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紧急救护预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58883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现场紧急救护预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施工现场紧急救护预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施工现场紧急救护预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施工现场紧急救护预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施工现场紧急救护预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现场紧急救护预案Word下载.docx

《施工现场紧急救护预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现场紧急救护预案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现场紧急救护预案Word下载.docx

(如没有脊椎损伤)采取半卧位。

对开放性气胸应尽快将其改变为闭合性气胸。

方法是:

用油纸加厚纸布临时封堵包扎伤口,紧急情况下可用手掌或伤员的衣服代替。

对心跳、呼吸停止的伤员应尽快进行以心脏复苏。

在施工现场是徒手抢救,包括三个步骤:

(1)迅速畅通气道;

(2)口对口人工呼吸;

(3)胸外心脏按压。

畅通气道的做法:

昏迷病人舌根后坠至咽后壁而阻塞上呼吸道,维持气道的畅通是心肺复苏的首要条件。

方法是托起伤员的下颌,使其头极度后仰,对误吸食物等致气管堵塞者,可猛压伤员上腹部,迫使肺部呼出足量的空气而排出气道内的堵塞物。

口对口呼吸做法:

抢救者用手捏闭伤员的鼻孔,然后吸足气,操作者口脣密含于病人的口脣外缘后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深吸气后先连续快速向病人口内吹气4次,继之吹气频率以每分钟12-16次为宜。

如果伤员牙关紧闭,则口对鼻进行人工呼吸。

请注意观察每次吹气后应使伤员腹部复张,呼气时胸廓回复原位。

若吹气很费力,有阻力且伤员的肺部不能起伏,则有可能存在呼吸道梗阻,要注意检查并及时解除。

最常见的原因是头后仰不足。

若为异物堵塞上呼吸道,则可用手的食指弯曲并从口腔的一侧沿粘膜插入到喉头后方,再从口腔的对侧挖出异物,切忌用伸直的手指插入咽的中部,以免把异物推向深处。

吹气时注意吹出的气流压力不宜过大或过速,以免引起胃膨胀而造成反流误吸。

另外,有条件时应尽早采用面罩法或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法。

胸外心脏按压做法:

伤员仰卧在硬板或平地上,操作者位于病人一侧,一手掌根放在在伤员胸骨的下1/3段(剑突上两横指处),第二支手掌根压在其手背上,双手指手心翘起,伸直手臂置于病人的胸骨正上方,然后有节奏地垂直同下按压胸骨下段。

成人按压的深度为胸骨下陷4~5cm为宜,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为1∶1,抬手时应使胸骨完全复位,掌根不要移动,且不离开胸膛,按压频率为80次/分。

单人操作时,按压与吹气之比为15∶2,即按压15次吹气2次;

双人操作时,一人做心脏按压另一人吹气,按压与吹气比例为5∶1。

按压有效时应在颈部触到脉搏。

在实施心肺复苏抢救的同时与就近医院联系派救护人员,接往医院抢救。

3.有效止血,防治休克

大出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必须立即有效止血。

动脉出血多呈鲜红色,常随心脏收缩呈间歇喷射状;

静脉出血多为暗红色,持续涌出。

可根据不同伤情应用指压法、加压包扎、或止血带等方法止血,以挽救生命。

应用止血带止血时应每隔1小时放开5~10分钟,以避免包扎处及其远端缺血坏死。

对大量失血伤员,现场医务人员应迅速给予输液、建立静脉通道,维持伤员有效循环血量。

并可强刺激针刺人中、涌泉等穴位,以兴奋呼吸循环系统。

对没有消化道损伤的清醒保管员可给予含盐饮料,少量多次饮用。

4.包扎伤口

伤口予以包扎,可以避免在运送途中伤口暴露,增加感染机会。

稍加压力的包扎,一般的出血可以制止。

遇有肠脱出、脑膨出等内脏脱出,应进行保护性包扎(如伤口扣上碗、盆等物后再加压包扎),避免干燥或受压。

包扎物品用急救包内的灭菌纱布,或清洁的毛巾、衣服、布类等。

覆盖或包扎大面积烧伤创面时,不要刺破创面的水疱。

5.固定

对骨折、关节伤、肢体挤压伤。

大块软组织伤,都要固定。

固定范围要包括上、下两个关节,以免在运送途中骨折断端移动,造成继发性神经、血管损伤。

制动后亦可减轻搬运过程中伤处的疼痛。

如果现场没有夹板,可以就地取材:

铁锨把、木板、树枝、铁管等,或将上肢固定于胸前,下肢固定于对侧健肢。

6.保存好断离的器官或组织

若有断肢、断指(趾)、较大块的皮肤或组织,应用尽量干净的干布(最好为灭菌敷料)包裹,装入塑料袋内。

再将塑料袋置入冰水中,随伤员一起转送,以免丧失断肢、断指(趾)再植的机会及身体较大的皮肤缺损。

(四)大批伤员的救治

施工工地各种爆炸事故、塌方、建筑物倒塌、火灾以及自然灾害等,可能发生大批创伤伤员。

工地管理人员应通过各种途径向工人宣传自救互救的重要性和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

被动等待救援,会丧失最佳抢救时机,增加伤残率和死亡率。

自救互救,根据不同情况主要进行以下工作:

1.挖掘被掩埋伤员。

2.灭火和使伤员脱离火灾区。

3.清除口、鼻内泥沙、凝血块、呕吐物等异物,对昏迷伤员将舌拉出以防窒息。

4.在有害气体环境中,尽快用湿毛巾遮掩口鼻,防止吸入性损伤,并撤离现场。

5.在有毒剂染毒的情况下,尽快脱去外衣,擦去皮肤上的液滴,遮掩口鼻。

6.简易止血。

7.简易包扎和遮盖创面、伤口。

8.简易固定骨折。

9.有呼吸、心跳停止的伤员予以心肺复苏。

10.尽快与上级部门及医院取得联系,以便迅速、妥善地得到后续治疗。

医疗抢救队进入现场后,其重点是搜集、挖掘、抢救、搬运伤员,使其尽快脱离危险场地。

根据伤情予以分组,优先抢救危及生命的各种损伤。

医疗抢救后必须组织快速转送伤员。

对轻伤伤员,组织他们自行撤出。

(五)挤压伤

由于建筑事故、施工工地塌方、自然灾害等。

四肢躯干肌肉丰富的部位受外部重物长时间压榨,造成筋膜间隔肌肉组织缺血、变性,出现肢体肿胀,组织间隙出血、水肿,筋膜内压升高,急性肾功能衰竭。

积压伤现场急救处理

1.尽快解除重物压迫,减少挤压综合症的发生。

2.伤肢制动,可用夹板等简单托持伤肢。

3.伤肢降温(避免冻伤),尽量避免局部热缺血。

4.伤肢不应抬高、按摩或热敷。

5.如果挤压部位有开放创伤及活动出血,应止血,但避免加压,除有大血管断裂外不用止血带。

6.迅速转往医院。

(六)烧伤

烧伤在建筑施工工地时有发生。

主要致伤原因是溶化的沥青、热水、火、电、酸、碱及其它化学物。

发生烧伤时的处理原则是迅速消除致伤原因,脱离现场,并及时予以适当的治疗,尽可能地减轻伤情。

现场急救

热力烧伤时,应尽快脱去着火或沸液浸渍的衣服;

或迅速卧倒,慢慢就地滚动,压灭火焰;

或用手边不易燃烧的材料如大衣、沙土等,迅速覆盖着火处,使之与空气隔绝;

也可用水将火浇灭或跳入附近水池、河沟内。

坚决制止伤者奔跑呼叫或用双手扑打火焰,以免助长燃烧并引起头面部、呼吸道和双手烧伤。

电击伤应尽快终止电流继续作用,并将伤员移至安全地带。

去除热源后,面积不大的肢体烧伤可用冷水或冰水浸泡0.5~1小时。

此法可减轻损伤程度和缓解疼痛,效果良好。

酸碱及其他化学物品致伤后,应迅速脱去被浸渍的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越快越好。

沥青烫伤后,应用冷水浸泡或浇洒,使沥青尽快冷却,避免热力继续作用。

然后用软布浸松节油后轻轻将体表的沥青擦去,减少毒素吸收,避免沥青中毒。

切勿强行撕扯体表的沥青。

去除致伤因素后,首先对危及生命的一些情况,如大出血、呼吸心跳停止、窒息、中毒等,迅速进行抢救。

然后简单估计烧伤面积和深度,并检查有无吸入性损伤。

用灭菌敷料或干净被单、衣服、毛巾等手边材料,将创面简单包扎加以保护,以减轻污染和再损伤,并减少疼痛。

对复合的其他创伤如骨折等给予包扎固定。

经过简单处理,可转送医院。

途中注意防暑、防寒、防尘,减少颠簸。

车速不宜过快。

(七)手外伤

在工作中由于防护设备差,机器故障,或操作者技术不熟练,注意力不集中,违反操作规程,或多人协作时配合不好,均可造成手外伤。

1.手部开放性损伤的急救处理

①伤口包扎

在施工现场,伤手应用无菌敷料或干净布类包扎。

若伤口沾满泥土、木屑、铁屑,可用灭菌生理盐水、冷开水或自来水冲洗、擦干后再进行包扎。

不能用污水或碘酒、酒精等直接冲洗、涂擦伤口。

对于离断的手指或肢体,应及时妥善地进行冷藏保存、转运。

为方便随伤员一起转运,一般应将离断的手指或肢体用灭菌生理盐水冲洗后,再用灭菌敷料或干净布类包裹,放入塑料袋中封存。

再将塑料袋置于盛有冰水的容器内,切忌将断指、断肢直接放入冰水中浸泡。

②止血

一般用局部加压包扎多能达到止血目的,加压包扎止血效果不好,可应用止血带止血。

但应注意每小时应放松止血带5~10分钟。

按压手指两侧可止手指出血。

③局部制动

可用木板或硬纸板、杂志、书等物托垫伤手以制动,可减轻疼痛,避免继发损伤。

④转运

应尽可能做到快速、安全转运。

并尽可能在距工地最近医院进行治疗。

盲目长途转运,会增加患者痛苦,延误治疗时间和影响治疗的效果。

(八)急性中毒的救治

急性中毒是指短时间内大量毒物进入人体后突然发生的病变,是威胁生命的急症,应争取尽快送医院抢救治疗。

1.脱离中毒现场,排除未吸收的毒物

根据中毒的途径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

1)皮肤污染:

脱去污染的衣服并用大量微温水清洗污染的皮肤,毛发及指甲尤其不能忽略。

对不溶于水的毒物用适宜的溶剂进行清洗。

2)吸入毒物:

立即脱离中毒现场,加强通风及吸氧。

3)食入毒物

(1)神情者催吐:

喝微温水300~500毫升,用压舌板等刺激咽后壁或舌根部以催吐,如此反复直到吐出物为清亮液体为止。

(2)洗胃:

适用于催吐无效或神志不清者。

但应注意:

①腐蚀性毒物(如强酸、强碱类)不宜催吐和洗胃以免致穿孔,此时可喝牛奶或蛋清等润滑剂以便稀释、结合毒物而防止毒物的吸收并保护胃粘膜。

②吞服汽油、煤油等不宜催吐以免发生咽下性肺炎。

③服毒时间过长(一般大于6小时)胃已排空,故洗胃的意义可能不大,此时则采用活性碳吸附(活性碳20~30克,加200毫升温水服下可吸附大多数毒物,但汽油、酒精、腐蚀剂等不被吸附)或导泻。

(3)导泻及灌肠:

导泻常用硫酸镁15~30克加水200毫升服下,灌肠适用于毒物已服数小时而导泻尚未生效者。

4)毒虫、毒蛇咬伤

应限制受伤局部的活动,吸吮器吸出毒液(或用口吸),受伤肢体的近端结扎以减少毒液吸收(注意每5~10分钟放松1分钟)。

(九)电击伤的抢救

电击伤系指电流通过人体后所引起的损伤,通常包括触电事故及雷雨的电击。

根据触电及电击的局部与全身表现,诊断即可确立。

然后分秒必争的急救如下:

1.当机立断的脱离电源:

有可能时立即切断总电源(关闭电门),亦可用现场得到的干燥木棒或绳子等非导体移开电线或电器,切不可用手去拉触电者。

2.若发现触电者呼吸或心跳均停止,则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同时进行体外心脏按压(参见心肺复苏抢救)。

3.局部的电灼伤创面要消毒包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清醒的电击伤者,一般卧床休息数日即可恢复。

(十)中暑的急救

中暑是因高温环境而发生的一组急性疾病。

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1.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胸闷心悸、口渴多汗等等,均可能系中暑的先兆,此时体温可正常或略高,如及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安静休息并补充水、盐,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2.轻症中暑

除先兆中暑的症状外体温38℃以上,皮肤灼热或出现虚脱(面色苍白,脉率快,血压下降等)。

若及时有效地给予处理,常数小时内恢复。

3.重症中暑:

表现为下述三种形式

1)热射病:

在高温环境中(常在烈日曝晒下)体力劳动,产热太多散发不出去致体内热蓄积过多,表现为体温急剧升高达40℃以上,继出大量冷汗后无汗及意识障碍。

2)热痉挛:

因出汗过多、口渴而大量饮水导致体内氯化钠浓度显著降低,引起肌肉强直性痉挛及疼痛。

多见于下肢,亦可腹绞痛,体温大多正常。

3)热昏厥:

主要因大量出汗致脱水而出现周围循环不足,引起虚脱或短暂晕厥,体温稍高或正常

根据高温环境及上述各相应表现,中暑的诊断不难确定,但需与脑血管病、中毒性菌痢及乙型脑炎等相签别。

具体可予物理降温(冰水或酒精擦浴、冰袋冷敷头及腋下等),加强通风及散热,严重时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十一)眼外伤的现场急救

1)概念:

指物体击中或刺入眼部组织所引起.根据损伤情况分为挫伤和穿通伤。

2)紧急处理:

施工现场,救护时所采取的一些应急措施和抢救处理等不可能是最完善的处理,但是紧急处理的意义极为重要,因为这一步处理如果及时和适应的话不但可以防止创伤的进一步恶化,而且可以防止眼内容物脱出和眼内出血的增加,对于轻的外伤可以加速治愈减少痛苦和防止感染。

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因感染而丧失眼球的可能性。

紧急处理的三原则为处理创面或伤口、防止感染、解除痛苦和止血。

3)现场救护

①轻的外伤应尽可能就地治疗。

如眼睑皮肤擦伤和小的裂伤,结膜或角膜伤及时治疗以迅速解除痛苦,防止感染,争取早日痊愈.可在创面涂红汞,抗生素眼药水点眼,口服抗生素即可。

②眼睑的严重裂伤,不要丢弃组织特别是皮肤组织。

送往有条件的就近医院治疗。

③眼救穿通伤应将伤眼或双眼包扎,避免压迫眼球,避免振动,以担架或车辆稳妥地送往附近有条件的医院。

④眼球挫伤凡影响视力均应转送医院。

⑤眼里进了异物如何处理:

施工现场、户外工作、天气变化,随时都可能发生眼部异物如灰土、砂子、铁屑等溅入眼里,病人马上感到疼痛、流泪、睁不开眼。

首先不要揉眼睛,轻闭双眼,有时随着流泪,异物被冲洗出来。

如果还在眼里,应当去医院,请医生帮助取异物。

⑥眼睛被拳头、石块、砖块击伤后如何处理:

眼睛被拳头、石块、砖块击伤后引起眼球挫伤。

如果眼睑肿胀严重时,造成视功能损害,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眼部检查,以明确眼内组织是否有损伤,以采取及时的治疗。

(十二)创作性窒息

创伤性窒息又称胸部挤压伤。

常见于施工现场塌方、房屋倒塌、车辆碾轧等。

在胸部挤压瞬间受伤者声门突然紧闭,气道和肺内空气不能外溢,胸腔内压力骤升,迫使静脉血液挤向外周,引起头肩部、上胸部组织毛细血管破裂、血液外溢、造成点状出血。

伤者常伴有其他胸部损伤,如多发肋骨骨折、气胸、血胸或心脏挫伤。

在事故现场,如果伤员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人工胸外心脏按压和辅助呼吸抢救;

有颅脑症状水肿时,应给予快速静点20%甘露醇等脱水治疗;

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

胸部其他损伤予以相应处理;

皮下组织淤斑、出血点多能自行恢复,不需特殊处理。

根据具体情况,边抢救边向医院转送。

(十三)颅脑损伤

建筑工地上施工人员自高处坠地,或被硬物撞击等均可引起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死亡率较高,特别是已有颅内高压者。

在受伤现场,对颅脑损伤伤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尽快脱离然危险场地

在开始急救前应首先使伤员脱离危险现场,以免再发生损伤。

在移动昏迷的颅脑损伤时,应保持头、颈、胸在一直线上,不能任意旋曲。

若伴颈椎骨折,更应避免头颈的摆动,以防引起颈部血管神经及脊髓的附加损伤。

2.解除呼吸道硬阻。

昏迷伤员常有舌后坠,呕吐物误吸,或口鼻出血等阻塞咽喉部。

应使其侧卧位,忙清除口腔内的这些异物,拉出舌头加以固定。

已有呼吸道阻塞者,根据情况,可用大号针头做环甲膜穿刺或紧急气管切开,环甲膜切开。

3.制止活动性出血

头面部血运丰富,伤后出血较多。

可用灭菌敷料或较干净的毛巾、布类加压包扎伤口止血,有条件可暂时全层缝合伤口止血。

4.抗休克

对休克的处理应首先制止活动性出血,有条件可输液、输血以纠正休克。

5.防止伤口污染

在现场,相对清洁的伤口,可用浸有双氧水的敷料包扎即可;

污染较重的伤口,简单清除伤口表面异物,剪除伤口周围的毛发。

6.转运

颅脑损伤伤员的转运应在保证无严重休克(医务人员在场时应尽快转运)。

(十四)胸部创伤

胸部创伤可分为由高处坠落、钝物打击、重物挤压等引起的非穿透伤和由利器如玻璃、钢筋等引起的穿透伤。

现场处理时,呼吸困难给予吸氧,疼痛剧烈给予止痛剂,并限制其活动。

将其转运至医院治疗。

途中注意减少颠簸,伤员可取半卧位。

(十五)腹部创伤

锐器刺伤、钝性打击、挤压及高空坠落等均可造成腹部损伤。

现场处理:

在建筑工地遇到腹部遭受钝性打击或锐性暴力的伤员,无论开放伤还是闭合伤,都可能伤及腹腔内脏器,导致出血或感染,应尽快将其送往医院诊治。

 

附:

附近医院及急救中心地址及联系电话

一、喻北区(人民)医院

电话:

6782121367821037

地址:

喻北区两路镇建设路卫生村二号

二、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急救中心

电话:

6369225363692008

地址:

喻中区两路口健康路一号

广州富利重庆保利花园二项目部

2005年7月4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