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与基本经验.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65444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共产党百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与基本经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共产党百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与基本经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共产党百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与基本经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共产党百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与基本经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共产党百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与基本经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共产党百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与基本经验.docx

《中国共产党百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与基本经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共产党百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与基本经验.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共产党百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与基本经验.docx

第40卷第6期

2021年12月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OFHOTANNORMALCOLLEGE

Vol.40,No.6

Dec.2021

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中国共产党百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与基本经验

程婷谭志敏

(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全民健康”的伟大转变。

百年卫生健康事业经历了三个重要的时期,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艰苦创业,三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改革发展。

通过考察和梳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卫生健康事业的奋斗历程,总结其中的历史经验与启示,将更有利于我们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更有助于我们把握发展社会主义卫生健康事业的规律,对于我们党在新时代全面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卫生健康;历史进程;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

D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908(2021)06-0002-06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了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取利益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发展卫生健康事业的历史。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中国共产党历来关心和重视人民健康,梳理党百年以来发展卫生健康事业的过程,总结其中宝贵的经验,将有利于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进一步更好推进健康中国行动。

一、党的卫生健康事业历史进程

百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十分重视卫生健康工作,关心人民健康。

1917年,毛泽东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体育之研究》就明确地指出健身强人民体质以强国的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又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和爱国卫生运动,这一时期主要围绕预防疾病和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为中心任务。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医疗改革也正式开启,这一时期边试边改,主要围绕基本医保、医疗服务和医药生产为重要任务。

十八大至今,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健康生活的追求,健康中国战略问世并落地,健康中国行动广受国际国内好评。

(一)卫生健康事业的初步探索(1921—

1948年)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就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

当时战火纷飞,食物与药品都很匮乏,人民体质普遍不强,所以要求搞好卫生工作和加强体育锻炼以保障人民健康。

党在红军时期就开始重视卫生健康工作,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不少官兵没有像样的卫生队给予治疗,革命力量白白减弱,1928年毛泽东到达井冈山之后建立了小井红军医院,虽然当时条件比较艰苦,但这是我们党领导建立的第一所正规医院,“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1]为革命根据地持续输出革命力量。

[收稿日期]2021-10-08

[作者简介]程婷(1996-),女,汉族,湖北咸宁人,青岛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谭志敏

(1965-),女,汉族,山东烟台人,硕士,青岛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

就业创业及社会保障制度。

9

第40卷第6期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12月

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在陕甘宁边区领导人民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同时领导并依靠人民改变了边区卫生环境落后的初貌,采取了五项有力举措加强卫生防疫工作,大大提高了牲畜存活率,提高了军民的健康水平。

比如“建立完备的卫生防疫工作网,建立卫生防疫预警机制,培训充实基层医务人员,做好卫生防疫宣传工作,中西医结合提高疗效。

”[2]总之,这一时期党在卫生健康领域作出了积极尝试与探索并取得了成功经验,为下一阶段党在全国执政范围内开展卫生健康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卫生健康事业的初步开创(1949—

1978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缺医少药,疫病流行,人均预期寿命为35岁,婴儿死亡率为200%[3],孕产妇死亡率为1500/10万[4],人民卫生与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党中央和各级政府把预防疾病和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工作重点,将群众运动与卫生工作相结合,着重整治农村卫生,基本建立医疗保障制度,保障了人民健康与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1950年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召开,确定“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三大方针。

这一时期主要卫生工作围绕制度建设、人才培养和防治传染病等内容展开。

一是建立健全医疗卫生制度。

对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作出具体规定,从制度上为人民健康提供保障。

二是面向基层大量培养卫生医疗人才。

医学教育进行分级制的分科重点制度,鼓励中等医科学校办学。

三是防治重大传染疾病。

在充分借鉴传统卫生防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医疗技术手段进行防治。

比如针对鼠疫疫情,动员群众广泛开展捕鼠运动,对鼠疫住户和附近居民进行隔离封锁阻断疫情,求助苏联支援血清与疫苗。

1952年底,鼠疫、霍乱等传染疾病的得病率和致死率大幅度降低,意味着我们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取得了重大成效。

四是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1952年中央防疫委员会成立,全国上下,从城市到乡村积极开展各种清洁消毒卫生活动,人民群众群策群力消灭病媒虫害。

这一运动将

10

公共卫生事业和社会管理、移风易俗结合起来,高效的借助群众力量实现卫生爱国的目标。

(三)卫生健康事业的改革发展(1978年至今)

经济上要改革,人民健康事业也要继续发展。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利益对卫生健康工作进行领导,下面根据党历届领导人关于卫生健康改革思路作一个大体回顾:

首先在1979年制定了卫生工作计划目标,在全国卫生局长会议上提出“今后3年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使各级医药卫生单位的工作都达到或超过历史最好水平”。

1985年在党的领导下首次启动以让利放权、扩大医院的自主权为指导思想的医疗改革工作。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1991年制定“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放在第一位,同时鼓励医疗机构兴办形式多元化。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1996年制定“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以及医学教育改革。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2007年提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奋斗目标,在2009年启动新医改,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目标。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新时代的

背景,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顶层设计入手,与时俱进出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等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同时摸着石头过河,对于卫生健康领域中未预见的风险及时反应。

虽然新时代下我国卫生健康事业仍存不足,但新冠肺炎抗疫战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在党的领导下应对突发大型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健康治理能力的健全。

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当前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始终面临多种危险交杂的困难,以及人民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的挑战,唯有不断改革,迎难而上。

程婷 谭志敏:

中国共产党百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与基本经验

二、党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带领人民实现卫生健康条件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积贫积弱到全民健康,从缺医少药到援助别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花较少时间实现了较大的健康效益。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取得如此成就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没有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医疗卫生改革就不会顺利进行。

(一)健康水平大幅提高

衡量一个国家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为人均预期寿命指标、婴儿死亡率指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指标。

根据《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了77.3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了17.8/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了5.6‰[5]。

这一数据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统计数据相比,人民卫生与健康水平状况显著改善,健康事业显著发展。

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基本的生存资料和安全的生活环境保障之后,历届党中央集体一方面通过硬件改善,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中西医医疗创新提高人的生存寿命,另一方面通过软件潜移默化,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花了较少的时间高效地提高了人民的生存寿命和生活质量,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全民健康的伟大转变。

截至目前为止,新冠疫情仍在世界范围内肆虐,但我国成功研制出疫苗并免费给全民接种的快速行动极大地保障了现阶段人民的健康水平。

(二)健康服务更加优化高效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筚路蓝缕,创立了覆盖全民的健康事业,不断优化健康服务。

总体上,健康服务可以分为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

第一,防治重大传染性疾病进展明显。

新中国成立初期逐步防治了血吸虫病和麻疹等,基本控制了鼠疫和霍乱。

1978年卫生部颁布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部关于传染性疾病的管理条例,1989年科学地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3类35种,同时进行计划免疫,成效显著。

根据2021年3月数据统计

显示,甲类传染病无发病、死亡报告,乙类传染病中血吸虫病、白喉等8种无发病、死亡报告,其他类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得到了有效遏制[6]。

第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越来越均等化。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障福利是由国家和单位共同提供,而农民的医疗福利则有集体和国家福利救济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农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远远低于城镇职工。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党和国家加大了财政在医疗方面的支出,1978年卫生总费用为110亿元,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例为3%,1998年这一占比提高到了4.3%。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不断在缩小,政府对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不断在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渐均等化。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持续下降。

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65195.9亿元。

其中,政府卫生支出17428.5亿元,占26.7%;社会卫生支出29278.0亿元,占44.9%;个人卫生支出18489.5亿元,占28.4%。

人均卫生总费用4656.7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6.6%[7]。

第三,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

1952年底我国建立了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147个,各类专科防治所188个,共有卫生防疫人员20504人,其中卫技人员19750人[8]。

2019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1007545个,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292.8万人[9]。

数据变化的背后是我国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

此外,我国在一些医学的关键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且积极建设“健康丝绸之路”,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其民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援助。

(三)建立了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

医疗保障制度一般指医疗保险制度,即政府和社会依法为年老、疾病等公民提供物质帮助,以确保公民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经济稳定。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制度。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尽快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以及经济生产,中国共产党参照苏联卫生保障体系,建立了符合当时特定条件下的医疗保障制度。

医疗保障领域分为城镇与农村地区。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