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习题谜底Word格式.docx
《统计学原理习题谜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原理习题谜底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标志是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某特征或属性,即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
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是标志的实际体现者。
例如:
学生的"
成绩"
是标志,而成绩为"
90"
分,则是标志表现。
6.如何认识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
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总体单位是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
总体和总体单体是互为存在条件地连接在一起的,没有总体单位,总体就不存在了;
但总体布局单位也不可能离开总体而单独存在,如离开了总体,则无法确定总体单位。
7.什么是普查?
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都是全面调查,二者有何区别?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全面调查。
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虽然都是全面调查,但两者是有区别,普查属于不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反映国情国力等基本统计资料;
而全面统计报表属于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经常掌握的各种统计资料。
全面统计报表需要经常填报,因此,报表内容固定,调查项目少;
而全面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在调查时可以包括更多的单位,分组更细,调查项目更多。
普查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不宜经常组织,因此取得经常性的统计资料还需靠全面统计报表。
8.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
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的关系是总体与个体的关系。
调查对象是由调查目的决定的,是应搜集其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
调查单位也就是总体单位,是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调查目的的不同二者可以互相变换。
第二章习题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B 5.B 6.A7.D 8.B 9.B 10.B11.B12.B13.D14.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E2.ABE3.BDE4.BCDE5.ABCE6.ABCD7.CE8.BDE
1.准确性、及时性2.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3.被研究总体的范围、调查登记时间是否
连续4.调查单位、报告单位5.单台生产设备、工业企业6.每一个人、每一住户
7.周期性普查、抽样调查8.时点、标准时间9.重复、遗漏10.基层报表、综合报表11.重点调查
1.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确定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确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4)确定调查时间和时限。
(5)组织实施计划。
2.举例说明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区别与联系。
两者的区别:
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是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
填报单位是负责向上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
两者一般情况下是不一致的。
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单位是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而填报单位是每一个工业企业。
两者的联系:
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时是一致的。
对工业企业进行普查时,调查单位是每一个工业企业,而填报单位也是每一个工业企业,两者一致。
3.简述抽样调查的优点和作用。
抽样调查的优点有:
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和灵活性;
抽样调查的作用表现为:
(1)解决全面调查无法或很难解决的问题;
(2)补充和订正全面调查的结果;
(3)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查和控制;
(4)用于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
4.抽样调查的特点是什么?
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它是通过对样本的调查来推断总体,从而达到对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
按照随机原则取样是抽样调查的另一个特点。
第三章习题答案
二、单选
1.B2.A3.B4.B5.B6.B7.A8.B9.D10.A11.C12.C
1.ADE2.ABCD3.ACE4.ABE5.CDE6.ACD
7.BCDE8.ACD9.AC10.ACDE11.BCDE
1.标志值、指标值
2.品质分组、变量分组
3.
单项式分组、组距式分组
4.品质分配数列、变量数列
5.頻数、頻率
6.各组頻率大于零、各组頻率之和等于1(或100%)
1.为什么说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标志的选择?
答案:
统计分组就是把总体按某一标志来分门别类,选择不同的标志就有不同的分组、不同的分组体系。
分组标志是作为现象总体划分各个不同性质的组的标准或根据,选择得正确与否,关系到能否正确反映总体的性质特征、实现统计研究的目的任务。
所以,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标志的选择和分组界限的确定。
2.简述变量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件。
变量分组包括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
离散变量变动幅度小,分组可以选择单项式分组。
如果离散变量的变动幅度较大,分组应该选择组距式分组。
而对于连续变量只能用组距式分组。
3.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
按数量标志分组,其变量有两种类型:
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
前者描述对象的数量特征,可以按一定次序排列举它的数值;
后者描述的数量特征在一个区间里可以有无限个数值,无法一一列举。
按变量的不同特征,在分组时,离散型变量如果幅度小,分组可以是单项式;
如变动大,分组应该用组距式分组。
而连续型标志变量由于无法逐一列举其数值,其分组只能是组距式分组。
但在分组时,以免出现总体单位在各组的重复或遗漏。
4.什么是统计分组?
统计分组可以进行哪些分类?
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称为统计分组。
统计分组按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
按分组标志的多少为分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为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
5.什么是统计分布?
它包括哪两个要素?
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把所有单位按组归并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统计分布。
统计分布包括的两个要素是:
一是总体按某标志分的组;
二是各组所占有的单位数。
六、计算题
1.解:
(1)排序(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
(2)计算全距798—220=578;
(3)分组距=全距÷
组数=578÷
6=96.3≈100
等距分组
频数
频率%
向上累计频数
向上累计频率%
向下累计频数
向下累计频率%
200~300
3
10.0
30
100.0
300~400
5
16.6
8
26.6
27
90.0
400~500
9
30.1
17
56.7
22
73.3
500~600
7
23.3
24
80.0
13
43.3
600~700
6
20.0
700~800
2.解:
(1)列表:
成绩
学生人数(人)
频数(%)
60分以下
60—70
70—80
80—90
90—100
4
12
15
15.0
30.0
37.5
7.5
合计
40
(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数量标志”;
分组方法为:
变量分组中的组距式分组,而且是开口式分组;
本班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的形态。
第四五章习题答案
1.B2.B3.A4.B5.B6.A7.B8.C9.B10.B11.C12.B13.B14.C15.C
16.A17.C18.A19.B20.B21.A22.C23.C24.A25.B26.D27.B28.B29.C30.C
31.D32.B33.C34.B35.A36.B37.D
1.AB2.DE3.ADE4.CE5ACE6.ACDE7.ACD8.BDE9.ABD
四、填空题部分
1.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标志总量2.相对、平均3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4.实物指标、价值指标5.有名数、无名数6.累计法、水平法
7.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8.结构9.百分数或倍数、复名数
10.绝对数、相对数11.数值、位置12.标志值、次数13.强度相对、平均
五.简答题部分
1.简述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答案:
变异指标又称标志变动度,是综合反映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的指标。
在统计分析研究中,变异指标的作用表现为:
(1)变异指标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离中趋势。
(2)变异指标可以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
(3)变异指标说明现象变动的均匀性或稳定性。
2.什么是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在什么条件下应用?
变异系数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变异指标。
它是通过变异指标中的全距、平均差或标准差与平均指标对比得到的。
常用的是标准差系数。
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
由于全距、平均差和标准差都是绝对指标,其数值的大小不仅受到各单位标志值差异程度的影响,而且受到总体单位标志值本身水平高低的影响。
所以在对比不同水平的变量数列之间标志值的变异程度时,为了消除数列水平高低的影响,就必须计算变异系数。
3.简述强度相对指标与其他相对指标的区别?
强度相对指标和其他相对指标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它不是同类现象指标的对比;
强度相对指标的计算结果主要是用有名数表示,而其他相对指标则用无名数表示;
当计算某些强度相对指标时,由于分子和分母的互换,有正、逆指标之分,而其他相对指标则无此情况。
4.简述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
(1)指标的含义不同。
强度相对指标说明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密度或普遍程度;
而平均指标说明的是现象发展的一般水平。
(2)计算方法不同。
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虽然都是两上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但强度相对指标分子和分母的联系,只表现为一种经济关系,而平均指标分子和分母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即分子是分母(总体单位)所具有的标志,对比结果是对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平均。
5.简述平均指标的特点和作用。
平均指标的特点表现为:
(1)把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抽象化了;
(2)平均指标是个代表值,代表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平均指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它可以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
(2)可以用来比较同类现象在不同单位的发展水平,以说明生产水平、经济效益或工作质量的差距;
(3)可用来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6.简述时点指标与时期指标的区别?
时点指标与时期指标的区别在于:
(1)时期指标的指标值具有连续性,而时点指标的指标值不具有连续性;
(2)时期指标的指标值可以累计相加,而时点指标的指标值不能累计相加;
时期指标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而时点指标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六.计算题部分
1.
(1)4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次数分布表为:
按日加工零件数分组
工人数(人)
25—30
30—35
35—40
40—45
45—50
10
20
100
(2)平均日产量
(件)
2.
(1)40名学生成绩的统计分布表:
按学生成绩分组
各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比重(%)
60以下
(2)分组标志为"
,其类型是数量标志。
分组方法是变量分组中的组距分组,而且是开口式分组。
该班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
正态分布"
形态。
3.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件/人)
4.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
(分)
乙班学生的标准差
因为0.129〉0.120,所以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更具有代表性。
5.解:
降低劳动量计划完成程度=
计算结果表明,降低劳动量差0.53%完成计划。
6.解:
产值计划比上年增长程度=105%/103%-100%=1.94%
降低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7.解:
2007年计划规定的完成程度为109%;
2007年实际完成程度为115%
则2007年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
9.解:
这样的计算结果同未分组的原始数据计算的平均数不一定相同。
如果各组平均值和组中值相等,这样的计算结果同未分组的原始数据计算的平均数一定相同;
如果各组平均值和组中值不等,则这样的计算结果同未分组的原始数据计算的平均数不同,因为用组中值近似替代组平均值进行计算,所得结果就是一个近似值。
10.解:
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为
11.解:
从总平均数看,A车间工人劳动生产率高于B车间工人劳动生产率9(255-246),但各个技术级别的工人劳动生产率(人均完成工时定额)都是A车间低于B车间。
出现这种组平均数和总平均数不一致的原因在于,A、B两个车间各个技术级别的工人数结构的不同。
A车间劳动生产率高的工人数占总人数的50%,劳动生产率为250的工人数占总人数的30%,劳动生产率低的工人数占总人数的20%,B车间劳动生产率高的工人数只占总人数的20%,劳动生产率为260的工人数占总人数的40%,而劳动生产率低的工人数却占总人数的40%。
12.解:
A单位的平均采购价格
(元/吨)
B单位的平均采购价格
平均数的大小受各组变量值和权数两个因素的影响,A、B两个单位各批采购单价相同,但采购金额不同,因此两个施工单位的平均采购价格不一样。
13.解:
品种
价格(元)
X
甲市场
乙市场
成交额m
成交量m/x
成交量f
成交额xf
甲
乙
丙
1.2
1.4
1.5
1.2
2.8
1.5
1
2
2.4
1.4
合计
——
5.5
5.3
甲市场平均价格
(元/斤)
乙市场平均价格
甲市场平均价格高,其原因是乙市场成交价格低的甲品种成交量比重大于甲市场,而成交价格居于中间的乙品种的成交量比重甲市场大于乙市场。
14.解:
(1)根据调和平均数计算公式计算的平均利息率为:
(2)根据算术平均数计算公式计算的平均利息率为:
15.解:
两种计算均不正确。
平均计划完成程度的计算,因各车间计划产值不同,不能对其进行简单平均,这样也不符合计划完成程度指标的特定涵义。
正确的计算方法是:
平均单位成本的计算也因各车间的产量不同,不能简单相加,产量的多少对平均单位成本有直接影响。
故正确的计算为:
平均单位成本
16.解:
(1)恩格尔系数的中位数
44.63%
中位数说明该城市居民一半的人恩格尔系数高于44.63%,一半的人恩格尔系数低于于44.63%。
恩格尔系数的众数
46.05%
恩格尔系数的众数说明该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大部分在46.05%左右分布。
(2)
(3)上面计算的算术平均数能说明该城市恩格尔系数的一般水平。
因为中位数、众数、算术平均数三者接近相等,恩格尔系数接近对称分布,这时就应选择算术平均数作为集中趋势的代表值。
17.解:
(1)甲班组:
平均每人产量
全距
平均差A、D
标准差
;
标准差系数
。
乙班组:
全距
平均差A、D=
标准差系数
(2)分析说明:
从甲、乙两组计算结果看出,尽管两组的平均每人产量相同,但乙班组的标志变异指标值均小于甲班组,所以,乙班组的人均产量的代表性较好。
18、解:
试种地段
播种面积(亩)f
收获率(公斤/亩)x
产量(公斤)xf
x-
f
一号品种
A
2.0
450
900
37.8
1428.84
2857.68
B
385
577.5
-27.2
739.84
1109.76
C
4.2
394
1654.8
-18.2
331.24
1391.208
D
420
2226
7.8
60.84
322.452
13.0
5358.3
2560.76
5681.1
(公斤/亩)
(公斤)
及5.07%
经计算得知:
,所以一号品种更具有推广价值。
19.解:
(万元)
第六章习题答案
1.D2.C3.C4.C5.D
6.D7.D8.B9.C
10.C
11.B12.B
13.C14.A
15.D
16.D17.C18.B
19.C
20.A
21.C
22.C
1.CDE2.CDE3.ACE4.ACDE5.BC6.CD7.AD
四、计算题
1.
解:
商品流通费用率(c)=商品流通费用总额(a)/商品纯销售额(b)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c商品流通费用率(%)
a商品流通费用额(百元)
b商品纯销售额(百元)
3.50
9.86
281.71
2.99
8.78
293.65
2.95
8.50
288.14
2.98
9.91
332.55
4.58
11.05
241.27
3.81
12.00
314.96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3.02
11.84
392.05
4.00
10.96
274.00
3.75
11.58
308.8
3.27
7.86
240.37
3.95
8.05
203.80
10.00
218.34
∑a=120.39∑b=3389.64
=
=
=3.55%
02年底
03年底
04年底
05年底
06年底
07年底
c定期储蓄存款占全国储蓄存款总额的%
78.25
80.16
80.15
78.28
75.40
a定期储蓄存款
(亿元)
16838.7
23778.2
30873.4
36226.7
41791.6
44955.1
b全国储蓄存款总额(亿元)
21519.1
29663.4
38519.5
46278.4
53407.8
59622.1
=
=78.47%
3.解:
-1=1.0877-1=8.77%
4.解:
一季
二季
三季
四季
平均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747.5
737.5
762.5
725.0
755.0
704
792
830
656
745.5
季节比率(%)
94.43
106.24
111.33
87.99
100.00
年份
平均季度工作量
指数平滑预测值(初始值747.5,α=0.1)
2008年
————
0.1*747.5+0.9*747.5=747.5
0.1*737.5+0.9*747.5=746.5
0.1*762.5+0.9*746.5=748.1
0.1*7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