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册语文14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3747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6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第七册语文14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1第七册语文14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1第七册语文14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1第七册语文14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1第七册语文14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第七册语文14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1第七册语文14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第七册语文14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第七册语文14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浩浩荡荡:

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山崩地裂:

“崩”是倒塌。

“裂”是裂开。

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烈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顿时:

立刻。

   人声鼎沸:

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若隐若现:

若,好像,仿佛。

隐:

藏起来,看不见。

现,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

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

   余波:

本课指潮头过去后,剩下的波浪。

   漫天卷地:

本课指,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

形容声势大,来势猛。

   风号浪吼:

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

形容风浪大,叫声响。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层次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分三层:

第一层(2自然段)写潮来之前。

   第二层(3、4自然段)写潮来之时。

   第三层(5自然段)写潮过之后。

 四、作业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后面第1、2两个问题。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今天上《观潮》的第二节课,在上节课我们分了段,列举了提纲,哪位同学能上黑板前来板书?

 二、讲读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课文。

   2.教师讲解: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所以吸引了许多人来这里观潮,这个“观”是什么意思?

(看)看什么?

(潮来时的景象)

 三、讲课课文第二段

   1.观潮这部分分几层?

每层都写了什么?

   2.讲读第一层

   

(1)自由读课文。

思考:

江面上是什么样的?

人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画出来)

   

(2)学生议答。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①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静的感觉)

   ②作者写“江面越往东越宽”是什么意思?

(这涉及到“潮汐”的形成问题,可作如下点拨:

潮从哪个方向来?

从书中找出句子来说明。

(从“大家昂首东望”“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看出潮从东边来。

)潮从东边来,江面越往东越宽,那越往西呢?

(越往西越窄)潮水越往西,就会产生什么现象?

(潮水越往西越急)。

  ③出示钱塘江口地形图,补充钱塘江大潮形成的有关知识:

钱塘江口是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水底还有一道人们看不见的“沙坎”,迫使潮水上升,因此潮波传来,受到很大的约束,这是地理因素。

另外是引力的因素,八月十八,太阳、地球、月亮三球的引力对涨潮影响最大。

再有是八月中旬这段时间海面上常常刮东南风,所以潮波来势特别猛烈。

  ④人们的心情怎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说明非常着急心情十分迫切。

)急到什么程度?

(昂首东望,学生可做一做动作。

  3.讲读第二层

 

(1)谈话:

要是你在人群中,你急不急?

想不想看这天下奇观?

好,老师就领你们去看看。

 

(2)放潮来时的录像片。

潮来时,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

(声音大,浪大)

 (3)默读第二层,边读边画出描写潮水样子和声音的词语。

 (4)学生自由发言。

(找出三处描写声音的句子,让学生上黑板板书,找出四处描写样子的句子后,也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

     板书:

闷雷一条白线

        越来越大横贯江面

        白色城墙

        山崩地裂千万匹白色战马

  (5)提问:

大潮是从哪个方向来的?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具体写潮水到来时的样子和声音的?

(由远至近)你能把潮来时声形有条理地说一说吗?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写远处的声音。

“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是此时此刻的景象。

  过了一会儿,声音“越来越大”,“冻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这是描写稍近时潮水的声音和样子。

“移动”、“拉长”、“变粗”便很快出现了横贯江面的情况。

   一瞬间,“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是再近前时潮声的样子。

   大海来到近前时,那样子“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动得颤动起来”潮水越来越近,潮水越来越大,潮头越来越高,潮势越来越猛。

  (6)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

    作者用一条线、白色的城墙、白色战马来比喻由远到近的浪潮的不同样子,说明潮大、雄伟。

水来时是直立而行的,像白色城墙,气势雄伟,声势浩大。

  (7)谈话:

如果你就在这观潮的人群中,当你听到像闷雷的隆隆响声,看到一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时,你的心情怎样?

会说什么?

会怎样做?

  (8)学生议答。

  (9)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层。

  4.讲读课文第三层。

潮来之时,声势浩大,潮过之后呢?

   

(2)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一眨眼的功夫,潮头就向西奔去。

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平静。

   (3)这里的“静”和第一段的“静”一样吗?

   (4)停息后是什么景象?

说明什么?

(潮水大。

  5.练习读第二段。

            第三课时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作者是怎样观察表达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是怎样表达的?

   2.提问:

    (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观看“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的经过。

课文采用先总述后分述的表达方法。

先总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接着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过之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

运用恰当的比喻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大潮的瞬息变化和雄伟气势。

   3.思考:

全文贯穿着一个什么字来写的?

(奇)奇在什么地方?

(钱塘江大潮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来时声巨大,浪罕见,水位高。

)什么是“天下奇观”?

(天下少有的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4.小结: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读写练习

   练习用课后第3题中带点词语造句。

 

声   形

     潮来前      平静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11观潮  潮来时 越来越响 横贯江面

         山崩地裂 白色城墙

     潮过后 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

         恢复平静 水涨船高

 

教后反思:

 

2、雅鲁藏布大峡谷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感受大峡谷奇美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

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

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2自然段)奇异(3-4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

3000米长5044米平均深: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

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

山异(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

齐读5自然段。

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

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阅读题:

1认读词语:

珠穆朗玛峰涓涓细流滔滔江水山脉花卉

不容置疑人迹罕至雪山冰川千姿百态堪称号称美誉

2、课文介绍了:

-----------。

3、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运用

-------方法来说明的。

4、课文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那些景观:

---3、鸟的天堂

知识与技能: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并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

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

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

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板题、读题。

 3、释题:

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小鸟的乐园)

二、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想一想:

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2、交流,根据内容分段。

三、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想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比较: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和树梢。

   (短句读来有韵味)

 3、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4、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

(结尾句)

 2、理解: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朗读

 3、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

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

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

二、学习第二段

 1、作者描写的大榕树有何特点?

 2、理解句子: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榕树子是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颤动”?

为什么会有这种“新生命在颤动”)

 3、面对这样一株大榕树,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什么赞叹?

(啊!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指导朗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5、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

这是鸟的天堂吗?

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

三、学习第三段

 1、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我们继续拍掌!

树上变得热闹了!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应接不暇。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

  自由地读读课文,可以坐着读,可以站起来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请老师和你一起读!

 2.指导朗读2、3、4句,注意“第二只、第三只”要紧凑。

`````````````1

 3.导读:

作者继续拍掌,无数的鸟从榕树丛中飞了出来,这么多的鸟声,这么多的鸟影,作者有什么感觉?

理解“应接不暇”。

 4.作者终于看见这数不清的小鸟了,原来对于小鸟们来说,这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就是它们的――(天堂)啊!

果真名不虚传。

 5、读一读课本上写鸟的句子。

鸟儿真多呀,我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课文中那个词说明这一点?

联系上下文解释

  6、面对这奇妙的景色,作者不愿离去,从心底发出赞叹。

  7、小结:

作者写大榕树的美丽抓住了它的枝、根、叶,也就是事物的静态来写的,(板书:

静态)而写鸟则抓了鸟的活动变化,也就是事物的动态来写的,(板书:

动态)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变化,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像作者一样舍不得离开鸟的天堂。

四、感情朗读。

  请同学们选一段你最喜欢的课文读一读。

五、总结全文。

  1、课文写了作者先后两次赴新会“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去的时间不同)

  2、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六、课外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鸟的天堂。

要想更多地领略南国风光,就请大家去读读巴金先生的《旅途随笔》。

  板书:

             

教学反思:

4、火烧云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11个字。

能正确理解文中的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简介作者、出示课题。

 自然界里有许多奇丽的景象,引动了无数的作家、诗人去描绘它们,赞美它们。

今天我们学习的《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

  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

(萧红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

二、读课题,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文分段。

上来了(1-2)

  变化极多(3-6)

  下去了(7)

三、指名按段读文,并请同学思考问题。

1.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

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题意?

  (第一段第2节)

  出示: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2.自由反复朗读这句话,从词入手,请你谈谈你读懂了什么?

(同桌讨论)

 ①从这句话看出火烧云有什么特点?

(红)

 ②“烧”的意思和作用?

  (“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速度(动态)、范围以及“火烧云”名字的由来。

 ③除了“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也表现了火烧云的红?

(红彤彤、一直、烧、好像……着了火)

3.边朗读边体会这些词的作用。

四、导学第一段。

1.个别朗读第一节、思考:

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件?

你从哪里看出来?

(傍晚——晚饭过后;

夏季——乘凉)

2.引读: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

(1)它们的颜色为什么都变了?

(2)出示:

“紫檀色”

  注意“檀”的右下字形。

(3)为什么黑母鸡变成了“紫檀色”?

  (黑+红=紫,紫檀木就是那样的颜色,看彩图左上角。

(4)出示课后题3:

  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霞光照得动物的颜色都变了。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紧密关联的短语或句子连成一串的修辞手法,叫“排比”。

  指名一人读第一句,一人读二、三、四句,比较、体会。

  (突出了地面上的景物在霞光映照下颜色变化的奇妙。

3.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

(“笑盈盈”)

4.请你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

五、小结、读文。

1.今天我们读通了课文,给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

2.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家默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今天我们以自学为主,来学习第二段。

 这篇课文的叙述是以“变”为主线的,描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多”和“快”两个特点。

二、自学第二段。

(一)出示自学题:

(分组学习)

 1.小组朗读第二段,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

 2.小组讨论,完成课后题1/②,用直线划出有关词语;

 3.独立完成:

把颜色归类,每一类再另外写几种

(二)大组交流:

 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小节,填空并归类:

(出示课后题1/②)

  颜色变化(多):

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变化(快):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2.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齐读,体会作用。

  师提示:

除了表示变化快外,还表示了什么?

  (突出了颜色变化之多,之快。

讨论:

一般情况下,“一会儿”表示时间短,为什么在这里能表现出“变化多”呢?

 3.师生配合朗读。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

 4.指名小组朗读描写形状的小节,填空。

形状:

变化(多):

马狗狮子

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

 5.自由朗读4-6节,体会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清晰(逼真)——模糊(不见了)

 6.小组分配朗读,两人读描写形状“清晰”的句子,两人读描写形状“模糊直至不见了”的句子,并圈出描写“清晰”和“模糊”的词语。

 7.指名小组朗读,交流划到的词。

交流一节,集体读一节。

 10.小结:

可见火烧云的变化极多。

集体朗读4-6节。

 11.试着背诵4-6节。

自背,个别背,集体背。

七、学习最后一段。

 1.个别朗读。

 2.学习词语:

恍恍惚惚(由于事物变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楚。

  文中哪句话可解释“恍恍惚惚”,齐读。

这句话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多。

  补充板书:

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师引读:

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

可是——

  最后一句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快。

 3.背诵这段。

八、总结并朗读全文。

  火烧云下去了,将迎来一个晴朗的夜晚。

大自然就是这样,此起彼落,彼落此起。

无限循环,变化万千。

不但诗人、作家热爱它,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它。

九、布置作业

  1.火烧云是怎么形成的?

  2.背诵4-7节

  3.完成练习册。

 板书:

     变化(多):

红彤彤 金灿灿……

             半紫半黄 半灰半白 百合色……

    颜色 葡萄灰 梨黄 茄子紫……

 火烧云 变化(快):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变化(多):

马 狗 狮子(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形状

      变化(快):

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忽然 接着 一转眼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搜寻、了解、积累,背诵。

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

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

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

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

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

你感受到美丽了吗?

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

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

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

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