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古代文化知识40练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6032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冲刺古代文化知识40练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冲刺古代文化知识40练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冲刺古代文化知识40练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冲刺古代文化知识40练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冲刺古代文化知识40练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冲刺古代文化知识40练附答案解析.docx

《高考冲刺古代文化知识40练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冲刺古代文化知识40练附答案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冲刺古代文化知识40练附答案解析.docx

高考冲刺古代文化知识40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冲刺:

古代文化知识40练

(附答案解析)

1.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D.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2.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

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3.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

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C.“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除、免、去、废等。

D.“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

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

其他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

4.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魏、晋之时常参机要,总领府事。

B.郊祀,中国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是感恩上苍,为百姓和国家祈福的一种祭祀活动。

C.起居注,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一般不外传,仅作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D.侍郎,古代官名,创建于汉代,隋唐之时侍郎为掌管国家政务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首。

5.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监国,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

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例如太子)留守宫廷处理国事。

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B.入阁,指明清时期作为宰辅的官员,他们以殿阁大学士的身份进入内阁参与国家机要事务称为入阁。

C.释褐,指脱去丧服,换上官服,即做官。

新进士及第授官亦称为释褐。

D.尊号,指尊崇帝、后或其先皇及宗庙等的敬称。

意在歌功颂德,一般用于外交、礼仪、祭祀等。

6.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田”指古时朝廷或地方政府拨给学校的公田,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经济支柱。

B.“驸马”是我国古代对皇帝及皇亲国戚的女婿的称呼,又可称为帝婿、主婿、国婿等。

C.“教授”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是讲解经义、掌管学校课试的文职官员。

D.“榷茶”指政府对茶叶所实施的课税、管制等措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茶叶专卖制度。

7.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夺其志”是指父兄等强逼妇女改变守寡的志向,如李密《陈情表》里“舅夺母志”是舅父强逼母亲改变为父亲守寡的志向,是母亲改嫁的委婉说法。

B.“先君”指已经死去的父亲,“先考”也是指死去的父亲,“如丧考妣”是指好像死了父亲一样伤心。

C.幼而丧父或父母双亡为“孤”,老而无妻为“鳏”,老而无子为“独”,失去丈夫为“寡”。

D.“夜分”,即夜半,是三更天时候。

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为二更,子时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

8.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在宋代是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的人;明清时期,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三名分别称为探花、榜眼。

B.入对,指古代臣子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在官员任职、国家有重大事件、皇帝有疑难问题等时候,臣子可能会被要求入对。

C.男、伯,都是中国古代的爵位;爵位是对宗室及功臣的封赐,据记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则因朝代而异。

D.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有时也指官员提前辞职归家;一般致仕的年龄为70岁,有疾患则提前;亦称为致事、致政、休致等。

9.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书”指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B.“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朝中权臣或辅政大臣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C.“仗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的时候,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D.“屯田”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朝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

10.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称大夫的妻子为“孺人”,明清时“孺人”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B.“庠序”指古代地方办的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后泛指学校。

C.举人是古代参加县、府的科举考试(乡试)及格后所取得的资格,亦称作孝廉。

D.龉龀是指儿童换牙,也代指童年或儿童。

11.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占书,占卜的书。

占卜,常指一种用龟壳、蓍草、铜钱、竹签或根据星象等来推断未来的吉凶祸福的活动,含有见微知著的原理,带有迷信色彩。

B.元日,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有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等习俗。

宋代欧阳修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描绘的就是元宵节的情景。

C.诏狱,可泛指关押犯人的牢狱,也可特指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的。

D.赞,纪传体史书中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常用来表达编撰者对传主或事件的看法,不一定都是赞扬褒奖之辞。

12.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古为官名。

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始笄,古代女子15岁举行成年之礼,加笄束发,进入婚龄。

C.迁,古代称调动官职。

“左迁”是升职,“右迁”为降职。

D.北面,面向北。

古礼,臣拜君,卑幼拜尊长,皆面向北行礼,因而居臣下、晚辈之位曰“北面”。

13.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

B.“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陛下”,本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进言天子时须先呼台下侍者而告之,后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敬称。

D.“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意义相同的词语还有“崩殂、驾崩、仙逝、薨、不禄”等等。

14.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庶人”,春秋时对农业生产者的称呼,也可泛指平民、百姓。

B.春秋战国时期,士死了叫“薨”,而诸侯的死则称为“不禄”。

C.“庐冢”,也叫庐墓,指古人在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师长坟墓所盖的房舍。

D.“跽”,指长跪,两膝着地,上身挺直。

如《鸿门宴》中有“项王按剑而跽”一句。

15.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海”在古代典籍中一般用来指天下、全国。

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杜牧《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B.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末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末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朱雀;南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白虎。

C.“五经”中存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并被统治阶级作为宣传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论依据。

D.“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16.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是生员。

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B.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

宋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C.“羹”即肉汁。

有两种:

一种是纯肉汁,供食饮;另一种是肉羹,制成五味调和的浓肉汤,后泛指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

在古代,肉是“肉食者”才能吃到的,贫苦百姓只能用白水煮菜为羹,这就是所谓的菜羹。

D.我国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镜台、桌、椅、柜等。

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树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由芦苇、竹篾编成。

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见席子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17.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子科是古代选拔神童的制度,汉代已有,开始以荐举为主,后来增加了考试,能够通过考试的神童称为童生。

B.“疏”,是古代臣下向帝王进谏的奏章的一种,用以向帝王陈述意见或进行说明,也可以用来陈情,与对经书作注解的注疏不同。

C.在我国历史上,一个帝王在位期间不一定只用一个年号,一个年号也不一定只有一个帝王使用。

D.《春秋左传》是对《春秋》进行阐释的一部经典作品,在古代典籍中,隶属于四大部类中的经部。

这里的“传”指解释经义的文字。

18.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庙号的一种,多用于开国帝王,此处指努尔哈赤。

文中的天聪、顺治、康熙都是庙号。

B.世职,世代承袭的职位。

封建统治者为了奖励手下,按血缘关系让某个家族一代继承一代地连续担任某个爵位或职位。

C.部议,旧时指中央各部内的决定。

从隋唐开始,中央行政机构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中央各种事务。

D.乞休,自请辞去官职。

中国古代官员可以因为年老、疾病等原因请求辞去官职,亦称告老、乞身、乞骸骨等。

19.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史书所称的“高丽”,一是“高句丽”政权,始建于公元前37年,活动于我国东北及朝鲜半岛北部,668年为唐朝所灭;一是918年王建创立的“高丽国”。

B.古代以四色四灵配四方:

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玄为黑色,玄武是北方太阴之神,其形象为龟。

C.天山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多个所指,除了指横贯新疆的天山山脉,也指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古称燕然山,而李白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中的天山指的是祁连山。

D.兜鍪,古代将士作战时戴的头盔,原称“胄”。

原始的胄用藤条、兽皮制成,商代有青铜胄,大约战国晚期,军队开始使用铁胄,后把铁胄称为“兜鍪”。

20.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经,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易经》《论语》的合称。

B.编户,指编入户籍的平民。

官府把民户的详细信息登记在册,并据此征收赋税和摊派徭役。

C.商贾,泛指做买卖的人,行走贩卖货物谓之商,住着出售货物谓之贾。

D.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

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21.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札记”,也作“劄记”。

一种笔记文体。

内容或为读书心得,或为校刊、考证文字,等等。

B.宫正,古代官名。

明朝女官中设有此官职,主管纠察宫闱、戒令谪罪之事,大事则奏闻。

C.纳谏,指天子、诸侯等听取臣下意见;也指向君主进谏,即臣子对君主的劝告建议方式。

D.谥,即谥号。

是古人死后对其生前事迹品德的评价。

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大臣的谥号由皇帝赐予。

22.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监国,是中国古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