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马动力创新园项目61期旋挖桩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2999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9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马动力创新园项目61期旋挖桩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新马动力创新园项目61期旋挖桩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新马动力创新园项目61期旋挖桩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新马动力创新园项目61期旋挖桩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新马动力创新园项目61期旋挖桩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马动力创新园项目61期旋挖桩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

《新马动力创新园项目61期旋挖桩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马动力创新园项目61期旋挖桩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马动力创新园项目61期旋挖桩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

6.《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T33-2012);

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三、地质情况

3.1地层岩性

原始地貌类型属侵蚀剥蚀低丘陵,地形低缓起伏,丘顶浑圆,剥蚀作用较强,谷地开阔。

丘包表层覆盖第四系残坡积物,冲沟、谷地由第四系冲洪积物覆盖。

勘察期间,场地已大致平整,地面标高在52.08~54.77m之间,相对高差2.70m左右。

通过本次勘察,综合区域资料,查明拟建场地分布岩土层有:

人工填土、耕植土、淤泥质土、粉质黏土、泥灰岩及灰岩等。

按其工程特性及指标,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Q4)

(1)人工填土①(Q4ml):

褐黄色、褐红色,灰黑色等,松散-稍密状,稍湿-很湿,主要由全风化岩、黏性土、碎石组成,块石成分为灰岩、泥灰岩、板岩等,局部含块石,分布不均匀,为新近堆填,未完成自重固结。

该层大部分钻孔均有揭露,仅场地中东部局部区域缺失,层厚0.40~9.50m,平均4.74m,层顶标高52.08~54.77m。

(2)耕植土(Q4pd)②1:

灰褐色,松散状,该层分布于冲沟稻田区部位,揭露厚度0.50m,层顶标高45.94~51.29m。

(3)淤泥质土(Q4h)③:

灰黑色、灰绿色,呈软-可塑状,含少量有机质,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地内西南部原鱼塘区域,层厚0.50~6.00m,层顶标高45.04~49.86m。

(4)粉质黏土(Q4al+pl)④:

为冲洪积成因,灰黄色,呈可塑状,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地西侧,层厚0.50~4.50m,平均1.55m,层顶标高44.81~52.51m。

2.第四系上更新统(Q3)

(1)粉质黏土(Q3el+dl)⑤:

为残坡积成因,褐红色,褐黄色,硬塑状,局部呈坚硬状,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呈似网纹状结构。

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地的南部及东部,层厚0.30~5.80m,平均层厚2.26m。

层顶埋深0.00~9.00m,层顶标高为45.03~54.64m。

3.泥盆系(D3s)

为场地下伏基岩,岩性主要为泥灰岩⑥及灰岩⑦。

根据风化程度差异,泥灰3.2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岩⑥可划分为全风化泥灰岩⑥1、强风化泥灰岩⑥2及中风化泥灰岩⑥3,分述如下:

(1)全风化泥灰岩⑥1:

灰黄色,已风化呈土状,硬塑状为主,局部坚硬状,偶夹强风化岩碎块。

拟建建筑物8#、9#、10#、11#及19#栋所在区域为土方挖方区,局部钻孔位置全风化泥灰岩⑥1层已人工剥削,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地的东部、西部及北部,局部缺失,揭露厚度0.30~7.70m,平均层厚2.79m,顶层埋深0.00~12.80m,顶层标高41.93~54.39m。

(2)强风化泥灰岩⑥2:

灰黄色、灰褐色,隐晶质结构,薄-中层状构造,节理裂隙极发育,岩体破碎,岩芯呈黏性土夹块状,敲击易碎,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地的东部、西部及北部,局部缺失,揭露厚度0.40~6.10m,顶层埋深0.00~13.10m,顶层标高41.63~53.39m。

(3)中风化泥灰岩⑥3:

灰褐色、灰黑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完整,岩石质量指标RQD=75~90,为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地的东部、西部及北部,揭露厚度3.30~12.20m,顶层埋深0.00~15.80m,顶层标高38.58~54.46m。

(4)中风化灰岩⑦:

青灰色、灰白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方解石脉发育,岩体较完整,岩石质量指标RQD=85~90,为坚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

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地的中部,4#、5#、6#、12#、17#、18#和19#栋钻孔有揭露,揭露厚度2.00~8.20m,顶层埋深5.80~10.90m,顶层标高42.87~47.40m。

溶洞R:

中风化泥灰岩⑥3及中风化灰岩⑦中可见岩溶分布,岩溶形式以溶洞为主,139个勘探钻孔中有6个见溶洞,见岩溶率为4.3%,溶洞高0.3~2.4m,溶洞顶板厚0.2~3.5m,钻孔揭露岩溶详细情况见表2.2-1。

表2.2-1

钻孔

编号

岩溶发育层位

岩溶分布深度(m)

对应标高

(m)

厚度

顶板岩层厚度(m)

充填情况

ZK29

中风化泥灰岩⑥3

12.5-14.5

38.88-40.88

2.0

0.2

空洞

ZK81

11.5-12.2

42.28-42.98

0.7

1.0

全充填.软塑状黏土

ZK95

中风化灰岩⑦

10.6-12.8

40.97-43.17

2.2

0.3

ZK104

11.1-12.3

41.44-42.64

1.2

ZK127

6.0-6.3

46.89-47.19

1.7

ZK133

13.2-15.6

37.78-40.18

2.4

3.5

3.2气象水文与水文地质特征

3.2.1气象

工作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受季风强烈影响,四季分明。

秋末至春初,多西北风,盛行寒潮,低温少雨;

春末夏初,阴雨连绵,低温潮湿。

3.2.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

拟建场地内人工填土①、耕植土②中含少量上层滞水,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

淤泥质土③、粉质黏土④、粉质黏土⑤及全风化泥灰岩⑥1为相对隔水层,强风化泥灰岩⑥2、中风化泥灰岩⑥3及中风化灰岩⑦,岩体中含岩溶裂隙水。

场地位于丘间谷地,受降水影响,地表水较为丰富。

此外,第四系松散层中的孔隙水有一部分通过裂隙下渗补给基岩岩溶裂隙水,进行较深层的水循环。

3.2.3水文地质评价

在勘探期间对钻孔内地下水位进行了观测,施工过程中未见初见水位,钻孔4终孔24小时后观测得到的稳定地下水位在1.20m~5.50m之间,对应标高在48.16m~52.52m之间。

四、施工方案

4.1施工主便道图

施工过程中材料供应成为制约整个工程工期的关键,材料便道的畅通是保证材料供应的前提,是重中之重。

且现场进出材料车多为大吨位运输车,如钢筋车、混凝土车,均为主材料。

因此必须修建适用的施工主便道来保证材料的及时供应,我部根据现场情况拟修3条施工主便道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施工主便道主要以碎石及片石为铺设主材,其总长度为622米,宽度均为7米,厚度为0.6米片石面层及0.2米碎石面层,主便道修好后再以路基板及天泵辅助施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附:

施工便道图。

4.2施工工艺流程图

4.2.1旋挖成孔作业流程

图表一:

旋挖成孔作业流程图

场地平整、测量放线

测量定位

机上钻孔平台

护筒制作

埋设钢护筒

钻孔机械准备

钻机定位、对中

钻进

利用钻机自身

测量孔深

第一次清孔

二、三次清孔

钢筋原材料试压

成孔检查

注浆管安装

钢筋骨架加工制作

钢筋笼安装

导管制作、试压

安装灌注导管

砼配合比设计

砼拌制、运输

灌注水下混凝土

制作混凝土试块

2D后注浆施工

试块检测

动测及承载力试验验

桩头处理

4.3测量控制

桩基工程的施工测量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其要求精度高,本工程桩数多,部分桩单桩单柱,那么对测量工作的要求更高。

4.3.1测量准备

(1)熟读图纸,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熟悉施工图纸,理解施工图纸设计意图,全面熟悉和掌握施工图纸的全部内容,参加图纸会审,提出改进设计便于施工的合理化建议,纸会审中的有关问题及时形成图技术文件归档。

(2)会同有关单位搞好现场接收工作:

现场交接的重点是施工测量控制点确认,详细复核有关红线点,平面控制基准点必须有三个,高程控制基准点一个。

(3)控制点的保护:

控制点应设在牢固、坚硬、尽可能不让车辗的地点。

并用混凝土固定加以保护,轴线网点的控制在施工期间必须能牢固准确地保留至竣工,此所用仪器和施工方法都要适应结构类型和因场地情况。

(4)制定测量方案:

为保证工序间的相互配合衔接,测量工作应与现场密切配合,了解施工布置和流程,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与施工同步的测量方案。

(5)测量网点的布设:

设计图纸中给定的座标点进行整体控制网点测量,然后以各幢楼相对的轴线控制网细部控制,点位布置要考虑施工定线需要,布设在建筑物周围。

考虑标桩能长期保存,不要落在开挖的基础上埋设管线的范围内或太靠近建筑物处。

(6)标桩的制作:

挖一Φ400×

400×

400mm坑浇筑C30混凝土。

插一根直径12㎜螺纹钢筋,钢筋露出混凝土1㎝,钢筋顶锯十字线,十字线中心即为中心点,涂上红油漆。

(7)复线:

根据各控制点,测定建筑物各轴线,边界线,桩位点,标高控制点,放线后应汇同业主,监理对施测的轴线进行复测,验线无误后才可施工,注意做好记录,办理好签证手续以存档。

验线允许偏差如下:

长度允许偏差

L≤30m±

5㎜

30m<

L≤60m±

10㎜

60m<

L≤90m±

15㎜

L>

90m±

20㎜

4.3.2具体方法

(1)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提供三个控制点),检查各边的夹角及边长是否满足桩基测设要求,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后,对控制点加以保护,并办理相应移交手续。

(2)根据总平面布置图及各桩位平面布置图情况,以控制点为依据,采用闭合导线法对控制点予以加密,以满足桩位测设需要。

(3)加密点测设符合要求后,测量组必须根据现场整体布置情况,拟定测量方法,测设前组织测量人员认真阅图,对设计院提供的坐标点反复计算,并对各轴线间距进行复核检查,若尺寸标注,坐标有矛盾应及时报告设计院予以更正。

(4)坐标履行报验手续,由监理进行坐标复检查,确保坐标计算无误。

(5)根据计算坐标,采用全站仪施测各承台桩位。

(6)自检,抽查桩位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7)自检合格后,作好各种测设数据记录,及成果报告,通知监理复核并办理相关签字手续。

(8)竖向高程引测:

用S2水准仪测量,先定出桩中心线,再定出每根桩标高。

制桩则应定出桩的准确位置后,一桩位打一小木桩,预每并测出每个桩位的实际标高,场外设2~3个水准点,以便随时检查用。

(9)工程测量质量标准见下表

项目名称

轴线

标高

备注

测距

角度

控制精度

1/10000

20

闭合差20/√L

钻孔灌注桩

<

20mm

4.4泥浆护壁的制作及泥浆池设置

本工程护壁采用泥浆护壁,根据反循环工艺特点和施工场地条件,泥浆循环方式采用自流回灌式循环系统。

多余泥浆、泥渣及时用车外运。

泥浆制备材料由于本场地地层中有自然造浆的粘土层无需另购。

泥浆性能要求:

粘度:

18~22s;

相对密度:

1.1~1.3;

含砂率〈8%;

PH值7-9;

成孔期间注意保持孔内水头高度,防止垮孔。

泥浆池布置在便道的相对侧(泥浆池包括沉淀池、储浆池),泥浆池的排列要整齐、有序,在施工便道跨越线路地段,泥浆池位置可据现场情况作适当调整。

泥浆池旁边应设置明显的警示牌和刚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泥浆池四周用48钢管单排架作围栏;

立杆长度1.8米,打入地下0.5m;

围栏高度1.3m。

4.5护筒埋设

护筒用4~8mm钢板卷制焊接而成,内径大于钻头直径100mm,上部开1~2个溢浆口。

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偏差不大于50mm。

护筒的埋设深度在黏性土中不小于1.0m,砂土中不小于1.5米。

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0米以上。

在清孔过程中,不断置换泥浆,直至灌注水下混凝土。

4.6旋挖机成孔

4.6.1工艺要求

(1)钻机安装就位要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00kPa,履盘座落的位置应平整,坡度不大于30,避免因场地不平整,产生功率损失及倾斜位移,重心高还易引发安全事故。

(2)拴桩,桩位置确定后,用两根互相垂直的直线相交于桩点,并定出十字控制点,做好标识并妥加保护。

(3)对准桩位首先调整旋挖钻机的桅杆,使之处于铅垂状态,让钻头或螺旋钻头对正桩位。

4.6.2旋挖钻进成孔

(1)钻头着地,旋转,钻进。

以钻具钻头自重和加压油缸的压力作为钻进压力,每一回次的钻进量应以深度仪表为参考,以说明书钻速、钻压扭矩为指导,进尺量适当,不多钻,也不少钻。

钻多,辅助时间加长,钻少,回次进尺小,效率降低。

(2)当钻斗内装满土、砂后,将其提升上来,注意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并灌注泥浆。

防止从开始钻进到混凝土灌注结束整个过程的孔壁坍塌。

因此,必须使钻孔内充满泥浆;

泥浆液面标高比地下水位高,保持压力差;

泥浆浸入不同土层中的空隙渗填密实,形成泥膜,使孔内漏水减少到最低限度。

(3)旋转钻机,将钻斗内的土卸出,用铲车及时运走,运至不影响施工作业为止。

(4)关闭钻斗活门,将钻机转回孔口,降落钻斗,继续钻进。

(5)钻进和提升钻斗的过程中,应始终使钻斗的底层铁门保持关闭状态,防止钻斗内的土渣落到孔内而使护壁泥浆性质变坏或沉淀到以孔底。

(6)钻遇软层,特别是黏性土层,应选用较长斗齿及齿间距较大的钻斗以免糊钻,钻后应经常检查底部切削齿,及时清理齿间黏泥,提及更换已磨钝的斗齿。

(7)钻遇硬土层,如发现每回次钻进深度太小,钻斗内碎渣量太少,可换一个较小直径钻斗,先钻一小孔,然后再用直径适宜钻斗扩孔。

(8)钻砂卵砾石层,为加固孔壁和便于取出砂卵砾石,可事先向孔内投入适量黏土球,采用双层底板捞砂钻斗,以防提钻过程中砂卵砾石从底部漏掉。

(9)提升钻头过快,易产生负压,造成孔壁坍塌,

(10)施工中动力头旋转速度应控制在(5~15)r/min,速度过高会对钻杆产生较大的冲击,速度过低则工作效率低。

在一般情况下,采取低速旋转慢钻进方式进行施工。

在遇到泥沙等易坍塌地层,应采用高速旋转慢钻进方式,使孔的护壁性能好,不易坍塌。

(11)力头内键与钻杆第一节键配合间隙应在1.5~2.5mm之间,动如间隙过大,应及时修复或更换动力头内键。

(12)在桩端持力层钻进时,可能会由于钻斗的提升引起持力层的松弛,因此在接近孔底标高时应注意减少钻斗的提升速度。

4.6.3扩底

当笼式钻头钻至桩持力层、经确认终孔并清孔后,即换入扩底钻头进行扩底。

(1)中风化岩层扩底采用合金扩底钻头。

合金扩底钻头基本结构为三翼下开式,刀齿为硬质合金,主要部份包括扩底翼、加压翼、底盘、连杆等,该系列钻头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灵活、扩底直径准确、可靠,检测方便,其扩孔原理是:

将扩底钻头下入孔底,钻杆下降时,由钻杆的自重压缩上、下回转杆,继而通过连杆加压翼支撑开刮土合金扩底翼,当驱动回转钻杆时便实现切削岩土实现扩孔功能。

(2)使用前在地面检查钻头收缩和张开是否灵活(张、收试验)。

将钻头用吊车或钻机的卷扬机提起,然后缓缓放下,扩底钻头的扩底翼将随之收缩和张开,如此反复数次,使钻头动作灵活。

(3)地面进行张、收试验时,准确测量以下数据:

根据工程所需要的扩底直径,选择与桩身孔径相适应的扩底钻头,在地面试验确定其行程。

具体方法为:

用吊车吊起扩底钻头,然后下放于地面使扩底翼片扩张达到设计扩底直径时量取钻头总长H1,缓慢上提扩底钻头,上下回转杆之间通过一定的行程扩底翼片收缩达到设计桩身直径,再量取钻头总长度H2,(H2-H1)即为扩底钻头扩底行程。

每一定距离的扩底行程所对应的扩底直径,做到在扩底时心中有数,一旦孔内发生事故,造成扩底工作无法进行时,可以确定已完成的扩底直径。

(4)扩底钻头入孔前,在地表进行整体强度检验,其主要内容为焊接部位是否牢固,销轴联结是否安全可靠,收张是否灵活,检查无问题后下入孔内。

(5)当扩底钻头下入孔底后,在主动钻杆上用粉笔记号或在扩底钻头固定好相应的行程限位器,以便确定扩底终点。

(6)扩底前,将扩底钻头提离孔底,使其处于悬吊状态,起动钻机和水泵,待钻机和水泵工作正常后即可开始扩底。

扩底采用低速回转的技术参数,钻速按不大于0.01m/min进行控制。

开始时不随意加压,当运转平稳后,依据钻机的能力和孔内的反映情况,适当调整压力。

(7)正常扩底时,无异常情况下不无故提动钻具。

(8)在扩底完成行程后,在原位继续回转至清孔完毕后即迅速提钻。

提钻时轻轻地、渐渐地提动钻具,使之产生一定的向上收缩力,在径向和轴向的双重作用下,收拢钻头,提出孔外,如果出现提钻受阻现象,不急躁、不强提猛拉,采取上下窜动钻具,并在钻头脱离孔底的情况下,轻轻旋转,使钻头慢慢收拢。

9、扩底钻头提出孔外后,及时冲洗干净,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理,以备下次使用。

4.7终孔

入岩判断与终孔入岩的判断方法主要是参考设计桩长、地质资料所反映持力层的地埋深的钻进速度,结合孔底返渣取样鉴定进行综合判断。

在钻进接近设计参考深度时开始观察返渣情况,取样验证。

监理、工勘部门确认已进入持力层后,再继续钻进达设计的入持力层深度。

再取样,并结合钻进时效确定能否终孔。

终孔条件标准的确定,如钻进速度、终孔岩样由设计、甲方、监理、地勘、质检和施工单位根据试桩共同商定。

由现场监理、工勘单位工程师确认终孔。

每孔留取适量岩样备查。

4.8清孔

因旋挖钻用泥浆不循环,保障泥浆稳定的情况下,除孔底沉渣,在清一般用双层底捞砂钻斗,在不进尺的情况下,回转钻斗使沉渣尽可能地进入斗内,反转,封闭斗门,即可达到清孔的目的。

清孔次数:

第一次清孔:

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先将钻头提离孔底约50cm,进行换浆正循环清孔,回流泥浆比重控制在1.20左右。

第二次清孔:

扩底完成后,即进行第二次正循环清孔。

第三次清孔:

在下入钢筋笼前即进行第三次正循环清孔。

清孔过程中,不断测量孔底沉渣厚度、泥浆比重,泥浆性能满足规范要求立即停止清孔,以防吸坍孔壁。

孔底沉渣厚度用标准测绳量测,泥浆比重用比重计测定,粘度用粘度计测定。

在第三次清孔过程中,不断置换泥浆,直到商品砼运输车进入现场,孔底沉渣、泥浆性能满足要求后,即刻开始进行灌注准备,浇灌水下混凝土;

浇灌混凝土前,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相对密度小于1.20,含砂率≤6%,粘度≤25s。

一般(18-22秒)容易塌孔土层,泥浆比重小于1.25。

4.9钢筋笼制作安装

4.9.1材料验收

(1)钢筋必须有出厂质检书和试验报告单,进场时应有专人负责验收,并进行见证送检,不合格的严禁使用。

(2)对进场钢筋,必须核对实物技术资料规定数据是否相符,并要进行材质分析及强度试验,不合格的不准使用。

(3)对有损伤或锈蚀严重的钢筋不得使用。

(4)对不同厂家产品、不同规格、品种的钢筋,应标明分别堆放,不得混杂。

4.9.2钢筋笼制作

(1)钢筋笼制作必须按照设计图件加工,对配筋的种类级别、直径、根数、间距等不得任意变更。

(2)钢筋笼制作必须在制作台架上成型,保持钢筋笼的平直度,防止局部弯曲和变形。

(3)钢筋笼焊接部位必须先行洗刷干净,焊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绑扎及搭接焊点必须牢固,焊缝表面应光滑平整,接头处不准有裂缝。

(4)钢筋笼的制作偏差按下表控制:

钻孔桩钢筋骨架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钢筋骨架在承台底以下长度

±

100mm

尺量检查

钢筋骨架直径

主钢筋间距

0.5d

不少于5处

加强筋间距

5

箍筋间距或螺旋筋间距

6

钢筋骨架垂直度

1%

吊线尺量检查

(5)钢筋骨架焊接规定:

单面焊缝长度不小于12倍钢筋直径,焊缝高度大于0.3倍钢筋直径,并不少于4mm;

焊缝宽大于0.8倍钢筋直径,并不少于10mm。

(6)注意主筋的搭接、焊接互相错开,35倍钢筋直径区段范围内的接头数不超过钢筋总数的一半。

钢筋笼主筋保护层60mm,允许偏差±

20mm。

(7)钢筋焊接接头进行见证送检,不合格的严禁使用。

4.9.3钢筋笼的安装

(1)钢筋笼应在孔深、孔径、垂直度、孔底沉渣等成孔质量检查合格及进行清孔换浆后即行安放,放前可先用同径短笼吊入孔底试安放。

避免笼下不到底。

搬运过程中应平起平放、防止变形、弯曲。

(2)钢筋笼用吊车吊装,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慢逐节下放.孔口焊接时,上下主筋位置对正,保持钢筋笼上下轴线一致.若遇阻不可左右旋转强行下入,防止碰坍孔壁。

(3)笼体下到设计位置后,立即加以固定.固定时认真核对钻孔的桩顶标高、坑底标高确保笼体到位和灌注时不上浮。

(4)钢筋笼较长,直径较大。

为了避免吊装变形,纵向要采取分段吊装的措施和两点提升的方法,对接时要求上、下节钢筋笼顺直,避免钢筋笼下不去。

另外,钢筋笼下放必须慢速、平稳、对中,防止钢筋笼破坏孔壁泥皮而导致事故。

(5)钢筋笼下置完毕,必须注意对准设计桩位中心,其偏移误差不得超过规范要求,另外必须将钢筋笼固定好,防止灌注时因钢筋笼的上浮而影响质量。

4.10混凝土水下灌注

4.10.1水下混凝土采用导管法灌注。

灌注导管选用Φ258mm丝扣连接式连接导管,加“O”型密封圈,以保证密封可靠,下管时,每个接头必须拧紧,导管下入长度根据实际孔深而定,一般距孔底0.3~0.5m,灌注导管固定于孔口井口板上。

首次灌注前要进行灌注导管的水密试验,把拼装好的导管先灌入70%的水,两段封闭,一端焊输风管接头,输入计算的风压力,导管需滚动数次,经过15min不漏水即为合格。

计算方法:

试验时的水压应不小于井孔内水深1.3倍的压力,进行承压试验时的水压不应小于导管壁可能承受的最大内压力Pmax,Pmax可按下式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