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照耀中国观后感Word格式.docx
《理想照耀中国观后感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想照耀中国观后感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们坚定不移,我们奋勇向前,我们全力以赴,我们不惜一切代价。
重担挑在我们肩上,90后又怎样,说我们没有责任感又怎样?
有时我们是有一点小叛逆,有时我们是有一点小娇气,但许多人不知道,那只是表面现象。
如果你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不难发现,害怕不是我们的个性,退缩不是我们的作风。
只要我们勇于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不断的为此付出,敢于去挑战自己,不懈怠,不放弃,那就能达成理想。
就像中国共产人一路走来,因为有理想,有信念,才有今天建党九十周年的成就,才有今天强盛繁荣的中国。
我们是祖国的接班人,我们的理想是祖国明天的未来。
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更好的明天。
理想照耀中国观后感
(二)
《理想照耀中国》刻画了李大钊、王尽美、蔡和森、向警予、恽代英、瞿秋白、刘伯坚、彭湃、方志敏、吉鸿昌、杨靖宇、叶挺、时传祥、雷锋、王进喜、邓稼先、钱学森、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沈浩等一批共产党人的形象,通过这些依理想而活、靠理想而行的一群人的故事,彰显了优秀的共产党员"
为他人,求解放"
的精神和理想。
探讨理想在当下是否仍具有意义。
《理想照耀中国》以人带史,采用历史资料加人物访谈、实景拍摄加真实再现的纪录片语言,力求对耳熟能详的人物和故事,找到独特的解读视角。
蔡和森与向警予的爱情,瞿秋白与鲁迅的友情,刘伯坚要子孙后代"
将革命进行到底"
的遗嘱等故事,通过"
有温度的历史片段"
再现了共产党人敢想敢为的力量。
为信仰奔走,为信仰奋斗,为信仰牺牲一切"
的人物,串起建党90年来的风雨历程,刻画了从李大钊、瞿秋白到雷锋、钱学森再到孔繁森、任长霞等共产党人的鲜活形象,讲述这些人的生动故事。
《理想照耀中国》以人带史,采用历史资料加人物访谈、实景拍摄加真实再现的纪录片语言,力求对耳熟能详的人物和故事,找到独特的解读视角。
昨天观看的时候,我们大家都很认真,都被李大钊,王尽美等伟大的第一批共产党员的事迹。
他们是让中国能像如今一样蓬勃发展,从闭塞落后的中国到如今的青春中国的奠基人。
他们呼吁全中国的人民要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脱离封建,引入马克思主义思想,建设中国的第一批共产党,使全中国都投入到为维护自己国家尊严的战斗中。
这部片子中介绍的这一批伟大的共产党员先驱们,他们为信仰奔走,为信仰奋斗,为信仰牺牲一切,不在乎自己个人的性命安慰,投身到中国抗战的战斗中去。
他们是中国近代的思想领袖。
是他们,从思想上,从根本真正的让中国活了起来,为古老陈旧而腐朽的中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我十分的敬佩他们。
在短短了2个多小时中,我几乎无时不在感动,敬佩中。
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已经不再是动荡不堪了,我们的生活也比以前好了很多。
而他们在作为共产党员先驱,作为中国人的精神领袖的时候,也就和我们差不多大,都是时代的青年。
我们现在的青年们,大多都还没有投入到中华的建设中去,都没有忧患意识。
我觉得,我们现在也是应该为自己的祖国做些什么事的时候了。
不应该再像现在这样没有目标的生活。
现在的中国环境已经比以前好了许多,但是我们也遇到许多的问题。
中国未来的发展就是靠我们这一代的青年了。
我们已经成为了中国的脊梁柱了。
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投入的祖国的建设中去,让中国更好的发展起来。
理想照耀中国是我们不变的思想,我们要贯彻"
的思想,用我们的理想去照耀中国!
!
理想照耀中国观后感(三)
在20世纪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中国政治、思想文化史上,瞿秋白作为著名的革命家和知识分子,肩负救亡与启蒙的历史使命。
他拥有诸多第一:
第一个翻译《国际歌》歌词,第一个系统译介马克思文艺理论和苏俄作品,第一个把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介绍到中国,第一个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研究中国革命;
但他同时也是一个"
多余的人"
、一个所谓的"
叛徒"
.他在临刑前一个月,于福建汀州狱中写了遗文《多余的话》,其中透露出来的个人际遇感受,与时代洪流,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冲突。
回观瞿秋白的道路,研读其著作,不难发现,知识分子,是瞿秋白自己认可的身份,也是他骨子里散发的内在气质和文化品格的体现。
身处巨变时代,革命是瞿秋白奋斗的目标,也是中国社会的核心问题。
近代以来,革命大抵都与知识分子有关,他们开风气之先,首先在思想文化转变、重建过程中倡导、鼓吹和实践革命的理想。
而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他具有双重的身份和任务:
面对现实政治、国家与社会关系必须承担启蒙与救亡的时代任务,而知识分子天生就具有的内省、反叛精神,却时刻促使他们观照自身的灵魂,关注心灵的苦闷、彷徨、追求。
在中国现当代历史上,知识分子的形象书写通常有两种倾向:
一种是完美的英雄,坚定的革命者。
还有一种就是更多关注个人独立的精神空间,充满矛盾、犹疑和挣扎,在这里知识分子是追求与彷徨的混合体。
鲁迅、茅盾、巴金等都书写了这一类知识分子。
而瞿秋白,正是以自己的言和行为这个传统作出了个性化的注解。
浪漫与革命,两者都是激情的象征,在20世纪初叶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在知识分子的想象和预期中,它们奇妙地结合在一起。
于是,骨子里充满浪漫精神的瞿秋白义无反顾投入了革命,参与了革命实践,获得了革命家的身份认同,文化的构建与革命的行动获得了某种统一。
但矛盾恰恰存在于此:
浪漫的内核以个性、自由、反抗为本质,而革命却常常不需要、甚至完全排斥这些特性。
他不可避免陷入了某种困境:
一方面坚持革命信仰改造自我,另一方面又无法完全抑制和背叛浪漫文人天然的个性需求。
对此,鲁迅在《文化偏至论》给出了最为精辟的剖析:
他们天生地有着追求群体人类平等的人道主义倾向,又本能地对个体精神自由、个性发展持有特殊的热情与敏感。
《多余的话》是瞿秋白被俘后在狱中所写的,是他离世前最后的文字。
死亡是人生最后一块也是最重要的试金石,那一刹那流露的定是真实的性情。
《多余的话》呈现了一个完整而真实的灵魂,瞿秋白解剖自己,审视自己,用这种方式拒绝无谓的崇敬和瞻仰。
他说:
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
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
瞿秋白将自己当作了一个客观的存在,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剖析自己,表现出"
走在希望的途中"
的知识分子在艰难的跋涉中对自我信仰的坚执。
正如他自己所说: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老一辈革命先驱的精神感人至深,是历史的丰碑,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理想照耀中国观后感(四)
最近一段时间在基层党建网上看了不少的优秀党建纪录片,在这些纪录片中间《理想照耀中国》系列纪录片是我比较欣赏的几部作品中的一部,该系列片共有5集,刻画了李大钊、王尽美、蔡和森、向警予等一批共产党人的形象,尤其是第五集《执政之要在为民》,片中的四个人物,是新中国各个时期共产党人的代表,横跨了建国后的近四十余年的时间。
尽管时代变了,但他们的理想和信念始终如一。
他们朴素、善良、正直,见不得人民贫穷受苦,以自己对人民群众广博的爱心和同情心,身体力行地改造新中国,发展地方经济,推动教育和改革。
为新中国的建设,他们付出毕生的精血;
为百姓生活的富足;
为社会的和谐安定,他们燃尽自己生命最后的光亮。
他们用自己短暂的一生回答了这样一个重大问题:
作为执政党的一名党员,如何保持共产党人本色,坚持党性原则,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做人民的公仆。
他告诉了我们一个人应当有个理想,并不断为之努力,这样人才不会获得很飘,得过且过。
在现在这个日益发展进步,充满着各种各样诱惑的社会中,如何向前辈们一样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对我们这些新时代党员的考验。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个人入党的动机是不是正确,往往同他对共产主义事业和无产阶级政党的认识正确不正确、深刻不深刻有直接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科学地阐述了上述问题,只有认真学习这些理论,才能对这些问题有更加明确和深刻的认识。
第二、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断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
人们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并不断循环往复,才能获得。
要通过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
第三、要通过学习优秀党员的模范事迹,来增强自己对党的感情,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实际行动,来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要认识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串于党的一切活动中,任何时候都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
第四、贵在坚持。
要谨记组织上入党是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是一生一世。
毛泽东同志说过:
有许多党员没有完全入党,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
我们应引以为戒,不论组织上是否入党,都应做到先在思想上入党,要注意长期进行自我检查。
我将对照党员的标准找出自己的差距,以高度的自觉性,正确的认识自己,严于剖析自己,坚定信心,执着追求,使自己更快的进步,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理想照耀中国观后感(五)
该片以一批不同时代的人物串起建党90年来的风雨历程。
它刻画了李大钊、王尽美、蔡和森、向警予、恽代英、瞿秋白、刘伯坚、彭湃、方志敏、吉鸿昌、杨靖宇、叶挺、时传祥、雷锋、王进喜、邓稼先、钱学森、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沈浩等一批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通过一个个真实人物的真实故事,展示了不同时代的共产党人"
的情怀。
片子不长,描绘人物的话语简练而精辟。
片中对于人物的表现,对于故事的挖掘,对于细节的捕捉,都融入了创作者的情怀、思考和解读。
如瞿秋白对左翼文化的贡献不是直接叙述,而是通过与鲁迅的友谊来彰显,浓彩重墨描写他最后日子的淡定自若,而内心则深深忧虑革命的前途命运,心系党的事业。
刘伯坚是以卓越的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改造旧军队、策动宁都起义的军事家。
革命工作艰苦卓绝,他不得不先后把自己的三个儿子分别送给他人抚养,一别竟成永诀。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王尽美和瞿秋白。
王尽美,他只活了27岁,只留下一张照片。
通过探寻这张照片的来历,还原了一个年轻革命家的形象和他一生的轨迹。
王尽美病逝时,长子不满7岁、次子年仅3岁。
家中三代寡妇,两个幼子。
不久,王尽美的祖母和妻子先后去世,只有老母亲带着两个年幼的孙子。
战争年代,老母把儿子照片藏在土墙里。
从那时起,老人再没扒开泥墙。
想念儿子了,她便静静地望望泥墙。
在冥冥思念中,照片在泥墙里藏了近20年。
1931年初,瞿秋白被解除了党的领导职务。
他给自己找的另一个"
战场"
:
从事大众文艺工作。
和他惺惺相惜的鲁迅替他租了一个亭子间。
两人的住处只隔着一条马路。
1933年,被限期离开上海的瞿秋白,来到鲁迅家道别。
两人似乎已经预知这一别将是永诀。
晚上,鲁迅一定要让体弱多病的瞿秋白睡到床上,他则与妻子许广平睡在地板上。
第五次"
反围剿"
失败,瞿秋白不幸被俘。
面对只要为"
党国"
做个翻译即可自由的"
宽待"
或者"
处决令"
的威胁,他一如既往地安详沉静。
瞿秋白牺牲后,为纪念这位共产党人在文化战线上的贡献,病重的鲁迅搜集整理了瞿秋白的遗著,亲自编辑、校对、做封面设计;
还为出版购买了最好的纸张,拟定了介绍广告。
30万字的瞿秋白译文集《海上述林》,成为鲁迅编辑的最后一部书。
不到20岁就染上肺病的瞿秋白,在36年的生命旅途中,公开发表的文字就有500万之巨。
鲁迅说"
人是可以被杀掉的,但作品是不能杀掉的"
成为瞿秋白等一批革命者,用文艺做武器的最好写照。
在历史的舞台上,革命者也是一个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
《理想照耀中国》通过讲述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在情感中映衬崇高的理想。
写王尽美时,通过他仅有的一张照片,展示他27年的生命轨迹;
写方志敏时,追问了他是怎样一个人,没有半点人身自由和尊严,却在生命最后的日子,仍然写下《可爱的中国》;
写雷锋时,发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以是阳光一样的笑脸和内敛自省、力争上游的情怀。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
理想具有可能性、时代性等特征;
信念具有稳定性、不同层次性等特征。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为什么学。
当代大学生要树立崇高理想就必须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片中的人物是伟大的,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终身。
他们每个人都有理想,有信念,都值得我们敬佩,让我们牢记如今的中国共产党来之不易。
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定为党奉献的信念。
理想照耀中国观后感(六)
钱学森是导弹、原子弹两弹结合构想之父。
他在美国留学将要归国时,美国之所以不让他回国,挽留他在美国工作,是因为美国人把它的技术比喻为有5个师这么强大的人。
但那时,毛主席却说:
他比5个是更强大。
当钱学森回国时,在回国船上的一个华侨小女孩问他:
你为什么要回国?
"
我要帮助在灾难中的中国重建家园。
他笑了,回答道,"
我相信我能帮助我的祖国。
钱学森为祖国有了很大的贡献,在他临终前,他说:
活的目的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人民对我的嘉奖才是最高的荣誉。
邓稼先是一个原子弹的科学家,中国第一枚原子弹就是他发明的。
那时,他带着干粮、面包、水来到建造在荒漠的研究室研究。
在做实验之前,"
为这份事业而死是值得的。
他坚定地说。
然后他冒着生命危险,捧起原子弹碎片。
他在研究原子弹时,倾尽全力,很少休息,40岁就满头白发。
原子弹碎片的致命辐射导致他患有癌症,但是他抓紧最后的时间,在病床上写出了对于原子弹研究一生的积攒和一生的思考。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造了人类可以没有的原子弹,但中国不能没有的邓稼先。
钱学森和邓稼先都牺牲了自己,为我们的祖国创建了很大的发展。
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理想照耀中国观后感(七)
那一年,焦裕禄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
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
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
党的好干部"
、"
人民的好公仆"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那一年,孔繁森请人写了"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
的条幅。
刚到西-藏,他又写下"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
以此铭志。
那一年,任长霞她带领支队民-警在短短2年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国20多个盛市,破获了近300余起抢劫、杀人等重特大案件,抓获了350多名犯罪嫌疑人。
也许在我们不知道的某个地方还有着某些不为人知的为共产主义抛头颅洒热血的人们。
他们用自己短暂的一生回答了这样一个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