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随堂演练324区域农业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5575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随堂演练324区域农业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随堂演练324区域农业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随堂演练324区域农业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随堂演练324区域农业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随堂演练324区域农业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随堂演练324区域农业精.docx

《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随堂演练324区域农业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随堂演练324区域农业精.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随堂演练324区域农业精.docx

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随堂演练324区域农业精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

”近年来,保护性耕作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

下表为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资料表。

据表回答1~2题。

土壤水分

土壤空气

土壤有机质

大气悬浮物

大气水分

实验前

6.3%

25.5%

0.7%

14.6%

18.6%

实验后

23.5%

16.7%

3.2%

3.4%

34.5%

1.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  )

①保持土壤水分 ②增强土壤透气性 ③增加大气湿度④减少空气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下列哪项不属于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后产生的有利影响(  )

A.减轻土壤盐碱化程度

B.保持土壤肥力

C.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

D.减少洪涝灾害发生次数

解析:

第1题,比较表格内的两组数据可知,土壤空气减少,说明土壤的透气性减弱;土壤水分增加,说明土壤水分得到了保持;大气水分增加,说明大气湿度增加;大气悬浮物减少,说明空气污染减少。

第2题,实行保护性耕作法与减少洪涝灾害发生次数无关。

答案:

1.B 2.D

中央谷地位于海岸山脉和内华达山脉(海拔1800~3000米)之间(如右图),原为印第安人的聚居地,1848年归属美国。

持续7年的淘金热使该地人口急增,城市迅速发展。

1849年以后,中央谷地农牧业迅速发展,建成灌溉网。

1869年横贯美国大陆的铁路通车,将本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连接起来,中央谷地渐渐成为美国重要的水果、蔬菜、牛奶、蛋、肉产区。

据此回答3~5题。

3.1849年以后,中央谷地农牧业迅速发展,建成灌溉网,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

A.深层地下水B.高山冰雪融水

C.淡化的海水D.谷地自流井水

4.中央谷地1848年以前以粗放的游牧业为主,现在为美国重要的水果、蔬菜、牛奶、蛋、肉产区,其主要原因为(  )

A.灌溉系统的建立

B.土壤的改良

C.该区人口与城市的发展

D.横贯美国大陆的铁路通车

5.洛杉矶所在地区(  )

A.终年受西风控制

B.城市四季如春

C.植被叶质坚硬、叶面有蜡质

D.终年高温多雨

解析:

第3题,根据题意可知,中央谷地位于海岸山脉和内华达山脉之间,降水稀少,但内华达山脉有冰川积雪,所以高山冰雪融水是其主要的灌溉水源。

第4题,中央谷地现为美国重要的水果、蔬菜、牛奶、蛋、肉产区,主要是因为横贯美国大陆的铁路通车,使该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建立了经济联系。

第5题,读图可知,该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所以该地区的植被叶质坚硬、叶面有蜡质。

答案:

3.B 4.D 5.C

6.读我国珠三角某农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该农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意义。

(2)分析该农场在花卉和蔬菜生产上的优势区位条件。

(3)指出该农场今后的发展方向。

解析:

(1)题,1975年,该农场以水稻种植业为主;2003年,发展了水稻、花卉、蔬菜、饲料作物和养鱼等产业。

农业生产结构呈现多元化,与当地低平的地势、广阔的市场需求相适应,有利于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2)题,交通、市场、水源是花卉和蔬菜生产的必备区位条件,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进行分析。

第(3)题,农业生产发展方向必须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改变生产方式、转变经营方式、扩大国内外市场等措施,促进区域农业生产的良性发展。

答案:

(1)调整了农业生产结构,使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化,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水热资源,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2)邻近公路,便于运输;有河流流过,水源充足;位于珠三角,邻近广州、深圳、香港等城市,市场大;花卉、蔬菜等农作物产值高;光热条件充足,有利于花卉和蔬菜种植。

(3)优化产业结构,由以种植业为主转变为种养、加工、服务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生产手段,向机械化、科学化方向发展;转变经营方式,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扩大产品市场,由当地市场向国内、国际市场拓展。

一、选择题

(2012年高考海南卷)下图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

据此完成1~3题。

1.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  )

A.耐旱B.耐涝

C.抗病虫害D.占耕地少

2.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B.洪涝

C.台风D.冻害

3.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  )

A.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B.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

C.降水少,地形平坦

D.绿洲广布,土壤肥沃

解析:

第1题,由图中等降水量线可知该地年降水量小于200mm,属于干旱地区,故该地种植枣树是利用其耐旱的特征。

第2题,由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冬季风强烈,故多冻害。

第3题,由“品质优良”可知要选择有利区位。

由图可知,该地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降水少,地形崎岖,土壤水分缺乏,故A项正确。

答案:

1.A 2.D 3.A

读“东北区域略图”及五地相关气候资料表,完成4~6题。

4.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Ⅰ-①B.Ⅱ-②

C.Ⅲ-③D.Ⅳ-④

5.表中②、③两地降水差异明显,与其成因无关的是(  )

A.纬度B.地形

C.海陆位置D.季风

6.与江汉平原比较,Ⅳ地区粮食商品率较高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杂交水稻技术的应用B.肥沃的土壤

C.雨热同期的气候D.地广人稀

解析:

第4题,①、③地年降水量小于400mm,故对应Ⅰ或Ⅴ,又①地年均温较低,故对应纬度较高的Ⅴ,③地对应Ⅰ。

②地年降水量为881mm,较丰富,对应Ⅲ,④地年均温较低,对应Ⅳ,则⑤地对应Ⅱ。

第5题,②、③两地分别对应Ⅲ、Ⅰ,读图可知,两地纬度相当,故其降水差异明显与纬度无关。

第6题,Ⅳ地区是三江平原,地广人稀是其粮食商品率较高的最主要因素。

答案:

4.D 5.A 6.D

结合材料,回答7~8题。

材料一 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

7.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人均耕地多,而且水热条件优越

B.乙地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源不足

C.丙地光、热、水充足,且土地的集中性好

D.甲、乙两地光、热、水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

8.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A.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

B.河网密布,交通不便

C.当地人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D.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解析:

第7题,甲地纬度位置较高,光热相对不足;乙地深居内陆,气候的大陆性强;丙地人口稠密,地块狭小,生产规模小,土地的集中性不足;三地的光、热、水差异明显。

第8题,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与粮食种植面积减少有关,应从耕地面积减少和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分析。

答案:

7.B 8.D

(2012年高考福建卷)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

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9~10题。

9.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

C.地形因素D.海陆分布

10.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

A.≥10℃积温B.日照时数

C.太阳辐射量D.年降水量

解析:

第9题,甲地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等值线向北凸出,表明甲地数值比同纬度大,主要是因为甲地是平原,其东西两侧是长白山和大兴安岭,故C项正确。

受纬度影响的等值线主要呈东西走向分布,故A项错误;甲地和两侧所受气压带和风带相同,且都是季风区,故B项错误;受海陆分布影响的等值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故D项错误。

第10题,A选项积温大小反映热量多少。

东北地区跨纬度较广,热量总体由南向北递减,受地形因素(三面环山,中间是平原)的影响,与同纬度地区相比,中部平原地带的热量条件好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即中部热量等值线向北凸出。

综上可知A选项正确。

答案:

9.C 10.A

读“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完成11~12题。

11.四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农畜产品商品率最低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12.下列关于③地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夏季日照时间长,雨热同期

B.工业基础好,生产的机械化程度高

C.光照充足,热量条件比④地好

D.土壤肥力高,农产品的商品率高

解析:

第11题,①地为西欧,②地为南亚,③地为东亚,④地为北美。

南亚人口众多,农业技术低,机械化程度低,商品率低。

第12题,③地为我国的东北平原地区,与纬度更低的④地(美国中部平原)比较,热量条件要差。

答案:

11.B 12.C

读甲、乙两地区棉花分布(阴影区域)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甲、乙两地区棉花生长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光热充足 ②水热组合好 ③有灌溉水源 ④土壤肥沃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14.与甲地区相比,乙地区发展棉花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

①交通不便 ②劳动力价格低 ③政策扶持力度小 ④科技水平低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第13题,根据经纬度可知,乙地区为我国新疆棉花产区,甲地区处于南回归线附近,应位于澳大利亚东部大分水岭西侧。

甲、乙两地区的棉花都分布在气候较干旱、光热充足,且有丰富灌溉水源的地方。

第14题,甲地区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与甲地区相比,乙地区的交通条件较差、科技水平较低。

答案:

13.B 14.C

二、综合题

15.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呼伦贝尔市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农业发展跨上了历史性的新台阶,实现了规模、速度、结构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蜕变,粮食总产量由2006年的27.8亿千克增加到2011年的66.5亿千克,5年间增长了一倍多。

2010年呼伦贝尔市跨入全国20个产粮大市行列。

(1)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分析甲、乙两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并简述其原因。

(2)呼伦贝尔地区为确保粮食的稳产和增产,需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1)题,由于乙地区的年降水量大于甲地区,且年积温也高于甲地区,因此适宜发展种植业;而甲地区的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可以发展畜牧业。

(2)题,本题考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提出相应的发展措施。

答案:

(1)甲地区以畜牧业为主,乙地区以种植业为主。

由于乙地区的年降水量大于甲地区,且积温也高于甲地区,因此适宜发展种植业;而甲地区的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有利于牧草的生长,因此适宜发展畜牧业。

(2)积极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适当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有计划地开发荒地资源,扩大耕地面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整治中低产田;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努力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产;合理利用土地,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持土壤肥力,减小对环境的破坏。

(4点即可)

16.美国在世界大豆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近几年随着国外资金的大量投入,巴西的大豆生产发展迅速。

读美国和巴西两个大豆主产国图,回答问题。

(1)简述美国阴影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

(2)试分析巴西近几年大豆生产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