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辛亥革命的110周年试述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是什么?为什么遵义会议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65505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今年是辛亥革命的110周年试述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是什么?为什么遵义会议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今年是辛亥革命的110周年试述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是什么?为什么遵义会议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今年是辛亥革命的110周年试述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是什么?为什么遵义会议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今年是辛亥革命的110周年试述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是什么?为什么遵义会议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今年是辛亥革命的110周年试述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是什么?为什么遵义会议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今年是辛亥革命的110周年试述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是什么?为什么遵义会议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ocx

《今年是辛亥革命的110周年试述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是什么?为什么遵义会议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今年是辛亥革命的110周年试述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是什么?为什么遵义会议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今年是辛亥革命的110周年试述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是什么?为什么遵义会议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ocx

国开电大专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终结考试大作业

[大作业:

试卷一]:

论述题:

历史是在继承中不断发展的,辛亥革命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事业正是辛亥革命志士曾经为之奋斗事业的继续和发展,并将中华民族带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孙中山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上顶富强的国家”的美好愿望正逐步得以实现。

今年是辛亥革命的110周年,试述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是什么?

(30分)

答: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为尔后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正因为如此,当袁世凯、张勋先后复辟帝制时,均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和人民群众的坚决反抗。

第三,辛亥革命猛烈冲击了封建传统的潜篱,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

自点以来,皇帝被看作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连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

辛亥革命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思想进步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便奔胸向前,不可阻挡了。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以振兴实业为目标,设立实业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在几年后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从而在客观上对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革命政府还大力整顿社会陋习、以扫除旧时代的“风俗之害”。

例如,人们见面时用鞠躬、握手取代了封建时代的跪拜礼;男子以“先生”“君”的互称取代了代表封建等级的“老爷”

等称呼;剪辫易俗之风迅速席卷全国,社会上出现了新风尚、新气象。

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社会风气,也有助于人们的精神解放。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从客观方面说,辛亥革命发生于帝国主义时代,而帝国主义是决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使自己失去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剥削奴役对象和市场的。

因此它们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财政等各种手段来破坏、干涉中国革命,扶植并支持它们的代理人袁世凯夺取政权。

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从主观方面来说,这场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许多弱点和错误。

主要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

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并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致使一些汉族旧官僚、旧军官也混入革命的营垒。

受当时政治局势的左右和妥协退让思想的支配,革命党人最后甚至还把政权拱手让给了袁世凯。

后来,孙中山在回顾辛亥革命的历程并总结有关教训时说过: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

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

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

”“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他们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

在革命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也曾经联合新军(多数是穿起军装的农民和学生)和会党(以游民和破产农民为主体的秘密结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动员了群众的力量,但在清政府被推翻之后,他们便把群众抛弃了。

他们不但不领导农民进行反封建的斗争,反而指责农民“行为越轨”,并派兵加以镇压。

正因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一农民没有被动员起来,这个革命的根基才显得相当单薄。

正如毛泽东所说: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同盟会内部的组织比较松懈,派系纷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

甚至有人主张“革命军起,革命党消”。

有的还另建党派,自立山头。

孙中山指出:

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非袁氏兵力之强,实同党人心之涣散”。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正因为如此,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能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辛交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尽管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但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的业绩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

经过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从此流传广远,人们对革命的继续追求也绵延不绝。

许多参加过辛亥革命的人,后来也陆续加入中国共产党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正如毛泽东指出的那样:

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

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

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大作业:

试卷二]:

论述题:

长征途中,1935年1月,著名的遵义会议在贵州遵义召开,这次会议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请分析为什么这么说?

(30分)

答:

从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起,“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取得统治地位。

在推行“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方面,比起前两次严重得多,所造成的危害要大得多,时间也长达4年之久。

毛泽东同志被剥夺党、政、军各方面的领导权,处于“靠边站”的地位。

这是中国共产党继大革命失败后一次最重大的失败,使党和红军面临极端严重的危机。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召开,史称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直接解决的是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这是当时具有决定意义而又有可能解决的问题,但它的意义并不限于这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反映的是两种指导思想、两种方法论的根本对立。

陆定一同志在1944年讲解遵义会议决议时说:

“军事问题的讨论是放在第一位。

但会议的本质是反机会主义的开始。

”他举例说:

“过去估计敌我力量都不是从实际出发,如说国民党已经崩溃了,帝国主义就要垮台”“我们要学习毛主席,在工作中从实际出发”。

毛泽东同志1963年同外宾谈话时更明确地说道:

“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

这次会议批判了教条主义。

教条主义者说苏联一切都对,不把苏联的经验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这次会议解决了中国共产党面对的一个根本问题:

究竟一切按共产国际和“左”倾教条主义的指挥行事,还是独立自主地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会后,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四渡赤水,直入云南,抢渡金沙江和大渡河,同红四方面军会合,又摆脱新发生的内部危机,挥师北上,到达陕北,取得长征的胜利。

遵义会议解决了关系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遵义会议作为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其重要的历史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它充分肯定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的军事路线,明确回答了红军的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问题,实现了我党军事路线的根本转变。

第二,解决了党内当时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第三,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进行了积极的党内思想斗争,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避免了一次可能造成党内分裂的危险,是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遵义会议的历史表明,“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中国共产党的事情要由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实际自己来做决定。

外国的经验可以学习,外党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抄照搬。

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

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党,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我们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