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届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
期中考试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下图示意朝鲜半岛地形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朝鲜半岛位于()
A.低纬度B.中低纬度
C.中纬度D.中高纬度
2.太白山脉的走向是()
A.西北—东南B.东北—西南C.西-东D.东-西
『答案』1.C2.A
『解析』
『1题详解』
从图的纬度可知,朝鲜半岛的纬度主要介于30-50度之间,主要位于中纬度地区,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题详解』
太白山脉的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下图中左图是一幅具有林木、河流和房屋的景观地图,右图是根据左图而建立的空间数据模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右图中的r表示
A.林木B.河流
C.房屋D.农田
4.图中区域的林木覆盖率约为
A.30%B.22%C.10%D.5%
『答案』3.B4.C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左图中地理事物的位置,可以推断出右图中的r表示河流,s表示林木,h表示房屋,B正确。
故选B。
『4题详解』
由由图中的空间数据模型,可以看出图示方框有100份,代表林木的方框有10个,所以图中区域的林木覆盖率约为10%,C正确。
故选C。
如图是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单位:
米)。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山顶A与C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450米B.570米C.780米D.860米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先向南流,再向西南流
B.B地可见V型峡谷,C地可见三角洲
C.陡崖处可观赏到瀑布景观
D.若两山顶间建游览索道,其长度不小于875米。
『答案』5.B6.D
『解析』
『5题详解』
图示等高距是100米,A山海拔900-1000米,C地海拔300-4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500-700米。
选B正确。
『6题详解』
由图示方向标可知:
河流先向东南流,再向西流,A错;B地在山区可见V型峡谷,C地在山前地带可见冲积扇,B错;陡崖处在山脊延伸部位,没有河流,不可能见瀑布,C错;由图示比例尺可知两山顶间水平距离不超过1000米,垂直落差70-170米,索道的长度不小于875米。
选D正确。
2017年10月2日至10月8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观测到3个活动区,发生过一次C级及以上耀斑,为C1.0等级。
读右侧“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太阳黑子和耀斑
A.都发生在①层
B.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
C.都发生在②层
D.分别发生在②层和③层
8.太阳活动时,用一般收音机收听短波广播,声音常常忽大忽小,甚至中断,主要是因为
A.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乱了地球磁场
B.太阳大气发射的电磁波扰乱了地球上空的电离层
C.短波在大气中传播时,被空气分子吸收
D.短波到达电离层后,被全部反射回到地面
『答案』7.B8.B
『解析』
图中①层是光球层,②层是色球层,太阳黑子和耀斑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
太阳活动时,太阳大气发射的电磁波扰乱了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信号中断。
短波传播过程中被吸收少,不是主要原因。
『7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示序号,①层是光球层,②层是色球层,太阳黑子和耀斑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B对。
A、C错。
③层是日冕层,D错。
故选B。
『8题详解』
太阳活动时,用一般收音机收听短波广播,声音常常忽大忽小,甚至中断,主要是因为太阳大气发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扰乱了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信号中断,B对。
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乱了地球磁场,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A错。
空气主要吸收长波辐射,无线电短波信号中断与空气吸收无关,C错。
短波到达电离层后,不可能被全部反射回到地面,D错。
故选B。
下图为青岛—拉萨海拔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甲为()
A.地表B.软流层
C.莫霍界面D.古登堡界面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
B.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呈正比
C.山地、丘陵的地壳比高原的地壳厚
D.海拔高度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
『答案』9.C10.D
『解析』
『9题详解』
从莫霍界面至地表为地壳,一般而言,大陆厚,大洋薄。
故甲为莫霍界面,A错误,C正确。
软流层在上地幔的顶部,故B错误。
古登堡界面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故D错误。
所以,选C。
『10题详解』
地壳厚度厚薄不一,从图中可以看出,离海洋越近,地壳厚度越薄,故A错误。
地壳厚度大致从高山高原地区向沿海平原变薄,故B、C错误。
海拔越高,一般地壳厚度越厚,基本呈正相关,D正确。
故选D。
米线是由优质大米经过发酵、磨浆、蒸煮、压条、晾晒等工序制作而成,新鲜大米制作的米线口感最佳。
因其吃法多样、口感独特深受攀枝花市民的喜爱。
攀枝花市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在研学旅行中,发现盐边县某村生产的米线畅销市内外。
下图为该村局部等高线分布及攀枝花气候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正常年份,该村最适合晾晒米线的月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12.晴朗的下午,下列最适合晾晒米线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11.D12.B
『解析』
『1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村生产的米线畅销市内外,说明该村的米线品质好,口感佳,为新鲜大米制作。
该村位于攀枝花市,种植双季稻,1月、4月没有新鲜的大米收获,排除A、B;早稻7月收获,但此时正处于雨季,晾晒不利,排除C;晚稻10月收获,此时降水少,有利于用新鲜的大米,制作晾晒米线,故选择D。
『12题详解』
晾晒米线需要充足的光照,由等高线图可知,甲、丙位于山峰的北侧,为阴坡,光照较差,不适合晾晒,排除A、C;丁位于山谷的位置,湿度较大,植被茂密,不适合晾晒,排除D;乙位于山体的阳面,靠近山脊部位的西侧,下午的太阳位于西南部,光照较强,且等高线较稀疏,晾晒的场地有一定坡度且坡度适当,利于米线均匀的接受光照晾晒,故选择B。
我国高速公路部分路段采取以桥代路的方式来修建,受此天气影响,高速公路的桥面往往比附近路面结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冰层厚,导致多条高速公路被迫关闭。
2018年12月中旬至2019年1月初,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天气,气温0℃线一度南压至华南地区,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地的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2—4℃。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造成上述天气现象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A.B.
C.D.
14.桥面比附近路面更容易结冰的主要原因是桥面()
A.水汽充足B.获得地面热量少
C.风力更大D.获得太阳辐射少
『答案』13.D14.B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1月初,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天气”说明影响该天气现象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冷锋。
冷气团,冷而重,处于锋面的下方,因此A、C错误。
冷气团有回旋的箭头,说明冷气团势力比较弱,为暖锋,B错误。
冷锋中,冷气团势力强,且锋面与地面的夹角较大,所以D正确。
故选D。
『14题详解』
在小区域范围内,桥面与附近近地面的水汽含量和风力,没有明显的差别,故A、C错误。
桥面由于高度较高,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但是散热较快,获得地面的热量较少,所以桥面的气温较低,更容易结冰,B正确,D错误。
故选B。
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③暖流④寒流
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
16.甲地深受洋流影响,主要形成的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15.C16.D
『解析』
『15题详解』
从图中马尾藻海和欧洲的位置可知,马尾藻海位于大西洋西岸,欧洲位于大西洋的东岸,根据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可知:
必须经过北大西洋暖流才能从北美东海岸到达欧洲西海岸。
根据图示区域可判断为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为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故选C。
『16题详解』
甲地位于欧洲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与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新京报》2011年1月6日报道:
截至目前,由降水异常偏少和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导致的气象干旱已波及中国12个省份。
结合材料和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材料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①我国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 ②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 ③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性缺水 ④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8.华北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有()
①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大 ②降水稀少,蒸发量大
③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不足 ④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17.C18.B
『解析』
『17题详解』
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是干旱、水资源短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②正确,①错误;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形成水质性缺水,③正确;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④正确。
故选C。
『18题详解』
华北地区由于处于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造成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大,①正确;多年平均径流总量较小,难以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量,③正确;降水居中(比南方少,比西北地区多),蒸发量居中,②错误;工业发达,需水量大,属于人为原因,④错误。
综上所述,故选B。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甲地所在地形区的地质构造是
A.地垒
B.地堑
C.背斜
D.向斜
20.按成因分类,甲处岩石属于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答案』19.A20.B
『解析』
『19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断层,且甲地断块上升,两侧断块下降,符合地垒的定义,选A。
『20题详解』
看图例可知,甲处岩石是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选B。
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
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XX川”。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
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
据此完成题。
21.为趋利辟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22.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A.河流水量B.土壤肥力
C.川地面积D.林木蓄积量
『答案』21.D22.C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聚落的区位条件。
根据题目叙述:
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所以紧邻河岸容易遭受洪水的影响;黄土高原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坡地中部和上部不适合聚落的分布;聚落应分布在缓坡底部,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所以选D项。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在农业文明阶段,人类以种植和养殖为主,人类主要依靠土地而生存,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料。
所以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