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历史图表选择题专练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5921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5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三历史图表选择题专练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图表选择题专练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图表选择题专练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图表选择题专练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图表选择题专练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三历史图表选择题专练解析版.docx

《人教版高三历史图表选择题专练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三历史图表选择题专练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三历史图表选择题专练解析版.docx

人教版高三历史图表选择题专练解析版

2019届高三历史图表选择题专练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图为中国古代某-发明对外传播示意图。

这一发明

A.加强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

B.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C.使中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

D.加速了封建制度走向衰亡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中向朝鲜传播的时间“公元4世纪”可知,该发明是造纸术,造纸术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B项正确。

A项是指南针的影响,排除;C项夸大了这一发明的影响,排除;D项为火药武器使用的影响,排除。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以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如图是1884﹣1900年中国反洋教斗争事件统计示意图(单位:

次)。

这反映出

A.民众不断抵制西方文化

B.反洋教发展成全国运动

C.中国渐沦为文化殖民地

D.西方列强加强对华侵略

【答案】D

【解析】

【详解】

《天津条约》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传教,西方列强及传教士借传教加强对中国的政治、文化侵略,从而出现众多的反洋教斗争,D项正确。

反洋教斗争可以体现对西方宗教的抵制,但不能由此得出民众抵制西方文化,排除A项;反洋教没有发展成全国运动,排除B项;西方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但中国始终没有沦为殖民地,排除C项。

【点睛】

本题考查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影响,以1884﹣1900年中国反洋教斗争事件的统计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下图为公元1—2000年西欧、中国、世界历史人均GDP统计图(单位:

1990年国际元)。

据此可知

A.西欧一直处于领先

B.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

C.中国逐渐走向落后

D.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答案】D

【解析】

【详解】

从材料可以看出从公元一年到公元1000年西欧的人均GDP有所下降,中国的人均GDP有所上升,1500﹣1820年间西欧的人均GDP呈上升趋势,并超越中国,2000年西欧、中国、世界GDP都出现上升的趋势但西欧超出中国与世界更大,由此可得出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论,D项正确。

公元1000年中国超过西欧,故不能得出一直的结论,排除A;图表只能比较出差距,一体化过程无法体现,排除B;由图可知,中国的人均GDP也一直有所增长,只是增长速度没有西欧快,排除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

4.抗战时期中国抗战电影海外传播一览表(部分)

据上表可知,抗战电影在海外传播

A.有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鼓舞了国内军民的抗战意志

C.表明政府注重国际形象的构建

D.体现政府与美苏关系更为密切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在美国、苏联和新加坡等国家抗战电影有《热血忠魂》《八百壮士》《精神总动员》《抗战特舞》等,这些走上海外银幕的抗战电影成为控诉侵略者暴行、宣扬中国军民抗战意志的有力武器,在国际舞台上帮助中国建立英勇而正义的形象,表明政府注重国际形象的构建,故C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抗战时期中国抗战电影的海外传播,意在揭露日军暴行的同时,赞颂中国军队与民众的战斗意志,无法得出有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故A选项错误;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抗战电影海外传播的目的是要建立世界影响力的良好国际形象,与鼓舞国内军民的抗战意志没有直接关系,故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抗战时期中国抗战题材的电影海外传播的意图,无法体现政府与美苏关系更为密切的信息,故D选项错误。

5.下图为五十年代初画家李琦表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宜传臥《越走越快》,该作品反映出当时

A.我国初步实现了工业化

B.传统的耕作方式占主体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从前推着走”到“现在跟着走”,想象未来要“将来骑着走”,说明从前和现在的耕作方式没有根本性的转变,当时还是以传统的耕作方式占主体,故B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从前、现在的耕作方式及展望未来的耕作方式,无法得出我国初步实现了工业化,故A选项错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指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材料没有体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故C选项错误;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经济形式,材料没有体现小农经济的特点,故D选项错误。

6.图示为近代黑三角贸易示意图,据图可知三角贸易

A.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B.是工业革命时期的殖民扩张

C.是欧洲资本输出表现

D.加速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项,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三角贸易形成,选项因果倒置。

故A项错误。

B项,三角贸易发生于工业革命之前,选项时间不符合。

故B项错误。

C项,资本输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侵略方式,与材料三角贸易时间不符。

故C项错误。

D项,三角贸易是殖民扩张的形式之-,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携带枪支、杂物等换买黑奴,满载黑人的运奴船到达美洲,满载金银和原料的船只返回欧洲,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故D项正确。

7.下图为我国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耐用消费品变化统计图。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的是我国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工业生产技术发展

C.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D.居民消费结构完善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统计图看出,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耐用消费品远远高于改革开放初期,说明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主要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A表述不准确,排除;材料反映我国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耐用消费品的变化,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反映我国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耐用消费品的变化,无法体现居民消费结构是否完善,排除D。

8.阅读1914-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趋势图(下图):

据此,下列关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分析正确的是

A.1914年在民族危机刺激下,民族资产阶级抓起“实业救国”的热潮我国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

B.1918年,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C.20世纪20年代前半段,民族工业发展放缓

D.1927年-1936年,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占据主导,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较快

【答案】C

【解析】

【详解】

从图片材料可以看出,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经济发展放缓,故C项正确。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春天,故A项错误。

尽管一战结后民族工业发展势头受阻,但经济总量仍然保持上升态势,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民族工业与其他经济成分的比较,故D项错误。

9.下图是20世纪初期中国民营工业新增厂矿及资本额示意图。

下列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为民营工业发展提供良机

B.清政府调整政策为民营工业发展营造了有利氛围

C.资产阶级政治改良引发了商人投资工商业的热潮

D.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推动了民营工业的快速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依据图示信息可知,材料体现的是1901-1906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结合所学可知,1901-1905年间清政府推行了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各个方面的改革,颁布了一些有利于工商业发展措施,为民营工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是在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这-时期工商业发展的原因是地主阶级改革的推动,不是资产阶级政治改良;D选项错误,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出现于辛亥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

10.下面是1784~1836年英国进出口相关贸易数据统计表(单位:

%)。

据此表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英国

年份

原料进口在总进口中的比重

制造品出口在总出口中的比重

1784~1786年

43.6

82.2

1814~1816年

51.6

83.6

1834~1836年

67.8

91.1

 

A.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

B.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发生变化

C.重商主义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D.经济发展日益依赖世界市场

【答案】D

【解析】

【详解】

从表格中可知,原料进口和工业品出口占比均提高。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大量进口原材料,在本国生产成工业品再出口到其他国家。

故答案为D项。

缺乏其他国家进出口信息,无法通过比较得出A项说法,排除;缺乏英国对外贸易各个时期各类商品具体信息,无法通过对比得出B项说法,排除;随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在英国的推动下,自由贸易取代重商主义,推动对外贸易发展,C项排除。

11.常州地产品牌“红梅”牌照相机,曾经风靡大半个中国。

下表是1974年--1988年“红梅”牌照相机的发展历程。

由表中信息推断,“红梅”牌照相机在上世纪80年代的发展壮大,主要得益于

时间

“红梅”牌照相机的发展历程

1974年

红梅I型(120系列)折叠式照相机投产,常州市自主生产照相机

1977年

红梅II型(135系列)塑料相机开始定型生产

1981年

国集合营常州照相机总厂成立,职工超千人

1985年底

累计生产了10个型号的产品共86.15万架,销售至全国各地,部分出口到印尼

1988年

年产量曾一度达到21万吨,为全国同行业第一

 

A.经济特区的建设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

C.浦东开发的辐射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常州地产品牌“红梅”牌照相机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激发了企业经营活力有关,故B项正确.A项,常州并非经济特区,排除.C项.1990年2月邓小平提出发展上海浦东,排除.D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目标于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排除.

12.1884年点石斋出版的石印本《申江胜景图》,将《吴淞火轮车》(如下图所示)作为新上海的一大胜景,并认为“维车之利,无间华夷,使人使马各有所宜。

自通泰西,独出其奇,以电运轮,其捷难羁”。

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结构渐趋优化

B.民众的出行方式发生巨变

C.上海成为经济中心

D.中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结合可知,该评论感慨:

中国传统上也有使用人力或马力牵引的车,但自与西方相通后,“以电运轮”的火轮车传入中国,快速便捷,尤为奇特,这反映了当时新文明与旧传统的碰撞交流,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并未涉及经济结构;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火车对当时中国民众出行的影响;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上海的经济中心的地位。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3.下表为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法规、规章、命令统计表。

内容

政权建设、选举、公安、司法

土地、劳资

兵役制、人民武装

拥军优抗、荣军抚恤

婚姻、妇婴

社会管理

抗战勤务

农工商业、贸易、合作

财政、货币、金融

教育、卫生

件数

94

19

17

33

9

29

4

30

44

30

由此可知,晋察冀边区

A.成为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

B.重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

C.意在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

D.以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为工作的重心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以政权建设、选举、农工商业、贸易、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