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常考200个成语大总结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60070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常考200个成语大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常考200个成语大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常考200个成语大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常考200个成语大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常考200个成语大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常考200个成语大总结文档格式.docx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常考200个成语大总结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常考200个成语大总结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常考200个成语大总结文档格式.docx

公冶长》: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1.不可救药:

药:

治疗。

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

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大雅·

板》:

“匪我言耄,尔用忧谑。

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12.不可思议:

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

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维摩诘所说经·

不思议品》:

“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

13.不谋而合:

谋:

商量;

合:

相符。

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晋·

干宝《搜神记》卷二:

“二人之言,不谋而合。

14.不期而遇:

期:

约定时间。

没有约定而遇见。

指意外碰见。

《谷梁传·

隐公八年》:

“不期而会曰遇。

“事先没有商量”而有遇见,只要商量过就不能用这个词了。

15.不屈不挠:

屈:

屈服;

挠:

弯曲。

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汉书·

叙传下》:

“乐昌笃实,不桡不诎。

16.不速之客:

没有约请而自到的客人。

《周易·

需》: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必须是“没有受到邀请”的客人,“速”的意思要清楚。

17.不屑置辩:

认为不值得争辩。

屑:

认为值得;

置辩:

辩论,申辩。

强调“不屑于”

18.不言而喻:

喻:

了解,明白。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尽心上》:

“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

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19.不折不扣:

折、扣:

出售商品时,按定价减去的成数。

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老舍《女店员》第二幕:

“如今的妇女跟男人不折不扣一样尊贵!

20.层峦叠嶂:

层峦:

山连着山;

叠嶂:

许多高险的像屏障一样的山。

形容山峰多而险峻。

陆九渊《与王谦仲书》:

“方丈檐间,层峦叠嶂,奔腾飞动,近者数十里,远者数百里,争奇竞秀。

21.畅所欲言:

畅:

尽情,痛快。

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明·

李清《三垣笔记·

崇桢》:

“熊司副开元请对,意在攻周辅延儒,故请屏人,诸臣请退,皆允之,惟延儒等请退,则谕止之,故开元不能畅所欲言。

22.车水马龙:

车象流水,马象游龙。

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后汉书·

明德马皇后纪》:

“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用于形容车马或车辆,因此一般用于形容街道、城市的繁华,不用于园林中

23.称心如意:

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朱敦儒《感皇恩》词:

“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

24.承前启后:

承:

承接;

启:

开创。

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

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

朱国祯《涌幢小品·

曾有菴赠文》:

“公承前草创,启后规模,此之功德,垂之永久。

25.惩恶扬善:

惩:

处罚惩罚恶势力,奖励宣扬善良的意志。

26.触景生情:

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

元·

无名氏《闺怨》曲:

“风,吹灭残灯,不由的见景生情,伤心。

27.重蹈覆辙:

蹈:

踏;

覆:

翻;

辙:

车轮辗过的痕迹。

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

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窦武传》:

“今不想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28.春华秋实:

华:

花。

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

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三国志·

魏志·

刑颙传》:

“而桢礼遇殊荣,颙反疏简,私惧观者将谓君侯习近不肖,礼贤不足,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

”《后汉书》卷五十二: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有始有极,爱登其质。

29.唇亡齿寒: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左传·

哀公八年》:

“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

30.当之无愧:

无愧:

毫无愧色。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欧阳修《回丁判官书》:

“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恃其中有所以当之而不愧也。

31.道听途说:

道、途:

路。

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

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阳货》: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汉书·

艺文志》: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32.得陇望蜀:

陇:

指甘肃一带;

蜀:

指四川一带。

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

比喻贪得无厌。

岑彭传》:

“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33.滴水穿石:

水不断下滴,可以闹穿石头。

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罗大经《鹤林玉露》: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34.断壁残垣:

残垣:

倒了的短墙。

残存和坍塌了的墙壁。

形容残败的景象。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八回:

“走到也是园滨文述农门首,抬头一看,只见断壁颓垣,荒凉满目,看那光景是被火烧的。

35.耳濡目染:

指见闻熏染多了就能不自觉受影响。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

“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36.风调雨顺:

调:

调和;

顺:

和协。

风雨及时适宜。

形容风雨适合农时。

亦可喻指天下安宁。

(以气象借喻)。

《六韬》:

“既而克殷,风凋雨顺。

37.峰回路转:

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

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

三九·

醉翁亭记》: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8.赴汤蹈火:

赴:

走往;

汤:

热水;

踩。

沸水敢蹚,烈火敢踏。

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荀子·

议兵》:

“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晋·

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39.高屋建瓴:

建:

倒水,泼水;

瓴:

盛水的瓶子。

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

《史记·

高祖本纪》:

“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40.高瞻远瞩:

瞻:

视,望;

瞩:

注视。

站得高,看得远。

比喻眼光远大。

汉·

王充《论衡·

别通篇》:

“夫闭户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

41.刚正不阿:

阿:

迎合,偏袒。

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

“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谒者,便以为不贤。

42.各得其所:

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

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系辞下》: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43.各行其是:

行:

做,办;

是:

对的。

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

比喻各搞一套。

徐无鬼》:

“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

该成语用作贬义

44.根深蒂固:

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老子》: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韩非子·

解老》:

“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

45.功亏一篑:

亏:

欠缺;

篑:

盛土的筐子。

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

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尚书·

旅獒》: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一定用在快完成而没有完成的时候

46.骇人听闻:

骇:

震惊。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东角楼街巷》:

“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此成语含贬义;

骇人听闻的消息往往是真的,而耸人听闻的消息一般是捏造的

47.厚此薄彼:

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怠慢另一方。

比喻对两方面的待遇不同。

《梁书·

贺琛传》:

“所以然者,出嫁则有受我,出后则有传重,并欲薄于此而厚于彼,此服虽降,彼服则隆。

48.焕然一新:

焕然:

鲜明光亮的样子。

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

“其有晋宋名迹,焕然如新,已历数百年,纸素彩色未甚败。

49.豁然开朗:

豁然:

形容开阔;

开朗:

开阔明亮。

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

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陶潜《桃花源记》: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该成语为两用成语,既有现实层面的意义,又有比喻意义。

50.既往不咎:

咎:

责怪。

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

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八佾》:

“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51-100

51.记忆犹新:

犹:

还。

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象刚才发生的一样。

刘克庄《后村全集·

跋章南举千藁》:

“仆曩官健上,多识其士,友去之数十年,犹记忆如新相知;

今屈指故交存者十无一二。

“像新近发生的”,也就是说一定不是新近发生的

52.家喻户晓:

明白;

晓:

知道。

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知。

刘辅传》:

“天下不可户晓。

楼钥《缴郑熙等免罪》:

“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谕(喻)户晓。

53.坚不可摧:

坚:

坚固;

摧:

摧毁。

非常坚固,摧毁不了。

叶燮《原诗·

内篇上》:

“惟力大而才能坚,故至坚而不可摧也。

54.见异思迁:

迁:

变动。

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

指意志不坚定,或喜爱不专一。

《管子·

小匡》:

“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该成语含贬义

55.今非昔比:

昔:

过去。

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

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李曾伯《贺新郎·

自和前韵》词:

“问讯南州守。

怅吾生,今非昔比,后犹在否?

一定是现在比过去好

56.斤斤计较:

斤斤:

形容明察,引伸为琐碎细小。

只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周颂·

执竞》:

“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57.津津有味:

津津:

兴趣浓厚的样子。

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王褒《洞箫赋》:

“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而有味。

58.惊涛骇浪:

涛:

大波浪;

使惊怕。

汹涌吓人的浪涛。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田颖《玉山堂文集·

海云楼记》:

“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59.精打细算:

打:

规划。

精密地计划,详细地计算。

指在使用人力物力时计算得很精细。

茹志鹃《妯娌》:

“再看红英自己,那是连半个钟头的工都不肯耽误的,也从没见她吃过一口零食,一看就知道是个会精打细算、会过日子的人。

60.精雕细刻:

精心细致地雕刻。

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

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61.井然有序:

井然:

整齐不乱的样子。

序:

次序。

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62.迥然不同:

迥然:

相距很远或差别很大的样子。

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

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

“文章古今迥然不同,钟嵘《诗品》以古诗第一,子建次之,此论诚然。

63.居高临下:

居:

站在,处于;

临:

面对。

占据高处,俯视下面。

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淮南子·

原道训》:

“登高临下,无失所秉,履危行险,无忘玄伏。

64.举世闻名:

举世:

全世界。

全世界都知道。

形容非常著名。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杂艺》:

“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

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65.举一反三:

反:

类推。

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述而》: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6.可歌可泣:

泣:

不出声地流泪。

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

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中孚》:

“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明·

海瑞《方孝孺临麻姑仙坛记跋》:

“国初方列之概,无异平原复生。

追念及之,可歌可泣。

67.刻舟求剑: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吕氏春秋·

察今》》: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68.扣人心弦:

扣:

敲打。

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魏巍《东方》第二部第七章:

“据说这人最不爱讲话,但那天的几句话,却是那样扣人心弦,感动得自己当时流下了眼泪。

69.苦口婆心:

苦口:

反复规劝;

婆心:

仁慈的心肠。

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

《宋史·

赵普传》:

“忠言苦口,三复来奏。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泉州道匡禅师》:

“问:

‘学人根思迟回,乞师曲运慈悲,开一线道。

’师曰:

‘这个是老婆心。

’”

该成语为褒义

70.脍炙人口:

脍:

切细的肉;

炙:

烤熟的肉。

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

指美味人人爱吃。

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

五代·

王定宝《唐摭言》卷十:

“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71.滥竽充数:

滥:

失实的,假的。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韩非子·

内储说上》: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72.理直气壮:

理直:

理由正确、充分;

气壮:

气势旺盛。

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三十一:

“便捉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73.力挽狂澜:

挽:

挽回;

狂澜:

猛烈的大波浪。

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韩愈《进学解》: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74.历历在目:

历历:

清楚,分明的样子。

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杜甫《历历》诗:

“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

一定是眼前,耳朵前鼻子前都不行;

另外,一般用于回忆往事,也可以用于看远处的东西

75.两全其美:

美:

美好。

指做一件事顾全到双方,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

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

“司徒,你若肯与了我呵,堪可两全其美也。

注意“其”的写法

76.流离失所:

流离:

转徒离散。

无处安身,到处流浪。

薛广德传》:

“窃见关东困极,人民流离。

77.流连忘返:

流连:

留恋不止。

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

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梁惠王下》: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

78.络绎不绝:

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南匈奴传》:

“窜逃入塞者络绎不绝。

79.略胜一筹:

筹:

筹码,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

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

蒲松龄《聊斋志异·

辛十四娘》:

“小生所以忝出君上者,以起处数语,略高一筹耳。

80.满载而归:

载:

装载;

归:

回来。

装得满满地回来。

形容收获很大。

李贽《焚书·

又焦弱侯》:

“然林汝宁向者三任,彼无一任不往,往必满载而归。

81.漫不经心:

漫:

随便。

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闻一多《伟大的事实,不朽的意义》:

“当时漫不经心,却等事后再去追怀。

82.茅塞顿开:

茅塞:

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

顿:

立刻。

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

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尽心下》: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

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83.毛遂自荐:

毛遂自我推荐。

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平原君列传》记载:

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

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该成语含褒义

84.门庭若市:

庭:

院子;

若:

象;

市:

集市。

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

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

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齐策一》: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既然是“像集市”,就不能用来形容集市

85.明察秋毫:

明察:

看清;

秋毫:

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梁惠王上》: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86.名列前茅:

比喻名次列在前面。

宣公十二年》:

“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87.名正言顺:

名:

名分,名义;

合理、顺当。

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

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88.莫名其妙: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

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

“我实在是莫名其妙,我从那时得着这么一个门生,连我也不知道。

89.漠不关心:

漠:

冷淡。

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叶圣陶《英文教授》:

“好比看古代或是异国的故事,漠不关心。

90.默默无闻:

无声无息,没人知道。

指没有什么名声。

《晋书·

祖纳传》:

“仆虽无无,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

91.目不暇接:

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

“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92.难以置信:

不容易相信。

93.迫不得已:

被逼得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王莽传上》:

“为皇帝定立妃后,有司上名,公女为首,公深辞让,迫不得已然后受诏。

94.破釜沉舟:

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项羽本纪》: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95.其乐无穷:

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

指做某一件事,感到乐在其中。

96.杞人忧天:

杞:

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

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列子·

天瑞》: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97.气冲霄汉:

霄汉:

指天空。

形容魄力非常大。

《南齐书·

高帝纪上》:

“公受命宗祊,精贯朝日,拥节和门,气逾霄汉。

98.恰如其分:

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99.千姿百态:

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蒋子龙《好景门》:

“食客五花八门,论服饰千姿百态,论肤色黄白都有。

100.牵强附会:

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

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

101-150

101.前车之鉴:

鉴:

镜子,为教训。

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

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成相》:

“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

”汉·

刘向《说苑·

善说》:

“前车覆,后车戒。

一定是“先前的失败”

102.巧妙绝伦:

方法或技术灵巧高明,超乎寻常,无与伦比;

绝:

没有。

伦:

同类。

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

一定是形容没有别的可以与之相比

103.轻而易举:

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诗·

烝民》:

“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

”朱熹注:

“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104.情不自禁:

禁:

抑制。

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

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南朝梁·

刘遵《七夕穿针》诗:

“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105.情投意合:

投:

相合。

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

106.全神贯注:

贯注:

集中。

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叶圣陶《伊和他》:

“他指着球里嵌着的花纹,相着伊又相着花纹,全神贯注的,十分喜悦的告诉伊。

107.人声鼎沸:

鼎:

古代煮食器;

沸:

沸腾。

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

“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108.忍俊不禁:

忍俊:

含笑;

不禁:

无法控制自己。

指忍不住要发笑。

赵璘《因话录》卷五:

“柜初成,周戎时为吏部郎中,大书其上,戏作考词状:

‘当有千有万,忍俊不禁,考上下。

109.任劳任怨:

任:

担当,经受。

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

桓宽《盐铁论·

刺权》:

“夫食万人之力者,蒙其忧,任其怨劳。

石显传》:

“诚不能以一躯称快万众,任天下之怨。

110.锐不可当:

锐:

锐气;

当:

抵挡。

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吴汉传》:

“其锋不可当。

111.三顾茅庐:

顾:

拜访;

茅庐:

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12.赏心悦目:

悦目:

看了舒服。

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鲁迅《故事新编·

采薇》:

“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

113.舍本逐末:

舍:

舍弃;

逐:

追求。

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

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