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5675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

3、专业建设基础

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顺应信息时代的需要,经过几年的发展建设,现在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工程、网络管理、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站建设与维护这四个方向的课程。

(1)校企合作基础

我们在专业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质量标准制定与考核等方面与行业企业进行了深度合作。

校企合作是我校办学的办学宗旨,也是人才培养全过程所依托的坚实平台。

因此,该专业聘请了企业一线专家组成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我们对该专业进行了课程开发。

首先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的需求,依据调查的数据分析得出了该专业的岗位分析表。

然后聘请企业一线专家开展实践专家访谈会,讨论、分析网络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难度范围,最后确定了学习领域设计表。

(2)师资力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拥有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及专业学术梯队。

网络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5人,其中有2位具备高级教师职称,3位具备中级职称,兼职教师2人,都具备中级职称。

(3)实践条件

校内实训条件:

现有网络实训室一个,可满足网络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

校企合作网络实训室2个。

为中职生提供真实生产的实训场所,把企业引入学校,学生参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达到毕业时零距离就业。

校外实训条件:

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已经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4个,并每年定期吸收学生实习。

能提供真实的实习环境,满足学生到企业实习,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

(4)专业优势

我们设有网络特色班,特色班的学生从授课学习到最后的就业都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的。

特色班学生的基础课由专职教师授课,专业课则由来自企业一线的专家亲自授课指导,实行全程实践教学。

(5)主要存在问题

①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本专业教研室的专任教师中学历学位结构比较合理,但年轻教师多,比如7位教师中35岁以上的教师只有两名。

②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的力度还有待加强

本专业教材建设的工作主要放在了建立和执行科学合理的教材选用制度上,我们还要加大与企业合作自编实践教材的工作力度。

③产学研结合力度还要进一步加深

利用我们现有的校内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专业产学研结合,将企业引进学校,积极开展“校中厂、厂中校”的办学模式,尤其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保障校企双方的双赢。

二、专业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

1、建设思路

(1)依托行业企业,校企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模式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地区行业企业人才规格需求,确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企业生产和管理的阶段性需要,确定核心课程和课程内容。

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培养职业能力,训练职业技能。

首先,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得出大多数企事业单位普遍需要的职业岗位是网络管理员。

因此,专业建设的突破点要放在网络管理与维护方面,以及如何培养学生提高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

再者,校企合作是根本,必须与企业共同研究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的“证书性学习、生产性实训、顶岗性实习”的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

(2)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能力分解,按能力等级分步进行培养

课程设置基于知识的应用,基于将来从事的工作,以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课程体系。

按企业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分析整合设计出对应三项典型工作任务和根据能力递进的课程进度安排。

(1)能力分解

能力

学期

建网

管网

用网

第一学期

基本职业素质能力培养

第二学期

简单工作组模式局域网的组建能力

对等网的一般配置管理和安全管理能力

一般网页和静态网站的制作能力

第三学期

域模式局域网和大型企业网的组建能力

大型企业网的性能管理和故障管理能力

动态网页和动态网站的设计制作能力

第四学期

广域网、VPN、Internet连接的组建能力

互联网络的性能和信息安全管理能力

电子商务网站和企业B/S架构的应用能力

第五学期

企业实践培养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及企业经历

第六学期

顶岗实习

(2)学习过程

实训基地工厂化

创造职业环境培养企业经历

理论实践一体化

按工作情景编写理论和实训一体化的教材

教学资源模块化

适应不同需要,功能独立,可取舍,可升级

教学过程工单化

以学生为中心,安排工作任务,保证教学工艺一致性

训练方法模板化

提供网络工程方案和网站模板,学生情境式学习

(3)改造实训基地,使学习环境更加贴近工作环境

原有的实训室和经过改造的实训室,应满足计算机网络各类取证考试的训练条件和考点考场的要求,作为“证书性学习”阶段的基础条件。

为满足“生产性实训”阶段的人才培养要求,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训基地,设计出生产型的网络工程“大车间”,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各个岗位;

努力将实训基地工厂化;

实训室车间化;

学生座位岗位化;

贴近企业岗位培养职业能力。

创建校内的企业性生产实训基地,作为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校内场所。

依托行业,政策导向,借助学校的环境和设备资源,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校内引入企业,形成校企共同管理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互助、互利,优势互补。

(4)课程开发模式建设

探索建立“教师科研下企业,工程项目进课堂,师徒方式传技能,学生在学如上岗”的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并考虑设计导向和综合能力。

以具体的产品为载体,确定综合性学习任务。

 

图1模块分割的案例模型

产学研结合、校企互动,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优质核心课程,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根据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

2、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围绕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双线齐进的教学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实施“订单式”培养,突出高职实践应用特色,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及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结合行业资格准入政策,实施毕业生的“一书多证”制度,以区域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双师”素质教师为保证,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成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专业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产学研结合紧密,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专业。

(2)具体建设目标

2013--2014年:

与企业合作,建设综合布线实训室。

2013--2015年:

与周边地区中小型计算机网络技术及软件企业合作,引进企业现行的技术方案和管理制度,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工程项目开发与研究工作,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真实的场景,为教师实践培训创造条件。

2014--2017年:

继续扩大该专业整体规模,每年计划招生60人。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学生培养规模和专业方向设计

本专业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走工学结合之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

确立了以计算机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网站建设与维护、网络安全等四个专业方向,并逐步过渡和移向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两大重点发展方向,以求人才培养方向进一步的细分和明确。

集中力量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步伐,提高学生质量,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学生“学过什么、知道什么”提升到“能做什么”的水平,使学生脱离纸上谈兵。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1、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深入企业进行调研,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建网、管网、用网”三个方面。

表(3)职业岗位分析

专业定位

就业岗位

岗位职责

建网

网络安装与调试人员

网络构建人员

网络布线施工人员

网络设备调试员

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组建不同规模,不同需求的网络,网络集成、网络施工、网络软硬件产品安装调试,网络验收及网络工程项目管理。

管网

网络管理员

网络安全员

网络测试技术员

网络数据库工程师

企事业单位的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操作系统等软件的配置和应用,网络设备的配置与应用,保障网络的正常可靠高速运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的安全管理,网络系统管理和网络数据库维护。

用网

网站规划设计与维护人员

网络运营师

网站编辑人员

网络营销人员

网页设计与制作和网站建设与维护,网络数据库和企业B/S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2、专业定位

根据对现有的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再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我们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定位在以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团结协作精神、适应工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从事网络组建、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网站维护、网络产品开发、生产经营管理、网络产品安装调试与销售等工作岗位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研究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方法

企业专家直接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确定产业需求的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训实习和学习成果评估等。

依据产业发展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建立按企业用人和工作过程需求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为我国IT产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在专业的设置与调整、教学进程的制订与修改、教学实施、实习实训直至学生就业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作用,按照企业要求实施动态联盟培养策略,紧跟网络技术的发展,以现代企业的生产、管理零距离的要求实施教学,使毕业生与职业岗位“无缝”连接的目标。

积极与企业合作,将企业和教师完成的实际的工程项目引入到教学中,指导教师就像工程师和师傅,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生产性实训达到50%以上,顶岗实习时间达到半年以上,以培养出既懂技术又会操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2)建立健全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

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研究实施办法。

建立和完善课程教学,能力训练,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毕业考核等各项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本专业的各项教学文档。

(3)建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本职业素质要求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技术应用能力强、适应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以岗位需求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践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三)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

1、课程体系建设

由企业和学校联合,根据岗位能力确定课程体系。

图2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1)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由企业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由岗位职责划分专业基本能力和拓展能力,由职业养成规律确定能力等级和培养计划,由企业工作任务整合出职业化的课程体系,总结职业教育理念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内容。

表(4)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内容

核心课程

主要内容

建设内容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

数据通信与广域网技术;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网络通信协议和TCP/IP协议簇;

LAN基本工作原理;

高速和交换LAN;

子网规划与划分:

路由器的相关知识。

编写出版教材,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网络操作系统

系统讲述WindowsServer2003的基本知识。

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使用、管理、维护等一系列理论及操作能力要求。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室建设

综合布线与施工技术

综合布线与施工过程,工程项目管理,网络测试与验收。

结合前修的网络专业核心课程,集中进行任务学习,独立或分组完成网络集成方面的相关任务,学习完成网络方案,掌握网络结构规划、网络布线设计与基本实现方法、网络设备的配置和使用方法、网络集成的主要技术。

独立或分组完成网络管理方面的相关任务,学习网络管理的常用技能和方法,掌握独立进行网络管理的能力。

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

网络系统集成的概念、网络设备的选型原则、网络的规划设计方法以及网络工程的组织实施。

各种网络设备的技术知识,网络设备的各种应用的基本技能。

光纤、无线等各种网络接入技能,包括根据需求对服务器进行选择、安装与管理技能。

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室建设

路由器与交换机配置与调试

网络设备的分类、不同厂商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及连接控制方法。

并以CISCO在企业网中应用的主流产品为例,详细介绍了交换机、路由器的工作原理、配置和管理方法,以及相关路由技术与路由协议。

出版教材、实训室建设

网络安全技术

网络管理与安全的基本概念,网络中的安全漏洞,网络安全的常用技术,防火墙技术,网络安全防护措施,黑客的原理和防范措施,网络病毒的防治方法,安全防护方法。

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出版教材,达到精品课标准

服务器配置与调试

网络服务器的种类,部署方案,典型网络操作系统,服务器应用,网络各项服务,冗余与灾难恢复。

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网页制作技术

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方法,网站的创建方法、网页编辑和超级链接,表格和层的应用,框架和交互菜单的应用,层叠样式、模板和库的应用方法,多媒体动态网页的制作;

创建和编辑Fireworks文档,Fireworks文档的动画制作和优化输出;

Flash的基本知识,帧、符号与Flash动画的基本知识,层与声音的处理,行为动画的初步。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SQL)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关系数据库的设计原则,逻辑数据库和物理数据库的一般建立方法。

数据库的创建、使用和管理,表、视图、索引、约束、规则、存储过程的创建和使用,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等。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网站建设与维护

网站建设方法,动态网页的建立。

校企合作

网站管理实务

网站的浏览与控制,网站的编辑与更新。

专业综合实训

通过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全面锻炼学生的建网、管网、用网能力,培养职业素质。

到校内外企业进行综合实训

毕业设计

根据学生在合作企业中的具体岗位、具体实习内容撰写毕业论文。

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的方案

(2)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设计模式

根据三级能力的培养思路和职业养成规律,由浅入深安排学习内容,并由企业实际工作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

按照“小型企业、简单工作组模式局域网的组建”、“中型企业网的组建”、“域模式局域网和大型企业网的组建”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

(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案

职业教育的学习领域课程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方案。

是一个由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描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理论综合的学习时间三部分构成的学习单元。

它是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到行动领域,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即:

课程),再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为主题学习单元即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领域表现形式是由若干个学习情境构成,因此设计学习情境将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和难点。

2、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和网络化课程建设。

具体的规划是:

与校外实训基地的企业进行联合开发,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主要安排其进行实训课程的授课任务。

学校教师担任教材主编,企业专家参与教材编写工作,实训教材的开发要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

开发课程教学网站,完成特色教材、课程标准、网络课堂、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试题库、工程案例以及和课程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上网工作。

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网络资源库,建设《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技术》、《网页制作技术》等课程的网站,主要内容包括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实训录像、学习评价等。

针对职业岗位要求,强化就业能力培养,为实施“双证书”制度构建认证体系。

开放教学资源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平台。

(四)“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

经过3年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拥有1名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2名专任教师,2名兼职教师。

通过到知名企业培训实习、主持参与科研项目、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进行职业资格培训和取证、参加其他示范院校的培训班、发表科研和教研论文、与相关行业企业和院校进行技术研讨技术交流等方式培养提升所有教师的水平。

另外还要由来自行业企业的3名专家(包括在兼职教师队伍中)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和保障体系,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

2、“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优秀的专业教学团队,该专业的所有专职教师都要到相关行业企业进行实习、参加专业学术会议、参加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等,全面提高专职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开拓视野,紧跟技术潮流。

专职教师要定期实习和参与“产学研结合”活动,每两年要有不少于4个月的生产一线实践活动或技术应用研究的经历。

对于新教师坚持“先培训,后上岗”,新教师上岗前必须在指定企业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专业实践训练,取得相应技能等级证书。

每名专职教师必须参与1门新课程的开发,并开发1个新的实训项目。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从相关行业企业聘请10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精通网络技术的专家和技术高手,专兼教师总合为15人以上,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7:

10。

制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兼职教师工作制度规范兼职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针对这些教师技术能力强、教学经验少的特点定期组织讲座和交流活动,丰富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

兼职教师主要承担本专业90%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教学工作,开发新的实训项目。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由12人的兼职教师队伍中的3名专家组成,定期召开会议,研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专业建设出谋划策。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师资队伍建设,能够使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初步形成一支专业技术精、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在本专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能够开发本专业领域内有一定影响的教材,能够开发本专业内有一定影响的技术或产品、具有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的吸收、消化和推广能力。

(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综合布线实训室建设

综合布线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工作领域之一,为了满足学生结构化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能力培养的需求,必须建设综合布线实训室。

综合布线实训室将高度模拟综合布线生产性真实环境。

该实训室以培养学生关于智能大厦、楼宇自动化施工,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施工、工程管理、测试验收等能力为目标,实现综合布线产品与材料、布线链路系统等认识实践,光纤熔接等基本技能训练,以及智能报警、视频监控、门禁系统等实训教学,使学生具有综合布线设计师、综合布线工程师、综合布线测试员等岗位能力。

综合布线实训室对应于培养学生建网能力的相关课程,如:

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与施工技术等。

同时能够承担中小企业网络结构化布线的设计、实施与测试等技术服务工作,还可以进行布线工程师和布线测试工程师等培训认证。

表(5)综合布线实训室建设表

实训室

综合布线实训室

建设思路

实训室为立体化微缩仿真工作环境和演示环境,高度模拟综合布线生产性真实环境。

该实训室以培养学生关于智能大厦、楼宇自动化施工,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施工、工程管理、测试验收等能力为目标,实现综合布线产品与材料、布线链路系统等认识实践,光纤熔接等基本技能训练,以及智能报警、视频监控、门禁系统等实训。

依据“三个结合、三个适应”设计实训内容,即实训与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与人才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与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紧密结合,坚持做到实训不断适应教改方案的实施进度,不断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不断适应国家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形势。

实训要以国家职业标准及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中所要求的“技术能力”为核心,紧密结合IT企业规范的开发、生产流程、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成套的工具和方法,重在培养、训练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须的职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覆盖专业

计算机网络技术类相关专业

技能标准

实施网络工程的能力,综合布线能力,网络工程设计能力,网络工程测试、验收、故障排除能力,项目管理和工程监理能力

特色要求

①实训室面积在200平米以上,同时实训人数可达到60人

②实训室内70%以上的设备具有先进性和仿真程度且设备总值不少于100万元;

③仿真系统软件或大型技术应用软件不少于10万元;

④按功能域和实际工作环境划分实训环境,每组1-8人,每年可完成300名学生实训及毕业生岗位实践;

⑤可与企业兼容实施项目工作;

⑥可辐射天津市及华北地区的IT产业、各行各业的企、事业部门的各类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及管理岗位;

⑦具备项目建设持续发展空间;

⑧实现学生就业“零适应期”人才培养目标。

主要设备

配置情况

设备名称

参考品牌/参数

数量

网络测试仪

FLUKE4000系列

5台

模拟建筑物和六大子系统的微缩仿真工作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