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练习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3448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针灸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针灸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针灸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针灸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针灸练习题Word下载.docx

《针灸练习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练习题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针灸练习题Word下载.docx

3、足三阴经在下肢的分布皆是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B.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C.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D.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E.以上都不是

4、足三阳经行走方向的规律是A.从手走头B.从胸走手C.从足走腹D.从头走足E.从足走胸

5、十二经脉中的阳经与阳经的交接在A.额头部B.面部C.上肢部D.胸腹部E.下肢部

6、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不同之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不直属脏腑B.无表里配合C.没有十二正经那样的循环流注关系D.没有专属的腧穴E.除带脉外都自下而上走行

7、督脉的生理作用是A.调节冲任督带B.总督奇经八脉C.调节阳经经气D.调节阴经经气E.调节十二经气血

8、经络学说中的“血海”指的是A.足阳明胃经B.督脉C.任脉D.冲脉E.足太阴脾经

9、具有调节肢体运动和眼睑开合功能的经脉是A.督脉B.足太阳膀胱经C.阴阳跷脉D.阴阳维脉E.足少阳胆经

10、督脉别络散布于A.腹部B.胸胁部C.头部D.腰骶部E.以上都不是

11、脾之大络分出的部位的穴位是A.丰隆B.内关C.大包D.公孙E.支正

12、十二经络脉的走向规律是A.阴经会合于阴经阴经归并与阳经B.呈网状扩散C.与十二经脉共同传注D.阴经络脉走向阳经阳经络脉走向阴经E.以上都不是

13、在经络系统中具有离入出合循行特点的是A.奇经八脉B.十五络脉C.十二经别D.十二经脉E.十二皮部

14、经络系统中能加强经脉之间浅表联系的主要是A.十二皮部B.十二经别C.十二经筋D.十五络脉E.奇经八脉

15、下列除„外其循行走向均是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A.十二经别B.十二经筋C.手三阴经D.足三阴经E.十二经络脉

16、寸口之中太渊穴处为何经“本”A.手少阴经B.手太阳经C.手太阴经D.手阳明经E.手厥阴经

四、双项选择

1、关于十五络脉的循行分布哪些是错误的A.阴经络脉别络于相表里的阳经B.阳经络脉别络于相表里的阴经C.督脉别络散于头D.任脉别络散布于胸胁E.脾之大络散于腹部2、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的奇经是

A.督脉B.阴维脉C.阴跷脉D.阴维脉E.阴跷脉

3、足太阳膀胱经的根结部位分别是A.涌泉B.至阴C.命门目D.大敦E.窗笼耳

4、手少阴心经的标本部位相应腧穴是A.太渊B.神门C.内关D.心俞E.天池五、多项选择1、经络学说形成的依据有A.针灸刺激的感应和传导的观察B.气功导引中体内气的流动C.腧穴主治功能的归纳D.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E.解剖和生理现象的观察

2、经脉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手足三阴经三阳经B.奇经八脉C.十二经筋D.十五别络E.十二经别

3、起于胞中的奇经有A.冲脉B.带脉C.任脉D.督脉E.阴维脉

4、根据《灵枢·

卫气》篇的论述人体的气街部位在A.胫B.胸C.肾D.腹E.头

6、简述

1、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部分

2、简述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3、写出十二经脉逐经相传的传注次序。

4、十二经脉在头身、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5、奇经八脉有何生理特点及功用

7、论述

1、十二经别的分布特点及主要作用是什么

2、标本根结气街理论对针灸临床有何指导意义

3、试述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

腧穴概论

一、名词解释1、腧穴2、经穴3、奇穴4、阿是穴5、特定穴6、五腧穴7、原穴8、络穴9、郄穴10、下合穴11、背俞穴12、募穴13、八会穴14、八脉交会穴15、交会穴16、自然标志定位法17、骨度分寸定位法18、指寸定位法19、中指同身寸20、拇指同身寸21、一夫法22、活动标志

2、填空

1、针灸起源于时代。

2、针灸疗法具有、、、等优点。

3、据鉴定认为针法的原始工具是。

4、后世称为针经的书是。

5、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是。

由代编著。

6、代著名医家在其著作中绘制了“名堂三人图”还创用阿是穴和指寸法。

7、北宋著名的针灸学家于1026年撰成并刻于石碑上供人们参抄拓印。

8、我国最早的针灸模型是由时期的医家设计铸造的。

9、灸法最早盛行的时期是。

10、代于公元1341年著将十二经脉、任、督二脉合称十四经脉。

11、明代针灸家的代表作是由编撰。

12、我国针灸史上载至清末有过三次较大的总结其代表著作分别是、和。

13、经络是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系统。

14、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两种古代经脉的文献即、。

15、《论语·

季氏》篇将人的一生分成三个阶段少年时是“”壮年时是“”老年时是“”说明那时已把“”变化看成是生命的主要特征。

16、《管子·

水地》篇还说“水者地之如筋脉之者也”。

17、《灵枢·

经脉》“人始先成精成而脑髓骨为脉为筋为肉为皮肤坚而毛发谷饮食入于脉道以血气乃。

18、《灵枢·

脉度》“经脉为支而横者为络之别者为。

19、经络系统包括、、、、和十二皮部。

20、《灵枢·

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外络于支”。

21、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被称为“”。

22、十二经脉的名称原则是由、和三部分组成。

23、四肢部四肢内侧面为外侧面为。

手足阴经分布于四肢的手足阳经分布于四肢的。

24、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太阴、阳明在厥阴、少阳在少阴、太阳在。

25、脏腑有表里相合关系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亦有相应的相合关系。

阴经为属于阳经为属于。

26、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体内有关系阴经属络阳经属络。

27、《灵枢·

逆顺肥瘦》“手之三阴从藏走手之三阳从手走足之三阳从头走足之三阴从足走。

28、《灵枢》中有“脉行之逆顺”后来称为“”。

有了逆顺十二经脉之间就可连贯起来构成“”的气血关系。

29、十二经脉主运行气血营气行于脉卫气行于脉。

30、阴经与阳经表里经在部衔接。

31、手太阴肺经在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

32、手少阴心经在与手太阳小肠经连接。

33、手厥阴心包经在与手少阳三焦经衔接。

34、足阳明胃经在与足太阴脾经相连。

35、足太阳膀胱经在与足少阴肾经相连。

36、足少阳胆经在外侧与足厥阴肝经连接。

37、阳经与阳经同名阳经在部衔接。

38、手阳明大肠经合足阳明胃经在连接。

39、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在交接。

40、手少阳三焦经合足少阳胆经在衔接。

41、阴经与阴经手足三阴经在衔接。

42、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

43、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交接于。

44、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交接于。

45、《灵枢·

营卫生会》“阴阳相如环无”。

46、奇经八脉包括、、、、和、和阴维脉。

47、督脉行于正中线任脉行于正中线任、督二脉各有本经所属故与十二经脉相提并论合称为“”。

48、任、督、冲三脉皆起于同出于而异行称为“”。

49、十二经别十从十二经脉分出深入以加强相合关系的支脉又“别行之”。

50、十二经别一般多从四肢肘膝上下的正经分出分布于胸腹腔和头部其间有“”的分布特点。

从十二经脉分出称“”进入胸腹腔称“”在头项部出来称“”与表里经别同行称“”。

51、手足三阴三阳经别阴阳关系组成六对称为“”。

52、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躯干前的络、躯干后的络及躯干侧的络共十五条称“”。

53、络脉按其形状、大小、深浅等的不同又有不同的名称“”为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是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则指细小的血管。

54、十二经筋是指十二经脉相应的部分其分布范围与十二经脉大体。

55、经筋各起于四肢结聚于和部有的进入腔但不像经脉那样脏腑。

56、经筋的作用是骨骼活动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人体正常的体位姿势。

57、十二皮部是指与十二经脉的皮肤部分属及其络脉的部位。

58、由于皮部位于人体最层所以是的卫外屏障。

59、《素问·

皮部论》说“皮者脉之布也邪客于皮则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络脉注于经脉经脉入舍于府藏也”。

60、经各的作用主要包括、、、。

61、《灵枢·

经脉》指出“经脉者所以决处调不可不通。

62、《灵枢·

脉度》“内脏腑外腠理。

63、《素问·

生气通天论》“阴平秘精神治”。

64、经络的作用沟通网络。

65、经络的作用运行协调。

66、经络的作用抗御反映。

67、经络的作用传导调整。

68、《素问·

缪制论》说“夫邪之客于也必先舍于留而不去入舍于留而不去入舍于留而不去入舍于内连散于。

69、《灵枢·

官能》说“串于气明于隧。

70、《灵枢·

九年十原》说“刺之气而有效。

71、《灵枢·

刺节真邪》“泻其有补其不阴阳复”。

72、《灵枢·

经水》说“审、、、、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

73、《素问·

三部九候论》说“视其经络以上下逆从之”。

74、在足阳明胃经上具有强壮作用的腧穴是穴。

75、《素问·

皮部论》说“皮有脉有筋有骨有其所生病”。

76、《灵枢·

九针十二厚》“神气之所游行入也”。

77、腧穴是脏腑经络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和针灸等治法的。

78、《灵枢·

九针十二厚》说“五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睹其应而知之害矣”。

79、《内经》记载穴有穴名者约穴左右。

80、明代《针灸大成》记载腧穴有穴。

81、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记载经穴总数穴。

82、凡归属于十二经脉和、的腧穴亦即归属于十四经的穴位总称“经穴”。

83、凡末归入范围而有具体的和的经验效穴统称“经外奇穴”。

84、足三阴经在以下的排列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85、十二经脉流注次序为肺大肠胃脾、肾、、肝。

86、任脉的别络从鸠尾分出以后散布于督脉的别络从分出后散布于头脾之大络从大包分出以后散布于。

87、《四总穴歌》所说的“肚腹留腰背求头项寻面口收”。

是典型的循经取穴方法的具体应用。

88、《医学入门》说“医而不明犹入夜行业者不可”89、晋代《针灸甲乙经》中记载经穴共穴。

90、阿是穴又称穴、穴等通常是指该处既不是穴又不是穴只是按压痛点取穴。

91、“阿是穴”之名见于唐代《》。

92、《灵枢·

五邪》说“以手疾之快然乃之”。

93、《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气穴所各有处”。

94、腧穴作为脏腑经络气血转输出入的特殊部位其作用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和两方面。

95、腧穴的治疗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96、腧穴的主治规律、。

97、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按特定归类的腧穴称为穴。

98、特定穴包括在四肢肘、膝以下的、、、、、下合穴在胸腹、背腰部的、在四肢躯干的以及全身经脉的交会穴。

99、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称为、、、、的五个腧穴合称“”。

100、《灵枢·

九针十二厚》“所出为所溜为所注为所行为所入为”。

101、《灵枢·

本输》指出阴经井穴属阳经井穴属。

102、《难经·

六十四难》“阴井阳井阴荥阳荥阴俞阳俞阴经阳经阴合阳合。

”103、《灵枢·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提出的“病在藏者取之病变于色者取之病时间时甚者取之病变于音者取之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

104、《难经·

六十八难》说“井主荥主俞主经主合主”。

105、《难经·

七十四难》指出“春刺夏刺季夏刺秋刺冬刺”。

106、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腧穴是脏腑原气留止的部位称为合称“”。

107、《灵枢·

九针十二原》篇中提出了五脏原肺原出于心原出于肝原出于脾原出于肾原出于《灵枢·

本输》补充了六腑原穴大肠原过于胃原过于小肠原过于膀胱原过于三焦原过于胆原过于。

108、《灵枢·

九针十二原》说“五脏有疾也当取之”。

109、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一络穴加上躯干前的络穴躯干后的络穴和躯干侧的合称“”。

110、原穴和络穴在临床上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相互配合使用原络合用称“”。

111、郄穴是各经脉在四肢部经气的部位郄与“隙”通是、的意思。

112、“临床上郄穴常用来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病症。

阴经郄穴多治阳经郄穴多治。

”113、背俞穴是脏腑之气于背腰部的腧穴。

114、背俞穴位于背腰部经的第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而上下排列。

115、募穴是脏腑之气于胸腹部的腧穴称募穴。

116、《难经·

六十七难》说“阳病行阳故气募在”。

117、八会穴是指脏、、、、、、、、所会聚的八个腧穴。

118、《难经·

四十五难》“腑会脏会筋会髓会血会骨会脉会气会”。

119、八脉交会穴原称“”、“”和“”。

120、八脉交会穴公孙从足太阴脾经入腹与脉相通。

121、八脉交会穴内关从手厥阴心包经于胸中与脉相通。

122、八脉交会穴外关从手少阳三焦经上肩与脉相通。

123、八脉交会穴足临泣从足少阳胆经过季胁与脉相通。

124、八脉交会穴申脉从足太阳膀胱经与脉相通。

125、八脉交会穴后溪从手太阳小肠经交肩会于大椎与脉相通。

126、八脉交会穴照海从足少阴肾经与相通。

127、八脉交会穴列缺从手太阴肺经循喉咙与脉相通。

128、《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提出了“合治内府”理论说明六腑病应取用其下合穴“胃合于大肠合于小肠合入于三焦合入于膀胱合入于胆合入于”。

129、《素问·

咳论》说“治府者治其”。

130、腧穴定位法包括、、。

131、体表标志主要指分布于全身体表的骨性标志和肌性标志可分为和两类。

132、骨度分寸中前发际至后发际寸。

133、骨度分寸中前额两发角之间寸。

134、骨度分寸中耳后两完骨乳突之间寸。

135、骨度分寸中天突至歧骨胸剑联合寸。

136、骨度分寸中歧骨至脐中寸。

137、骨度分寸中脐中至横骨上廉耻骨联合上缘寸。

138、骨度分寸中两乳头之间寸。

139、骨度分寸中大椎以下至尾骶寸。

140、骨度分寸中腋以下至季胁寸。

141、骨度分寸中季胁以下至髀枢寸。

142、骨度分寸中腋前纹头腋前皱襞至肘横纹寸。

143、骨度分寸中肘横纹至腕横纹寸。

144、骨度分寸中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廉寸。

145、骨度分寸中内辅骨下廉至内踝尖寸。

146、骨度分寸中髀枢至膝中寸。

147、骨度分寸中膝中至外踝尖寸。

148、骨度分寸中外踝尖至足底寸。

149、骨度分寸中手指比量原是指以患者的手指为取穴称为“”。

150、《针灸大成》“大指中指相屈如环取中指中节横纹相去长短为寸”。

151、《千金方》“凡量一夫之法覆手并舒四指对度四指上节上横过为”。

152、人体腧穴大体上可归纳为、、三类。

153、十四经穴的主治作用归纳起来大致是本经腧穴能治病表里经腧穴能治邻近经穴能配合治疗病。

154、经之原穴又为五输穴中的输穴。

155、在体表标志取穴法中肩胛骨下角相当于第椎骼嵴相当于第椎。

三、判断题对者打“”错者打“”1、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载定经穴名361个。

2、人体的腧穴很多大体上可归纳为十二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

3、阿是穴是以患部的压痛点或其它反应点作为针灸施述部位的一类穴位。

4、腧穴的名称是以其所居部位和作用为基础而确定的。

5、近治作用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6、针刺天枢既能止泻又能通便。

7、所有的特定穴都是经穴。

8、《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经所注为输所行为荥所入为合”。

9、阴经10、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任、督、冲、带脉各有一个郄穴。

11、脏腑背俞穴均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其位置大体与相关脏腑所在部位相接近。

12、八脉交会穴能主治奇经病证均位于腕踝部上下。

13、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取颊车穴属固定标志取穴法。

14、指寸定位法是指依据医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

15、拇指同身寸又名“一夫法”。

16、根据骨度分寸法眉间印堂至后发际正中第7椎棘突下大椎为16寸。

17、根据骨度分寸法两侧额角发际头维之间为8寸。

18、根据骨度分寸法腋窝顶点至第11肋端章门为12寸。

19、根据骨度分寸法肩峰缘至后正中线为9寸。

20、根据骨度分寸法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联合中点歧骨为9寸。

21、《内经》多处提到“三百六十五穴”之数但实际其载有穴名者约160穴左右。

22、晋代《针灸甲乙经》与《千金翼方》所载穴名数339穴。

23、宋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与元代《十四经发挥》所载穴数354穴。

24、明代《针灸大成》载有349穴。

25、清代《针灸逢源》经穴总数共361穴。

26、“以痛为腧”最早出自《针灸甲乙经》。

27《千金翼方》说“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

28、腧穴的治疗作用有邻近作用、远道作用、整体作用。

29、腧穴的主治规律包括分经主治规律分部主治规律。

30、十二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按特定称号归类的腧穴称为特定穴。

31、十四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称为井、荥、输、经、合的五个腧穴合称“五腧穴”。

32、《灵枢本输》指出阴经井穴属木阳经井穴属金。

33、《难经七十四难》指出“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

34、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腧穴是脏腑原气通行的部位称为“原穴”合称“十二原”。

35、《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五脏有疾也当取之十二原”。

36、十二络穴能沟通表里两经故有“一络通两经”之说。

37、郄穴是各经脉在四肢部经气深聚的部位。

38、十六个郄穴都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39、临床上郄穴常用来治疗表里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

阴经郄穴多治急性痛症阳经郄穴多治血症。

40、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

41、临床上背俞穴可治疗六腑病症。

42、脏腑之气结聚于胸腹的腧穴称为募穴。

43、临床上募穴多治疗五脏病症。

44、八会穴是指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