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181号附件二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0774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181号附件二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生181号附件二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生181号附件二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生181号附件二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生181号附件二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181号附件二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

《生181号附件二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181号附件二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181号附件二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

地面标高

最高m/最低m

运输巷标高

m

回风巷标高

地面的相对位置

该面地面投影位置:

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

简述该工作面对应地面位置,地表建筑物、水体等情况;

工作面回采对地表设施的影响情况。

井下位置及和四邻关系

确定工作面开采范围(划定开采边界),简述邻近煤层和邻近工作面开采情况及对本工作面开采的影响。

走向长度m

****

倾斜长度m

最大**~最小**;

平均**

面积m2

第二节 

煤层

一、煤层赋存情况

本工作面设计开采煤层为*煤层,通过地质资料分析煤层赋存情况见表2。

表2:

煤层情况表

煤层厚度m

最大-最小/平均

煤层结构

煤层倾角(度)

最大~最小/平均

煤层倾向

~°

开采煤层

稳定程度

煤层情

况描述

二、煤质情况

根据邻近工作面煤质化验资料,本工作面煤层为…………煤,煤质化验指标情况见表3。

表3:

煤质指标情况表

水份

Mad(%)

灰份

Ad(%)

挥发份

Vdaf(%)

发热量

(MJ/kg)

全硫

(%)

容重

t/m3

硬度系数(f)

工业牌号

第三节 

煤层顶底板

简要描述煤层顶(底)板岩石性质、层理、节理、厚度、分类等情况及其变化情况。

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情况见表4。

表4: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顶底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f值

特征描述

老顶

直接顶

伪顶

直接底

老底

****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见图1所示(顶板描述应不低于8倍采高)。

第四节 

地质构造

一、断层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

该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共揭露断层*条,简述各断层在工作面的具体位置。

已揭露的断层情况见表5。

表5:

断层情况表

断层

名称

走向

°

倾向

倾角

性质

落差

对回采的影响

二、褶曲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

描述对工作面回采有影响的褶曲产状、在工作面中的具体位置及其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三、其它因素对回采的影响(陷落柱、溶洞、采空区、老巷等)

四、工作面运输巷、采面切眼、回风巷素描图见图2所示。

第五节 

水文地质

一、含水层(顶部和底部)分析、涌水量及对回采的影响

描述对回采有影响的含水层厚度、涌水量、涌水形式、补给关系,以及对回采的影响情况。

二、其它水源的分析(包括采空区、小煤窑等)及对回采的影响

描述老空水、地表水、注浆水、钻孔和构造导水等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第六节 

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一、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

影响回采的其它开采技术条件情况见表6:

表6:

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表

瓦斯

如:

突出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参考值为**。

煤尘爆炸指数

煤尘是否具有爆炸性,爆炸指数为多少%。

煤的自燃倾向性

煤层具有自燃倾向性,自然发火期为*个月。

地温或其它危害

二、瓦斯及应力集中区对回采的影响

描述邻近开采区煤和瓦斯突出情况,本工作面消突情况;

工作面是否位于应力集中区及对回采的影响情况。

第七节 

储量及服务年限

一、储量计算

计算工作面的地质储量、可采储量。

二、工作面服务年限

工作面的服务年限=可采推进长度/月设计推进长度

或=工作面可采储量/工作面设计月平均生产能力

第二章 

采煤方法

采煤方法及巷道布置

一、采煤方法

依据煤层开采技术条件确定合适的采煤方法。

二、采高及支护方式选择

㈠依据煤层赋存条件确定合适的采高及循环进度。

㈡确定支护方式:

根据工作面的开采技术条件选择确定合适的支护材料(单体、铰接梁或π型梁规格型号)。

注:

支柱规格选择

⑴支柱最大高度计算:

⑵支柱最小高度计算:

Mmax——工作面开采范围内的煤层最大采高,m;

Mmin——工作面开采范围内的煤层最小采高,m;

c——顶梁的厚度,c=0.1m;

△SX——顶板在最大控顶处的平均最大下沉量,m;

η——顶板下沉系数,取=0.025~0.05;

L1——工作面顶板最大控顶距;

s——活柱最小安全回柱行程,一般取0.20m。

三、采区主要巷道及工作面巷道布置概况

1、简要描述采区上、下山巷道布置概况。

2、具体描述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开切眼、联络巷、溜煤眼、峒室及其它巷道的断面(净宽、净高及净面积)、支护方式、长度。

四、工作面位置及巷道布置图

按比例绘制工作面巷道布置平面图,能够反映出构造情况,工作面周边的巷道、工程情况,和采区上下山连接关系等。

工作面位置及巷道布置平面图见图3所示(1:

1000或1:

2000)。

支护设计

一、单体支柱工作面的支护设计

㈠合理支护强度的计算

采用经验公式计算:

Pt=9.81×

k=    

(KN/m2)

式中:

Pt-------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KN/㎡);

h-------采高(m);

r-------顶板岩石容重(t/m3),一般取2.5;

k----工作面支柱应该支护的上覆岩层厚度和采高之比,一般为4---8,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取。

开采煤层较薄、顶板条件好、周期来压不明显时,应选用低度倍数;

反之则采用高倍数。

㈡支柱实际支撑能力计算

Rt=kg×

kz×

kb×

kh×

ka×

R= 

(KN)

k------支柱阻力影响系数,可以从支柱阻力影响系数表中查得(一般工作系数kg 

0.99、增阻系数kz 

0.95;

不均衡系数kb取0.9;

采高系数kh:

<1.4m 

取1.0 

、≥1.5m 

取0.95;

倾角系数ka 

<10°

取1.0、11°

-25°

取0.95、26°

-45°

取0.9);

R------支柱额定工作阻力(KN)。

㈢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密度计算:

n=Pt/Rt= 

(根/m2)

㈣确定工作面实际支柱排、柱距:

根据循环进度,确定工作面单体支柱排距为a=m,则所需柱距为:

b=1÷

(n×

a)=m,根据工作面顶板条件确定设计柱距为b´

=m。

㈤支护设计验算

1、工作面实际支护密度计算

=1÷

(a×

b)=(根/m2)

a------排距(m);

------设计柱距(m)

实际支护密度>

合理支护密度即可。

㈥计算支柱数量

使用支柱数量=最大控顶面积(S最大)/支柱实际密度(n´

),确定使用支柱数量;

采用密集支柱切顶时,根据支柱柱距计算增加使用支柱数量,根据机风巷超前支护长度计算需要支柱数量。

根据支柱使用数量按不低于10%计算备用支柱数量,然后确定工作面需要支柱数量。

二、乳化液供液系统

㈠泵站选型及安装位置

㈡供液管路选型

㈢供液系统安装使用规定

描述工作面液压管路、调压阀、压力表的安装位置,乳化液浓度及其检查方式,工作面供液压力规定及相关要求。

采煤工艺

一、采煤工艺

确定工作面采煤工艺(炮采、普采、综采),简要说明采煤工艺过程(破、装、运、支护、采空区处理)。

二、落煤方式设计

㈠采用爆破落煤的,应做到以下几点:

1、 

进行炮眼布置设计。

根据工作面顶板稳定性、工作面长度、放炮落煤次数等确定一次启爆长度,描述炮眼具体的布置要求,并按比例绘制一次启爆的炮眼布置三视图(正、俯、侧视图),炮眼布置图见图4所示。

2、绘制爆破说明书。

应包括工作面的采高、打眼范围,每循环炮眼的名称、编号、个数、位置、深度、角度、使用炸药、雷管的品种,装药量、装药方式、封泥长度、水炮泥个数、连线方法、起爆顺序、循环用药、雷管量等内容。

爆破说明书见表7。

炮眼角度、一次爆破炮眼数量及装药量视顶板岩性、煤质软硬和煤层黏顶情况而定。

表7:

爆破说明书

炸药种类

雷管种类

炮眼布置方式

装药方式

顶眼距顶板的高度

mm

底眼距底板的高度

顶眼间距

底眼间距

炮眼深度

每孔水炮泥个数

每孔封泥长度

联线方法

放炮器型号

一次启爆长度

一次启爆炮眼个数

每小班启爆次数

放炮母线长度

眼号

炮眼

装药量

炮眼角度(°

雷管段号

启爆顺序

每孔筒

总筒数

数量(kg)

和水平面

和煤壁面

+

-

合计

㈡使用采煤机割煤,应叙述采煤机的进刀方式、进刀段长度、进刀方式,割煤方式、牵引方式、牵引速度,并绘制进刀方式示意图。

采煤机进刀方式示意图见图4所示。

三、采煤工艺要求

按采煤工艺顺序分别叙述各采煤工艺的使用工具、材料、操作过程(顺序)、方法及相关要求。

1、爆破落煤工艺应对落煤方式、电煤钻型号、放炮母线型号和长度、伞檐规定、挡煤板设置等做出具体规定;

机采应对机组的操作方法、维护管理、注意事项等做出具体规定。

2、放顶工艺应描述放顶顺序、放顶操作工艺过程、放顶方法、挡矸帘设置、回柱放顶和其它工序平行作业的安全距离、切顶线和尾巷管理及尾巷支架回撤要求、放顶安全事项等做出具体规定。

3、支护工艺应对顶梁设置、移梁(移架)顺序和方法、悬臂方式、煤壁护帮方式、护顶材料及方式、支柱迎山角、初撑力(MPa)、穿鞋方式、支架防倒防滑方式、挂线采煤等做出具体规定。

4、运煤工艺应对工作面和机巷运输方式、设备选型、台数及安装、固定、推移、攉煤及余煤清理等做出具体规定。

四、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

W=L×

C=

W--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

L--工作面平均长度;

S--工作面循环进尺;

h--工作面设计采高;

r--煤的容重;

c--工作面采出率。

设备、材料配置

一、描述回采工作面(煤斗或工作面装载点以内)需使用的采煤、支护、运输、防火等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主要技术参数、安装或使用位置、备用材料数量、存放位置及管理规定。

工作面设备、材料配置见表8。

二、采用机采工艺的,应绘制工作面设备布置示意图。

工作面设备布置示意图见图5所示。

表8:

工作面设备、材料配置表

序号

设备材料

型号

数量

主要技术参数

安装或使用位置

第三章 

顶板管理

工作面顶板管理

一、工作面顶板管理方法

根据煤层顶底板状况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同时结合本矿井邻近工作面的开采经验,确定本工作面采用什么方法管理顶板。

二、正常生产时期顶板支护方式

最小控顶距为m,最大控顶距为m,放顶步距m,每梁柱数,所采用的管理方式。

三、工作面支护质量规格及要求

按《湖南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的通知(湘煤行〔2011〕186号)中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要求,对工作面支护质量规格及要求作出具体规定。

四、正常回采时期的特殊支护形式

1、切顶线支护方式。

2、煤层厚度发生变化时的支护方式。

3、煤层倾角发生变化时的支护方式。

4、悬顶面积超过10m2时的支护方式(视工作面顶板冒落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采取强制放顶措施,需要强制放顶时应编制专门的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

五、特殊时期的顶板管理

㈠初次放顶及收尾的顶板管理

工作面初次放顶及收尾另行编制专门安全技术措施。

㈡过断层、老巷及顶板破碎时的顶板管理

叙述过断层、老巷及顶板破碎等地质构造变化地点的密集支柱、抬棚、戗柱、丛柱、木垛、贴帮支柱的支设及临时支护等要求,另行编制专门安全技术措施。

㈢应力集中区的顶板管理

分析工作面处于应力集中区的地段(包括保机风巷开采),预计开采时间。

工作面处于应力集中地段时另行制定专门安全技术措施,对密集支柱、抬棚、戗柱、丛柱、木垛、贴帮支柱的支设及临时支护、组织措施等做出明确要求。

工作面上、下顺槽及端头顶板管理

一、工作面下、下顺槽的顶板管理

㈠支护形式

描述工作面上、下顺槽超前支护方式及支护距离、支护质量等,明确工作面两巷管理规定。

㈡质量要求

描述工作面上、下顺槽高度及宽度要求及支护质量等。

二、工作面安全出口及端头的管理

描述工作面上、下端头支护材料及规格、支护方式等。

描述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高度、控顶距离、支护质量等要求。

工作面上、下顺槽、工作面采场及上、下端头支护示意图(平面、剖面图)见图6所示。

第三节矿压观测

一、矿压观测内容。

包括日常支柱支护质量动态检测、顶板变形离层观测、顶板活动规律分析等内容。

二、矿压观测方法。

简要说明工作面和巷道中矿压观测仪器、仪表的选型和安设位置,观测方式、观测时段。

第四章 

生产系统

运输

一、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

描述工作面煤斗储存能力、煤斗或装载点以外至井口运输设备型号、装、转载方式等。

三、运输路线

㈠运煤路线

描述工作面煤斗或装载点以外运煤路线。

㈡材料运输路线

描述从地面运送材料至工作面的路线。

运输系统示意图见图7所示。

一通三防和安全监控

一、通风系统

㈠风量计算

1.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Q=100×

k= 

 

m3/min。

q----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m3/min;

k----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通常机采工作面k=1.2-1.6,炮采工作k=1.4-2.0。

2.按工作面温度计算:

Q=60×

S= 

v----工作面平均风速,m/s;

S----工作面的平均断面面积,可按最大和最小值控顶断面积的平均值计算,㎡;

3.按工作面每班工作最多人数计算实际需要风量:

Q=4×

n= 

n-------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

4.按炸药用量计算:

Q=25×

A= 

m3/min。

A------采煤工作面一次爆破的最大炸药用量,kg.

5.按风速进行验算:

⑴按最低风速验算,工作面的最小风量

Q>

15×

⑵按最高风速验算,工作面的最大风量

Q<

240×

S-----采煤工作面平均有效断面面积,㎡;

6.确定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为 

㈡通风方式及路线

描述工作面通风方式,通风设施设置位置及风流从采区进风巷经工作面到采区回风巷的路线。

二、瓦斯监测监控系统

明确瓦斯监测监控的有关规定,描述和工作面有直接关系的瓦斯监测监控设施(设备)的设置地点、瓦斯预警、断电浓度、复电瓦斯浓度、断电范围,以及瓦斯报警、撤人和恢复生产的规定等内容。

三、瓦斯抽采系统

明确工作面是否按防突管理,区域防突描述措施实施情况,消突评价情况。

描述工作面瓦斯抽采管路规格型号、管路敷设、放水器设置等要求。

四、防尘(隔爆)系统

明确防尘供水系统,包括防尘供水管路、三通及供水阀门设置、管路规格及供水参数、防尘设施设置(隔爆设施安装位置、数量)等内容。

五、防灭火系统

㈠描述传感器(温度、烟雾)的设置地点及监测要求、预测预报管理要求,以及气体超限撤人等内容。

㈡描述回采期间选用的综合防灭火方式(注浆、注氮、阻化剂、凝胶、均压等),防灭火设备、设施规格型号及设置位置,并确定相关的工艺和参数(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的工作面)。

六、绘制一通三防系统相关图纸。

㈠通风系统图、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备)布置示意图见图8所示;

㈡瓦斯抽放系统图、防尘系统图、注浆系统示意图见图9所示。

排水

一、明确工作面是否有水害威胁,有水害威胁应编制专门的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二、根据工作面涌水量的情况确定临时水仓设置位置、排水管路及设备选型、排水路线;

涌水量不大时确定疏排水路线。

供电

一、供电系统

明确供、用电设备情况,选择供电方式、电压等级,根据工作面电气设备数量及功率,计算电力负荷。

二、电器整定计算

进行电缆选型计算和电气保护整定计算;

确定电缆种类、长度、断面和“三大保护”等情况。

供电系统示意图见图10所示。

压风、通讯、照明

一、压风系统

描述工作面压风管路型号、安装位置及供风参数、供气阀门及压风自救装置安装地点、数量。

二、通讯系统

描述工作面和车场、变电所、硐室、调度室等要害场所直接联系的通信设施型号规格、安设位置及数量。

三、照明系统

描述工作面、转载点等主要场所的照明系统设置情况。

压风、通信、照明系统示意图见图11所示。

第五章 

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劳动组织

一、作业方式

确定工作制度及作业方式。

根据工艺流程和劳动组织,合理安排各工序,尽量做到平行作业、提高工时利用率。

二、劳动组织

描述工作面劳动组织方式(工作面分段作业、追机作业、分段接力追机作业),说明劳动力配备情况,编制劳动组织表。

劳动组织图表见表9。

表9:

劳动组织图表

工种

一班(人)

二班(人)

三班(人)

合计(人)

备注

打眼放炮工

采煤支架工

放顶工

材料搬运工

扒煤工

斗口放煤工

溜子司机

机车司机

维修工

----

值班长

队干

合计

三、编制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正规循环作业图表见图12所示。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工作面的主要经济技术参数见表10:

表10: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项目

单位

数量

1

工作面地质储量

t

2

可采储量

3

回采率

%

4

循环进度

5

循环产量

6

月循环数(循环率)

个/(%)

7

月进度

8

日产量

9

月产量

10

可采期

11

在册人数

12

出勤人数

13

出勤率

14

回采工效

吨/工

15

坑木消耗

米3/万吨

16

液压支柱丢失率

17

金属顶梁丢失率

18

铁鞋丢失率

19

火药消耗

千克/万吨

20

雷管消耗

发/万吨

21*

单位成本

元/吨

第六章 

煤质管理

一、煤质指标

明确灰分、含矸率指标要求。

二、提高煤质的措施

叙述提高煤质的措施。

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

一般规定

一、投产前准备工作

叙述内容包括巷道清理、材料准备、运送、设备安装、投产前验收等。

二、交接班要求

明确交接班时间、地点、方式及交接班的主要内容(如当班的工作量、工作面的设备运转、顶板、支架及存在的隐患情况,下一班应注意的事项)。

三、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叙述班组、区队和矿工程质量检查、监督管理措施。

第二节顶板

一、防止片帮、冒顶安全技术措施

叙述防止片帮、漏顶及冒顶的各项措施。

二、处理局部冒顶的安全技术措施

叙述处理局部冒顶的措施。

第三节防治水

一、工作面有涌水的安全技术措施

叙述工作面有涌水时的开采方法、隔水、疏水方法等。

二、工作面有水害威胁的安全技术措施

1、叙述工作面或其它地点有异常情况,应停止作业及采取的措施等。

2、明确工作面是否需要进行探放水管理(工作面有水害威胁需采取探放水时应编制探放水专门措施)。

爆破

一、爆破器材使用管理规定

叙述对爆破器材的运输、储存、领退、放炮器管理、放炮母线布置、炸药质量、引药制作要求等。

二、放炮管理要求

叙述对“一炮三检”、放炮时间、地点、撤人、断电、警戒等具体要求。

三、爆破安全技术措施

叙述装药,连线,启爆,处理拒爆、残爆及消烟降尘等安全技术措施。

一通三防

一、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叙述保证工作面供风量的各项措施(通风设施管理、测风、断面等要求;

防止上下出口堵塞措施等)。

二、防治瓦斯措施

㈠防止瓦斯超限积聚措施

1、明确瓦斯检查的有关规定,描述和工作面瓦斯检查地点的设置、每班检查次数、检查汇报签字规定,以及瓦斯超限处理、撤人和恢复生产的规定等内容。

2、叙述防止局部瓦斯积聚各项措施。

3、叙述保证安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的各项管理措施。

㈡防治煤和瓦斯突出措施(突出煤层)

防突工作面另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