小,故特此書面介紹,每到班上上課便請班代表念一遍,然後貼在公告欄裏,如此恩澤,那能或忘,特誌之。

作者

前些天,無意中與婆婆閒聊談起了他,想不到卻害得她老人家老淚縱橫,兩年多來。

在苦悶、抑鬱中掙扎了許多,好不容易逃脫了出來,這會兒內心不覺一陣慌亂,怕的是一波未息,一波又起,只得趕緊另檢個話題。

婆婆純粹是個鄉村老農婦,和村中其他的人一樣,平日膜拜的是國姓爺及三媽祖,自從他走了之後,只有一次在請神會上散播開來的一段神話故事,最能讓她津津樂道,傳聞她的兒子是天庭諸神之一。

他是個殘缺的人,也是個平凡的人,他自稱是艘破船,卻忌諱也極不高興別人說他是個殘「廢」的人,雖然沒有功勳偉業,但絕不承認自己是屬已報「廢」的人。

他熱愛他週遭的一切,甚過於愛他自己,「愛」,成為他生命的薪柴,永不熄滅,猶如陽光照耀大地,光芒四射,他也同時--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兒。

記得大學時代,最怕上一位李教授的課,尤其是所謂「課前預習」後的那幾堂課。

真是難捱,他經常被一群女同學拿做擋箭牌。

有些時候,也許準備不及,或不夠充分,情急之下,難免胡謅一通,所以被教授罵上一句:

「該打屁股。

」也是常事,但誰也沒想到直到畢業後那麼多年來最關心,最疼愛他的也就是當年的這位李肇偉教授。

在學校任導師的一天中午,從走廊經過,看到幾位同學跑到自然科教室裏,爭先恐後地拿去老師們營養午餐賸下來的饅頭,嘻嘻哈哈的大口大口塞進嘴裹,站在教室外的他沒去驚動他們,感觸良深的難過了好多天。

自此,同學們一有不舒服,他寧願先丟下課本;

下午放學,如有同學留下自修,他也一定上街去買回大包小包的點心,先讓他們壓壓驚,填填肚子。

他未曾與人怒目相對,也未跟人過意不去,辦公室裏有他就有生氣,常逗得人歡欣四溢,像是有股牽動的神力,人稱他是「大蓋仙,但是他的舉止之間的小故事沒有不发人深省的,倒是幾位老朋友私下都叫他「快樂仙子」哩。

如今他已離我們遠去,「若有所失」的傷感絕不僅是那兩三人。

吳繼釗 六十七年正月

敬致關懷我們的長官、親友與讀者們

本書原名「汪洋中的破船」,感於一月廿七日蔣院長在全國記者園遊會中的睿智曉諭,謹更改書名為「汪洋中的一條船」。

九月二十斷腸日,五年美滿的婚姻生活,給我多少憧憬與希望,卻在這一剎那間粉碎在命運的魔掌下,我避開了親人,避開了朋友。

不願看到年老的公婆,更不願看到那可愛的小姐妹(至玉、至潔),我怨!

我恨!

怨他的無情,恨自己的無能,好長好長一段日子,我無法原諒自己,塵世的一切都被拋之於腦後,……  

自從萬人祈禱會經各報傳開後,絡繹不絕的讀者信函,如雪片飛來,更有川流不息的讀者徘徊於掛有「拒絕會客」的房門外。

有位太太,一見到我,貶貶那已紅腫的眼睛,竟然說不出話來,摟著我悲傷的哭起來。

也有教會的姐妹成群結隊的來表示:

「我們一定每天為你們祈禱。

」更有公私立機構派代表慰問關懷……。

那麼多的溫情和慰藉,留不住他的健康,挽回不了他的生命。

在過世的前兩天,鄭老師把我叫到牀邊再三的吩咐和叮嚀:

「以我們平凡之輩,而有這麼多的長宮、朋友、兄弟、新聞記者、社會各界人士……如此關心我,妳要替我記著,妳要替我牢牢記著……。

」當他的好友許若松來看他時,他如獲至寶,破例的要我請他進去,雖那時已氣若游絲,但仍鼓起餘力,與他的老友交談了一些關於「汪洋中的破船」的事;

關照他協助整理遺作,籌建紀念圖書館,設立獎學金,以嘉惠鄉村子弟,並要他向曾來訪未謀面的吳炫堂等記者及親友道歉,雖在最盡頭的時刻,猶耿耿於懷,提掛不下。

鄭老師生前是幽默、風趣、豪放、開朗的,他最珍惜、最心愛的是讀者的來函,以及那本「汪洋中的破船」。

平常最關心的是故鄉青年學子的前途;

在家對父母沒有人比他更孝順,在外對朋友,沒有人比他更講義氣,他永遠是慈悲為懷的,舉凡大小事情,處處替人著想……。

我是位平凡女子,沒有他,我反而失去當初與他結婚的那份勇氣與毅力,然而殘酷的事實終究是逃不掉的,為了紀念他,使他堅強和信心的精神永垂不朽,我必須拭乾淚痕,再度振作起來,盡全力替他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在豐喜去世的五個月內所發生的點點滴滴太多了,只就千里迢迢到這個窮鄉僻壤來憑弔鄭老師的,或來看我的讀者朋友,就數說不完。

去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是我這一生中最激動的一個日子--蔣院長於日理萬機的忙碌裏,猶親臨寒舍暄慰,更到墳地憑弔鄭老師的靈墓。

我幾乎不敢相信這件事會是真的,當院長溫暖的手握著我時,我那盈泛在目眶的熱淚不禁涔涔而下,院長一再垂詢,關懷和寬慰,院長說那本「汪洋中的破船」,他反覆看了有四遍之多。

噙著淚水,揮手送走了院長,我兀自木立於鄭老師的墓前,沉思了好久好久……,想到鄭老師如地下有知,一定會比我更感動時,我不禁再次激動悲切的飲泣起來。

吳繼釗 寫於六十五年二月二十六日夜

自序

當你拿到這本冊子時,請別以欣賞小說或文學作品來看。

因為如果要在這本冊子裏,找到成熟的寫作技巧,華麗的文字,豐富的思想,是不太可能的,也是會讓你失望的。

但這本冊子或許值得一看,因為它毫無掩飾,毫無美容的寫下一位殘缺者,如何與惡連戰鬥,如何克服逆境,如何解決困難,以及信心,毅力的總表現。

是血與淚編織而成的紀錄本。

在我寫這本冊子時,曾經哭過好幾次,每次都很厲害,幾乎無法下筆,所以有好幾段是邊擦眼淚邊寫成的,不知有沒有把字彙用錯,或把意思表錯,請大家原諒,並請耐心的去推敲裏面的涵意。

作者序於口湖 中華民國六十一年七月

再版序言

拙作「汪洋中的破船」出版後,承蒙各界的愛護,不旋踵便一掃而光。

這種殊榮除了歸功於諸讀者外,更要感謝中視及全國各大報章雜誌,如中央日報、中華日報、民族晚報、青年戰士報、聯合報、中國時報、國語日報、臺灣日報、民聲日報、中國之聲、先鋒論壇……等,以及中廣、軍中、警察、正聲等電臺。

因為他們在拙作出版前後,都會以特稿、專訪,用巨大的篇幅及黃金時間來推介。

才能使拙作在沒有代銷商,完全直接函購之下,銷售這麼多。

每當接到一大堆的信件、劃撥單,就有無限的感激,尤其在看到那些相同的筆跡,相同的郵戳時,更令人感動,因為這意味著有人喜歡拙作,喜歡他(她)的朋友,所以大量的購買分贈給大家,這種喜悅,豈只在於劃撥單上的數字。

更令人激奮的是,總統府鄭秘書長彥棻,行政院蔣院長經國,在日理萬機之餘,尚來鴻獎勵、打氣,(見代序一、二)林蔡監委素女除平常關照有加外,更於出書前夕遣人來索閱,給予莫大的鼓舞,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救國團李煥主任,亦不嫌鄙陋,特來函褒獎,(見代序三)潘振球主委在閱完拙作後,更來大札誇讚、勉勵,(見代序四)戴博文校長、嚴思毅校長、劉時鎰督學……等都以至誠在週會或朝會上來向師生們介紹。

其他如救國團、省人事室、少年隊、地檢處、中廣公司、圖書館等機關團體,也都先後來函大量訂購。

母校(中興大學)在李肇偉教授的推介下,更是引起一系列的搶購潮。

這些鼓勵、打氣,這些溫情、關照,樣樣使我感動不已,也樣樣使我沒齒難忘。

如今,數千冊已全部告罄,為了方便大家,再次出版,敬請繼續支持。

初版時,由於時間緊迫,所以瑕疵很多,今依賢達指數,將過失矯正。

惟雖已盡力改善,但錯誤必定還多,尚請不吝指教。

最後以十二萬分的誠意向大家致謝,並祈看完後,把缺失告訴我,把優點介紹大家。

謝謝!

作者序於六十二年十一月一日

增訂十二版謝言

時間過得真快,拙作自去年十月十日出版至今,已經過了十四個月了,這些日子來,我飲盡了人間的暖流,飽受社會大眾的溫馨,每天都收到從四面八方寄來的大疊信函,有的是洋洋大觀論得失,有的是片語隻字道祝福,有些是誇讚鼓勵、打氣倍加,有些則是把我當作他們吐露心聲的對象。

更有人說拙作使他們重估生命的意義,然而不管是綿綿的千言萬語抑或寥寥幾句,不管是來自天之涯抑或海之角,不管是來自長官顯貴抑或挑夫走卒;

大學教授抑或小學生,甚至未曾上過學的民眾,對我來說都是那麼有價值,那麼親切,那麼令我感激。

尤其對那群不辭千里路遙,頂風冒雨來看我的朋友,更是感激得無以名狀。

除了喜得讀者熱烈的關照、捧場外,還有幾件事情值得在此補記的,就是次女至潔的出生,雪城留學生及一些讀者動人的事跡,榮獲三項獎章。

至潔是六十三年一月六日出生的,現在才十一個月大,未長牙,會叫「爸爸」,會走路,很調皮。

媽媽說她像我,比至玉更可愛,至玉卻回答:

「我與阿妹仔平平(一樣)水(漂亮)。

」  

有一群留學雪城的學生,看到我的故事後,由林文政先生幫忙連繫,匯下大筆的助學金,請我轉發給故鄉的貧困學子,並說:

「以此行動,來表示對故土的懷念及對您的敬佩。

」尚有文政先生的岳母徐奇璧女士及她的長女也都響應了這項善舉,徐女士更是古道熱腸,除了寄下一大箱的衣物叫我轉送外,更匯下二千元,要我「不要客氣請收下,只希望您將大作分贈一些給那些身體上有缺陷或喪失鬥志的人看看。

這個家可說是名符其實的「慈善之家」。

南市張市長,除了訂購四百本分贈青年朋友外,更公開誇讚、推介。

還有一位高雄煉油廠的工程師,當他奉命購買百本回去後,每到嘉義,就到紅豆購書,五本十本不等的買,有一次,陳老板覺得很奇怪就問他:

「你買那麼多書是……。

」「送人」「你的朋友那麼多嗎?

」「不一定送給朋友,我送給那些需要它或喜歡它的人。

」聽說有好幾次,當他看到書攤上有人看「汪洋中的破船」時,就走過去問:

「你喜歡它嗎?

」一聽到說:

「喜歡。

」他就送。

這種事怎麼不令我感動得流淚呢?

更有許多的讀者們來信說:

「為了表示對您的敬意,我願以我有限的能力替您推介大作。

「推銷大作,賺錢是其次,主要的是將您的精神擴大深入至每個青少年的心中,讓大家學習您、效法您。

「……所以我將唸您的大作給我的姊姊聽,我的媽媽,我的學生聽……」  

「我將它推介給我的家人、我的親友、我的同學,甚至在車上、路上遇到的任何一個陌生人。

「我替您義務畫了海報、宣傳紙,而這些紙我到那裏就貼到那裏……。

「我將您的大作寫了一篇書面介紹,每上一班課,我就叫班幹事讀給班上同學聽。

「您的事跡、您的奮鬥精神、您的偉大著作,使我慚愧、使我欽佩、更使我有勇氣繼續活下去。

「多少個讚美、多少個歌頌,相信都被人家說光了,我只告訴您一個事實,我家隔壁有位老公公,他是一手拿著放大鏡,一手拿著手帕,一字一淚看完大作的。

並且讀完後,拿起了毛筆在扉頁上寫著:

『要留給後代子子孫孫看。

』……。

有時信件會突然多了起來,有時劃撥單會突然厚了起來,每在此際準又是一些好心的作者、編者又在報紙上或電臺上「義務」做了宣傳,各大報章雜誌固然紛紛報導、轉載、捧場過,就是「校刊」「青年」「學府麟爪」也幫忙推介。

所以才能一版再版,連續了十二版之多。

今年三月二十九日,由於口湖鄉團委會的推薦,李主任及許總幹事的關照。

我很榮幸的膺選為六十三年度的青年獎章得主,當時除了三家電視臺特別到口中攝影外,次日各大報也爭相載著:

「自喻『汪洋中的破船』鄭豐喜老師,榮獲優秀青年獎章,是雲林縣青年破天荒第一人得此殊榮,消息傳來,全縣父老皆欣喜若狂。

頒獎那天,蔣院長也親臨國父紀念館道賀。

我們在數萬青年的祝福、歌頌下,得到了一面代表著青年最高榮譽的紀念獎章。

同年九月二十九日,承蒙北高校長的推薦,榮選為國際青商會的十大傑出青年。

說真的,這項榮譽是我過去一直所嚮往、所崇拜,卻一直不敢夢想的事。

沒想到這夢樣的事實竟會如此「輕易」的實現了。

在頒獎會的介紹詞裏,我更異乎常人的被誇讚:

「一般人的成功是憑兩隻腳走出來的,但鄭豐喜先生的成功是靠一雙手爬出來的……。

」因會場上掀起了太大的掌聲,所以我沒聽到繼續說了些甚麼,但後來又聽得:

「……今天,我們能將這座金手獎頒給他,不是他個人的光榮,而是我們青年商會全體的光榮……。

」這話說得我眼淚直流。

領過獎品、獎狀後,我做了一個三分鐘的演講,其中我介紹了推薦我、關照我最多的戴博文校長,也介紹了替我裝義肢,使我站起來的徐錦章大夫。

而且還介紹了忍痛割愛將女兒嫁給我的偉大岳父,特別關照我的李煥主任(特別貴賓)以及內人吳繼釗。

我介紹到她,所有的鎂光燈對準她時,她低下頭流淚了,我在臺上也嗚咽了。

我們都知道,這不是悲哀而是喜極……。

而在發表後的第二天,更蒙總統府鄭秘書長的關照,特以限時信惠賜金言玉語祝賀,使我興奮、感激得無法形容。

最近十一月十六日--又在蘇本煌校長的推薦下,榮獲了十大傑出自強人士。

在這短短的八個月內,連續獲得了這許多的溫情、榮譽,我知道這並不是意味著自己的「傑出」;

而是說明了社會的溫馨,對我特別的關照。

而今而後,我會更堅定更努力的奮鬥,以實際行動來貢獻社會,報效國家。

最後藉此機會向千千萬萬關照我的長官、老師、作者、編者,致最誠摯的謝意。

並請大家繼續斧正,繼續支持。

作者謹識 十二月十日

記者的一封信

豐喜兄:

十日午後,我曾專程騎兩個鐘頭的車去拜訪您。

可是聽說您正在遠遊,致未謀面,悵甚。

本月一日,中央日報的「文教選粹」專欄中。

曾有一篇「伯樂識良駒」的報導。

寫出潘廳長如何栽培您的經過。

又聽到好多人說:

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青年楷模。

這是我最樂意報導的對象。

懇請您能夠將您的過去,您的生平,苦學事蹟,奮鬥經過,尤其著重在如何克服殘障,如何克服逆境,如何站起來,以及與貴夫人戀愛的經過情形,一一提供給我。

愈詳細愈好。

拜託!

教安  

弟 許若松拜上  

我把這封信,反覆念了數遍,心中很是不安。

要依他的意思去做嘛?

恐怕使人笑話,不依他的意思做嘛?

又覺得對不起他。

正在猶豫不決時,突然接到廖校長的通知,略謂:

徐督學對您的苦學精神很是讚賞,希望您將您的過去寫成一本書……。

至此,我不能再疑慮了,不管我的文筆多差勁,思路多閉塞,攤開紙亂塗起來了。

每當有人問我來自何方時,我都會告訴他,來自中南部的北港。

其實,我不是北港人,我是北港近郊一個偏僻再偏僻的口湖後厝村人。

只因我在北港住過六年,它又是媽祖聖地,馳名中外,所以就順口說是北港人了。

我小時候,全村只有一百戶,現在約三百戶。

除了兩戶開小店的,四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