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域网组网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5965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2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局域网组网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局域网组网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局域网组网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局域网组网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局域网组网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局域网组网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

《局域网组网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局域网组网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局域网组网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五节路由汇总

第六节访问控制列表

第七节NAT

第七章交换机

第一节交换机概述

第二节交换机性能参数、分类以及选购原则

第三节交换机指示灯

第四节交换机的级联与堆叠

第五节交换机的配置

第六节生成树协议

第八章虚拟局域网

第一节VLAN概述

第二节VLAN的分类

第三节VLAN配置

第四节跨越交换机的VLAN

第五节单臂路由

第六节虚拟专用网

第七节三层交换

第九章无线局域网

第一节无线局域网概述

第二节无线局域网的传输标准

第三节WLAN组网元素

第四节WLAN组网结构

第五节组建对等无线网

第六节家庭无线局域网配置

第七节家庭无线网络的维护

第十章网络工程

第一节网络工程概述

第二节网络规划与设计

第三节Windows常见服务器的搭建

第四节磁盘管理

第十一章综合实例

第一节校园网组建

第二节企业网组建案例

《局域网组网原理》复习资料

一、客观部分:

(单项选择、多项选择)

(一)、单选题

(1)计算机网络由3大部件组成,它们是(A)。

A)主机、通信设备和通信介质B)主机、PC机和通信介质

C)主机、通信设备和路由器D)主机、通信介质和通信信道

★考核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主机是信息资源和网络服务的载体,是对终端处理设备的统称。

通信设备接收源主机或其他通信设备传入的数据,在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后转发给下一通信设备或目的主机。

主机和通信设备之间,通信设备和通信设备之间通过传输介质互联。

(2)OSI将计算机网络分成7层,它们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C)、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A)控制层B)协调层C)网络层D)调制层

ISO/OSI参考模型

附1.1.2(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OSI参考模型中,主机之间传送信息的问题被分为七个较小且更容易管理和解决的小问题。

每一个小问题都由模型中的一层来解决。

这七层从低到高叫做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3)关于共享式以太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C)。

A)逻辑结构分为总线型和星型两种B)数据传输采用全双工方式

C)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为CSMA/CDD)覆盖的地理范围与网络速度无关

共享式以太网的原理

附1.1.3(考核知识点解释):

共享式以太网的物理拓扑分为总线型和星型两种,不是逻辑结构;

其传输方式为半双工,而不是双工;

覆盖的地理范围与网络速度有关,而不是无关。

(4)100BASE-TX使用的传输介质为(A)。

A)非屏蔽双绞线B)屏蔽双绞线C)光纤D)同轴电缆

100Mbps以太网

附1.1.4(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100BASE-TX中使用非屏蔽双绞线是标准规定的。

(5)在以太网卡中,发送数据通常使用的线号为(A)。

A)1和2B)3和4C)5和6D)7和8

10/100Mbps以太网中的非屏蔽双绞线

附1.1.5(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10/100Mbps以太网卡中,1、2线做发送线,3、6线做接收线。

(6)以太网交换机的数据转发方式分为3种,它们是存储转发交换、直接交换和(C)。

A)间接交换B)递进交换C)碎片隔离交换D)碎片保护交换

交换机的数据转发方式

附1.1.6(考核知识点解释):

存储转发:

完整地接收并缓存数据帧,然后转发;

直接交换:

边接收边检测,检测到目的地址后立即转发;

碎片隔离:

检查是否为冲突碎片,如果是则丢弃。

(7)802.11g规定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C)。

A)2MbpsB)11MbpsC)54MbpsD)600Mbps

无线局域网的技术标准

附1.1.7(考核知识点解释):

802.11g标准规定的最高速率为54Mbps。

(8)在互联解决方案中,有一种方案要求路由器对转发的每一个数据包独立进行选路。

这种方案是面向(B)的解决方案。

A)连接B)非连接C)物理D)逻辑

面向非连接互联网解决方案

附1.1.8(考核知识点解释):

面向非连接的解决方案是目前多数互联网使用的方案,它独立对待每个信息单元,这些信息单元经过一系列的网络和路由器,最终到达目的结点。

(9)在IP数据报的报头中有两个表示长度的域,其中(C)。

A)报头长度和总长度都以32位双字为计数单位

B)报头长度和总长度都以8位字节为计数单位

C)报头长度以32位双字为计数单位,总长度以8位字节为计数单位

D)报头长度以8位字节为计数单位,总长度以32位双字为计数单位

IP数据报的格式

附1.1.9(考核知识点解释):

报头长度以32位双字为单位,指出该报头区的长度;

总长度以8位字节为单位,表示整个IP数据报的长度。

(10)当路由器发现一个IP数据报的TTL域小于0后,它需要抛弃该数据报并发送(B)。

A)目的地不可达报告B)超时报告

C)参数出错报告D)时间戳报告

ICMP差错控制

附1.1.10(考核知识点解释):

生存周期用于防治数据报在网络中无休止地流动。

当TTL域小于0后,在删除报文的同时发送ICMP超时报告,以通知源主机。

(11)UDP的端口号使用多少个8位组表示?

(B)

A)1B)2C)4D)8

UDP的端口号

附1.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UDP的端口号为16位,即2个8位组。

(12)有一种NAT技术需要网络管理员首先为其分配一个IP地址池,NAT设备在转发数据包前选择地址池中的空闲IP地址并进行映射,其端口保持与源数据包相同。

这种NAT技术形式叫做(B)。

B

A)静态NATB)动态NAT

C)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PTD)多IP地址NAT

NAT的技术类型

附1.1.12(考核知识点解释):

NAT的主要技术类型有3种,它们是静态NAT、动态NAT和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PT。

其中,动态NAT需要网络管理员首先为其分配一个IP地址池,NAT设备在转发数据包前选择地址池中的空闲IP地址并进行映射,其端口保持与源数据包相同。

(13)域名解析的两种方式为(D)。

A)递归解析和服务器解析B)服务器解析和客户机解析

C)客户机解析和反复解析D)反复解析和递归解析

域名解析

附1.1.13(考核知识点解释):

域名解析有两种方式,一种叫递归解析,另一种叫反复解析。

使用递归解析方式的解析器希望其请求的域名服务器能够给出域名与IP地址对应关系的最终答案,一次性完成全部名字-地址变换过程;

采用反复解析方式的解析器每次请求一个域名服务器,如果该域名服务器给不出最终的答案,那么解析器再向其他的域名服务器发出请求

(14)在DNS资源记录中,类型“MX”表示(B)。

A)主机地址B)邮件交换机C)域名服务器D)别名

资源记录

附1.1.14(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DNS资源记录中,类型“MX”表示邮件交换机或邮件服务器。

(15)在命令“nslookupwww.abc.gov192.168.1.25”中,192.168.1.25指的是(D)。

A)本机的IP地址B)本机默认路由的IP地址

C)www.abc.gov主机的IP地址D)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

测试配置的DNS服务器

附1.1.15(考核知识点解释):

Nslookup命令的形式为“nslookuphostserver”,其中host需要查找IP地址的主机名,server指查找使用的域名服务器。

(16)在Web浏览器中,负责接收用户鼠标和键盘数据的是(A)。

A)控制单元B)客户单元C)解释单元D)服务单元

Web浏览器

附1.1.16(考核知识点解释):

浏览器由一个控制单元和一系列的客户单元、解释单元组成。

控制单元接收用户的键盘或鼠标输入,并调用其他单元完成用户的指令。

(17)在HTTP响应报文中,状态“200”表示(A)。

A)请求成功B)重定向C)客户方出错D)服务器方出错

HTTP响应报文

附1.1.17(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HTTP响应报文中,“2xx”状态码表示成功。

(18)在电子邮件系统中,客户机通常(C)。

A)发送和接收邮件都使用SMTPB)发送和接收邮件都使用POP

C)发送邮件使用SMTP,接收邮件使用POPD)发送邮件使用POP,接收邮件使用SMTP

电子邮件的传递过程

附1.1.18(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TCP/IP互联网中,邮件服务器之间使用SMTP相互传递电子邮件。

而电子邮件应用程序使用SMTP协议向邮件服务器发送邮件,使用POP或IMAP协议从邮件服务器的邮箱中读取邮件。

(19)在使用SSL协议访问Web站点时,需要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C)。

A)B)httpa:

//

C)D)httpt:

访问安全的Web站点

附1.1.19(考核知识点解释):

利用SSL访问安全的Web站点需要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以“https:

//”开始的网站地址。

(20)HFC技术的发展是和一个网络的普及分不开的,这个网络是(A)。

A)有线电视网B)无线局域网C)有线电话网D)无线电话网

HFC接入方式

附1.1.20(考核知识点解释):

HFC是在有线电视网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充分利用了有线电视网络覆盖面广、带宽宽的优越性。

(21)发送方通过ping命令发送ICMP请求报文,即使接收方能够正确应答,也不能说明(C)。

A)对方可达B)发送方的ICMP软件运行正常

C)发送方和接收方使用相同的网卡D)接收方的ICMP软件运行正常

ICMP请求/应答报文

附1.1.21(考核知识点解释):

使用ping命令发送的请求报文接收方能够正确应答,可以说明:

接收方可达;

发送方和接收方的ICMP软件和IP软件工作正常;

ICMP报文经过的中间路由器的路由选择功能正常。

(22)以下IP地址中,属于B类IP地址的是(C)。

A)12.8.6.103B)99.87.65.4C)128.22.56.1D)202.113.16.10

IP地址的分类

附1.1.22(考核知识点解释):

IP地址由32位组成,其中A类地址最高位为“0”,B类地址的最高2位为“10”,C类地址的最高3位为“110”,D类地址的最高4位为“1110”,E类地址的最高5位为“11110”。

(23)如果一台主机的IP地址为128.22.25.6,掩码为255.255.240.0,那么它所处的网络(包括子网)为(C)。

A)128.22.25.0B)128.20.0.0C)128.22.16.0D)128.22.8.0

子网编址与无类别IP编址

附1.1.23(考核知识点解释):

(128.22.25.6)&

&

(255.255.240.0)=128.22.16.0

(24)在Windows系统中,显示缓存区的ARP表项可以使用的命令为(A)。

A)arp–aB)arp–bC)arp–cD)arp–d

显示主机高速缓冲区中的ARP表

附1.1.24(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Windows系统中,显示缓存区的ARP表项可以使用的命令为“arp–a”。

(25)在以太网交换机中,通常包含有一张表。

这张表是(D)。

A)IP地址表B)MAC地址表

C)端口/IP地址映射表D)端口/MAC地址映射表

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过程

附1.1.25(考核知识点解释):

以太网交换机的转发工作依赖于交换机中的端口/MAC地址映射表,该表记录了计算机和所连交换机端口的对应关系。

(26)在Cisco交换机中,“showmac_address_table”命令的含义是(B)。

A)显示MAC地址表B)显示端口/MAC地址映射表

C)修改MAC地址表D)修改端口/MAC地址映射表

查看交换机的端口/MAC地址映射表

附1.1.26(考核知识点解释):

“showmac_address_table”命令用于显示交换机中的端口/MAC地址映射表。

(27)无线局域网采用的扩频技术主要包括两种,它们是(B)。

A)跳频扩频和正交频分扩频B)跳频扩频和直接序列扩频

C)正交频分扩频和直接序列扩频D)直接序列扩频和多入多出扩频

无线传输技术

附1.1.27(考核知识点解释):

扩频技术能将数据基带信号频谱扩展几倍或几十倍,以牺牲通信频带带宽为代价,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和安全性。

无线局域网采用的扩频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跳频扩频,一种是直接序列扩频。

(28)802.11无线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为(B)。

A)CSMA/CDB)CSMA/CAC)WCDMAD)TD-CDMA

CSMA/CA

附1.1.28(考核知识点解释):

802.11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为CSMA/CA,即带有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802.3采用的是CSMA/CD,即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29)802.11帧头中含有(D)个地址域。

A)1B)2C)3D)4

802.11帧格式

附1.1.29(考核知识点解释):

802.11帧中含有4个地址域,它们通过与“发自DS”和“源自DS”组合,表明无线网络中设备的地址。

(30)网络互联解决方案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它们是(B)。

A)面向物理的和面向逻辑的B)面向连接的和面向非连接的

C)面向技术的和面向管理的D)面向物理的和面向虚拟的

网络互联解决方案

附1.1.30(考核知识点解释):

网络互联解决方案可以有2种。

面向连接的解决方案要求两个结点在通信时建立一条逻辑通道,所有的信息单元沿着这条逻辑通道传送;

面向非连接的解决方案独立对待每个信息单元,这些信息单元经过一系列的网络和路由器,最终到达目的结点。

(31).采用距离向量算法的路由协议是(B)。

A.OSPFB.RIPC.RARPD.CDMA

路由协议

附6.2.1(考核知识点解释):

RIP协议采用距离向量算法,是一种距离向量协议。

(32).在参考模型中,路由协议工作在(B)。

A.物理层B.网络层C.表示层D.链路层

附6.1.1(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TCP/IP协议中,路由协议工作在IP层,负责寻找报文的最佳路径。

(33).为了防止形成环路路由,RIP路由定义了最大跳数,为(C)。

A.13B.14C.15D.16

RIP协议

附6.2.1.(考核知识点解释):

RIP协议使用跳点数来衡量到达目的地的距离数,最大跳数为15,第16跳为不可到达。

(34).假设路由表里有10.1.1.0/24,10.1.2.0/24,10.1.3.0/24,则聚合后通告路由可以是(D)。

A.10.1.1.0/24B.10.1.2.0/24C.10.1.3.0/24D.10.1.0.0/16

路由汇聚

附6.5.1(考核知识点解释):

计算路由汇总,需要判断这些IP地址最左边多少位相同,上面三个地址左边16位相同。

(35).路由器的包过滤通过(A)来实现。

A.配置访问列表B.配置路由协议C.配置静态路由D.配置默认路由

访问控制列表

附6.6.1(考核知识点解释):

使用访问控制列表,可以决定哪种类型的通信流量被传发,哪种类型的通信流量被阻塞。

(36).以下不属于私有IP地址的是(B)

A.10.1.2.3B.202.113.16.17C.192.168.0.1D.192.168.2.45

NAT

附6.7.1(考核知识点解释):

私有地址属于非注册地址,是专门为组织机构内部使用而划定的,无法连接到Internet,但经过NAT转换可以。

(37).在参考模型中,一般而言交换机工作在(B)。

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应用层

交换机概述

附7.1.2(考核知识点解释):

交换机是很重要的一类网络设备,在OSI参考模型中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38).端口指示灯为绿色闪烁状态说明(C)。

A.没有连接链路B.有连接链路,无活动

C.链路上有数据流传输D.链路出现了故障

交换机指示灯

附7.3(考核知识点解释):

交换机通过灯的颜色反映交换机的工作状态。

端口状态指示灯绿色闪烁表示链路上有数据流传输。

(39).生成树协议使交换机上的冗余端口处于(A)。

A.阻断状态B.监听状态

C.学习状态D.转发状态

生成树协议

附7.6(考核知识点解释):

生成树协议通过在交换机上运行复杂的算法,使冗余端口处于“阻断状态”,只有一条链路生效。

(40).将一个物理的LAN逻辑地址划分为不同的广播域的技术是(C)

A.NATB.防火墙C.VLAND.路由

VLAN概述

附8.1(考核知识点解释):

VLAN技术可以利用交换机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不同的广播域。

每个VLAN都包含一组有着相同需求的计算机。

(41).在(A)模式下对交换机的各种接口进行配置,如IP地址、数据传输率。

A.接口配置B.全局配置C.普通用户D.特权用户

交换机配置

附7.5.2(考核知识点解释):

交换机配置有多种命令模式,以此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在接口配置模式下可以对交换机的各种接口进行配置,如IP地址、数据传输率、封装协议等。

(42).TELNET协议使用的端口是(D)

A.20B.21C.22D.23

协议端口

附6.6.4(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常见协议中,TELNET协议采用TCP,端口号是23。

(43).WWW应用使用的传输层协议是(A)

A.TCPB.UDPC.FTPD.ARP

应用协议

在常见协议中,WWW协议采用TCP,端口号是80。

(44).检查网络连通情况可以采用命令(A)

A.pingB.showC.showipD.enable

路由器配置

附5.2(考核知识点解释):

使用ping命令来检查网络连通状况,如ping192.168.1.1。

(45).配置静态路由的命令是(D)

A.riprouterB.ipospf

C.iproute255.255.255.0192.168.3.01.1.1.1D.iproute

静态路由

附5.3.1(考核知识点解释):

静态路由的配置命令:

iproute[network][mask]{address|interface}[distance][permanent]

(46).世界上第一个分组交换网络是(C)

CSMAB.ALOHOC.ARPANetD.Internet

计算机网络历史

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建立了第一个分组交换网络ARPANET。

(47).在总线型拓扑结构中,节点通过总线介质以(C)方式发送数据。

A.多播B.组播C.广播D.单播

局域网概念

附2.1.5(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总线型拓扑结构中,所有节点共享传输介质总线,节点以广播的方式发送数据,其他节点以收听的方式接收数据。

(48).在局域网参考模型中,实现比特流的传输与接收,产生同步前序的是(D)

A.应用层B.网络层C.传输层D.物理层

附2.2.1(考核知识点解释):

物理层的功能是实现位的传输与接收、同步前序的产生与删除等。

(49).IEEE802.3的MAC层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是(A)

A.CSMA/CDB.CSMA/CAC.CDMAD.TDMA

附2.3.2(考核知识点解释):

IEEE802.3的MAC层采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即CDMA/CD.

(50).在局域网中主要提供信号放大和中转功能的设备是(D)

A.服务器B.路由器C.交换机D.集线器

局域网硬件设备

附2.5.2(考核知识点解释):

集线器是物理层的设备,主要功能是在局域网中提供信号放大和中转功能。

(51).路由器中完全由软件模拟的本地接口是(B)

A.NULL接口B.Loopback接口C.ATM接口D.AUX接口

路由器接口

附4.3.1(考核知识点解释):

Loopback接口是完全软件模拟的路由器本地接口,它永远处于UP状态。

(52).IP报头中控制报文传输延迟的字段是(C)

A.标识B.偏移量C.生存周期D.服务类型

IP协议

附3.3(考核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