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浙江专用学案 分析概括精品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54130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浙江专用学案 分析概括精品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浙江专用学案 分析概括精品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浙江专用学案 分析概括精品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浙江专用学案 分析概括精品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浙江专用学案 分析概括精品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浙江专用学案 分析概括精品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浙江专用学案 分析概括精品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浙江专用学案 分析概括精品版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浙江专用学案 分析概括精品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分析、评价选项叙述与文中遣词造句的细微差别,并注意关键文言实词的翻译、理解是否正确。

如何识破命题常用干扰方式从而准确判断

方法例析

1.(2010·

湖北卷,12)

C项:

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

原文:

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

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

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

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判断:

选项对应的原文要表达的意思是由于老兵已亡,新兵生长于太平年代,养成了骄傲和懒惰的习性,连背粮食都雇别人而不愿亲自劳作。

选项中的“因此”表明的因果关系不当。

强加因果,或者故意曲解原文中的关键词,也是常见干扰方式之一。

做题者见句中有“以致”“因此”等词语,要格外小心,看看因果关系是否得当。

2.(2010·

江西卷,12)

B项:

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了太子的重用。

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

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

公争曰:

“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

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

”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

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

将原文与选项比对,发现原选项在分析时多加了“赞赏”一词,这个词语貌似正确,实则于文无据。

无中生有,用貌似正确实则于文无据的词句干扰,是常见干扰方式之一。

做题应识破。

3.(2010·

山东卷,12)

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

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

“臣不才,愿以死自效。

”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

比对选项与原文,发现申甫在感动后才被授予京营副总兵,而不是在授予京营副总兵后才感动。

授予官职的时间搞错了。

时序颠倒,做题者要留心这种干扰方式。

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孟德传

[宋]苏辙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

少而好山林。

既为兵,不获如志。

嘉祐中,戍秦州。

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自念:

“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

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

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

”惟山之深者往焉。

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

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

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

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

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

德之言曰:

“凡猛兽类能识人气。

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

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

试之前后如一。

姓名:

________  班级:

________  学号:

________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

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

“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

”德具道本末。

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

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

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

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

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

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

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书《孟德传》后

[宋]苏轼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

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

然曩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觝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辙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

D.苏轼的《书〈孟德传〉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德是个在军营中退休的士兵,由于喜欢山林生活,进入深山数年,后来遇到皇帝巡行,被称为有道之人。

B.苏轼在接到苏辙寄来的文章后,写了《书〈孟德传〉后》谈了自己的看法,表现了他不盲目听从的性格。

C.世上的君子正因为顾虑太多,才会有患得患失的现象发生,这是苏辙的观点。

D.从文中看,苏轼的观点是从旁听的故事中得来的,也不能作为事实论据来处理,其观点也有可商榷之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德来到商州不是有意的,他是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被抓的。

B.后来孟德在商州被抓,由于宋孝孙和张安道的帮助,才得以除军籍为平民。

C.孟德是以自首的身份出现在商州的,这是他免罪的主要原因。

D.嘉祐年间,孟德戍守商州,从此逃入华山,过着野人般的生活。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认为老虎畏惧害怕自己的人,这道理似乎可以相信。

B.孟德的浩然之气表现在外,自己虽不觉得,但众人却能看到。

C.孟德认为他是犯了禁令的军人,被抓住是死,也许会饿死,也许会被野兽吃掉。

D.弱者受人侮辱,强者受人讥笑,世上很少能有超凡脱俗、独立于世的人。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德小时候就喜爱山林生活,秦中又有很多名山,因此他成了逃兵,入山林多年。

B.孟德进入山林后过了两年,就不自觉地来到了商州,又来到了秦州,被巡逻的士兵抓住。

C.孟德发现,大多数猛兽都能识别人气。

但他因为不怕死,没有被它们吓住。

D.苏轼推测老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吓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也就无从施展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深山中,孟德有时一天病十次痊愈十次,呕吐、腹泻、腹胀、胸闷等,全都出现了。

B.孟德在作者写文章时,仍来往于各山中,也没有其他特别的本事。

C.商州知州张安道认为孟德不是个坏人,而是个有道之人,才把他安置在了秦州。

D.苏轼关于两小儿不怕老虎的故事是在不久前他在云安听说的,这个地方有很多老虎。

听课记录:

 

1.仔细阅读原文,最好按人物的一个个小故事给文章分层。

多问几个问题,使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自己的头脑中顺序化、网络化。

2.要利用一切能利用的信息(明示的和隐藏的)。

应注意分析选文的出处、尾注等内容。

当然也包括命题者在本题中所提供的75%的正确信息;

此外应结合先前所储存的有关作者的情况、有关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对文段耐心地解读,力求读懂、读透。

3.细读选项表述,快速固定四个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区域,比照两者之间有无异同。

尤其要注意细节,注意选项对原文的转述是否等值,发现有出入时一定要对关键词语反复推敲,直至确认无误。

一、高考题组

比对选项与原文,判断分析概括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

课标全国卷,6)原文:

(花云)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

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

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

“贼非吾主敌,盍趣降!

”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

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

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

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害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  )

天津卷,11)原文:

其母及女(指叶限的后母、妹妹)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

二、模拟题组

曹褒,字叔通,鲁国薛人也。

父充,持《庆氏礼》,建武中为博士,从巡狩岱宗,定封禅礼,还,受诏议立七郊、三雍、大射、养老礼仪。

作章句辩难,于是遂有庆氏学。

褒少笃志,有大度,结发传其父充业,博雅疏通,尤好礼事。

常感朝廷制度未备,慕叔孙通为汉礼仪,昼夜研精,沉吟专思,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当其念至,忘所之适。

初举孝廉,再迁圉令,以礼理人,以德化俗。

时它郡盗徒五人来入圉界,吏捕得入,陈留太守马严闻而疾恶,风县杀之。

褒敕吏曰:

“夫绝人命者,天亦绝之。

皋陶不为盗制死刑,管仲遇盗而升诸公。

今承旨而杀之,是逆天心,顺府意也,其罚重矣。

如得全此人命而身坐之,吾所愿也。

”遂不为杀。

会肃宗欲制定礼乐,褒知帝旨欲有兴作,乃上疏曰:

“昔者圣人受命而王,莫不制礼作乐,以著功德。

功成作乐,化定制礼,所以救世俗,致祯祥,为万姓获福于皇天者也。

今皇天降祉,嘉瑞并臻,制作之符,甚于言语。

宜定文制,著成汉礼,丕显祖宗盛德之美。

”章下太常,太常巢堪以为一世大典,非褒所定,不可许。

帝知群僚拘挛,难与图始,朝廷礼宪,宜时刊立。

明年复下诏,褒省诏,乃叹息不已,遂复上疏,具陈礼乐之本,制改之意。

拜褒侍中,从驾南巡,既还,以事下三公,未及奏,诏召玄武司马班固,问改定礼制之宜。

褒在射声,营舍有停棺不葬者百余所,褒亲自履行,问其意故。

吏对曰:

“此等多是建武以来绝无后者,不得埋掩。

”褒乃怆然,为买空地,悉葬其无主者,设祭以祀之。

迁城门校尉、将作大匠。

时有疾疫,褒巡行病徒,为致医药,经理粥,多蒙济活。

永元七年,出为河内太守。

时春夏大旱,粮谷踊贵。

褒到,乃省吏并职,退去奸残,澍雨数降。

其秋大孰,百姓给足,流冗皆还。

后坐上灾害不实免。

有顷征,再迁,复为侍中。

褒博物识古,为儒者宗。

十四年,卒官。

作《通义》十二篇,演经杂论百二十篇,又传《礼记》四十九篇,教授诸生千余人,庆氏学遂行于世。

(节选自《后汉书》)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其念至,忘所之适       适:

往,到

B.陈留太守马严闻而疾恶,风县杀之疾:

嫉妒

C.帝知群僚拘挛,难与图始图:

谋划

D.具陈礼乐之本具:

详细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曹褒“以礼理人,以德化俗”的一组是(  )

①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

②今承旨而杀之,是逆天心,顺府意也,其罚重矣

③遂复上疏,具陈礼乐之本,制改之意

④为买空地,悉葬其无主者,设祭以祀之

⑤为致医药,经理粥,多蒙济活

⑥时春夏大旱,粮谷踊贵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褒的父亲著有《庆氏礼》,又作章句辩难,从此有了庆氏之学,但却是曹褒使之流传于世。

B.曹褒认为制定礼乐是用来解救世人,招来吉祥,替百姓从上天那里获得福祉的途径。

C.在对待盗贼的问题上,曹褒认为杀掉他们是违背上天、顺从上级的意思,于是就没有处罚他们。

D.曹褒前往担任河内太守时,天大旱,粮价猛涨。

曹褒采取一些措施,老天也多次降下及时雨。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得全此人命而身坐之,吾所愿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营舍有停棺不葬者百余所,褒亲自履行,问其意故。

(3)为致医药,经理粥,多蒙济活。

 

学案分析概括

高考体悟

1.C [C项“西兵进攻江淮地区”“关注百姓疾苦”均有误。

原文中“西兵未解”是指“西夏的战争威胁还没有解除”;

谢氏叹的是自己作为女人身处兵、盗、旱、蝗的艰难中,从“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可知。

]

2.C [C项中“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错。

3.C [先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后与刘尚的队伍会合。

重点突破

1.B [B项“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错误,是“让他作为自告者”。

2.A [A项“在军营中退休”“后来遇到皇帝巡行”都属无中生有。

3.D [D项“嘉祐年间”孟德戍守的是秦州,“后至商州”文中没有明确的时间。

属弄错时态。

4.C [文中说的“吾禁军也”,不是“犯了禁令的军人”,而是“侍卫宫中及扈从的军队”。

C项对“禁军”的解释属望文生义,即“曲解文意”。

5.B [B项孟德在山林中过了两年,不确切。

文中说“后至商州”,不能推定来到商州的确切时间。

另外,他是在商州被抓后自首,又来到秦州的。

属颠倒顺序。

6.C [C项宋孝孙是商州知州,张安道是秦州知州。

属张冠李戴。

参考译文

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一名逃兵。

年轻时喜好山林。

当兵后,自己的志愿不能实现。

宋仁宗嘉祐年间,戍守秦州。

秦这一带名山很多,孟德就逃到华山脚下,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和十个饼,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山中。

自己想到:

“我是一名禁军,现在逃到这里,被捉住是死,没吃的也是死,遇上虎狼毒蛇也是死。

这三种死法,我都不再担忧了。

”就只管往山的深处去。

吃他带的饼,吃完了以后,就采集草根树果来吃。

一天多次生病又多次挺过来,呕吐腹泻、腹胀胸闷,全都出现了。

几个月后适应这种情况了,就如同吃五谷一样。

因此进山两年而没挨饿。

然而在山中多次遇到猛兽,也都没死。

孟德说:

“凡猛兽,大都能识别人的气息。

离人尚有百步,就伏在地上号叫,声音在山谷中震响。

我因为不怕死,没被吓住。

过一会儿,猛兽奋力跳跃,像是要与我搏斗。

离我十几步,又停下来蹲坐在那里,迟疑不决,最后就低垂耷拉下耳朵离开了。

再遇其他猛兽,前后都一样。

后来,(孟德)来到商州,却不知道是商州,被哨兵抓住了,孟德自料要被处死了。

商州知州宋孝孙对他说:

“我看你不像是坏人,像是有德行的人。

”孟德就全部说出了事情的始末。

(宋孝孙)就让他作为自首的人,把他安置到秦州。

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

至今仍在各山中往来,并没有其他特别的技能。

孟德可以说是一个有道之人啊。

世上的君子都有所顾惜,所以对有的事仰慕,对有的事畏惧。

仰慕畏惧交织心中,虽未必在行动中有所表现,但情绪表现于面色中,旁人一望而知。

所以弱者受人侮辱,强者受人讥笑,没有一个是超凡脱俗、独立于世的人。

如今孟德心中没有眷念,盛大刚直之气表现在外,自己虽不觉得,但外物却感觉得到。

把这个道理推广开来,即使同天地并列也是可以的,猛兽又何足道哉!

子由记叙了孟德的事迹寄给我,我看了后感到很惊异,认为老虎畏惧不怕它的人,这个道理似乎很可信。

可是世界上没有见到老虎而不害怕的人,那么这句话到底对不对,最终也无法验试它。

然而以前我曾听说云安一带有很多老虎,有一个妇人在白天将两个小孩子放在沙滩上,自己在水边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下来,两个小孩子在沙滩上戏耍如常。

老虎端详了很久,后来就用脑袋碰小孩子,希望小孩子能害怕,可是小孩子天真无知,竟然不觉得怪异,老虎也最终离开了。

(由此)推测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了吧?

巩固提升

1.×

解析 元帅朱文逊战死是在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之前。

2.×

解析 洞人出于可怜与同情(哀之)才埋葬她们,非出于追悔。

3.B [疾:

痛恨。

4.D [①是说曹褒好学,③是说曹褒上疏言事,⑥是说当时的状况。

5.C [“没有处罚他们”在文中没有依据。

6.

(1)如果能够保全他们的性命,就是我本人受到株连,我也是愿意的。

(2)有一百多所营房里停放了没有安葬的棺材,曹褒亲自察看,询问事情的原委。

(3)为他们延医请药、煮汤熬粥,很多人承蒙恩惠被救活了性命。

曹褒,字叔通,鲁国薛县人。

父亲曹充,著有《庆氏礼》,建武年间担任博士,随从皇帝巡游泰山,制定封禅礼仪,回来后,接受诏令商议制订七郊、三雍、大射、养老等礼仪。

作有章句辩难,于是才有了庆氏之学。

曹褒年轻时就有远大志向,为人大度,从小就接受他父亲曹充的教导,知识渊博,通达事理,尤其喜欢礼仪之事。

他常常感到朝廷的制度不完备,仰慕叔孙通制订的汉代礼仪,日夜精心研读,吟读深思,睡觉时怀抱着笔和纸,走路时背诵文书,当他兴趣来时,竟然忘记了要到哪里去。

曹褒起初被推举为孝廉,后又升为圉县县令,他以礼治理百姓,以德改变风俗。

当时别的郡县有五个强盗进入圉县境内,官吏抓住了他们,陈留太守马严知道后非常痛恨,叫县里把他们杀了。

曹褒对官吏说:

“杀害他人性命的人,上天也会诛杀他。

皋陶不判强盗死刑,管仲遇上强盗而录用他们。

现在听命杀掉他们,是违背天意,顺从上级的意思,这刑罚太重了。

如果能够保全他们的性命,就是我本人受到株连,我也是愿意的。

”于是这些强盗就没有被杀。

恰逢肃宗想制定礼乐,曹褒知道皇帝想制作礼乐,就上奏说:

“过去圣人接受天命而成为王,没有不制礼作乐来表彰功德的。

功成后作乐,统一后制礼是用来解救世人,招来吉祥,替百姓从上天那里获得福祉的途径。

现在皇天降下恩泽,福祉与吉祥都已齐备,制作礼制,比说一说要有用得多。

最好决定礼乐制度,写成汉礼,彰显祖宗美的盛德。

”奏章转到太常那里,太常巢堪认为制定一世大典,不是曹褒一个人能定下来的,没有应许。

皇帝知道群臣百官很拘束,很难跟他们一起谋划,朝廷的礼制宪章,适时应该订立。

第二年又下诏令,曹褒看到诏书就叹息不止,于是又上奏,全面陈述礼乐的根本、制改的意愿。

皇帝任命曹褒为侍中,让他随驾南巡,返回宫中后,把这事通知了三公,还没等他们上奏,就下诏令召来玄武司马班固,询问改定礼制的事宜。

曹褒任射声校尉时,有一百多所营房里停放了没有安葬的棺材,曹褒亲自察看,询问事情的原委。

官吏回答说:

“这些多是建武以来没有子女的人,没人安葬。

”曹褒心中很悲伤,为这些人买了空地,全部安葬了没有家人的人,并设立祭坛来祭祀他们。

不久升任城门校尉、将作大匠。

当时有疾疫流行,曹褒探看病人,为他们延医请药、煮汤熬粥,很多人承蒙恩惠被救活了性命。

永元七年,曹褒出任河内太守。

正值春夏大旱,粮食价格猛涨。

曹褒到任后,就精简机构裁减官吏,辞退邪恶凶暴之徒,天就连降了几场及时雨。

这年秋天获得大丰收,百姓不愁吃穿,流亡的人都返回了。

后来,他因上报灾情不实而获罪,被免职。

过后不久又被征用,重新做了侍中。

曹褒知识渊博,识古通今,是儒家的宗师。

永元十四年,他死在官任上。

曹褒创作《通义》十二篇,注释五经杂论一百二十篇,又作《礼记》四十九篇,教授学生千余人,庆氏之学从此流传于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