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态系统题型汇编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56961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态系统题型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态系统题型汇编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态系统题型汇编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态系统题型汇编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态系统题型汇编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态系统题型汇编Word格式.docx

《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态系统题型汇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态系统题型汇编Word格式.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态系统题型汇编Word格式.docx

功能

桑基鱼塘

系统整体性原理:

整体大于部分

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

珊瑚礁藻类和珊瑚虫的关系

二、生态工程的实例分析

类型

主要原理

注意问题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

①核心:

沼气工程

②优点:

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开发可更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

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工程学原理

①“综合”表现在同时考虑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②不同气候带、不同自然条件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生态工程模式应各具特色

 

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

工程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考虑树种生态适应性问题,种植适宜品种

②考虑树种多样性,保证防护林体系稳定

③不同地区应根据当地情况采取不同策略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

1主要措施:

退耕还林

2主要困难:

解决迁出湖区居民的生计问题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①种植耐旱的灌木、草和树

②确定合理载牧量

③改良表土

城市环境生态工程

①解决大气污染措施:

禁止使用有铅汽油

3污染:

减少或禁止污水排放,进行污水净化

2015年东城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31.(18分)太湖是我国大型潜水湖泊,研究人员对太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

下图为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简图,相关数值用有机物干物质量表示(单位:

t•km-2•a-1)。

(1)从生态系统成分角度分析,太湖中有些浮游动物既可以作为______又可以作为________。

(2)太湖生态系统中存在一种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物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还有一种通过生物间________关系形成的食物链。

植物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仅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这说明______食物链在太湖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起更重要作用。

(3)统计芦苇等挺水植物的总能量时,可在采样点_______选取样方后,将其中的植物连根拔出后进行称重,再计算得出总能量。

(4)当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与呼吸散失的比值逐渐接近于________时,表明生态系统逐渐演变到成熟阶段,而太湖远未达到此阶段。

(5)小型鱼虾的能量只有1.2%传递给食鱼性鱼类,分析小型鱼虾中的能量除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呼吸散失和流向有机碎屑外,其流向还包括人类的_________活动。

如果此类活动的强度过大,容易导致太湖中的鱼类以低龄群体为主,物种多样性降低,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_____稳定性下降。

因此,只有合理利用资源,才能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石景山一模)4.在千岛湖地区两个面积、植被、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的A、B两岛上对社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得到下图所示结果。

已知B岛上另一种鼠类——青毛硕鼠的数量要明显多于A岛,且6~8月该岛上有黄鼠狼活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岛社鼠数量超过50只后均开始下降,说明环境容纳量均为50只

B.两岛6月到7月期间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

C.在6月之后B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是种间竞争

D.两岛的社鼠因为存在地理隔离,最终将导致生殖隔离

(顺义一模)4.在某人工饲养的线虫种群中,存在着一定比例的不能产生成熟精子的突变型雄虫。

有学者分别观察了一定数量的野生型雄虫与突变型雄虫的存活率,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推断中最合理的是

A.野生型雄虫比突变型雄虫的平均寿命长

B.野生型线虫与突变型线虫应分属两个物种

C.在第15-20天时线虫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野生型雄虫在生殖期间的死亡风险比较高

(西城一模)4.有一种生活在热带的果蚁,将自己含有蛋白酶的排泄物排在收集来的落叶上,用这些落叶来培养真菌,然后以腐叶做为自己的食物来源.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能促进落叶中纤维素的分解

B.果蚁与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C.果蚁和真菌都是分解者,共同促进碳、氮元素的循环

D.果蚁从落叶中同化的能量可通过食物残渣传递给真菌

清华附中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

31.(16分)研究者调查了秦岭山地不同海拔9个红桦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所示。

(1)秦岭山地的全部红桦可称为一个__________。

在野外调查中,很难从外部特征确定红桦种群的准确年龄,通常以红桦立木的胸径结构(种群中不同胸径大小的个体数)代替其_________结构,来进一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2)区别不同群落的最重要特征是_________,在野外群落调查中,首先识别组成群落的____________并列出它们的名录,这是测定物种丰富度的最简单方法。

调查发现,群落A以红桦纯林形式存在,群落物种丰富度________。

A~I群落发育阶段不同,红桦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呈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趋势,且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发育的_______期最高。

(3)在群落发育晚期,由于不同植物间的_________加剧,导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

(4)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配置在红桦林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结构,这种结构提高了群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31.(16分)

(1)种群(1分)年龄(1分)

(2)物种组成(1分)物种(各种生物、生物种类)(1分)较低先增加后减少中(C、D、E)(3)竞争

(4)垂直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

2014大兴区高三一模

31.(16分)鬣蜥是环境变化的指示生物,科学家常以鬣蜥为对象进行生态学研究。

(1)野外调查某种小鬣蜥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法。

该种小鬣蜥主要以植物为食,有时也捕食植食性昆虫,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来看,它处于。

该种小鬣蜥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固定的能量。

(2)科学家利用某群落中的大、小两种鬣蜥进行实验。

实验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

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

实验设置及结果如下(每组大、小鬣蜥的初始数量相同):

实验设置

结果

干旱

A组:

不做处理

B组:

将大鬣蜥移走

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A组明显增加

C组:

将小鬣蜥移走

大鬣蜥的存活率比A组略有增加

湿润

D组:

E组:

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D组无明显差异

F组:

大鬣蜥的存活率与D组无明显差异

从A、B、C三组的实验结果分析,推测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是。

从D、E两组的实验结果分析,可知出现E组结果的原因是。

根据气候条件分析,A、D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的是组,A、D两组所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是组,原因是。

从实验过程来看,同一个种群的K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

(1)标志重捕法(2分);

第二、第三营养级(只写一个不给分)(2分);

生产者

(植物)(2分)

(2)①竞争(2分)

②食物充足,大小两种鬣蜥间的竞争较弱(答出食物丰富即给分)(2分)

③D(1分)D(1分)其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更复杂(答出其中一点或解释合理即给分)(2分)

不是(2分)

2014年通州区生物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31.(16分)为研究某地区自然保护区四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情况,研究小组获得如下结果。

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样地

编号

生态系统

海拔(m)

优势树种的密度(株/hm2)

凋落物现存量(kg/hm2)

N、P、K、Ca、Mg五种元素的年归还总量(kg/hm2.a)

常绿阔叶林

780

987

6807.97

352.84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1670

731

7118.14

323.77

落叶阔叶林

1970

530

6975.2

303.33

亚高山针叶林

2570

430

4250.67

243.98

(注:

森林凋落物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内由生物组分产生并归还到林地表面,作为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来源,借以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所有有机物的总量。

(1)自然保护区中各种生物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分布差异体现了_____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其意义是 

(2)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为尽量减少实验误差,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应注意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表中数据分析,四块样地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大的是 

(填编号),受生物内部因素和海拔梯度引起的气候变化等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凋落物的养分归还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现_____________的趋势。

(4)在无外界因素的干扰下,群落会演替到顶极群落阶段,即实现了生态系统的 

多样化、 

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此时群落的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生产量和消耗量达到 

 

31.(16分)

(1)群落提高了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2)随机取样计算平均值

(3)丁降低或下降

(3)物种群落结构平衡状态

顺义区2014届高三第二次统练

31.(16分)某研究小组在雅玛里克山东北坡海拔890~1290m范围内,按80m间距划分6

种梯度样带分别以(A、B、C、D、E、F表示),在每个样带内选3个样点,在每个样

点按距地表深度0~5cm、5~10cm、10~15cm、15~20cm四层进行采样。

统计不同海

拔高度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情况,结果如下表。

(1)调查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数,应采用的方法是,确定每个样带的三个

样点时应选取。

(2)在雅玛里克山的东北坡,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土壤动物个体数的变化趋势是,原因之一是随着温度逐渐降低,生态系统中的能力下降,导致作为土壤动物食物来源的减少。

(3)土壤动物丰富度的变化趋势是。

(4)土壤动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它们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样带

个体数

类群数

890

A

2631

35

970

B

1816

33

1050

C

1341

29

1130

D

637

25

1210

E

628

19

1290

F

322

17

31.(除第二问第三、四两个空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16分)

(1)样方法随机

(2)逐渐减少分解者分解植被

(3)逐渐降低

(4)异养型分解者和消费者

(2015新课标卷Ⅰ,4,6分)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答案】D

【解析】草本阶段的丰富度小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A错误;

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比草本阶段的空间结构要比草本阶段的空间结构要复杂,B错误;

草本阶段群落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自我调节能力也小于灌木阶段的群落,C错误;

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上一个阶段为下一个阶段的形成创造了适宜的环境,D正确。

(2015新课标卷Ⅰ,31,10分)31.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牌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

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类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

研究表明:

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答案】

(1)增长型、衰退性、稳定型1:

1:

1保持稳定

(2)活动能力(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析】

(1)种群的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0+、1+、2+的个体总数为400,3+→8+的个体总数及9+及大于9+的个体总数均为400,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的个体数的比例为1:

1。

推知该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2)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015新课标卷Ⅱ,31,8分)31.(8分)

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

⑴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①;

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②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⑵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⑶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1)2.2头/km22头/km2(每空2分,共4分)

由于乙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

(3分,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

(2)大于(1分)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计算、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及能量流动,难度中等。

(1)①该生态系统乙种动物种群密度为550头/250km2=2.2头/km2;

②当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此时乙种动物种群密度为500头/250km2=2头/km2。

(2)捕食者数量增加会导致被捕食者数量减少,反之亦然。

丙捕食乙,丙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的数量减少;

乙捕食甲,乙的数量减少,导致甲的数量增加。

乙种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丙种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逐级递减的,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2015福建卷,4,6分)4、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考查识记、理解和运算能力。

难度适中。

[解析]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A错误;

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780+4200)/31920=25%,B正确;

太阳鱼消耗的能量主要为呼吸消耗,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C错误;

生态系统应包括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生物网中不包括分解者,D错误。

[方法技巧]1.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2.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3.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

100%,下一营养级若为多个,应先求和再计算传递效率

(2015新课标卷Ⅱ,4,6分)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B

【解析】本题通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考查学生的识记与理解能力,难度较小。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A正确;

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没有能量的输入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阶段,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处于动态平衡,B错误;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稳定,D正确。

(2015安徽卷,29Ⅱ,9分)

Ⅱ(9分)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

(1)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信息素(E)-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可破坏其种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Ⅱ科研人员对板栗园内的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5年的检测,结果如图。

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不对果园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

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Ⅱ、[答案]

(1)性别比例

(2)捕食

(3)在果树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被分解者分解和未分解的残枝败叶

(4)一年生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

[解析]

(1)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性信息素(E)-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可破坏其种群性别比例。

(2)根据图示可以看出:

随着栗瘿蜂的数量增长,长尾小蜂的数量也增长,而栗瘿蜂的数量先下降,长尾小蜂的数量随后也出现下降,所以二者的中间关系应该是捕食。

(3)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其余的能量去处还有:

在果树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被分解者分解和未分解的残枝败叶。

(4)在草本和灌木混生阶段,由于一年生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所以在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的草本植物生长。

(2015重庆卷,9,10分)9.(10分)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

据题9图回答下列问题:

(1)0(起始年)→a年,欧洲兔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增长。

若起始年种群数量为24只,则a年种群数量Na=;

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锐减。

(2)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

据a→b年欧洲兔和袋鼠数量的变化推测,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

(3)c年控制狐狸数量,并引入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后,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稳定。

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方式是。

(4)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的原因是。

(1)24λa

生物多样性

(3)负反馈调节

(4)欧洲兔对黏液瘤病毒的抗性增强

(1)由题意可知,欧洲兔从0→a年种群

数量每年以一定量的倍数(λ)增长,表明欧洲兔呈现J型增长,其增长模型可表示为Nt=N0λa。

若N0=24,则a年后种群数量为Na=24λa。

若对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欧洲兔的数量不加以防治,其数量将急剧增加,会导致草场退化,最终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

(2)由题意可知,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此时兔的数量应减少,由图可知,此时袋鼠的数量急剧下降,两者呈现此消彼长的变化趋势,表明二者为捕食关系。

(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4)由于黏液瘤病毒对欧洲兔具有选择作用,d年后,对黏液瘤病毒具有抗性的个体数增加,使得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

1.(2015合肥二检,6)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生态系统在20年内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单位:

株/平方米)

第1年

第5年

第10年

第15年

第20年

物种a

5

10

2

物种b

l

3

物种c

1

8

6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第1-20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不断升高然后再逐渐降低

B.第1-10年内,物种b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重合周期较长有关

C.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D.第10-15年内,物种a逐渐消失的原因可能与其不能适应弱光环境相关

【答案】D

2.(2015泰州市一模,11)下图表示某海域大黄鱼种群的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被捕食,则调查值偏高

C.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c点时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D.c点时种群数量未达到K值,其增长速率与a点相同

【答案】C

3.(2015泰州市一模,24:

多选)下列有关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减少实验误差采取的措施

调查某草地上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增加样方的数目,随机取样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酶与底物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发生率

 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

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时长

 观察多个装片、多个视野的细胞并统计

【答案】ACD

4.(2015·

宿州高三第一次质检,24)下表为三个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

草原类型

草甸草原

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

植物总种数

160

100

80

平均种数(种数/平米)

20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