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3384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

香港澳门庆海南(香港、澳门、重庆、海南)。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人口总数:

2000年为12.95亿,占世界的1/5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

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1200万人),人口增长快。

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人口过多的影响:

学校设施落后;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犯罪率升高;

环境破坏等。

以腾冲——黑河为界,我国西部地区面积占57%,人口占6%;

东部地区面积占43%,人口占94%。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人口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

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腾冲——黑河。

我国的人口密度表:

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另外55个民族的人数较少,被成为少数民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600多万人。

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人口都在500万人以上。

巧记过500万人的少数民族:

蒙古回藏;

维吾尔移(彝)苗壮,为什么?

土家满!

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少数民族风情: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摔跤、马头琴;

傣族——泼水节、孔雀舞、干栏式木楼(苗族、彝族也有);

藏族——集体舞(锅庄舞)、藏历年、藏药、藏医;

哈萨克族——冬不拉;

朝鲜族——长鼓舞、跳板。

汉族分布特点:

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中部和东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

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

我国的民族政策: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

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地理之最

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与我国陆地相邻国家最多的地区——南亚

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渤海)

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东海)

夏至日时我国白昼最长的地区——漠河

冬至日时我国白昼最短的地区——漠河

我国面积最大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我国面积最小的省级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

我国跨经度最多的省——内蒙古自治区

我国大陆海岸线最长的省——广东省

我国纬度最高的省——黑龙江省

我国纬度最低的省——海南省(全位于热带)

我国人口最多的省——河南省(9667万)

我国人口最少的省——澳门特别行政区(45万)

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澳门(18750人)

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西藏自治区(2人)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1600万人)

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珞巴族(3000人)

我国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云南省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我国的地形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势特征: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下表是我国三大阶梯:

阶梯的分界线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

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有利于农业发展。

(2)对河流的影响:

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水流急,产生巨大水能。

(3)对交通的影响:

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但是,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二、地形复杂多样

我国地形特点: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呈网格状分布。

我国的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

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

我国四大高原及其特点:

青藏高原:

牧草如茵,山巅白雪皑皑,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

地面平坦,一望无垠,东部和中部水草丰茂。

黄土高原:

黄土质地疏松,缺乏植被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许多地方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

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梯田(“坝子”)。

我国主要山脉走向※:

东-西走向:

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秦岭;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

横断山脉;

贺兰山;

六盘山;

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

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我国的平原和丘陵主要集中在东部,这里土壤肥沃,开发历史悠久。

是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中国地形网格中,山脉两侧的地形区都有: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北侧

南侧

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天山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昆仑山

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祁连山

内蒙古高原

柴达木盆地

大兴安岭

东北平原

秦岭

三、山区面积广大

我国山区的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3,加上高原,两者约为60%,其中近一半是沙漠、冰川、戈壁、高寒荒漠等。

这些山地、高原多集中在西部地区。

我国各种地形所占比例:

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如下:

有利条件:

地形复杂多样,便于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

森林和矿产资源丰富;

中草药和动物资源丰富;

高山草地可以放牧;

山区急流可以发电;

淡水资源丰富;

不利条件: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

容易发生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

植被遭到破坏后,水土流失严重;

坡度大,不宜耕种。

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的发生。

我国2/3以上的贫困县分布在中西部的山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秦岭—大巴山区和四川盆地边缘山区是我国贫困县比较集中的地方。

原因:

交通不便、耕地少、植被覆盖较差、多自然灾害。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我国南北跨纬度很大,由于纬度(和冬季风)的影响,南北气温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

南北温差接近50℃。

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大多在20℃以上,南北温差不大(原因:

北方白昼长,所得热量就与南方没有什么差异)。

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活动积温),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此外还有一个地势较高的高原气候区。

◇活动积温:

把≥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

活动积温反映了一个地方气候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是划分温度带的重要指标。

◇五个温度带的活动积温范围和作物熟制:

温度带

积温范围

作物熟制

寒温带

<1600℃

一年一熟

中温带

1600℃~3400℃

暖温带

3400℃~4500℃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亚热带

4500℃~8000℃

一年两到三熟

热带

>8000℃

一年三熟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量差异很大,既有南北向的差异,也有东西向的差异。

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

反之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旱。

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如下: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分布地区

植被

湿润区

年降水量>800mm

降水量>蒸发量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包括寒温带地区)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森林

半湿润区

年降水量>400mm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森林草原

半干旱区

年降水量<4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草原

干旱区

年降水量<200mm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荒漠

三、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气候的重要特征:

雨热同期。

这种特征有利于农业生产。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季风:

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的显著变化的风是季风。

※冬季风与夏季风的比较:

冬季风

夏季风

来源

西伯利亚和蒙古

东部和南部的海洋

风向

偏北风(西北、东北风)

偏南风(西南、东南风)

特点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影响

决定我国冬季气温高低

形成我国的雨季(夏季风强,降水多)

除青藏高原地区外,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很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

非季风区受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我国主要的降水类型:

锋面雨。

◇锋面雨:

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气温不断降低,水汽就会冷却凝结,成云致雨,这种雨就叫锋面雨。

我国降水主要是夏秋多,春冬少。

夏季风五月份到达珠江流域,六月份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七月份到达华北地区,八月份到达东北地区,九月份开始南移。

我国降水分配特点:

(1)时空分布不均;

(2)年季变化大。

我国多特殊天气:

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多旱涝灾害。

洪涝(夏季风过强或台风造成)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

干旱(夏季风不足)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寒潮:

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在秋末冬初和第二年初春)。

特点是大风、降温、霜冻。

◇洪涝:

降水过多,引发的洪水泛滥。

危害:

淹没田园和村庄,冲毁道路和桥梁。

◇台风:

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漩涡,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

◇台风的功与过:

功——可以解除或缓和盛夏期间的旱情;

过——特大暴雨容易造成洪水灾害,且风的破坏力大。

我国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我国是唯一一个拥有三种季风气候的国家。

◇我国5种气候、5个温度带、4个干湿地区使我国动植物种类繁多。

我国的气候特征: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不同气候的特点:

吐鲁番——冬冷夏热;

大小兴安岭——冬季寒冷漫长;

海南岛——终年皆夏;

青藏高原——四季常冬。

◇我国气候不同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正确即可):

使我国动植物资源丰富;

形成不同自然景观;

形成不同饮食习惯(如川、湘、贵地人吃辣椒,南方人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等。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一、众多的河湖

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所在区域为外流区。

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所在区域为内流区。

内流湖在内流区,基本上是咸水湖。

外流湖在外流区,基本上是淡水湖。

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内。

外流区约占陆地面积的2/3,水量超过95%。

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夏季容易形成汛期,且越往南汛期越长。

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冬季河流结冰,普遍形成枯水期,一些河流甚至断流。

内外流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南接200mm等降水线。

此线以西、以北主要是内流区,以东、南主要是外流区。

外流河和内流河水文特征的比较:

水源

汛期

水量

有无结冰期

含沙量

外流河

大气降水

南方长,北方短

南方大,北方小

南无,北有

黄、辽、海河大

内流河

高山融水

7~9月

很小,中下游常断流

内流河常断流的原因:

蒸发、渗漏、灌溉。

◇额尔齐斯河属于北冰洋外流区,雅鲁藏布江、怒江属于印度洋外流区,其他外流河大多数都属于太平洋外流区。

◇京杭运河沟通京、津、冀、鲁、苏、浙6省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和一系列湖泊。

◇现在江苏、浙江境内的运河,是年运输量仅次于长江的重要的水上运输线。

二、黄河的治理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

它源自巴颜喀拉山,径流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

黄河的水文特征:

水量少,干流水量变化显著,水量极不稳定,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黄河的“黄”是黄土高原的土。

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是因为下游的水流速慢,泥沙沉积到水底。

黄河下游几乎没有支流也是因为“地上河”,其他河水流不进去。

受纬度位置和河流流向影响,黄河有着比较严重的凌汛。

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及特点:

源头至河口为上游;

河口至(旧)孟津为中游;

孟津以下为下游。

上游可以用来发电、灌溉(宁夏平原被称作“塞上江南”);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是著名的“地上河”,易决口,形成水灾(被称作“中国的忧患”)。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原因:

自然原因——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严重。

治理方法:

植树造林、修梯田、打坝淤地。

◇黄河的开发和治理:

【上游】开发水力资源,梯级开发;

【中游】植树造林,修梯田,打坝淤地;

【下游】加固大堤,植树护堤。

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

三、长江的开发

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它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叫沱沱河),注入东海。

它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

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上游:

源头~宜昌(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中游:

宜昌~湖口(支流众多,多调节水量的湖泊,可灌溉、航运);

下游:

湖口以下(江阔水深,四季通航)。

长江的水文特征:

流域面积大,径流量大,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长江流经青、藏、云、川、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区。

长江的八大支流:

汉江、嘉陵江、岷江、雅砻江、乌江、元江、湘江、赣江。

沟通长江的五湖: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长江的水能资源:

水量大、落差大。

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自源头至宜宾,三峡水能资源也极其丰富。

长江支流众多,构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

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点治理了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治理方法:

裁弯取直),疏浚长江航道,加强沿江港口建设,提高了长江运输的能力。

长江的防洪工作非常重要,长江洪水对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危害最为严重。

长江洪灾频发的原因:

自然——降水丰沛,三股洪流同时涨水;

人为——湖泊面积减小,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围垦造田会使湖泊失去调蓄江河湖水和区域径流的功能,增大了中下游的洪涝风险。

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下面的界线都是“秦岭—淮河”一线:

我国南北方分界线、1月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和湿润地区的分界、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黄土高原

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黄河

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京杭运河

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

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我国第二大、纬度最高的盆地——准噶尔盆地

我国海拔最高盆地、“聚宝盆”——柴达木盆地

我国农业最发达的盆地、“紫色盆地”——四川盆地(它西部的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

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漠河(平均-30.6℃,极值-52.3℃)

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吐鲁番(平均33℃,极值49.6℃,人称“火洲”)

我国夏季最冷的地方——青藏高原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我国年降水量的最高纪录——火烧寮(6558毫米,极值8409毫米)

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5.9毫米)

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6300㎞长,流域面积180万㎞²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3585㎞²

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4635㎞²

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

黄河上最大的水电站——小浪底

长江最大支流——汉江

长江目前最大的水利工程——葛洲坝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一、自然资源与我们

自然资源:

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等,都是自然资源。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在自然界,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属可再生资源;

还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

资源的利用:

可再生资源要利用合理,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实现永续利用;

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我国的“地大物博”※: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总量大,种类多。

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相对短缺的状况,也是我国国情不可忽视的方面。

因此,对于我国的自然资源,我们既要看到资源总量丰富的一面,更应看到人均资源不足的一面。

随着人口的增长,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势必还会继续减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石油:

石油被称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

从1993年开始,我国从石油出口国变成了石油净进口国。

特殊的纪念日:

4月22日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3月12日我国的植树节。

第二节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

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

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

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和优点:

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

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

且南北方的水土资源配合欠佳(耕地北方60%,南方40%;

水资源北方20%,南方80%)。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

我国扩大耕地的潜力不大,现有的耕地有一部分需要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退耕还湖。

全国后备土地资源中宜耕土地大多是现有的天然草场和疏林地,而且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等偏远地区。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可利用土地)可利用草地32.6%,林地16.6%,耕地13.5%,工矿交通城市用地和内陆水域等15.7%。

(难利用土地)沙漠石头山地、永久积雪、冰川21.6%。

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土地资源类型名称

主要分布地区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耕地

季风区

湿润、半湿润

平原、丘陵、盆地

林地

山地

草地

非季风区

半干旱

未利用土地

干旱

沙漠、戈壁、冰川、石山

耕地和林地:

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这里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耕地和林地,是我国农、林、渔的主要分布区,而且土地的利用度很高。

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林地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脉;

横断山区;

武夷山脉、台湾山脉、雪峰山。

草地: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内陆地区。

这里集中了难以利用的土地,因而土地资源的利用度很低,未利用的土地分布较广。

牧业在西部内陆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居主要地位(四大牧区见第四章)。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问题:

各类土地资源都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

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策略:

针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并颁布了《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加强对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并且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并且每年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颁布纪念日,为全国土地日。

第三节水资源

一、水是宝贵的资源

水的重要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

水又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提供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

地球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