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3404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9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006——2010年;

远期:

2011——2020年。

远景:

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第二章概况

一、地理位置

新沂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其北接山东省郯城县,西界邳州市、东连东海县和沭阳县、南隔骆马湖与宿迁市相望。

东陇海铁路横贯东西,新长铁路、沂、沭河纵贯南北,从西南而过,京沪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公路、205国道、249省道和323省道分别在新沂相交,新沂作为新兴的交通枢纽城市,已初步形成铁、公、水综合运输网络。

交通四通八达,与周围大中城市南京、徐州、淮阴、连云港、临沂等交通联系非常方便,是淮海经济区、苏鲁接壤地区和徐连经济带重要的中心城市。

二、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新沂市区位于沂蒙山系南缘,为沭河冲积平原境内,地势平坦,自东北向西南倾斜,高程一般在27—30米之间。

新沂市地表为第四纪覆盖,局部地区有晚白垩纪基岩裸露。

地基承载力130-180KPa以上。

新沂市处于沂沭河冲积扇边缘相含水层地带,地表水与地下水流向均由北向南。

新沂市位于郯庐断裂带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0.3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地震烈度为8度区。

F1、F2两条主要断裂通过市区,均为隐伏断层。

通过精密磁测、电法、径迹p210、氡射气、土汞等多种手段综合探测,黄墩河以东500—1000m以北北东走向的F1断层,系实测断层,规模大,形成早,具有多期活动特点。

F2断裂规模大,走向N12°

E,倾向南东,是倾角较大的逆冲断裂,全新世地层未见错断和扰动现象。

2.水文

开发区内地面水体主要有黄墩河、臧圩河、新墨河、新戴运河四条河道。

黄墩河、臧圩河、新墨河系天然河道。

发源于鲁南,为季节性泄洪河道,主要担负泄山东客水。

新戴运河系人工河道,主要承担排灌任务。

黄墩河、新戴运河、臧圩河都分别流入沭河。

3.气候

新沂市属于暖温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

市区常年气温平均为13.7℃。

年极端最高气温39.9℃,年极端最低气温-22.4℃;

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515.7h,无霜期200天左右,最大冻土深度33cm,年平均降水量921.8mm,多集中在7—9月份;

常年主导风向为偏东风,年平均蒸发量136.7mm。

三、用地现状

用地现状见下表:

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用地现状汇总表

序号

类别名称

面积(万m2)

占开发区总体规划用地比例(%)

1

开发区总体规划用地

5998.9

100

2

开发区建设用地

1560.1

26.0

3

水域和其它用地

4438.8

74.0

其中

水域

139.4

其它用地

4299.4

 

用地代号

用地名称

面积

(万m2)

占开发区总体规划用地(%)

100.0

居住用地

542.3

9.0

公共设施用地

10.2

0.2

工业用地

508.6

8.4

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71.8

1.2

道路广场用地

367.5

6.1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1.4

0.1

绿地

58.3

0.9

其中:

公共绿地

在工业用地中,拟建工业用地109.3公顷,在建工业231.5公顷,建成工业167.8公顷。

四、经济现状

新沂市处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且是华东和华北两大经济地域的结合部。

2005年新沂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940元,年均增长15%,财政收入5.06亿元,年均增长19.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11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74亿元,年均增长3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6.3亿元,年均增长15%。

三次产业结构为26.8:

39.9:

33.3,第一产业下降了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增加了16.9和12.1个百分点。

新沂市主要经济指标现状

指标名称

2005年

经济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78

年均递增(%)

1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8940

财政收入(亿元)

5.06

经济结构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

26.8:

33.3

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44.7:

25.2:

30.1

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21

个私经济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

63.2

经济效益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67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

26.3

城市化水平(%)

39

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647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

8.7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4025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

8

恩格尔系数(城镇)(%)

43

城镇人均住房面积(m2)

20.5

社会发展

研发经费占GDP比重(%)

城镇登记失业率(%)

4

城镇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率(%)

95、90、85

人均受教育年限(年)

11.7

人口资源环境

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

4.5

森林覆盖率(%)

16.7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5

资料来源:

《新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五、经济发展势态分析

(一)发展环境

本市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发展环境。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经济全球化不断促进资本、技术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转移、扩散、重组,国际产业资本在我国沿海地区大规模抢滩登陆,有利于本市更好地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和市场。

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快。

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依靠其高素质的劳动力和科技等优势,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

凭借优越的交通区位、良好的工业基础,本市已成为承接发达地区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等传统产业转移的理想地之一。

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深入推进。

作为沿东陇海线上的主要节点城市,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深入推进,为本市抢先进行产业衔接、主动接受辐射、实现跨越发展创造良好机遇和有利环境。

同时,本市未来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从国际上看,新贸易保护主义出现,贸易壁垒层出不穷,贸易争端此起彼伏;

从国内看,城乡二元结构较为显著,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就业压力较大,资源环境约束性增强,社会保障体系尚待健全;

从省内来看,苏北地区在受到周边地区激烈竞争同时,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二)发展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实现本市“十一五”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紧密结合本市实际,转变发展观念,明确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第三大城市及第三大工业城市、苏鲁接壤地区重要商贸物流中心、苏北新兴旅游城市的目标定位。

发挥区位优势,立足产业基础,注重增长质量、效益、速度的同步提高,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努力实现全市经济快速崛起。

——坚持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发展方针。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优先发展科教,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增长方式转变。

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不断化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

——坚持着力实施“和谐建市、工业立市、商贸兴市、富民强市”四大发展战略。

以建设和谐新沂为目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本市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阶段的跨越。

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努力建设苏鲁接壤地区新兴现代化商贸物流中心。

重点发展中心城市,突出建设重点中心镇,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实施富民优先战略,全面构建小康社会。

(三)经济社会指标

根据新沂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预测2006-2020新沂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预测。

到2010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5年翻一番,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全面提高,经济结构得到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较大转变,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力争比“十五”末降低20%。

到2013年,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20年,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左右,成为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科教发达、法制完善、社会文明、环境美好的地区。

——经济实力。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到2010年,达到160亿元(2005年价格,下同),人均GDP达到17000元;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5亿元,年均增长25%;

工业固定资产投入年均增长25%以上,累计达到200亿元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300亿元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3亿元,年均增长15%。

——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

48:

36,农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到30%,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实现“三、二、一”排序。

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取得新进展,工业竞争力持续增强,服务业占GDP比重显著提高。

——城乡发展。

201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46.5%,中心城区人口达到40万人,建成区面积39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12平方米。

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品位显著提升。

镇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城乡发展差距不断缩小。

——科技创新。

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5%以上,201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

——改革开放。

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的现代市场体系、合理的所有制结构,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65%;

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1.6亿美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

——人口资源环境。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到2.4吨标准煤,耕地保有量达到115万亩。

空气环境质量优于2类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低于55分贝,市区污水处理率达100%。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100分,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7%,退化土地恢复率达到75%,初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1万元,年均增长11%;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6200元,年均增长9%;

恩格尔系数降至40%以下。

基本实现农民居住向社区集中,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8平方米,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达到40平方米以上,全市电话普及率达85%左右,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30%。

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有线电视基本完成数字化整体转换,有线电视入户率提升到60%以上。

新沂市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测

指 

2010年目 

年均增长(%)

综合

实力

地区生产总值(2005年价,亿元)

160

1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05年价,元)

17000

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7.5

25%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53

经济

结构

三次产业产值结构

16:

36

非公经济所占比重(%)

65

46.5

科技

创新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

1.5

25

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

对外

开放

自营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16000

出口(万美元)

10700

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

3400

30

人口

资源

环境

人口自然增长率(‰)

<

5

综合能耗产出率(元/千克)

7

27

40

环境质量指数(%)

城市空气质量(天)

>

290

人民

生活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1000

1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6200

9

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城区人均住房面积(m2)

38

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

高中段教育普及率(%)

90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

新沂市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测

指标类型

单位

2020年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600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54800

三次产业的比例

7:

52:

41

市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75

财政收入

5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0

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比重

社会

全社会教育支出占GDP比重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每千人医生数

城镇建设

城市化水平

59.9

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m2

28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

10.24

自来水普及率

有线电视入户率

95

主线电话普及率

部/百人

70

可持续发展

环境空气质量

二级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城市污水处理率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环保投入占GDP比重

恩格尔系数

平均预期寿命

7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万元

20000

农民人均纯收入

15000

城镇登记失业率

社会养老保险投保率

注:

依据《新沂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四)产业发展

1.优化产业结构

加强市场引导,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自主创新,提升竞争能力,重点发展新型工业,大力培育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三次产业全面优化升级。

(1)积极调整工业结构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实现工业增长方式由粗加工、高消耗、分散布局向深加工、高效益、集中布局方向转变,推动工业行业结构、组织结构优化升级。

——重点提升传统产业。

严格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坚决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依法关闭产品质量低劣、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加强传统产业新技术改造。

——优先发展关联产业和新兴产业。

以现有资源初级加工为源头,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精细化工、造纸、高级纺织品、环保材料制品、新型材料等潜在和关联制造业,引进和承接机械、新材料、电子信息、橡塑制品、生物制药、环保等一大批新兴制造业。

——加速发展矿产加工业。

积极保护、有序开发、持续利用矿产资源,构建梯级产品链条。

重点发展矿泉水、石英砂和金红石等矿产的开采加工,新建年产10万吨有机硅单体项目、年产10万吨金红石和200万吨石英砂开采加工项目。

——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加快新材料开发和应用,突出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引进、消化和产业化。

重点扶持华信塑业、琼花科技、爱迪电子、通用药业等企业发展。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着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到2010年,全市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36%以上。

——商贸物流业。

围绕苏鲁接壤地区重要商贸物流中心的目标,形成四大市场区:

以城南新区及城东、城北地区为依托,形成以博达粮油广场、国际商贸城、苏北建材物流中心、国际汽车城、农资市场等生产资料为主体的批发市场区;

以南京路、新安路中心商业区等路段为依托,形成以华联超市、苏果超市、时代超市、现代商城、金三角商城、新亚广场、南京商厦等为骨干的综合百货市场区;

以大桥路、建业路、新华路等城区主干道为依托,形成物流配送、仓储、专卖连锁、总经销、总代理等新型业态市场区;

以主要商业区、社区为依托,形成以餐饮为主的特色消费服务类市场区。

大力引进全国知名商贸企业,积极整合物流资源,重点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努力建成与开发区生产企业密切结合的原材料供应和产品分销生产物流中心。

――旅游业。

以马陵山AAAA级景区开发为核心,以骆马湖国际旅游度假区、窑湾运河古镇风情旅游区、新沂经济开发区和古运河风光带、沭河—塔山风光带整体开发为重点,以马陵古道、花厅文化、窑湾古镇文化积淀挖掘为主线,以建设苏北鲁南区域旅游目的地为抓手,形成“四区”、“两带”的旅游开发格局,塑造“马陵山秀、骆马湖美、窑湾镇古、开发区荣”的旅游形象。

加强旅游合作,打造徐州-新沂-连云港旅游精品线路,呼应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开发;

强化与淮安、宿迁、曲阜等周边城市的联系,形成辐射型旅游精品线路。

加快滨城沭河风光带建设,形成城市内部景观轴线、绿色廊道和居民游憩休闲带。

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延展旅游产业链条,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社会参与的旅游业发展新体制,将本市建设成为苏北重要的旅游城市。

——金融、房地产业。

积极整合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维护金融稳定。

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体系,培育一批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现代化的房地产开发商和交易中介机构,稳妥推进房地产开发、销售和物业管理的分业经营。

加快发展以居民住宅为重点的装饰服务业。

——信息、商务服务业。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信息服务业。

逐步推进数字电视的普及,积极发展电子商务。

加快发展企业管理、法律、咨询、广告、租赁、职业中介等商务服务业,积极培育商务服务机构。

——居民服务业。

运用市场机制积极创办养老、托幼、健身、医疗、家政、维修、配送、餐饮、物业管理等多种社区服务业。

——科技服务业。

建设公共科技平台和风险投资机制,健全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进一步强化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等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

(3)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以优质、高产、高效、安全农业为方向,以农业科技进步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外向化,优化农业布局,调整农业结构,以生产和开发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为核心,建设一批特种农产品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将本市打造成苏北地区乃至全省重要的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不断优化农业布局。

突出以王庄、新店、时集为核心区的优质稻米示范基地,以草桥、瓦窑为核心区的特色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以南马陵山为核心区的优质生态经济林果示范基地,以高流、北沟、双塘、阿湖为核心区的油料示范基地,以阿湖、高流、时集、王庄为中心的优质商品猪示范基地等五大农业生产示范区建设。

抓好沭东、沭西两大区域开发。

狠抓土地治理、丘陵山区、三期农灌、产业化经营、科技示范等五大农业综合开发工程。

积极建设邵店镇无公害板栗、草桥镇特色蔬菜和北沟踢球山经济林果等三大科技示范基地。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加快推行绿色农产品质量认证,全力打造“骆马湖”牌和“正康”牌2个著名水产品商标,加快制定5个农产品地方标准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树立名牌效应,增强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通过整合资源,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培育优质稻米、特色蔬菜、经济林果、优质花生、优质商品猪等五大主导产业。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深入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加大农业投入,加快林业、小农水和“四荒”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步伐。

整合农业社会化服务,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良种繁育、动物防疫、农业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信息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等七大体系。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加快农业机械化,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培育产业集群

立足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按照“集聚、集约、集中”原则,引导产业集聚,加快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集群,实现工业立市目标。

化工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基础化工、精细化工、能源化工、生物化工,以大项目为突破口,进一步提升本市化学工业的竞争优势。

造纸产业集群。

以新大纸业公司为主体,依托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