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化学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5800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化学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化学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化学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化学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化学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化学试Word文档格式.docx

《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化学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化学试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化学试Word文档格式.docx

D

NO2是红棕色气体

常温下可用铜与浓硝酸制取NO2

9.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K+、Cu2+、OH-、HCO3-B.Fe2+、H+、ClO-、SiO32-

C.Ca2+、Fe3+、Cl-、CO32--D.Mg2+、NH4+、Br-、SO42-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8gCH4含有4nA个氢原子

B.1L0.1mol·

L-1(NH4)2SO4溶液中含有0.2nA个NH4+

C.1molCu与足量FeCl3溶液反应,转移2nA个电子

D.标准状况下,2.24L氮气含有0.1nA个N2分子

11.常温下,下列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pH=4的CH3COOH溶液中,c(H+)=c(CH3COO-)=4.0mol·

L-1

B.pH=5的CH3COOH和CH3COONa混合溶液中,c(CH3COO-)>c(Na+)

C.0.1mol·

L-1CH3COONa溶液中,c(Na+)>c(OH-)>c(CH3COO-)>c(H+)

D.0.1mol·

L-1CH3COONa溶液中,c(Na+)=c(CH3COO-)+c(OH-)

12.某同学组装了下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材料Ⅰ~Ⅳ均为石墨,闭合K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子方向:

电极Ⅳ→Ⅰ

B.电极Ⅱ电极反应:

O2+2H2O+4e-=4OH-

C.电极Ⅲ发生还原反应

D.电极Ⅳ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

2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操作

现象

结论

用玻璃棒蘸取X溶液沾到淀粉KI试纸上

试纸变蓝色

X溶液一定是氯水

向稀HNO3和稀H2SO4中分别加入Fe粉

均有气泡冒出

两者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

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

有白色沉淀生成

白色沉淀是BaSO3

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溶液先浑浊后澄清

Al(OH)3可溶于强碱溶液

23.甲、乙、丙、丁都是短周期元素,其中甲、丁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甲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乙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丙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丙>丁

B.甲与丁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0

C.氢氧化物碱性:

乙>丙

D.甲、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均是共价化合物

30.(16分)一种有机高分子催化剂(Ⅰ)的结构简式如图。

Ⅳ是Ⅰ的一种单体,其制备路线为:

(1)Ⅳ的分子式为________,Ⅳ最多可与________molH2发生加成反应。

(2)Ⅱ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Ⅲ,Ⅱ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3)由

生成Ⅳ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注明反应条件)。

(4)Ⅴ是Ⅰ的另一种单体,制备Ⅴ的反应为:

Ⅴ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Ⅵ是Ⅴ的一种无支链同分异构体,且碳链两端呈对称结构,Ⅵ在一定条件下被氧化后的生成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Ⅵ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5)某有机物与乙酸、氧气能发生类似反应①的反应,生成CH3COOCH2CH=CH2,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31.(16分)“硫碘循环”法是分解水制氢气的研究热点,涉及下列三个反应:

反应Ⅰ:

SO2(g)+I2(aq)+2H2O(l)=2HI(aq)+H2SO4(aq)

反应Ⅱ:

2HI(g)

H2(g)+I2(g)

反应Ⅲ:

2H2SO4(g)

2H2O(g)+2SO2(g)+O2(g)

(1)反应Ⅲ实际上分两步进行:

H2SO4(g)=SO3(g)+H2O(g)∆H1

2SO3(g)

2SO2(g)+O2(g)∆H2

则反应Ⅲ的反应热∆H=________(用∆H1、∆H2表示)。

(2)某温度下将1molHI充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Ⅱ,达到第1次平衡后,用选择性膜完全分离出H2,达到第2次平衡后再次分离H2,重复多次,平衡时n(HI)如下表:

达到平衡的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

n(HI)/mol

0.78

0.67

0.60

0.55

0.51

①第1次平衡时,HI的转化率为________%。

②归纳出分离H2的次数对HI转化率的影响:

________。

③计算第2次平衡时H2和I2的物质的量(写出计算过程)。

(3)反应Ⅰ发生时,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

I2(aq)+I—(aq)

I3—(aq),其反应速率极快且平衡常数很大。

现将1molSO2缓缓通入含1molI2的水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

在答题卡中,画出溶液中I3—的物质的量n(I3—)随反应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

32.(16分)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利用意义重大,其正极废料的主要成分是LiCoO2、铝、炭黑及其他杂质,回收利用的流程如下:

已知“溶液A”中主要金属离子是Co2+、Li+,还含有少量Fe3+、Al3+、Cu2+。

(1)步骤①中铝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固体X的成分是_________。

(2)步骤②中LiCoO2固体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

(3)实验表明溶液A中各种金属离子的沉淀率

随pH的变化如图,除杂时加入氨水调节溶

液pH,可除去的杂质离子是_________。

(4)母液中含量最大的三种离子是_________。

(5)从1000g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元素含

量为5%)中可回收Li2CO3的质量为

________g。

(已知回收率为84%,Li2CO3

化学式量为74)

33.(16分)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用苯与溴在FeBr3催化作

用下制备溴苯:

反应剧烈进行,烧瓶中有大量红棕色蒸气,锥形瓶中

导管口有白雾出现,蒸馏水逐渐变成黄色。

反应停止后按

如下流程分离产品:

已知:

溴苯难溶于水,与有机溶剂互溶;

溴、苯、溴苯的沸点依次为59℃、80℃、156℃。

(1)操作Ⅰ为_________,操作Ⅱ为_________。

(2)“水洗”、“NaOH溶液洗”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烧杯。

(3)向“水洗”后所得水相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

推测水洗的主要目的是除去________。

(4)锥形瓶中蒸馏水变黄的原因是_________。

(5)已知苯与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推测反应后锥形瓶中液体含有的两种大量离子,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推测。

(限选试剂:

镁条、四氯化碳、氯水、溴水、蒸馏水)

序号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

1

2

锥形瓶中液体含大量______

3

理综化学答案

7、C8、A9、D10、C11、B12、B22、BD23、AC

30.(16分)

(1)C5H6N2(2分)3(2分)

(2)

(2分)

(3)

(3分)

(4)CH3COOCH=CH2(2分)HO—CH2—C≡C—CH2—OH(2分)

(5)CH3CH=CH2(3分)

31.(16分)

(1)2∆H1+∆H2(2分)

(2)①22(2分)

②随着分离H2次数的增加,HI的转化率逐渐提高,但提高幅度逐渐减小(4分)

③(6分)

H2(g)+I2(g)

起始/mol100

变化/mol1-0.78=0.220.110.11

第1次平衡/mol0.780.110.11

分离出H2后/mol0.7800.11

变化/mol0.78-0.67=0.110.0550.055

第2次平衡/mol0.670.0550.165

即:

n(H2)=0.055mol,n(I2)=0.165mol

(3)(2分)

32.(16分)

(1)2Al+2OH—+2H2O=2AlO2—+3H2↑(2分)Al(OH)3(2分)

(2)2LiCoO2+H2O2+3H2SO4=Li2SO4+2CoSO4+O2↑+4H2O(3分)H2O2(2分)

(3)Fe3+、Al3+(2分)

(4)NH4+、Li+、SO42—(3分)

(5)222(2分)

33.(16分)

(1)过滤(2分)蒸馏(2分)

(2)分液漏斗(2分)

(3)FeBr3(2分)

(4)溶解了从烧瓶中挥发出的溴(2分)

(5)(6分)

方案一:

将锥形瓶中液体转入分液漏斗,加入适量四氯化碳,振荡后分液。

分别取少量上层无色溶液于试管A、B中

向试管A中加入少量氯水

溶液由无色变黄色

Br—

向试管B中加入镁条

有大量气泡生成

H+

方案二:

用烧杯取适量溴水,加入蒸馏水使其与锥形瓶中液体的颜色一致

取等体积的锥形瓶中液体和步骤1所得溴水,分别加入试管A、B中,再分别滴加等体积的氯水

试管A中溶液颜色比试管B深

取等体积的锥形瓶中液体和步骤1所得溴水,分别加入试管C、D中,再分别加入等量的镁条

试管C中有大量气泡生成,试管D中气泡不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