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Xilinx FPGA芯片底层单元的使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0033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节 Xilinx FPGA芯片底层单元的使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6节 Xilinx FPGA芯片底层单元的使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6节 Xilinx FPGA芯片底层单元的使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6节 Xilinx FPGA芯片底层单元的使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6节 Xilinx FPGA芯片底层单元的使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6节 Xilinx FPGA芯片底层单元的使用Word文档格式.docx

《第6节 Xilinx FPGA芯片底层单元的使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节 Xilinx FPGA芯片底层单元的使用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6节 Xilinx FPGA芯片底层单元的使用Word文档格式.docx

其中最底层仍采用成熟的DLL模块;

其次分别为数字频率合成器(DFS,DigitalFrequencySynthesizer)、数字移相器(DPS,DigitalPhaseShifter)和数字频谱扩展器(DSS,DigitalSpreadSpectrum)。

不同的芯片模块的DCM输入频率范围是不同的,例如:

图4-109DCM功能块和相应的信号

1)DLL模块

DLL主要由一个延时线和控制逻辑组成。

延时线对时钟输入端CLKIN产生一个延时,时钟分布网线将该时钟分配到器件内的各个寄存器和时钟反馈端CLKFB;

控制逻辑在反馈时钟到达时采样输入时钟以调整二者之间的偏差,实现输入和输出的零延时,如图4-110所示。

具体工作原理是:

控制逻辑在比较输入时钟和反馈时钟的偏差后,调整延时线参数,在输入时钟后不停地插入延时,直到输入时钟和反馈时钟的上升沿同步,锁定环路进入“锁定”状态,只要输入时钟不发生变化,输入时钟和反馈时钟就保持同步。

DLL可以被用来实现一些电路以完善和简化系统级设计,如提供零传播延迟,低时钟相位差和高级时钟区域控制等。

图4-110DLL简单模型示意图

在Xilinx芯片中,典型的DLL标准原型如图4-111所示,其管脚分别说明如下:

图4-111XilinxDLL的典型模型示意图

CLKIN(源时钟输入):

DLL输入时钟信号,通常来自IBUFG或BUFG。

CLKFB(反馈时钟输入):

DLL时钟反馈信号,该反馈信号必须源自CLK0或CLK2X,并通过IBUFG或BUFG相连。

RST(复位):

控制DLL的初始化,通常接地。

CLK0(同频信号输出):

与CLKIN无相位偏移;

CLK90与CLKIN有90度相位偏移;

CLK180与CLKIN有180度相位偏移;

CLK270与CLKIN有270度相位偏移。

CLKDV(分频输出):

DLL输出时钟信号,是CLKIN的分频时钟信号。

DLL支持的分频系数为1.5,2,2.5,3,4,5,8和16。

CLK2X(两倍信号输出):

CLKIN的2倍频时钟信号。

LOCKED(输出锁存):

为了完成锁存,DLL可能要检测上千个时钟周期。

当DLL完成锁存之后,LOCKED有效。

在FPGA设计中,消除时钟的传输延迟,实现高扇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DLL,把CLK0与CLKFB相连即可。

利用一个DLL可以实现2倍频输出,如图4-112所示。

利用两个DLL就可以实现4倍频输出,如图4-113所示。

图4-112XilinxDLL2倍频典型模型示意图

图4-113XilinxDLL4倍频典型模型示意图

2)数字频率合成器

DFS可以为系统产生丰富的频率合成时钟信号,输出信号为CLKFB和CLKFX180,可提供输入时钟频率分数倍或整数倍的时钟输出频率方案,输出频率范围为1.5~320MHz(不同芯片的输出频率范围是不同的)。

这些频率基于用户自定义的两个整数比值,一个是乘因子(CLKFX_MULTIPLY),另外一个是除因子(CLKFX_DIVIDE),输入频率和输出频率之间的关系为:

比如取CLKFX_MULTIPLY=3,CLKFX_DIVIDE=1,PCB上源时钟为100MHz,通过DCM3倍频后,就能驱动时钟频率在300MHz的FPGA,从而减少了板上的时钟路径,简化板子的设计,提供更好的信号完整性。

3)数字移相器

DCM具有移动时钟信号相位的能力,因此能够调整I/O信号的建立和保持时间,能支持对其输出时钟进行0度、90度、180度、270度的相移粗调和相移细调。

其中,相移细调对相位的控制可以达到1%输入时钟周期的精度(或者50ps),并且具有补偿电压和温度漂移的动态相位调节能力。

对DCM输出时钟的相位调整需要通过属性控制PHASE_SHIFT来设置。

PS设置范围为-255到+255,比如输入时钟为200MHz,需要将输出时钟调整+0.9ns的话,PS=(0.9ns/5ns)?

56=46。

如果PHASE_SHIFT值是一个负数,则表示时钟输出应该相对于CLKIN向后进行相位移动;

如果PHASE_SHIFT是一个正值,则表示时钟输出应该相对于CLKIN向前进行相位移动。

移相用法的原理图与倍频用法的原理图很类似,只用把CLK2X输出端的输出缓存移到CLK90、CLK180或者CLK270端即可。

利用原时钟和移相时钟与计数器相配合也可以产生相应的倍频。

4)数字频谱合成器

Xilinx公司第一个提出利用创新的扩频时钟技术来减少电磁干扰(EMI)噪声辐射的可编程解决方案。

最先在FPGA中实现电磁兼容的EMIControl技术,是利用数字扩频技术(DSS)通过扩展输出时钟频率的频谱来降低电磁干扰,减少用户在电磁屏蔽上的投资。

数字扩频(DSS)技术通过展宽输出时钟的频谱,来减少EMI和达到FCC要求。

这一特点使设计者可极大地降低系统成本,使电路板重新设计的可能性降到最小,并不再需要昂贵的屏蔽,从而缩短了设计周期。

2.DCM模块IPCore的使用

例4-7在ISE中调用DCM模块,完成50MHz时钟信号到75MHz时钟信号的转换。

1)在源文件进程中,双击“CreateNewSource”;

然后在源文件窗口,选择“IP(CoreGen&

ArchitectureWizard)”,输入文件名“my_dcm”;

再点击“Next”,在选择类型窗口中,“FPGAFeaturesandDesign?

Clocking?

Virtex-4”,然后选择“SingleDCMADVv9.1i”,如图4-114所示。

图114新建DCM模块IPCore向导示意图

<

2>

点击“Next”,“Finish”进入Xilinx时钟向导的建立窗口,如图4-65所示。

ISE默认选中CLK0和LOCKED这两个信号,用户根据自己需求添加输出时钟。

在“InputClockFrequency”输入栏中敲入输入时钟的频率或周期,单位分别是MHz和ns,其余配置保留默认值。

为了演示,这里添加了CLKFX信号,并设定输入时钟为单端信号,频率为50MHz,其余选项保持默认值。

图-115DCM模块配置向导界面

3>

点击“Next”,进入时钟缓存窗口,如图4-116所示。

默认配置为DCM输出添加全局时钟缓存以保证良好的时钟特性。

如果设计全局时钟资源,用户亦可选择“Customizebuffers”自行编辑输出缓存。

一般选择默认配置即可。

图4-116DCM模块时钟缓存配置向导界面

4>

点击“Next”,进入时钟频率配置窗口,如图4-117所示。

键入输出频率的数值,或者将手动计算的分频比输入。

最后点击“Next”,“Finish”即可完成DCM模块IPCore的全部配置。

本例直接键入输出频率为75MHz即可。

图4-117指定DCM模块的输出频率

5>

经过上述步骤,即可在源文件进程中看到“my_dcm.xaw”文件。

剩余的工作就是在设计中调用该DCMIPCore,其例化代码如下:

moduledcm_top(

CLKIN_IN,

RST_IN,

CLKFX_OUT,

CLKIN_IBUFG_OUT,

CLK0_OUT,

LOCKED_OUT);

inputCLKIN_IN;

inputRST_IN;

outputCLKFX_OUT;

outputCLKIN_IBUFG_OUT;

outputCLK0_OUT;

outputLOCKED_OUT;

mydcmdcm1(

.CLKIN_IN(CLKIN_IN),

.RST_IN(RST_IN),

.CLKFX_OUT(CLKFX_OUT),

.CLKIN_IBUFG_OUT(CLKIN_IBUFG_OUT),

.CLK0_OUT(CLK0_OUT),

.LOCKED_OUT(LOCKED_OUT)

);

endmodule

6>

上述代码经过综合SynplifyPro综合后,得到的RTL级结构图如图4-118所示。

图4-118DCM模块的RTL结构示意图

上述代码经过ModelSim仿真后,其局部仿真结果如图4-119所示。

从中可以看出,当LOCKED_OUT信号变高时,DCM模块稳定工作,输出时钟频率CLKFX_OUT为输入时钟CLK_IN频率的1.5倍,完成了预定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复位信号RST_IN是高有效。

图4-119DCM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在实际中,如果在一片FPGA内使用两个DCM,那么时钟从一个clk输入,再引到两个DCM的clk_in。

这里,在DCM模块操作时,需要注意两点:

首先,用CoreGen生成DCM模块的时候,clk_in源是内部的,不能直接连接到管脚,需要添加缓冲器;

其次,手动例化一个IBUFG,然后把IBUFG的输入连接到两个DCM的clk_in。

通常,如果没有设置clk_in源为内部的,而是完全按照单个DCM的使用流程,就会造成clk_in信号有多个驱动。

此时,ISE不能做到两个DCM模块输出信号的相位对齐,只能做到一个DCM的输出是相位对齐的。

而时钟管脚到两个DCM的路径和DCM输出的路径都有不同的延时,因此如果用户对相位还有要求,就需要自己手动调整DCM模块在芯片中的位置。

4.6.3Xilinx内嵌快存储器的使用

Xilinx公司提供了大量的存储器资源,包括了内嵌的块存储器、分布式存储器以及16位的移位寄存器。

利用这些资源可以生成深度、位宽可配置的RAM、ROM、FIFO以及移位寄存器等存储逻辑。

其中,块存储器是硬件存储器,不占用任何逻辑资源,其余两类都是Xilinx专有的存储结构,由FPGA芯片的查找表和触发器资源构建的,每个查找表可构成161位的分布式存储器或移位寄存器。

一般来讲,块存储器是宝贵的资源,通常用于大数据量的应用场合,而其余两类用于小数据量环境。

1.块存储器的组成和功能介绍

在XilinxFPGA中,块RAM是按照列来排列的,这样保证了每个CLB单元周围都有比较接近的块RAM用于存储和交换数据。

与块RAM接近的是硬核乘加单元,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乘法的运算速度,还能形成微处理器的雏形,在数字信号处理领域非常实用。

例如,在Spartan3E系列芯片中,块RAM分布于整个芯片的边缘,其外部一般有两列CLB,如图4-120所示,可直接对输入数据进行大规模缓存以及数据同步操作,便于实现各种逻辑操作。

图4-120Spartan3E系统芯片中块RAM的分布图

块RAM几乎是FPGA器件中除了逻辑资源之外用得最多的功能块,Xilinx的主流FPGA芯片内部都集成了数量不等的块RAM硬核资源,速度可以达到数百兆赫兹,不会占用额外的CLB资源,而且可以在ISE环境的IP核生成器中灵活地对RAM进行配置,构成单端口RAM、简单双口RAM、真正双口RAM、ROM(在RAM中存入初值)和FIFO等应用模式,如图4-121所示。

同时,还可以将多个块RAM通过同步端口连接起来构成容量更大的块RAM。

图4-121块RAM组合操作示意图

1)单端口RAM模式

单端口RAM的模型如图4-122所示,只有一个时钟源CLK,WE为写使能信号,EN为单口RAM使能信号,SSR为清零信号,ADDR为地址信号,DI和DO分别为写入和读出数据信号。

图4-122Xilinx单端块RAM的示意模型

单端口RAM模式支持非同时的读写操作。

同时每个块RAM可以被分为两部分,分别实现两个独立的单端口RAM。

需要注意的是,当要实现两个独立的单端口RAM模块时,首先要保证每个模块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小于块RAM存储空间的1/2。

在单端口RAM配置中,输出只在read-during-write模式有效,即只有在写操作有效时,写入到RAM的数据才能被读出。

当输出寄存器被旁路时,新数据在其被写入时的时钟上升沿有效。

2)简单的双端口RAM

简单双端口RAM模型如图4-123所示,图中上边的端口只写,下边的端口只读,因此这种RAM也被称为伪双端口RAM(PseudoDualPortRAM)。

这种简单双端口RAM模式也支持同时的读写操作。

图4-123Xilinx简单双端口块RAM的示意模型

块RAM支持不同的端口宽度设置,允许读端口宽度与写端口宽度不同。

这一特性有着广泛地应用,例如:

不同总线宽度的并串转换器等。

在简单双端口RAM模式中,块RAM具有一个写使能信号wren和一个读使能信号rden,当rden为高电平时,读操作有效。

当读使能信号无效时,当前数据被保存在输出端口。

当读操作和写操作同时对同一个地址单元时,简单双口RAM的输出或者是不确定值,或者是存储在此地址单元的原来的数据。

3)真正双端口RAM模式

真正双端口RAM模型如图4-124所示,图中上边的端口A和下边的端口B都支持读写操作,WEA、WEB信号为高时进行写操作,低为读操作。

同时它支持两个端口读写操作的任何组合:

两个同时读操作、两个端口同时写操作或者在两个不同的时钟下一个端口执行写操作,另一个端口执行读操作。

图4-124Xilinx真正双端口块RAM的示意模型

真正双端口RAM模式在很多应用中可以增加存储带宽。

例如,在包含嵌入式处理器MiroBlaze和DMA控制器系统中,采用真正双端口RAM模式会很方便;

相反,如果在这样的一个系统中,采用简单双端口RAM模式,当处理器和DMA控制器同时访问RAM时,就会出现问题。

真正双端口RAM模式支持处理器和DMA控制器同时访问,这个特性避免了采用仲裁的麻烦,同时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带宽。

一般来讲,在单个块RAM实现的真正双端口RAM模式中,能达到的最宽数据位为36比特*512,但可以采用级联多个块RAM的方式实现更宽数据位的双端口RAM。

当两个端口同时向同一个地址单元写入数据时,写冲突将会发生,这样存入该地址单元的信息将是未知的。

要实现有效地向同一个地址单元写入数据,A端口和B端口时钟上升沿的到来之间必须满足一个最小写周期时间间隔。

因为在写时钟的下降沿,数据被写入块RAM中,所以A端口时钟的上升沿要比B端口时钟的上升沿晚到来1/2个最小写时钟周期,如果不满足这个时间要求,则存入此地址单元的数据无效。

4)ROM模式

块RAM还可以配置成ROM,可以使用存储器初始化文件(.coe)对ROM进行初始化,在上电后使其内部的内容保持不变,即实现了ROM功能。

5)FIFO模式

FIFO即先入先出,其模型如图4-125所示。

在FIFO具体实现时,数据存储的部分是采用简单双端口模式操作的,一个端口只写数据而另一个端口只读数据,另外在RAM(块RAM和分布式RAM)周围加一些控制电路来输出指示信息。

FIFO最重要的特征是具备“满(FULL)”和“空(EMPTY)”的指示信号,当FULL信号有效时(一般为高电平),就不能再往FIFO中写入数据,否则会造成数据丢失;

当EMPTY信号有效时(一般为高电平),就不能再从FIFO中读取数据,此时输出端口处于高阻态。

图4-125XilinxFIFO模块的示意模型

2.块RAMIPCore的使用

块RAM已在本书第3章有过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

3.ROM存储器IPCore的使用

对于ROM模块,主要是生成相应的.coe文件。

下面以一个实例介绍如何借助MATLAB生成ROM的.coe文件。

例4-8生成定点正余弦波形数值,形成.coe文件并加载到块ROM中。

整体过程主要分为下面的3步。

首先,利用MATLAB计算出正余弦波形的浮点值,并量化16比特的定点波形数值:

x=linspace(0,6.28,1024);

//在区间[0,6.28]之间等间隔地取1024个点

y1=cos(x);

//计算相应的正余弦值

y2=sin(x);

//由于正余弦波形的值在[0,1]之间,需要量化成16比特,先将数值放大

y1=y1*32678;

y2=y2*32768;

//再将放大的浮点值量化,并写到存放在C盘的文本中

fid=fopen('

c:

/cos_coe.txt'

'

wt'

fprintf(fid,'

%16.0f\n'

y1);

//在写文件的时候量化成16比特

fclose(fid)

/sin_coe.txt'

y2);

其次,生成coe文件。

在C盘根目录下,将cos_coe.txt和sin_coe.txt的后缀改成.coe,打开文件,把每一行之间的空格用文本的替换功能换成逗号“,”,并在最后一行添加一个分号“;

”。

最后在文件的最开始添加下面两行:

memory_initialization_radix=10;

memory_initialization_vector=

然后保存文件退出。

最后,将coe文件加载到BLOCKROM所生成的ROM中。

新建一个BLOCKRAM的IPcore,其位置为“Memories&

StorageElementsRAMs&

ROMSBlockMemoryGeneratorv2.4”,在第一页选择singleportrom,在第二页选择位宽为16、深度为1024,在第三页下载coe文件,如图4-126所示,然后双击“Finish”,完成IPcore的生成。

如果coe文件生成的不对,图中用椭圆标志之处是红色的,coe文件错误的类型主要有数据基数不对和数据的长度不对这两类。

图4-126块ROM加载coe文件的用户配置界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