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专题4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讲义苏教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4615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专题4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讲义苏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专题4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讲义苏教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专题4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讲义苏教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专题4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讲义苏教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专题4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讲义苏教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专题4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讲义苏教版Word下载.docx

《高中化学专题4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讲义苏教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专题4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讲义苏教版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专题4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讲义苏教版Word下载.docx

实验装置

操作及现象

结论

①打开活塞,并挤压滴管的胶头

②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瓶内液体呈红色

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探究2 NH3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1)化学性质:

①氨与水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

NH3+H2O

NH3·

H2O。

②与酸反应:

与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NH3===NH4Cl。

与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2NH3===(NH4)2SO4。

③氨的催化氧化:

4NH3+5O2

4NO+6H2O。

(2)用途:

①液氨可作制冷剂;

②制铵态氮肥。

[必记结论]

1.液氨和氨水的区别

液氨

氨水

物质成分

纯净物(非电解质)

混合物(NH3·

H2O为弱电解质)

粒子种类

NH3

NH3、NH3·

H2O、H2O、NH

、OH-、H+

2.氨(NH3)和铵(NH

)的区别

氨(NH3)

铵(NH

类别

分子(电中性)

阳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存在

能单独存在

只存在于氨水或铵盐中

性质

可与水或酸反应

可与碱(OH-)反应

相互转化

3.重要提示

(1)NH3是中学化学中惟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常用此性质检验NH3的存在。

(2)氨水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3)NH3·

H2O很不稳定,受热就会分解生成氨气和水:

NH3·

NH3↑+H2O。

氨水应密封保存,放在阴凉处。

由于氨水对许多金属有腐蚀作用,所以不能用金属容器盛装,一般盛装在玻璃容器或橡胶袋或陶瓷坛或内涂沥青的铁桶里。

(4)NH

和OH-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两者反应生成NH3·

H2O,注意不要把NH3·

H2O写成NH4OH。

[成功体验]

1.在1L1mol·

L-1氨水中(  )

A.含1molNH3氨分子

B.含NH3和NH

之和为1mol

C.含1molNH3·

D.NH3、NH3·

H2O、NH

解析:

选D 1L1mol·

L-1氨水中,溶解的NH3是1mol,它在溶液中以下列三种微粒形式存在:

,据N原子守恒得NH3、NH3·

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

2.[双选](好题共享·

选自人教版教材P103·

T5)某同学用滤纸折成一个纸蝴蝶并喷洒一种溶液(保持湿润),挂在铁架台上。

另取一只盛某种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下图)。

过一会儿,发现纸蝴蝶变为红色。

下表的组合中,能够实现上述变化的是(  )

A

B

C

D

纸蝴蝶上

的喷洒液

石蕊

酚酞

小烧杯中的溶液

浓盐酸

浓氨水

NaOH溶液

浓硫酸

选A、B 浓盐酸易挥发,氯化氢气体使喷洒石蕊的纸蝴蝶变红色。

浓氨水易挥发,氨气使喷洒酚酞的纸蝴蝶变红色。

探究1 铵盐的性质及应用

(1)物理性质:

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受热易分解:

NH4Cl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NH4Cl

NH3↑+HCl↑。

NH4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NH4HCO3

NH3↑+CO2↑+H2O。

②与碱反应:

NH4Cl与熟石灰混合加热,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3)铵盐的保存与施用:

①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通风处。

②避免铵态氮肥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

探究2 常见的氮肥和氮的固定

(1)常见的氮肥:

铵态氮肥

其他

名称

硫酸铵

氯化铵

碳酸氢铵

硝酸铵

硝酸钾

尿素

俗名

硫铵、

肥田粉

氯铵

碳铵

硝铵

化学式

(NH4)2SO4

NH4NO3

KNO3

CO(NH2)2

(2)氮的固定:

①定义:

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

②方式:

生物固氮、自然固氮和工业固氮。

(1)铵盐遇碱均易放出氨气,铵盐受热易分解,但分解产物中不一定有氨气,如NH4NO3受热分解的产物就比较复杂。

(2)氮肥包括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和尿素,农业生产中使用较多的是铵态氮肥和尿素,原因是硝态氮肥中的NO

不易被土壤胶体吸附,造成肥效降低。

(3)氮的固定是指游离态转变为化合态,如N2→NH3、N2→NO,但含氮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不属于氮的固定。

3.下列不属于所有铵盐通性的是(  )

A.都易溶于水

B.都可分解放出氨气

C.都能与碱反应且均放出氨气

D.都是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选B 铵盐受热能分解,但并非所有的铵盐分解都能放出氨气。

4.(好题共享·

选自鲁科版教材P84·

T3)氮肥是广泛使用的肥料。

硫酸铵就是农村常用的一种铵态氮肥。

那么:

(1)硫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2)实验测得某硫酸铵肥料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则该样品中可能混有________。

A.碳酸氢铵    B.硝酸铵

C.氯化铵D.磷酸氢二铵[(NH4)2HPO4]

(1)硫酸铵中:

N%=

×

100%=21.2%。

(2)化肥中的氮含量为20%,小于21.2%,说明混有的物质中含氮量小于20%,所给的四种物质中,NH4HCO3的含氮量17.7%,A符合题意。

答案:

(1)21.2% 

(2)A

———————————————[关键语句小结]————————————————

1.氨气极易溶于水,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2.氨水显碱性的原因是NH3·

+OH-,NH3是现阶段惟一显碱性的气体。

3.大多数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遇碱释放氨气。

4.实验室常用加热NH4Cl与熟石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反应方程式为:

5.常用的氮肥有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和尿素等。

  1.喷泉实验的原理

喷泉产生的本质原因是烧瓶内外形成气压差,由于烧瓶内气体的压强小于烧瓶外的压强,故液体被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

产生气压差的方法有:

(1)减小烧瓶内气压,如液体将气体吸收或反应等;

(2)增大烧瓶外压强。

2.常见装置图

(1)图甲装置形成“喷泉”是因为烧瓶内气体极易溶解于烧杯和滴管中的液体,使烧瓶内的压强突然减小而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

几种常见情况:

气体

HCl

CO2、Cl2、H2S、SO2

NO2、O2混合气体或NO、O2混合气体

吸收剂

水、NaOH溶液

水、盐酸

(2)图乙装置形成“喷泉”可采用使烧瓶受热的方法,瓶内气体膨胀,打开止水夹,气体与液体接触而溶解,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压强差而形成“喷泉”。

(3)图丙装置下部锥形瓶中的物质相互反应产生气体,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压强差,将液体从锥形瓶中压入到烧瓶中形成“喷泉”。

[例1] 如图所示为氨气喷泉实验的装置(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收集氨气应使用________法,要得到干燥的NH3可选用________作干燥剂。

(2)用图所示的甲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只提供如图所示的乙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1)对于难溶于水的气体,最好用排水法收集,这样得到的气体排空气法较纯净。

NH3极易溶于水,只能用排空气法且NH3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空气小,故用向下排空气法。

(2)干燥气体时,最基本的要求是干燥剂不能与被干燥的气体发生化学反应。

(3)产生喷泉的“动力”是烧瓶内外有压强差。

(1)向下排空气 碱石灰

(2)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氨气极易溶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3)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产生喷泉

如果将例1中甲装置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液体呈喷泉状喷出,则下列________符合题意。

A.a为NH3,b为NaCl溶液;

B.a为CO2,b为浓NaOH溶液

C.a为Cl2,b为饱和NaCl溶液;

D.a为Cl2,b为浓NaOH溶液

只要是a气体易溶于b溶液即可。

A、B、D

(1)原理:

2NH3↑+2H2O+CaCl2。

(2)装置:

固体与固体反应,加热,如下图。

(3)收集方法:

向下排空气法:

(4)验满:

常使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醮有浓盐酸的玻璃棒。

(5)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①收集装置和反应装置的试管和导管必须是干燥的;

②发生装置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③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收集氨气时,导管应插入试管的底部;

④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并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逐渐加热。

(6)NH3的干燥:

通常使用碱石灰干燥,不能使用CaCl2、P2O5或浓H2SO4。

(7)尾气处理:

多余的氨要吸收掉以避免污染空气。

但多余气体在尾气吸收时要防止倒吸。

常采用的装置有:

[例2] 

(1)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NH4Cl和消石灰的方法制取氨气。

应选择与下列哪种气体的相同制气装置________。

A.O2    B.CO2    C.H2

(2)实验室中要快速制取氨气可选择下列________装置和试剂。

(3)实验室中用加热固体NH4Cl和消石灰制取氨气时,装好药品的试管安装时应使试管的管口________倾斜。

试管应夹在________,对试管加热时,应先________,然后再对________部分集中加热。

要制取干燥的氨气,通常使氨气先通过装有________的________,然后再收集,收集时应用__________法收集,检验氨气是否充满容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室制O2的方法:

加热KMnO4分解,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都要用固固加热装置。

制CO2和H2是固液不加热。

(2)加热NH4Cl生成的NH3和HCl在试管口处又化合生成NH4Cl,故不能用加热NH4Cl分解的方式制NH3。

C项固固加热NH3,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B、D可快速制NH3。

(3)考查实验基本操作。

(1)A 

(2)B、D (3)略向下 距管口约1/3处 对试管整体进行均匀加热 装药品 碱石灰 干燥管 

向下排空气 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容器口附近,观察试纸是否变蓝

两种制取氨气的简易方法

(1)加热浓氨水法:

NH3↑+H2O

(2)向固体烧碱(或CaO)中滴加浓氨水法(装置如图)

A中的液体为浓氨水,B中的固体为NaOH(或CaO)。

其中加入CaO时发生反应:

CaO+NH3·

H2O===Ca(OH)2+NH3↑

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固定、加热仪器和橡胶管略)进行有关氨气制取的实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装置①制取NH3,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测定生成的NH3的体积,则必须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装置中所盛试剂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装置②制取并收集干燥的NH3,烧瓶内装的试剂是________,分液漏斗中装的试剂是________,收集装置应选择________(填装置序号)。

(1)装置①适用于固固加热制取气体,制取NH3时试剂是NH4Cl和Ca(OH)2。

若测定NH3的体积,必须用排液体法,而NH3极易溶于水,故不能用排水法,所用的液体必须不与NH3反应,也不溶解NH3才行。

(2)装置②是固液反应,不需加热的装置,制取NH3时,可用浓氨水和生石灰作用。

(1)2NH4Cl+Ca(OH)2

2NH3↑+CaCl2+2H2O ③⑦ 氨气难溶于该试剂,该试剂不易挥发,不与氨气反应。

(2)CaO 浓氨水(或浓NH4Cl溶液) ⑥

[课堂双基落实]

1.分离NaCl和NH4Cl的最佳方案是(  )

A.利用溶解度不同,采用结晶法

B.加入烧碱

C.直接加热法

D.加AgNO3

选C 利用铵盐受热易分解的性质,而钠盐热稳定性比较好,通过加热的方法即可分离NaCl和NH4Cl。

2.在实验室里可按图所示的装置来干燥和收集气体R,多余的气体可用水来吸收,则R是(  )

A.HCl   B.Cl2   C.NO   D.NH3

选D 此气体要符合4个条件:

①可用固体干燥剂干燥;

②可用排气法收集;

③密度比空气小;

④该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符合这4个条件的气体为NH3。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铵盐都是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

B.铵态氮肥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有利于提高肥效

C.凡是铵盐都能与苛性钠共热产生NH3

D.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经碱石灰干燥后可得到纯净的NH3

选B 植物能吸收铵态氮肥中的NH

,NH3不能被吸收。

铵态氮肥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NH

→NH3,使肥效降低。

4.如图为中学化学教材上的喷泉实验装置。

在烧瓶中充满了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各组中能形成这样的喷泉但液体不能充满烧瓶的是(  )

A.HCl和H2O

B.以4∶1混合的NO2、O2混合气体和H2O

C.NO2和H2O

D.CO2和NaOH溶液

选C 喷泉实验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烧瓶内外产生气压差,当把胶头滴管内的液体挤入烧瓶时,四选项均可产生气压差形成喷泉,且HCl能完全溶于水,CO2完全与NaOH溶液反应,4∶1混合的NO2和O2能恰好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故均可使液体充满烧瓶,但NO2与H2O反应时有NO生成,液体不能充满烧瓶。

5.实验室制氨气常用以下两种方法:

①用固体Ca(OH)2和NH4Cl晶体反应制取;

②用固体生石灰与浓氨水混合制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方法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法②能制取氨气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常用于证明NH3极易溶于水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水显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发生装置如下,方法①应选用________,方法②应选用________(填标号)。

方法①是固体混合物加热制NH3,故选装置A。

方法②是固体与液体不需加热的反应,故选装置B。

方法②产生NH3的原因是CaO与H2O反应生成Ca(OH)2同时放出大量热,减少溶剂水,使溶液温度升高,放出NH3。

(1)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

(2)生石灰与水反应使溶剂减少,同时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混合物温度升高

(3)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看是否变蓝(或在试管口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看是否有白烟生成)

(4)喷泉实验(或其他合理方法)

NH3+H2O

H2O

NH

(5)A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