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重点测试题含答案解析精品教育docWord下载.docx
《人教版初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重点测试题含答案解析精品教育doc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重点测试题含答案解析精品教育doc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1B.2C.4D.8
8.对于反比例函数,如果当≤≤时有最大值,则当≥8时,有()
A.最小值=B.最小值C.最大值=D.最大值
9.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其中a、b、c分别为△ABC三边的长.下列关于这个方程的解和△ABC形状判断的结论错误的是()
A.如果x=-1是方程的根,则△ABC是等腰三角形;
B.如果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C.如果△ABC是等边三角形,方程的解是x=0或x=-1;
D.如果方程无实数解,则△ABC是锐角三角形.
10.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函数,当时,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②点P的坐标满足,若点P也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则.③如果一个样本的方差a,那么这个样本的方差为3a..④关于x的方程的解是,,(a,m,b均为常数,a≠0),则方程的解是,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二.认真填一填(本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在一次演讲比赛中,某班派出的5名同学参加年级竞赛的成绩如下表(单位:
分),其中隐去了3号同学的成绩,但得知5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21分,那么5名同学成绩的方差是.
12.用反证法证明“在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大于60°
”时,应先假设.
13.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是AO、AD的中点,若AB=6cm,BC=8cm,则△AEF的周长=cm.
14.如图,点A在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上,过点A作AD⊥y轴于点D,延长AD至点C,使AD=DC,过点A作AB⊥x轴于点B,连结BC交y轴于点E.若△ABC的面积为4,则k的值为.
15.如图,△ABC是一张等腰直角三角形彩色纸,AC=BC=40cm.
(1)将斜边上的高CD五等分,然后裁出4张宽度相等的长方形纸条,则这4张纸条的面积和是cm2.
(2)若将斜边上的高CD分成n等分,然后裁出(n-1)张宽度相等的长方形纸条,则这(n-1)张纸条的面积和是
cm2.
16.若一个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我们把这条对角线叫这个四边形的和谐线,这个四边形叫做和谐四边形.在四边形ABCD中,AB=AD=BC,∠BAD=90°
,AC是四边形ABCD的和谐线,则∠BCD=
三.全面答一答(本题有7个小题,共6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推演步骤.
17.(本题6分)
(1)
(2)
18.(本题8分)
(1)
(2)2x2+x-5=0
19.(本题8分)某校初三学生开展踢毽子比赛活动,每班派5名学生参加,按团体总分多少排列名次,在规定时间内每人踢100个以上(含100)为优秀.下表是成绩最好的甲班和乙班5名学生的比赛数据(单位:
个):
1号2号3号4号5号总数
甲班1009811089103500
乙班891009511997500
经统计发现两班总数相等。
此时有学生建议,可以通过考察数据中的其他信息作为参考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填空:
甲班的优秀率为__________,乙班的优秀率为_____________;
(2)填空:
甲班比赛数据的中位数为__________,乙班比赛数据的中位数为__________;
(3)填空:
估计两班比赛数据的方差较小的是____________班(填甲或乙)
(4)根据以上三条信息,你认为应该把冠军奖状发给哪一个班级?
简述你的理由.
20.(本题10分)
.数学兴趣小组想利用所学的知识了解某广告牌的高度,已知CD=2m.经测量,得到其它数据如图所示.其中AC的坡比,BD的坡比AB=10m.请你根据以上数据计算GH的长.
21.(本题10分)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AC上的一点,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PE=PB.
(1)求证:
△BCP≌△DCP;
(2)求证:
∠DPE=∠ABC;
(3)把正方形ABCD改为菱形,其它条件不变(如图②),若∠ABC=58°
,则∠DPE= 度.
22.(本题满分12分)如图,在矩形OABC中,点A,C分别在x轴上,y轴上,点B坐标为(4,2),D为BC上一动点,把△OCD沿OD对折,点C落在点P处,形成如下四种情形。
(1)如图乙,直接写出CD的长;
(2)如图甲,当点p落在对角线BO上时,求CD的长;
(3)当点D从点C运动到与点B重合时,求出矩形OABC与△ODP重合的面积,此时点P的坐标;
23.(本题12分)如图,已知,A(0,4),B(-3,0),C(2,0),D为B点关于AC的对称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D点。
(1)证明:
四边形ABCD为菱形;
(2)求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设过点C和点D的一次函数y=kx+b,求不等式
kx+b->0的解,(请直接写出答案);
(4)已知在的图象上一点N,y轴上一点M,且点A、B、M、N组成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M点的坐标。
人教版2019初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重点测试题(含答案解析)参考答案
CDBDCDCADC
11.12.每个角小于60°
13.914.4
15.640,16.45°
或90°
或135°
=3+7-8(3分)=(2分)
=2(1分)=(1分)
=(1分)
18.(本题8分,每小题4分)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
(2)2x2+x-5=0
(2分)
(2分)(2分)
19.(本题8分)
解:
(
(1)60%,40%--------------2分
(2)100,97---------------2分
(3)甲-------------------2分
(4)甲班,理由:
甲班的优秀率高于乙班,甲班的成绩从中位数看也高于乙班,甲班的方差小于乙班,成绩更稳定.-----------------2分
如上图所示,过D点作DE⊥AH于点E,设则
在中,有……………………分2
∴………………………………………………4分
∴∴……………………………………………7分
∴………………………………9分
答:
GH的长约为m.………………………………………………………10分
在正方形ABCD中,BC=DC,∠BCP=∠DCP=45°
,
∵在△BCP和△DCP中,,
∴△BCP≌△DCP(SAS)。
4分
(2)证明:
由
(1)知,△BCP≌△DCP,
∴∠CBP=∠CDP。
∵PE=PB,∴∠CBP=∠E。
∴∠DPE=∠DCE。
∵∠1=∠2(对顶角相等),
∴180°
﹣∠1﹣∠CDP=180°
﹣∠2﹣∠E,
即∠DPE=∠DCE。
∵AB∥CD,
∴∠DCE=∠ABC。
∴∠DPE=∠ABC。
8分
(3)58°
10分
22.(本小题满分12分)
(1)CD=22分
(2)CD=4分
(3)当D与B重合时,如图丁,记BP与x轴的交点为点E,根据题意,OP=BA,
∠BAE=∠OPE,∠BEA=∠OEP,∴△OPE≌△BAE.……………1分
设OE=x,则BE=x,AE=8-x,
根据,即,
解得x=,∴OE=.……8分
∴……10分
PE=BP-BE=.……11分
RT△OPE中,,∴PF=.
根据,解得OF=.∴P(,).………12分
23.(本题12)
(1)由勾股定理得,AB=5=BC…………………(1分)
∵D为B点关于AC的对称点,
∴AB=AD,CB=CD,…………………(2分)
∴AB=AD=CD=CB,
∴四边形ABCD为菱形。
…………………(3分)
(2)∵D点的坐标为(5,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D点,
∴,∴k=20,∴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5分)
(3)或………………7分
(3)由题意知①N点的横坐标为3,代入,得,…………………(8分)
∴M点的纵坐标为,∴M点的坐标为.…………………(9分)
②N点的横坐标为-3,代入,得,…………………(10分)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M点的纵坐标为,∴M点的坐标为.………………12分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