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57348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思想道德修养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思想道德修养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思想道德修养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思想道德修养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教案文档格式.docx

《思想道德修养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教案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道德修养教案文档格式.docx

【例4-1】让美德占据心灵

【例4-2】20名大学生被“炒”事件

【学生讨论】例4-2出现的原因。

“光靠科学和技术,不能把人类带向幸福与高尚的生活,人类有理由将崇高道德准则的发现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

————爱因斯坦

说明道德在现实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提问】什么是道德?

它是怎样产生的?

又有什么作用呢?

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分析讲解】道德:

泛指人们应当遵守的一种社会原则、规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板书】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讲解讲述】我国古时“道”与“德”分开用。

道:

道路,引申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或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规矩、规范。

德:

即得,指人在实行道德的过程中内心有所得,就是人“内得于己,外施于人”,道是行为原则,德是行为效果。

直到荀子在《劝学篇》中发出“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的感慨,“道德”两字才开始联用,意思是如果做任何事情都能按“礼”的规定去做,就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了。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其原义是风俗、习惯的意思,后逐渐引申为原则、规范、行为品质、善恶评价等方面的意思。

【板书】

(一)道德的起源

【讲解】神启论——上帝的启示;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董仲舒;

西方的“摩西十诫”);

天赋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孟子的四种善端: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情感欲望论——起源于人所固有的情感之中或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之中;

(英国思想家大卫·

休谟认为道德起源于人所固有的推己及人的同情心);

动物本能论——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性”本能。

以上观点各有它自身的局限性,而科学的道德起源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作为社会现象,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必须而且只能从人类的社会关系和实际生活本身去探讨道德的起源。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的产生受到了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1.客观条件———社会关系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人类才能结成社会关系。

孤立的个人是不存在什么道德问题的。

只有在形成了人与人、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社会关系的地方才有可能产生道德。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2.主观条件———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当人开始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关系以及如何去调节这种关系时,作为自觉意识和人类精神自律的道德才能得以产生。

所以从这一方面说,道德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

3.社会条件———生产实践是道德产生的主客观的统一

道德的产生同一定的社会分工相联系,是一定社会分工的产物。

远古时代的两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使人与人之间关系日趋复杂,交往日益频繁。

出现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由此便产生了调节各种社会关系及这些矛盾的自觉要求和意识,以后逐渐形成简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要求大家共同遵守,并世代相传,成为民族、社会神圣不可侵犯的道德传统和风俗习惯。

随着人类生产实践的发展、生活经验的积累和人类思维水平与认识能力的提高,道德逐渐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

(二)道德的本质

在生活中面对同一个道德问题,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评价和选择。

为了加强对复杂的道德行为的深刻认识,我们必须对道德的本质有一个正确认识。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这里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经济基础的理论。

【提问】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经济基础的理论?

【多媒体展示】原理

【分析讲解】1.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并为一定社会经济基础服务的一种意识形态。

在人类历史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社会经济基础,不同的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又决定了不同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道德。

(如远古时把60岁以上的老人送进山洞,让他自生自灭)

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人们总是从一定的利益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处理与他人或社会的关系,作出善恶的评价判断,形成较为固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因此,物质利益是道德的基础,直接决定着人们对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的调整,决定着一定社会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也决定着各种道德活动的标准和方向。

3.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性。

任何阶级社会,各个阶级群体都离不开公共生活。

公共生活中人们的共同利益是各个阶级社会共有的。

为了维护人们在社会中的共同利益,稳定社会公共秩序,防止威胁公共生活中共同利益的各种捣乱行为,各个阶级存在着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最基本、最普遍的道德行为准则,即社会公德。

4.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一切社会道德的变化,归根结底都是与社会经济关系的根本变革相联系的。

当旧的经济关系被新的经济关系代替后,旧的道德体系或迟或早要被新的道德体系所代替。

由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是由一个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过程,旧的道德体系也是一个不断进步、发展变化的过程。

【板书】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例4-3】仁义胡同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讲解讲述】1.道德的功能的含义,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功能的表现:

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

激励和刺激个人完善的精神力量。

2.道德的主要功能

(1)认识功能

道德历来强调的是知和行的统一,道德认识功能立足于解决一个“知”的问题。

这一点看来,道德是一种知识,是人们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认识自我和创造人生的指南。

因为良好的道德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学校、家庭、社会长期教育的结果。

学校、家庭、社会通过道德知识的传播,道德行为的评价和道德榜样的树立等手段,引导人们确立科学的道德意识,培养人们的良知和羞耻感,提升人们的道德信念,从而为正确选择自己的道德行为提供科学的认识基础。

(2)调节功能

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调节功能,立足于解决一个“行”的问题。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要与自己的同类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和联系。

因此,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各种矛盾。

在非对抗性的矛盾范围内,就需要由道德加以调节,其中包括调节个人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调节个人与朋友、同事的关系;

调节个人与领导的关系;

调节个人与集体乃至与国家的关系。

道德的这种调节功能,一方面可以指导人们在行动之前采取正确的做法,另一方面在出现矛盾的时候可以纠正错误的行为,使人们的行为合乎道德标准,可以说,道德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调节器。

道德的调节功能主要靠道德评价的三种形式来完成:

社会舆论——报刊、书籍、电视、广播(外因)

传统习惯——常识、常规、惯例(外因)

内心信念——良心(内因)。

这一功能,使人们的行为逐步从“实然”向“应然”转化。

【提问】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学生回答(略)

除上述功能外,道德还有其他方面的功能:

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讲解讲述】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

(功能是潜在的作用,而作用是现实的功能)主要有: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发展。

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它对经济基础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道德对社会的发展既有推动作用,也有阻碍作用。

每一种道德,究竟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主要看这种道德所反映的经济基础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是代表先进阶级的利益,还是代表腐朽的没落的阶级的利益。

2.道德对其他意识形态(如法律、政治、文学艺术等)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劳动者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道德对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5.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道德能净化人的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引人向善,助人发展。

6.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各阶级通过道德说教、道德舆论、道德评价、道德榜样和道德理想等方式,去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指导人们的道德行为。

社会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占有重要位置。

它对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比历史上任何道德都要更加广泛、更加深刻、更加强大。

对于道德的社会作用,我们既不能片面的夸大,成为“道德决定论”的拥护者,认为道德是唯一起作用的力量;

也不能完全的否定其社会作用,成为“道德无用论”。

而是要辩证的看待。

【板书】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讲解】

(一)道德发展过程

道德不是千古不变的,它也有自己的发展过程。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种基本的社会形态。

与此相适应,出现了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

原始氏族社会的道德:

简单、朴素,却又蒙昧、野蛮;

奴隶社会的道德:

等级制度深严、轻视劳动与妇女;

封建社会的道德:

三纲五常、宗法等级制度;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在“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下的利己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集体主义。

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经济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道德;

在同一社会形态中,不同的阶级或人群还会有不同的道德。

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道德占统治地位,被统治阶级的占从属地位。

(二)道德发展的规律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是曲折上升的,是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的。

(三)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

1.所起作用越来越重要;

2.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

3.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优良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并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课后作业】

(1)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2)道德的功能是什么?

表现为怎样的社会影响和实际效果?

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道德、道德的功能有哪些?

【导入新课】

【讲解】1988年1月,人类面对即将到来的世纪之际,世界上三分之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集在巴黎开会,探讨人类的命运问题。

会议发表宣言的第一句话就是: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以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

有不少西方哲学家提出,光明来自东方。

这表明,当前世界都在忧虑道德危机的问题,都在思考如何使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道德水平的提升协调一致,并不约而同地对中华民族道德传统予以极大的关注和寄予厚望。

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种文化思潮的撞击,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和心理问题,诸如:

亲情缺失,言语粗野,缺乏礼貌,廉耻不分,以耻为荣,贪图享受等等,导致人们思想堕落,行为混乱,更影响了社会风尚。

【例4-4】“拐卖村”

2005年年初《南方周末》上有一则相关报道。

云南有个地方叫文山,文山很穷,有很多个国家级贫困县。

但是文山有一个村子却找到了一种特殊的“致富”门路——拐卖婴儿。

曾经一度,全村百分之七十几的年轻人都加入了这个行业,人称“拐卖村”。

看到报道,使人久久不能释怀。

在传统社会中一个人偷偷摸摸地做违法犯罪的事情,会让全家人抬不起头来;

一家人做无本生意,会让全村人瞧不起,连他们的孩子都找不到小伙伴玩;

而整个村子从事不光彩的职业,这实在让人难以想象。

要知道,我国传统农村应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状况,现在却干起这种伤天害理、丧尽天良的勾当,是什么原因使他们选择了这样一种生存方式?

难道仅仅是因为贫穷吗?

我想不是。

首先是因为他们失去了传统。

人追求的是有意义、有尊严的生活,而不是昧着良心去追求富裕的、奢侈的生活。

归根到底,人的意义不是来自于金钱,而是来自于崇尚金钱的社会理念。

而这样的社会理念,必定是传统丧失之后形成的。

只要传统还在,金钱就不会成为压倒一切的目标。

一个民族要有传统。

传统使我们获得了有别于他人的特殊品性,构成了我们的文化记忆,使我们成为我们而不是旁人。

它把我们和本民族久远的历史连接起来,使我们感受到自己是一棵有根的大树上长出来的叶子,而不是现代化潮流之上的浮萍。

一个人活到了没有精神、没有骨气、没有良心的境界,也算是活到了“底层”;

纵使他身穿绫罗绸缎,纵使他有家财万贯,他都是“当之无愧”的底层。

对一个人最基本的要求是“做正确的事”,其次才是“正确地做事”。

历史留下的传统需要世世代代的人们去延续和尊奉,需要整个民族对其精心修剪和耐心滋养,但绝不是背叛。

留住我们的根,我们的民族才会永续。

厚德才能载物。

所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我们解决。

【板书】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讲解讲述】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道德资源十分丰厚。

这些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丰富源泉。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就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

它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

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丰富源泉。

(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优良道德传统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壮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加强国防力量的同时,使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大的提高。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在论述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如何“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时,也提出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

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实践充分说明,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不能脱离自身的民族性。

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才能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有利于东方传统伦理道德的继承发展。

(二)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道德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形成的。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使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更具有民族性,提高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力,增强民族自豪感、责任感,使社会主义道德更具有丰富的内容和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三)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板书】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分析讲解】

(一)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1.公私之辩——公义胜私欲,是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

#

在《诗经》就提出“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

古代周公: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意思是吃一顿饭和洗一次澡时都要中断几次接待来访者。

一心为公的思想一直被我国所颂扬,并延续到现在。

我国今天的社会发展与国家领导人们践行这一思想是分不开的。

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民主革命志士,坚持“天下为公”行动宗旨。

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把民主自由的圣火点燃在万里神州——他们不愧为伟大的先行者。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用28年的浴血奋斗,打出了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极其出色地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创建社会主义江山的使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声唱彻华夏神州。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拨乱反正,励精图治,改革开放,勾画宏图,胜利地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道路的使命——谱写出一曲壮丽的“春天的故事”。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呈前启后,与时俱进,带领中国各族人民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文明和良好的精神文明基础。

——高举“三个代表”学说的旗帜,“走进新时代”。

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团结全国人民的中国共产党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例4-5: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胡总书记在震后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连夜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紧急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胡总书记和温总理都亲赴灾区看望慰问灾区群众和救灾人员,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这就是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具体而真实的体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是中华仁人志士最起码的道德准则。

匹夫尚能在国难当头之时挺身而出,为天下兴亡不惜成仁成义,更何况当代青年中的佼佼者----大学生呢?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任,已经落在了——青年大学生身上!

这是时代的选择,这是党和人民的选择。

2.义利之辩——先义后利,反对见利忘义。

公私与义利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儒家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社会利益称为“义”,而把个人的私利称着“利”,把公共利益视为最高价值。

在调整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整体的利益关系上,强调“以义为上”、“先义后利”,主张“见利思义,而反对“重利轻义”、“见利忘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范仲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这些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的献身精神,不但在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中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提高我国当前的道德水平仍有重要意义。

(二)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仁”是我国传统道德思想中的核心内容。

所谓“仁”就是“爱人”。

儒家强调“仁”是为了从“爱人”出发,以达到“人恒爱之”的人与人彼此相爱的和谐关系。

仁爱的形式有许多种,由此产生的感情多种多样,有骨肉情、手足情、鱼水情、故园情、友情、爱情、乡情等。

在我国传统伦理中,骨肉之情、亲亲之爱特别强调。

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亲亲,仁也”。

因此,中华民族形成了尊老爱幼、孝顺、敬重、赡养父母的品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此外,在对待他人关系上也信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从而达到人际和谐。

我国古代主张“和为贵”,提出“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追求天人合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

(三)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谦即自谦,虚以处己;

敬即敬人,礼以待人。

礼也是人的立身之本和区分人格高低的标准。

孔子说:

“不学礼,无以立。

例4-6:

乔丹和皮蓬的故事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乔丹在皮蓬单场独得33分时流下了眼泪。

当时三分球乔丹28.6%,皮蓬26.4%。

乔丹鼓励皮蓬,说自己弱,只能用左手投,右手扶,皮蓬两只手都行。

皮蓬自己都不知道。

后来两人成为朋友。

(四)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民无信不立。

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例4-7: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为树威信,推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

谁把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有勇夫,有人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他五十金。

此事传开,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这就是有流传千古的“立木为信”故事。

(五)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因为人有道德。

因而人除了物质需要外,还有精神需要。

而一切精神需要中最高尚的需要,就道德需要。

(六)重视道德实践,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儒家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关键是要修身养性、修身践履;

孔子提倡:

“修己”、“克己”;

孟子主张: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曾子推崇:

吾日三省吾身;

王阳明强调:

“知行统一”;

诸葛亮:

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