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案例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4960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故案例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事故案例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事故案例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事故案例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事故案例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事故案例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

《事故案例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故案例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事故案例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

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可将危险、危害因素分为如下20类:

(1)物体打击(11)冒顶,片帮

(2)车辆伤害(12)透水

(3)机械伤害(13)放炮

(4)起重伤害(14)火药爆炸

(5)触电(15)瓦斯爆炸

(6)淹溺(16)锅炉爆炸

(7)灼烫(17)容器爆炸

(8)火灾(18)其他爆炸

(9)高处坠落(19)中毒和窒息

(10)坍塌(20)其他伤害

人机系统常见的事故有:

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灼烫、其它伤害。

人机系统常见的事故伤害形式有:

挤压、碰撞、卷入、刺、割、剪、碾、绞等。

三、按职业健康进行分类(即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1.生产性粉尘

2.毒物(包括电焊烟尘、水银蒸汽、苯蒸汽、粉尘、化学物、农药、有毒气体、刺激性气体、有机溶剂、金属类中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货物、硫化物、煤尘等,注意答题时要具体名称)

3.噪声与振动

4.高温

5.低温

6.辐射(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

7.其他危害因素

 

事故调查

一、事故调查原则

事故调查处理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1.实事求是原则

2.尊重科学原则

3.“四不放过”原则:

™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

™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

™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二、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原则(精简、效能原则)

三、事故调查组的组成

1.人民政府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3.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如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铁路管理机构

4.监察机关

5.公安机关

6.工会

7.人民检查院

8.技术专家

9.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

四、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2.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3.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5.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五、事故调查程序(事故调查的工作方法,一般60日之内结案)

1.成立事故调查小组

2.事故的现场处理

3.物证搜集

4.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

5.证人材料搜集

6.现场摄影

7.事故图绘制

8.事故原因分析

9.事故调查报告编写

10.事故调查结案归档

六、事故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12.不安全装束

    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二)间接原因

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

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7.安全投入不充分

七、事故责任分析

v直接责任者

指其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的人员

v主要责任者

指对事故的发生起主要作用的人员

v领导责任者

指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

八、事故发生后,企业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采取的措施

1.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2.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

3.减少人员作伤亡和财产损失,

4.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相关其他部门

5.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九、事故主要安全预防措施(火灾、爆炸或中毒)

安全技术措施

1.设置通风净化系统

2.防明火

3.防泄漏

4.防静电、防电火花,采用不发生火花地坪、防爆型电气、设施、仪表等

5.防雷接地

6.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有毒物浓度检测

7.防燃烧,尽量选用含阻燃材料的器材

8.配备消防器材

9.个人防护措施,防护服、面具、口罩、安全眼镜、绝缘安全鞋

10.相关设备配备紧急停车保护联锁ESD

11.编写制定应急预案,充分演练

安全管理措施

1.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整改消除隐患

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操作水平

3.健全劳动组织,安全管理机构

4.加强安全管理、现场检查,杜绝违章指挥

5.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

6.重视加大安全防护投入

7.严格特种作业人员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制度

8.完善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制度

9.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执法,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的行为,对检查出来的事故隐患要一查到底,跟踪落实情况,直到消除事故隐患为止。

**在提出整改措施时,要注意结合题目,针对原因,具体化,条数不能少于原因条数。

十、事故处理

1.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迟报、漏报、擅离职守:

一年收入的40%~80%罚款,具备刑事责任的,处三年以下,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2.事故发生单位及有关人员的责任

谎报瞒报事故的,伪造或故意破坏现场,转移、销毁证据资料的;

拒绝提供资料;

指使作伪证的,对事故单位处100万~500万元,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处一年收入的60%~100%罚款,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事故等级与处理

v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特别重大事故:

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单位处罚200万~500万元

™重大事故:

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单位处罚50万~200万元

™较大事故:

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单位处罚20万~50万元

™一般事故:

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单位处罚10万~20万元

十一、事故报告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时间

3.事故发生经过

4.事故已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采取的措施

6.若出现新情况,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 7日内,其它事故30日)

十二、事故调查报告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四)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五)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十三、事故调查取证中应收集的资料和证据。

1、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

2、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吊装工人的作业规程、货物堆放规定等);

3、岗位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制;

4、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记录(包括超重司机的持证上岗情况和证件);

5、起重机的维修、保养、检测记录及有关证件;

6、企业安全管理的检查记录;

7、有关人员(工人甲、起重机司机、安全管理人员、企业主管安全的负责人、监督执法人员)的谈话记录和证词;

8、安全监督管理执法部门的检查记录;

9、企业“三同时”审查、安全评价记录和许可证照等。

十四、事故防范措施内容(需结合题目) 

1.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

2.严格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制度,严格安全设备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的制度,凡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安全设备以及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必须依法停止使用。

3.加强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形成自觉抵制违法违章指挥、违法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4.要严格特种作业人员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对不符合规定的,决不能上岗作业。

5.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执法,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的行为。

对检查出来的事故隐患要一查到底,跟踪落实情况,直到消除事故隐患为止。

6.完善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制度,切实开展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分级、建档、监测、监控,以及事故应急预案的建设,做到防范在先,科学决策,强化管理。

应急预案

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二、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

1.成立工作组

2.资料收集

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4.应急能力评估

5.应急预案编制

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三、应急预案按相应过程可分为六个一级要素

1.方针与原则

2.应急策划(包括危险分析、资源分析、法律法规要求)

3.应急准备(机构与职责、应急资源、教育训练与演习、互助协议)

4.应急响应(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和紧急公告、通讯、事态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与卫生、公共关系、应急人员安全、消防与抢险、泄漏物控制)

5.现场恢复

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四、危险分析的结果应能够提供

1.地理、人文、地质、气象等信息

2.功能布局及交通情况

3.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及主要危险物质种类、数量及理化、消防等特性

4.可能的重大事故种类及对周边的后果分析

5.特定的时段(如人群高峰时间,大型活动等)

6.可能影响应急救援的不利因素

五、资源分析应能提供

1.各类应急力量的组成及分布情况

2.各种重要应急设备、物资的准备情况

3.上级求援机构或周边可用的应急资源

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

一、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

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2.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3.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4.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

5.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工厂选址和土地使用规划

7.重大危险源的监察

二、重大危险源的风险分析评价

1.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与机制

2.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3.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

4.进行风险评价,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

5.风险控制,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能否接受,否则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

三、重大危险源的申报范围(GB18218-2000)

1.储藏区(储罐)

2.库区

3.生产场所

4.压力管道

5.压力容器

6.锅炉

7.煤矿(井工开采)

8.金属与非金属地下矿山

9.尾矿库

安全管理体系

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素

方针、组织、计划与实施、检查评价、改进措施

二、制定、实施与评审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时需考虑的因素

1.适用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2.企业自身整体的经营方针和目标

3.企业规模、开展的活动及其带来风险的特点

4.企业过去和现在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5.员工及其代表和其他外部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

三、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必须包括内容

1.承诺遵守自身所适用且现行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

2.承诺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和事故预防、保护员工健康安全

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者代表的主要职责包括哪些方面

1.建立、实施、保持和评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目标、指标、手册)

2.定期向最高管理层报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绩效

3.推动企业全体员工参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

4.负责主持内审,组织事故调查与处理,制定预防措施

五、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员工有权参与的活动

1.方针和目标的制定及评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决策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与实施程序的制定与评审

3.事故、事件的调查及现场职业健康安全检查等

4.对影响作业场所及生产过程中职业健康安全的有关变更进行协商

六、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内容

1.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关键岗位与职责

3.主要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及预防和控制措施

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内的管理方案、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其他内部文件

七、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范围。

一般结合题目进行分析,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考虑常规与非常规情况,考虑本单位与非本单位职工,设备设施等

1.常规作业与特殊作业活动

2.现场作业人员的活动,包括本单位职工与外单位职工等

3.作业场所内的所有设备与设施

4.劳动器具、劳动护用品的使用

5.饮食健康与生活卫生

6.公司的办场所

八、公司需制定的职业健康安全控制程序有

1.《安全技术措施管理程序》

2.《分包工程安全管理程序》

3.《特殊作业管理程序》

4.《施工机具安全管理程序》

5.《施工现场交通安全管理程序》

6.《爆破物品管理程序》

7.《消防安全管理程序》

8.《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程序》

9.《职工食堂卫生管理程序》

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推进的主要步骤

1.学习与培训

2.初始评审

3.体系策划

4.文件编写

5.体系试运行

6.评审完善

职业病

一、职业性危害因分类

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分为

1.生产工艺过程

2.劳动环境

3.作业环境

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分为

1.物理因素

2.化学因素

3.生物因素

二、界定法定职业病的四个基本条件

1.在职业活动中产生

2.接触职业危害因素

3.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

4.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

三、我国将10类115种职业病列入法职业病

1.尘肺13种

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3.化学因素所致职业中毒56种

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

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

6.职业性皮肤病8种

7.职业性眼病3种

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

9.职业性肿瘤8种

10.其他职业病5种

四、导致职业病发生的因素

1.有害因素的本身的性质

2.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量

3.劳动个体易感性

五、严重职业危害项目的情形

1.可能产生放射性职业危害因素的

2.可能产生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危害程度为“高度和极度危害”的化学物质

3.可能产生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的

4.可能产生石棉纤维的

5.卫生部规定的其他应列入严重职业危害范围的

国家对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

一般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阶段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卫生审核,验收时的职业病控制效果评价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卫生验收

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则需要另加在进行设计阶段的防护设施设计的卫生审查

六、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内容(新建、改建、扩建、新工艺、新材料,需30日之内申报,若终止生产,及时申报注销##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

1.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

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

3.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

4.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

七、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内容

1.从业人员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因接触史

2.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4.职业病诊疗等有关健康资料

八、职业病报告职责

1.用人单位与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人或者疑是职业病人,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确定为职业病的,用人单位还应当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2.卫生行政部门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要及时依法作出处理

3.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职业病统计报告的管理工作,并及时上报。

九、按职业健康进行分类(即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8.生产性粉尘

9.毒物(包括电焊烟尘、水银蒸汽、苯蒸汽、粉尘、化学物、农药、有毒气体、刺激性气体、有机溶剂、金属类中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货物、硫化物、煤尘等,注意答题时要具体名称)

10.噪声与振动

11.高温

12.低温

13.辐射(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

14.其他危害因素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职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