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物理考点分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3189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备考物理考点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备考物理考点分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备考物理考点分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备考物理考点分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备考物理考点分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备考物理考点分析Word下载.docx

《高考备考物理考点分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备考物理考点分析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备考物理考点分析Word下载.docx

万有引力

电磁感应

2011

磁场

变压器

2012

曲线运动

2013

直线运动

2014

1、命题特点分析

(1)8道选择题,力、电考查数量基本均衡,即:

4力+4电的模式。

(2)选择题的单选和多选,有混合编排变为2013年以后的有序排列(对多选题给出文字说明),旨在降低难度。

(3)高频考点有:

物理学史(5年5考)、物体的平衡(5年3考)、牛顿定律(5年5考)、曲线运动(5年4考)、万有引力(5年7考)、机械能(5年5考)、静电场(5年8考)、磁场(5年7考)、电磁感应(5年6考)、变压器(5年3考)。

(4)物理学史的考查,从单一的物理学家对力学或电学领域的贡献,到物理学家对研究问题的方法,突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的全面考查。

(5)选择题的定量计算越来越少,淡化数学运算的繁度和难度,凸显定性与半定量的分析方法,如物理量的估算、对称性方法、建立模型的方法等。

(6)重视图像的功能与考查,图像作为描述物理过程的重要方法,试题对图像的斜率、面积、交点的物理意义进行了有效的考查。

2、如何进行选择题的解答

当我们研究选择题考查的内容,可以发现选择题考查的均是物理学的核心知识点。

复习中对概念及规律的理解,要“知其然,更知齐所以然”。

物理常规问题,有常规的分析方法。

例如:

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理想化、类比、假说、数学方法、图像方法、赋值法、极限法等。

这些方法属程序性知识,认知心里学家指出,陈述性知识必须和程序性知识相结合,才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只哟做到知识与方法的统一,方可提高选择题的得分率。

3、举例说明:

(1)赋值法

例1:

(2012·

新课标全国卷)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

一矿井深度为d。

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

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

A.1-   B.1+ 

 

C.2 

D.2

[方法应用] 取特殊情况,当d=R时,重力加速度之比应该为0,排除B、D;

取d=,根据黄金代换式GM=gR2得g∝,重力加速度之比不等于(因为质量M不一样),排除C。

答案为A。

[心得体会]有些选择题选项的代数表达式比较复杂,需经过比较繁琐的公式推导过程,此时可在不违背题意的前提下选择一些能直接反应已知量和未知量数量关系的特殊值,代入有关算式进行推算,依据结果对选项进行判断。

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将抽象的、繁难的一般性问题的推导、计算转化成具体的简单的特殊性问题来处理。

达到迅速、准确选择的目的。

(2)量纲法

例2:

一平行板电容器带电量为Q,两极板的正对面积为S、间距为d,极板间充满介电常数为ε的电介质,则极板间的场强为 

( 

A.

B.

C.

D.

[方法应用]因介电常数ε没有单位,此题不用对它作分析计算,仅需将其表达式与点电荷场强的公式相比较,一眼就可以看出在表达式的单位上,B、C、D均不符合要求,正确选项只能是A.

[心得体会]从物理量的单位出发筛选出正确答案。

如果等式两边单位不一致,或所列选项的单位与题干要求量不统一,则肯定有错误;

或者,尽管式子两边的单位一致,却仍不能确保此式肯定正确,因为用单位判断法不能确定常数项的正确与否。

(3)极限法

例3:

如图所示,在一粗髓的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用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结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间的距离为( 

C. 

D. 

[方法应用]弹簧对m1的拉力与m1所受的摩擦力平衡,当m1的质量越小时摩擦力越小,弹簧的拉力也越小.当m1的值等于零时(极限),则不论m2多大,弹簧的伸长量都为零,说明弹簧的伸长量与m2无关,故选A项。

[心得体会]将某些物理量的数值推向极致(如:

设定摩擦因数趋近零或无穷大、电源内阻趋近零或无穷大、物体的质量趋近零或无穷大等等),并根据一些显而易见的结果、结论或熟悉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的一种办法。

其他另述。

二、实验题命题特点及备考方略

第22题

分值

第23题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理

4

热敏电阻(伏安法)

11

测量微安表内阻

5

测量滑块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光电装置)

10

螺旋测微器读书

电流天平测量磁感应强度

测量动摩擦因数(光电装置、游标卡尺读书)

7

测量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8

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形变量的关系

电表的改装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位移传感器)

6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电表读数)

9

伏安法测电阻

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其长度的关系

(1)实验中力学与电学实验交替,但“力+电”的模式基本不变,且电学实验题分值相对较高,仅2013年两题分值差别较小。

(2)重视基本仪器的使用,如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电表读书等。

(3)力学实验重视纸袋的数据处理、光电计时器装置的使用,重视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或守恒定理得验证。

(4)电学实验重视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但取材于教材,其中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以及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方法为考查重点。

(5)重视常规实验的“联系”,如2012年将力学实验(天平)与电学实验(电路)想结合进行命题,2013年考查多用电表与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组合实验,试题构思新颖,独具匠心。

以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设问,综合实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备考方略

(1)对于考纲所列的实验要逐一进行复习,要掌握实验的原理及方法、仪器使用、操作步骤,实验数据处理方法、误差分析及实验评价。

(2)对改进型实验,注重从实验原理和实验器材两方面进行灵活处理。

(3)对发展型实验,重点在于理解实验原理

(4)万变不离其宗,因此将规定的实验进行认真的操作与多视角的梳理及反思,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具体实例,暂不赘述。

三、计算题命题特点及备考方略

第24题

第25题

运动学(博尔特短跑,体育类)

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

运动学(两辆汽车)

13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组合场)

静力学(拖把自锁)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组合场)

运动学(两辆玩具车)

电磁感应(滑轨)

带电质点在电场中的运动

牛顿定律解决叠加体问题(图像)

12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类平抛)

运动学和静力学(高考跳伞)

电磁感应(导体棒转动切割)

1、命题特点分析:

(1)计算答题第24题考查的是力学的知识内容,第25题考查的电学的知识内容。

(偶有例外)

(2)两题根据试题的难度所赋分值稍有不同,但第25题的分值高于24题的分值。

体现了两道计算题在整份试卷中担当的功能不同。

(3)第24题物理情景的设计强调与现代生活,体育及社会的紧密联系,保证适当的难度与必要的区分度,一般设计两个物理过程,研究对象为一个或两个。

(4)第25题文字信息量大,过程复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高。

仅2013年和2014年设计考查电磁感应问题,其他年份均考查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问题,该题充当压轴题,难度大,要求考生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及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出显著的选拔功能。

(5)本专题中高考考点相对固定,主要以下面几种命题形式出题:

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②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处理多过程问题;

③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④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⑤运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分析电磁感应问题.

2、复习备课方略

(1)审题要慢,答题要快

只有认真审题,透彻理解命题的意图、试题给定的物理情境、各物理量间的对应关系、物理过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才能快速正确答题.所谓审题要慢,就是要仔细,要审透,关键的词句理解要到位,深入挖掘试题的条件,提取解题所需要的相关信息,排除干扰因素.要做到这些,必须通读试题,特别是括号内的内容,千万不要忽视。

审题就是读题的过程。

a.通读:

读后头脑中要出现物理图景的轮廓。

由头脑中的图景(物理现象、物理过程)与某些物理模型相联系,初步确定研究对象,猜想所对应的物理模型。

b.细读:

读后头脑中要出现较清晰的物理图景。

由题设条件,进行分析、判断,确定物理图景(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变化趋势。

基本确定研究对象所对应的物理模型。

c.选读:

通过对关键词语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之后,对题目要有清楚的认识。

最重确定本体的研究对象、物理模型及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d.回读:

当我们解决万问题后,一定要有一个回头的习惯。

看看答案是否合情合理,切勿答非所问。

(2)建立模型,总体把握

建模是解题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无论是简单问题还是复杂问题,都需要正确建立模型,建模可以从“数、形、链”三个方面进行,所谓“数”即物理量.可以是具体数据,也可以是符号;

所谓“形”,就是将题设物理情境以图形的形式呈现出来;

所谓“链”,即情境链接和条件关联,情境链接就是将物理情境分解成物理子过程,并将这些子过程由“数、形”有机地链接起来,条件关联即“数”间关联或存在的临界条件关联等.“数、形、链”三位一体,三维建模.一般分三步建立模型:

a.分析和分解物理过程,确定不同过程的初、末状态,将状态量与过程量对应起来.

b.画出关联整个物理过程的思维导图,对于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过程,直接画出运动过程草图.

c.在图上标出物理过程和对应的物理量,建立情境链接和条件关联,完成情境模型.

(3)必要的文字说明

必要的文字说明的目的是说明物理过程和答题依据,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考虑:

a.说明研究对象(个体或系统,尤其是要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相结合求解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研究对象的转移和转化问题).

b.画出受力分析图、电路图、光路图或运动过程的示意图.

c.说明所设字母的物理意义.

d.说明规定的正方向、零势点(面).

e.说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

f.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名称及对应的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

g.说明所求结果的物理意义(有时需要讨论分析).

(4)要有必要的方程式

物理方程式是表达的主体,如何写出,重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a.写出的方程式(这是评分依据)必须是最基本的,不能以变形的结果式代替方程式(这是相当多的考生所忽视的).

b.要用字母表达方程,不要用掺有数字的方程,不要方程套方程.

c.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续”进一些内容.

d.方程式有多个的,应分式布列(分步得分),不要合写一式,以免一错而导致全错,对各方程式最好能编号.

(5)要有必要的演算过程及明确的结果

a.演算时一般先进行文字运算,从列出的一系列方程推导出结果的计算式,最后代人数据并写出结果.这样既有利于减轻运算负担,又有利于一般规律的发现,同时也能改变每列一个方程就代人数值计算的不良习惯.

b.数据的书写要用科学记数法.

c.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应根据题意确定,一般应与题目中开列的数据相近,取两位或三位即可.如有特殊要求,应按要求选定.

d.计算结果是数据的要带单位,最好不要以无理数或分数作为计算结果(文字式的系数可以),是字母符号的不用带单位.

3、例题选讲

(2013·

枣庄模拟)(20分)如图所示,AB为半径R=0.8m的光滑圆弧轨道,下端B恰与小车右端平滑对接。

小车的质量M=3kg、长度L=2.16m,其上表面距地面的高度h=0.2m。

现有质量m=1kg的小滑块,由轨道顶端无初速度释放,滑到B端后冲上小车,当小车与滑块达到共同速度时,小车被地面装置锁定。

已知地面光滑,滑块与小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取g=10m/s2。

试求:

(1)滑块经过B端时,轨道对它支持力的大小;

(2)小车被锁定时,其右端到轨道B端的距离;

(3)小车被锁定后,滑块继续沿小车上表面滑动。

请判断:

滑块能否从小车的左端滑出小车?

若不能,请计算小车被锁定后由于摩擦而产生的内能是多少?

若能,请计算滑块的落地点离小车左端的水平距离。

第一步:

审题规范化

题设条件

获取信息

光滑圆弧轨道

滑块沿圆轨道下滑时只有重力做功

无初速度释放

小滑块在A点的速度为零

小车与滑块达到共同速度时,小车被锁定

滑块以后相对小车滑动的初速度为小车与滑块的共同速度

第二步:

思维规范化

滑块的运动可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

①沿圆轨道下滑;

②与小车相对滑动到小车锁定;

③小车锁定后滑块滑动;

④滑块做平抛运动。

滑块在圆弧轨道的B点,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此时的速度为滑块到小车的初速度,滑块与小车达到共同速度后能否滑出小车需通过计算做出判断,可求出滑块到小车左端的速度,若大于0,则能滑出。

第三步:

答题规范化

(1)设滑块经过B端时的速度为v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R=mv12 

(1分)

解得:

v1=4m/s

设滑块经过B端时,轨道对滑块的支持力为FN,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N-mg=m 

 

FN=30N 

(2)当滑块滑上小车后,设滑块和小车的加速度分别为a1、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滑块-μmg=ma1 

对小车μmg=Ma2 

a1=-3m/s2

a2=1m/s2

设滑块和小车经过时间t1达到共同速度,其速度分别为v2、v3,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v2=v1+a1t1

v3=a2t1

v2=v3

t1=1s 

(2分)

v2=v3=1m/s 

设此时小车右端到轨道B端的距离为x1,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x1=a2t12 

x1=0.5m 

(3)设滑块和小车达到共同速度时,滑块前进的距离为x2,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x2=v1t1+a1t12 

x2=2.5m 

此时,滑块沿小车上表面滑动的距离设为Δx1,由几何关系得:

Δx1=x2-x1=2m 

小车被锁定后,假设滑块能从小车左端滑出,滑块又沿小车上表面滑行的距离设为Δx2,由几何关系得:

Δx2=L-Δx1=0.16m 

设滑块滑至小车左端时的速度为v4,由动能定理得:

-μmgΔx2=mv42-mv22 

mv42=0.02J>

所以,滑块能从小车左端滑出 

滑出的速度大小为:

v4=0.2m/s 

滑块滑出小车后做平抛运动,设滑块从滑出小车到落地经历的时间为t2,落地点距小车左端的水平距离为x3,由平抛运动规律得:

h=gt22 

x3=v4t2 

联立解得:

x3=0.04m 

[答案] 

(1)30N 

(2)0.5m (3)能从左端滑出 0.04m

结语:

高三第一轮复习以后同学们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查漏补缺,扫除了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

在第二轮复习中,应以专题复习为主,突出知识的横向联系与延伸、拓展,在解题方法和技巧上下工夫,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自己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学科素质得以明显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在6月的高考中创造好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