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5840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一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一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一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一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docx

《一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docx

一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

____一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____

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学习了准备课上学了,对1——10各数有了初步感知之后学习的。

内容包括:

1——5各数的数、读、写,0的认识,数序及数的大小比较,5以内数的加法,5以内数的减法。

这一单元是学生学习认数与计算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最重要的基础,让学生切实打好这一基础并对数学产生兴趣。

教材在编排上,1——5各数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加强对数的认识的教学(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组成),适当渗透集合、对应思想,注意将数和图形适当联系,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算法。

教学内容:

1——5各数的认识;0的认识;比较;5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能认、读、写5以内的数,会用5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相应的物体个数,会用第几表示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并进行同学之间的交流;

  2.能认识5以内的数的大小,认识符号>、<、=的含义,能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结合具体的事物与图形,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并会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4.注意数字、符号、算式的规范书写,培养认真看、认真算、认真写的良好习惯,初步体验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数的认识和5以内数的加减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0”的含义以及加法、减法的含义;

  2.5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课时:

9课时

1—5的认识……………………………………2课时

0的认识…………………………………………1课时

比较………………………………………………2课时

5以内的加法……………………………………2课时

5以内的减法……………………………………2课时

机动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1~5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8页例1~4,P9页课堂活动1、2题;练习一1、2题。

课时目标:

1.能认、读、写1~5各数,知道1~5的数序,能用5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相应的物体的个数;

2.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读写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5的写数;1~5的数序及表示意义。

教学难点:

1~5的写数;1~5的数序及表示意义。

教学用具:

圆片15个、挂图

板书设计

1~5的认识

OOOOOOOOOOOOOOO

12345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

1.小朋友们,知道我们每个星期一早上要干什么吗?

2.我们每个星期一早上都要举行升旗仪式,知道升旗要干什么吗?

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挂图出示例1)。

二、新课进行

1.感知1~5各数(教学例1)

(1)仔细看图,看看图上小朋友在干什么?

(2)根据图,用数字说一句话。

有多少面国旗?

国旗上有多少颗星星?

有多少个小朋友?

(3)仔细听老师这句话,看看里边有几个数,都是哪些数(升旗仪式开始了,两个小朋友向国旗行队礼,两个小朋友奏国歌,一个小朋友升国旗。

(4)试一试像老师这样用数字说一句话。

(5)按数字的顺序说出图中有什么。

2.认识1~5各数(教学例2)

(1)请小朋友把学具拿出来,我们一起来边摆边数。

(生拿出学具边摆边数1~5,教师板书数字1~5)

(2)请小朋友到黑板上来,在数字1~5的上方摆出相应的圆片。

指名生上台摆

(3)师指圆片,生说数。

提问:

2个圆片用几表示,5个圆片呢?

3用几个圆片表示,4呢?

提问:

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

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

(4)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考考你的同桌。

(同桌间互问互答)

(5)让学生从1~5,再倒着数一遍。

进行学具的收放习惯渗透

3.认识数所表达的数量的实际含义(教学例3)

 

(1)刚才数字2用2个圆片表示,那么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打开书P8例3。

提问:

除了书上这些,2还可以表示其他东西吗?

想一想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讨论交流)

小结:

2可以表示任何个数是2的东西。

(2)分组讨论:

说一说3、4、5可以表示什么?

看谁说得又多又好。

(3)小组交流汇报。

4.比、画、读、写(教学例4)

(1)例4一共有四个要求,比划读写,大家想想,怎么才能让我们的小手和小嘴分工最好呢?

(左手比,右手划,小嘴读,然后写)

(2)现在把你们的左手拿出来,右手握笔,和老师一起来,根据手和嘴的分工共同完成1、2的比、画、读、写。

(3)剩余的独立完成在书上。

(画的时候把虚线连起来就可以了)

(注意习惯培养:

写字时的坐姿,握笔姿势、用眼卫生等。

(4)小组内交流检查:

比得对不对,涂得对不对,写得好不好。

(5)书上有四句话,1添上1是2,2添上1是3,3添上1是4,4添上1是5,你能用手指边比边说,进行演示它的意义吗?

小结:

今天学习了1~5的认识,学会了认、读、写1~5各数。

3、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第1题:

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1、2、3、4、5还可以表示什么。

(同桌互说,再交流汇报)

2.课堂活动第2题:

圈一圈,写一写。

(引导看懂图意:

第一幅图圈了几个三角形?

圈了一个就在格子里写1,第二幅图呢?

我们应该在格子里填几?

圈几个就在田字格里写几。

3.练习一第1题:

数一数,写一写。

4.练习一第2题:

圈一圈。

注意个数唯一,圈法不是唯一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了什么?

学会了什么?

安全教育:

上下学路上注意安全,课间不在过道、操场、楼梯间大声喧哗、疯打。

课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都会按顺序数出1-5,也能用与数字相对应的圆片来表示数。

但是在2和5的书写上海有些欠缺,写得不是很规范。

重点要求学生要注意在田字格里上下左右碰线的位置,帮助学生写好数字。

 

第2课时:

1~5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页例5,课堂活动第3题,P15页练习一3、4、5题。

课时目标:

  1.通过分数,对数字的意义理解更深刻,更生活化;

  2.初步感知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强化5的认识,以及5与1,2,3,4的关系。

教学用具:

小棒

板书设计

5以内数的组成

5555

142()3()()()

432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数字1~5

(1)昨天老师叫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比赛1~5可以表示什么,谁赢了?

(2)小朋友们真能干,有没有人想和老师比赛?

我们要按照1~5的顺序来说,比如,老师说1头牛,你说2朵花,老师就该说3只猫``````,不能说我们说过的东西,明白了吗?

(3)在小组里互相比赛说一说,看看谁最能干。

2.复习书写数字1~5:

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1~5,展示,点评。

二、新课进行

1.分数:

5的组成(教学例5)

(1)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拿5根小棒,我们把它分成两堆。

提问:

看看应该怎样分?

可以分成几和几?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小组交流汇报:

分成1和4;分成2和3。

(2)引导有序地分小棒,将分法有序排列,引导有序认识。

再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出5的组成。

(3)提问:

观察上下两排有什么特点?

他们合起来是几?

小结:

5可以分成1和4,1和4合起来是5;5可以分成2和3,2和3合起来是5。

可以让学生试着背一背数的组成

2.课堂活动3

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现在请大家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

(1)学生动手分一分,并将4的对子数有序地填入方格。

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展示。

引导孩子观察,提问:

上、下2个数合起来是几?

横排从左到右依次是几?

第一横排依次是1、2、3,第2横排是3、2、1

3、巩固练习。

1.P15页练习一第3题,画小棒。

 

(1)引导理解题意:

2根小棒可以分成1根和1根,第2幅图要分的是几根小棒?

可以分成1根和几根?

就在方框里画几根?

 

(2)独立完成后两幅图的画图。

2.P15页练习一第4题:

填数。

(1)引导理解题意:

第一组方框里为什么填1?

(1和2合起来是3)第二组方框里应填几?

表示什么?

(3和2组成5)

(2)独立完成后两组填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先与同桌交流,再回家与父母交流。

安全教育:

上下学路上注意安全,课间不在过道、操场、楼梯间大声喧哗、疯打。

课后反思:

这节课学生都能用分一分的方法找出5、4、3的组成。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活动也完成得比较好。

 

第3课时:

0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11页例1~3,课堂活动1~4.

课时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直观形象地认识0,理解0的两种含义,能说出0可以表示什么;会读、写0;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0”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0”的含义

教学用具:

挂图、直尺实物。

板书设计

0的认识

揭示0的两种含义:

1、揭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2、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

1.小朋友们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

2.对了,是我们祖国母亲的生日,为了庆祝这个盛大的节日,人们总是会放飞许多美丽的气球进行庆祝,你们看到过吗?

挂图出示:

许多气球徐徐上升

二、新课1:

揭示0的两种含义:

1、揭示第一种含义——0表示什么也没有。

(教学例1)

活动1:

你们看,东东也来凑热闹了,他也来放气球,请大家仔细观察,有没有发现什么?

(东东原来有2个气球)

提问:

东东原来有2个气球,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

(用数字2表示)

后来东东的2个气球全飞走了,用什么数字表示呢?

有的孩子会说,用0表示,老师要根据课堂中学生的状况进行教学

提问:

小朋友手中没有气球了,还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5以内的数来表示吗?

怎么办呢?

小结:

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新符号来表示“没有”,但是为了便于交流,国际上公认用“0”来表示“没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数字---“0”(板书:

0)教读:

0读作“零”。

活动2:

老师手上拿着3本书,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

再把3本书放进书包里,老师手里还有书吗?

用一个什么数来表示?

活动3:

一学生手里拿2支铅笔,另一学生手上什么也不拿,各用一个数表示手中铅笔的支数。

活动4: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0可以表示什么?

学生举例说明0的具体运用

2、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教学例2)

(1)想想在哪里还看见过“0”?

(2)把直尺拿出来,找找上面的“0”在哪里?

“0”在最左端,我们测量的时候就从这里开始,也就是说“0”表示起点。

再数数、读读尺上的数字1~5。

,告诉孩子0也是一个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0~5这6个数,0是比1~5都小的数。

小结:

刚才我们知道了“0”表示一个也没有,现在又知道了“0”还可以表示起点,看来“0”的用处还真不小呢。

三、新课2:

教学书写0(例3)

1.现在我们来看看“0”是怎么写的,老师先示范一次,大家注意观察。

2.哪位小朋友看清楚了,来示范给大家看看,其他的小朋友看他写对没有。

请一生上台,其他生观察

3.师教笔顺: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现在我们一起把手拿出来,在空中写一次。

4.打开书P10,完成例3的书写。

小结:

书写0时要注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笔顺,才能写得规范、美观。

四、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1

课堂活动第一题,看图写数,我们来数数第一个盘子有几个桃?

田字格里应该填几?

一只好吃的小猴把桃给全吃了,看看第二个盘子里还有没有桃,一个也没有用什么表示呢?

为什么用0表示?

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0的含义

2.课堂活动2

谁来说说这三幅图什么意思?

分别用哪个数字表示?

第三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