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技能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3916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技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育教学技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育教学技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育教学技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育教学技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技能Word文档格式.docx

《教育教学技能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技能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教学技能Word文档格式.docx

包括遵守的准则及执行或违反规范的奖惩规定;

①引导共同制定班规,并成为全体成员共同追求,将其变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过程;

②注意加强指导和监督,防止规范软化现象;

③适当运用奖惩手段,优化规范的运用效果;

④班主任要起执行规范的示范作用;

(五)舆论影响法

①明确班级发展目标,树立舆论价值导向;

②注意引导和培养正确的班级舆论;

③注意利用各种因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心理疏导法:

包括心理换位法,宣泄疏导法,认知疏导法

(七)行为训练法:

负强化法和正强化法都通过奖励来强化学生良好行为

正强化法:

学生表现正确行为后,给予愉快的强化物,提高该行为发生率,强化物是物质和精神的,也可是允许学生参与喜欢活动,低年级物质强化,高年级精神强化;

负强化法:

学生表现被期望行为后,撤销令人不快的刺激,提高行为发生率;

第三节班级管理(P26--54)

一、班级的功能

(一)班级: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层单位,是以青少年学生为主体,以社会化的学习和交往活动为特征的社会组织体系。

将年龄,智力状态,知识程度相近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班级;

班级发展目标是形成班集体;

班主任首要任务是将班级群体转变为班集体

(组建班集体,班集体初步形成,班集体形成发展阶段)。

(二)班级的功能(教育功能,管理功能,社会功能)

二、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发展

(一)班级目标的确定:

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发展的动力,

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目标是班主任创建班集体的首要工作。

系列化目标法:

据班集体主体目标,建贯穿学年或学期班级教育教学各方面的次目标系统

具体化目标法:

将班集体宏观目标分解和细化,将学校教育目标变为班级具体的可操作性目标;

每个班级成员结合情况,围绕班集体目标制定个人目标;

(二)班级文化的营造

1.树立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是学生自我教育重要手段,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2.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

3.建立班级的核心力量;

4.开展组织班级活动;

(1)班级活动的主要类型:

班级教学活动(占时最多,贯穿班级始终的活动);

主题活动(班级教育活动重要形式,班集体建设基本方法和途径)

(2)班级活动的实施:

设计,实施,总结与评价;

(3)班级会议:

周会和晨会;

主题班会;

班委会议;

民主生活会;

三、关于各种类型学生的分析及教育

班主任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面向的是全班每一位同学,

按学生在学校表现状态分为优秀生,中间生和后进生;

从学生发展不同侧面分学习,思想品德,个性心理,特长发展四个维度;

(一)对中学各种类型学生的分析及教育

1.优秀生教育:

正确分析评价优秀生;

注重培养良好个性;

加强理想教育和挫折教育;

2.中间生教育:

学习上鼓励和学习方法引导;

激发社会责任感;

培养开朗,自我肯定个性。

3.后进生教育:

以爱与尊重建立教育基石;

客观分析与耐心引导并举;

捕捉教育时机。

专题二课外、校外活动

第一节课外、校外活动的概述与特点(P55--63)

一、课外、校外活动的概念

课外活动:

学校在课堂教育之外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的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校外活动:

学生参加校外文化教育机构组织的教育活动;

课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更不是补充,是学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课外、校外活动的功能

(一)课外、校外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更加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

(二)课外、校外活动能够满足学生多方面需要,使学生更加均衡发展;

(三)课外、校外活动有利于学生特长与个性的发展;

三、如何有效实现课外、校外活动的功能

(一)全面教育与特长相结合,是实施素质教育客观要求,是提高课外活动质量的重要保证

(二)课堂与课外关系

(三)长期与短期关系

四课外校外活动基本要求与特点:

灵活性,综合性,自主性,兴趣性

第二节课外、校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P63—70)

一、中小学课外、校外活动的主要内容

科学技术活动;

文化艺术活动;

体育活动;

公益活动;

社会活动;

二、中小学课外、校外活动的主要形式

(一)群众性活动:

报告,讲座;

集会;

参观,访问,旅行;

墙报,黑板报,手抄报;

社会公益活动;

(二)小组活动(课外活动重要组织形式):

学科小组,劳动和技术小组,体育小组;

艺术小组,科学技术制作小组;

(三)个别活动:

一般与群众性活动特别是小组活动相结合

第三节课外、校外活动的组织与指导(P70--76)

一、教师在课外、校外活动中的角色

(一)教师在课外活动中的角色:

专业指导,组织与协调,教育者

(二)教师在校外活动中的角色:

专业顾问,专业联络,组织监控

二、课外、校外教育活动计划的制定

指导思想,活动原则,活动目标,活动具体安排,活动管理与评价;

专题三少先队、共青团工作

第一节少先队,共青团工作的目标与教育意义(P77--81)

少先队的基层组织主要在小学和初中阶段;

学校共青团基层组织主要在中学阶段;

一、少先队工作的目的与教育意义

(一)少先队工作的目的

简介:

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是共产党创立和领导的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

党委托中国共青团直接领导少先队。

1949年10月13日中国少先队建队日。

具体目标:

培养少先队员热爱少先队的情感;

培养少先队员全面素质;

培养少先队员的爱心;

培养少先队员对生活的正确态度和行为习惯;

(二)少先队教育工作的意义

1.少先队工作有利于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2.少先队工作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

3.少先队工作有助于培养少年多愁善感的社会才干;

二、共青团工作的目的与教育意义

(一)共青团工作的目的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简称,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1920年上海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改名共产主义青年团。

(二)中学共青团工作的教育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均衡发展;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性素质;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第二节学校少先队工作(P82--96)

一、少先队工作的性质与基本任务

(一)少先队工作的性质

1.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

2.培养少年儿童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的学校,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

共产党:

先锋队;

共青团:

突击队;

少先队:

预备队;

奋斗目标:

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二)少先队工作的基本任务

二、少先队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做好少先队工作计划与总结;

(二)做好少先队组织管理工作;

(三)做好少先队常规工作;

(四)协助学校德育处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少先队直属德育处管理或德育处协助管理);

(五)完成上级临时布置的任务;

三、少先队辅导员的职责和条件

(一)少先队辅导员的职责(分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校外志愿辅导员)

1.抓好学校少先队基础建设(组织建设,礼仪建设,阵地建设,队伍建设)

2.开展大队各项活动(主题教育活动,节假日活动,红领巾社团活动)

3.指导和协调中队辅导员工作;

4.协助学校行政管理工作;

5.协助社区少工委工作;

(二)少先队辅导员的条件(P96)

第三节学校共青团工作(P97--108)

一、共青团的性质,组织机构和基本任务

(一)共青团的性质与学校组织机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1.学生入团的基本要求:

学生年满13周岁时,可发展入团,办理入团手续;

年满13周岁未满14周岁以前仍保留队籍;

2.团的组织结构:

三名团员可建立一个团支部。

团的基层组织,分设团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

大中学校学生支部委员每届任期一年,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或五年;

3.中学团组织机构:

最高机构是学校共青团委员会,下设教工团总支部和学生团总支部;

学生团总支部下辖以班别为类的若干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主要有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

学校团委书记由符合职务要求的教师担任。

中学团组织接受上级团组织和学校的双重领导;

(二)共青团的基本任务

1.共青团的基本任务

2.学校共青团的任务:

以共青团中央的基本任务为自身任务,同时紧密结合学校教育特点,培养青年学生政治素质(含政治知识,政治态度,政治组织能力和政治宣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开阔社会视野;

二、中学共青团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做好共青团工作计划与总结

(二)做好共青团组织管理工作

(三)做好共青团组织的常规工作

(四)协助学校德育处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直属学校德育处管理或协助德育处管理)

(五)完成上级临时布置的任务

三、共青团活动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形式

(一)共青团工作的基本原则:

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保证党的领导的原则;

发挥作用和受教育相结合原则;

思想引导与关心服务相结合原则;

充分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

(二)中学共青团工作的基本原则

服务大局的原则;

服务中学生的原则;

自主性的原则;

注意先进性和群众性统一的原则;

注意统一性和层次性结合的原则;

(三)中学共青团活动的主要形式:

团日活动(三会一课,即每月一次团小组会,团支委会,团员大会和讲一次团课);

与中学教育相结合的活动;

文娱活动;

专题四教学设计技能第一节教学目标的编制(P109-125)

素质教育实践的核心问题: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目标结构体系,

带动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优化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的含义

(一)教学目标的含义:

预期性,生本性,具体性;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的区别

1.描述主体看,教学目的以教师为主体,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

2.陈述方式看,教学目的一般用“了解理解掌握领会体会”等模糊性,主观性的心理动词;

教学目标多用“说出归纳说明辨别”等可观察,可测量的外显行为动词;

3.适用对象看,教学目的只对教师适用;

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都适用;

4.结构层次看,教学目的孤立单一结构,缺乏明确层次与序列;

教学目标将学习行为分解为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层级架构;

二、教学目标的功能

导向功能、测试功能、激励功能、交流功能

三、教学目标的类别

(一)美国布卢姆等人的分类理论

1.认知领域目标分类

(1)知识:

对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涉及重认和再现具体的事实,定义,规则等,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2)领会:

把握材料含义与主旨的能力,转换,解释,推断。

(3)运用:

运用已学的知识(包括概念,方法和理论等)来解决某些特定的和具体的问题。

(4)分析:

能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它的构成成份并理解组织结构。

(5)综合:

将部分组成新的整体,强调创造能力,需产生新的模式或结构。

(6)评价:

对材料厂作价值判断的能力。

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2.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

(1)接受:

学生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或刺激。

(2)反应:

能主动积极投入到有关的现象中,并作出反应。

默许,愿意反应,乐意反应;

(3)价值评价:

将某种特定的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

态度和鉴赏。

(4)价值观的组织:

将许多价值标准比较、关联和综合;

(5)价值或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在价值观组织的基础上,个体的信念,态度整合成完整的世界观,形成完整的个性。

最高层次的情感目标;

3.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

(1)知觉:

运用感官获得信息以指导动作。

(2)准备:

对稳定的活动的准备,包括心理准备,生理准备和情绪准备;

(3)有指导的反应:

在他人或自我指导下进行的动作行为。

(4)机械动作:

学习者的反应能以某种熟练和自信水平完成动作,动作模式并不复杂。

(5)复杂的外显反应:

复杂动作模式的熟练动作操作,涉及高度协调的动作行为;

(6)适应:

能修正动作模式以适应特殊的需要或问题情境;

(7)创造:

创造新的动作模式以适应具体情境。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1.言语信息:

知识或书本知识;

2.智力技能:

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3.认知策略:

学习者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即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

而一般智力技能则是运用符号处理事情能力,即处理外部世界的能力;

4.态度:

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5.动作技能:

以它为基础的行为表现反映在身体运动的速度,精确度,力量和连续性;

(三)我国关于教学目标分类的探索

将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方法

(一)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

1.明晰性;

尽可能将模糊的,以心理动词表述的目标转换成外显的行为性目标;

将教学目标细化,分解成一系列具体的操作目标;

2.整体性:

体现纵向的层次性和横向的融贯性;

3.灵活性:

有所侧重;

体现差异;

灵活变通;

(二)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

1.认知观的陈述:

用内部心理过程描述教学目标,往往只使用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模糊动词;

削弱教学有效性,导致教学的随意和低效;

2.行为观的陈述:

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学生外显行为来陈述教学目标;

美马杰,ABCD目标陈述模式

(1)对象A:

目标描述的对象应该是学习者;

(2)行为B:

目标的陈述采用行为动词,尽量避免使用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P123动词表)

(3)条件C:

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和条件;

(4)标准D:

教学所要求的行为完成的质量水平,即对目标应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平;

如:

在指认和书写中(C条件),学生(A对象)能迅速无误地(D标准)

读出和写出10个生字(B行为)。

3.内外结合法:

用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来描述教学目标;

即总体目标—具体行为;

第二节教学方案的编制(P126--141)

一、教案编制的意义

有利于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有助教研活动开展;

二、教案的构成要素

1.概况:

课题,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型,教学方法等;

2.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及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方法运用,教与学的活动安排;

3.板书,板画设计或教学媒体的运用;

4.教学后记:

教师课后的小结或教学随感;

三、教案的基本形式

(一)记叙式教案:

备课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讲稿式的详案,纲要式的简案;

(二)表格式教案:

重点突出,使用方便;

(三)卡片式教案:

分教案纲要提示;

教学内容提示和材料补充;

四、教案编制的要求

科学规范,简洁明了,形式多样,理念先进;

五、教案编制的程序

(一)研读课程标准

(二)分析处理教材:

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

(三)确定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的标杆,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四)了解教学情境:

包括了解学生和教学的场地和设备,重点是了解学生;

(五)选择教学方法

(六)准备教学媒体

(七)设计教学过程:

教案编制中极为重要的一步;

分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个环节;

六、新课程教学中教案的构成要素

1.新课程教学备课的重点:

备教师,备学生,备课后反思;

2.教案突出人的因素:

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学法指导;

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3.教师备课:

先备自己,包括备教法,学法,心理,情绪;

4.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因材施教。

专题五课堂教学技能第一节导入的技能(P143--154)

一、导入的功能

(一)引起注意,激起好奇;

(二)激发兴趣,诱发学习动机;

(三)铺设桥梁,衔接新旧知识;

(四)提示课题,明确教学目标;

(五)渲染气氛,创设教学情境;

二、导入的类型

(一)情境导入:

通过语言,图片,幻灯,记录片,故事,游戏,音乐,绘画等,制造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

(二)温故导入:

适用于导入前后连贯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容;

(三)问题导入:

可由教师或学生提问;

直接提问或侧面提问;

直接问句或谜语等方式;

(四)实验导入:

演示实验,引导观察并思考实验中各种现象,进入学习情境;

(五)悬念导入:

创设悬念性问题,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

(六)观念冲突导入:

针对某一自然或社会现象呈现互相矛盾特点,产生激烈思想冲突;

三、导入的应用

(一)导入的原则:

目的性,启发性,关联性,趣味性,艺术性;

(二)导入的基本要求:

趣味性,启发性,迁移性,目的性;

(短新精快奇准)

第二节讲授的技能(P154--164)

一、讲授的作用:

最古老最基本,应用最频繁的教学方法

(一)讲授的优点和局限

1.讲授的优点:

效率高;

成本低;

较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保证知识的系统性;

2.讲授的局限:

本质是单向的信息传输方式,不易培养主动探究意识和能力;

不能代替自学和练习,不宜过多讲授;

无法照顾个别差异;

过长讲授,影响有效学习;

(二)课堂讲授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传授事实性的知识;

班级教学;

低年级或性格内向学生;

思维清晰,擅长表达的教师

二、讲授的基本形式

(一)讲述:

分叙述式和描述式;

偏重讲事;

(二)讲解:

偏重讲理,侧重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解说式(用学生熟悉事实事例,以感知为起点理解概念或说明事物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

解析式(解释和分析规律,原理和法则,主要有归纳和演绎两种途径)

解答式(以解答问题为中心,具一定探索性)

(三)讲读:

把讲解和阅读材料结合起来,在语文和外语教学中较常用;

主要有范读评述式;

词句串讲式;

讨论归纳式;

比较对照式;

辐射聚合式;

(四)讲演:

讲授最高形式,不仅要系统全面描述事实,解释道理,还要分析比较,

综合概括,推理判断,归纳演绎等抽象思维手段,作出科学结论。

三、讲授基本要求

准备充分;

科学性;

启发性;

生动形象;

简洁通俗;

和谐性;

讲授要与板书配合;

第三节提问的技能([164--171)

一提问功能:

最常见教学方式,提高教学针对性有效性最直接方法

激发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

促进学生学习;

启发学生思维;

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培养能力;

反馈教学信息;

管理课堂教学;

二、课堂提问的类型

(一)知识性提问:

考察概念,字词,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记忆情况的提问方式,

是最简单的提问;

只需学生复述即可;

(二)理解性提问:

检查已学知识及技能理解和掌握情况;

(三)应用性提问:

检查把所学概念,规则和原理等应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提问方式;

(四)分析性提问:

要求分析知识结构因素,弄清概念间关系或事件前因后果,得出结论

(五)综合性提问:

要求发现知识间内在联系,把教材内容概念,规则等重新组合;

(六)评价性提问:

要求运用准则和标准对观念作品方法资料等作出价值判断,或比较选择。

三、目前提问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提问问题数量过多;

不能倾听学生回答问题;

总是少数学生回答;

控制问题答案;

给予消极反馈;

忽视学生提问;

四、课堂提问的要求:

设问得当;

发问巧妙;

启发诱导;

归纳总结;

五、提问的原则:

充分准备;

以学生为中心;

宁静勿滥;

兼顾各种类型问题;

第四节板书的技能(P172--181)

一、板书的作用:

既是教学基本功,又是基本教学技能;

有助吸引学生注意力(听觉与视觉刺激巧妙结合);

有助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视觉获得信息占83%,听觉占11%,其他占6%);

有助理解和巩固知识;

有助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助发展学生思维(有步骤边讲边写,知识层次化,系统化);

有助课后复习;

板书有示范作用;

二、板书的类型

(一)提纲式:

层次分明,内容系统,便于提纲挈领地掌握知识;

(二)词语式:

紧扣课文,突出教学重点,激发思考,引起联想;

(三)表格式:

内容扼要,对比性强,易使学生把握事物本质,深刻领会教学内容;

(四)线索式:

反映文章内容情节变化,注意各部分相互联系,思路清晰,线条明朗;

(五)图文图式:

图画与文字相结合,形象直观突出重点,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阐述式:

边分析边阐述,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效果;

(七)电子式:

省时省力,生动美观,效果好;

三、板书的要求

文字正确清楚美观;

用语准确简洁生动;

计划周密,布局合理(一般正板书从左至右依次书写,副板书靠右侧书写,可适时擦去);

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因材施“书”,详略有度;

板书,讲解协调一致(先写后讲;

先讲后写;

边讲边写);

板书样式灵活多样;

注意色彩运用(引起视觉反应,精神振奋,思维活跃,但不宜过多);

第五节课堂小结的技能(P182--186)

一、课堂小结的功能

完整课必不可少的环节;

帮助梳理知识;

巩固与提升知识;

活跃思维,发展兴趣;

铺垫后续教学内容;

二、课堂小结的要求

计划性;

针对性;

趣味性;

简明扼要;

引导性;

前呼后应;

可用图表或表格做小结;

重视课堂当堂检测;

三、课堂小结的方法

(一)归纳总结式:

最常见的结课方式——提纲挈领,全面准确,简明扼要;

(二)练习式:

课堂练习强化知识,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

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以致用的学风;

(三)悬念式:

诱发强烈学习欲望

(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