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职业教育方面论文Word下载.docx
《有关职业教育方面论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职业教育方面论文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殖民地时期和整个18世纪
美国职业教育起源于传统的学徒制,人们世世代代通过继承关系由父母将职业技艺传授给予女,或通过合同制,工匠指导的学徒系统,由师傅将职业技能传授给徒弟。
该制度沿用英国1562年制定的《工匠徒弟法》及1662年制定的《济贫法》。
在殖民地时期和整个18世纪,学徒制都是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保障。
这个阶段属于美国职业教育的萌芽阶段。
(二)1862年的《莫雷尔法案》到1917年的《史密斯-休士法》
美国十九世纪末已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1862年,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案》。
它的主要内容是:
联邦政府赠拨一定数量的土地给各州;
各州必须用赠地所得的收入开办至少一所学院;
该学院主要讲授有关农业和机械工艺方面的知识。
《莫雷尔法案》的颁布不仅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一项创举,而且涉及到联邦对教育职权以及相应拨款的问题,也大胆地冲破了传统的职能禁区。
到了十九世纪末美国基本上已成为世界上强大的国家,经济各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人才。
1895年成立的全国制造商协会,从德国经济起飞中看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从劳动分工和大工业生产中感到学徒制的局限性以及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态度之重要,很早就开始支持发展职业教育。
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史密斯―休士法案》。
该法案在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上有着跨时代的意义。
它极大的推动了美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并把职业教育划分为农、工、商、师范等专业,从而确立了美国的职业教育制度。
这个法案影响深远,此后的很长时间,美国的职业教育立法都是围绕着职业教育拨款以及发展农工商等。
(三)1963年《职业教育法》到1984年《卡尔D.波金斯职业教育法》
二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
这个时期培养大量劳动力成为社会的共识。
196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职业教育法》。
这个法案是二战后美国颁布的比较重要的法律。
它的颁布极大的扩展了美国受教育的人数以及专业,打破了职业教育仅限于几个行业的局面,开始关注个人发展。
《职业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美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
它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使美国职业教育的投入在几年内翻了几番。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进入了一个转折期。
联邦政府为适应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恢复美国的国际竞争力,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条例,其中之一就是1990年颁布的《卡尔1伯金斯法案》。
该法案取代了1971年的《职业教育修订法案》,它的颁布导致了美国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职业教育理念与性质的巨大转折,从职业教育训练转换为劳动力教育训练,扩展了职业教育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推进了美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四)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职业教育法制进程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职业教育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修订职业教育法案。
1990年《卡尔D波金斯法案》是世纪之交美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职业教育的新举措。
它强调:
①理论课和职业课的综合;
②规定劳动力职业准备教育的新经济挑战源于经济竞争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广泛采用。
新经济追求质量、品种、顾客化、便利和时尚等新标准及高生产率目标。
这些标准要求新型的生产组织称作高效能组织。
1990年国会又通过《伯金斯职业应用技术教育法》,提出了新的发展重点为:
学术与职业教育的集成、技术准备(Tech-prep)项目、建立按经济不同发达程度实行资助的新模式等。
各个方面,体现在国会对技术准备的支持上;
③注重工厂与学校的密切联系。
美国政府正是通过实时的调整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才促使职业教育能够为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力量。
纵观美国的职业教育历史,实际上一个借助立法促使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历史。
尽管历史不断发展,但是教育政策始终具有连贯性。
由此可见立法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二.美国职业教育立法特点
(一)立法的科学性和先行性
美国的职业教育立法每次都是在取得较长时间研究的情况下,通过对取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然后讨论立法。
因此立法具有科学性以及可行性,增强法律的有效性。
同时在美国,联邦不得干涉每个州的立法权,联邦的权利是给予财力物力支持。
但是在职业教育立法上,联邦可以采取跟州合作的方式,以此起到示范推动作用。
(二)立法的时效性和连续性
美国职业教育立法并不是一次解决问题,它是随着根据社会状况的不断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纵观美国的职业教育法进程,虽然每个时期的职业教育法内容不同,但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和修订。
以此达到一种承前继后的关系。
如美国在1963年制定了《职业教育法》,其后又两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及时进行修改修订。
美国职业教育立法在注意适时性的同时,也注意法律的连续性。
这种连续性表现在前后法案的继承性很强,后法都是对前法的修改或补充;
法案的连续性还表现在前后法案所体现的教育规律上,即教育的发展层次是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点到面。
(三)立法主题的多元性
在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各个权利相互制约。
在职业教育立法这块,不仅有院内立法主体制定和影响职业教育立法,同时也有院外主体为了利益也在影响职业教育立法。
只要是不违背宪法原则,各立法主体可以采取不同方式影响立法进程。
三.美国职业教育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一)完善职业教育立法,推动职业教育法制化进程
我国真正开始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199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但是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完整,近些年虽然颁布了一些法律条例,特别是20__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新时期社会形势对于职业教育的各个方面有了新的叙述和要求,但是从整体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职业教育法制体系亟待完善和健全。
虽然我国并不像美国一样的政治体制,但是我们可以适时的发展非政府集团在职业教育立法中的推动力,进一步扩大其民主参与的权利和范围,使职业教育立法有着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同时要完善政府立法主体,提升立法层次,努力营造民主的氛围,使职业教育法制体系更快更好的建立起来。
(二)增加职业教育经费,加快职业教育产业化进程
从1917年的《史密斯-休斯法》开始,美国国会在随后的多年间又通过一些补充法案,规定政府增加对职业教育的联邦资助金额,并扩大资助范围。
而在我国经费严重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据可靠资料表示,世界上教育投资的标准是4.8,发达国家的标准基本稳定在5-6,但是我们国家还远远不足。
我国职业教育的投入主体是政府,非政府投入的很少。
如何加大资金投入,保证非政府资金投入的稳定性,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但凡经济发达的国家,职业教育十分发达。
以德国和日本为例,奔驰、三菱等企业都开办了自己的职业学校,为本公司及社会培养从事生产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如今,校企合作已成为职业教育普遍认同的模式,职业教育要更好的结合社会实际,才能为企业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健,张建党.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启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__,9
[2]简林.教育立法――职业技术教育兴旺之源.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__,6
[3]蒋建微.美国职业教育立法的沿革、特点及启示.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__,2
[4]张建党,武媛媛.美国职业教育的法制化历程和启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__(5).
[5]李更生.美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四部经典法案及其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__(3).
[6]马骥雄.战后美国教育研究[M].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127.
篇2
论中专语文职业教育
中专学校主要是对应用型中级人才进行培养,中专学生具有较强的能力意识。
在素质教育中,中专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中专学生能力的培养。
中专语文;
现状;
对策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社会应用型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这一培养目标中承担着一份重要的责任。
然而纵观国内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情况并不乐观,对于中职生而言,大多学习态度较为被动,兴趣易转移,稳定性、持久性差,对语文课学习缺乏学习热情。
中职语文教学中仍然以知识的讲授为主,填鸭式教学方式依然大行其道,一支粉笔打天下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善,中职语文渐渐失去了它的应有的魅力。
很多学生觉得上语文课无足轻重,课堂无精打采、看小说、睡觉现象十分普遍。
所以,中职语文教学要想走出这种困境就必须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职业中专语文教学方法的改变
2.1教学观念要大胆创新。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
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那这样的教育还从何谈创新呢
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需要。
尊重学生的情感,使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并能在个人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
以达到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打破被动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
搞活语文课堂,构建多向互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延伸。
任何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提高,主要靠得是天长日久的熏陶感染,而不大可能立竿见影。
为了突出教学对象的主体性,国内外的教学改革都把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特定的学习情景,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时,应当采用多种样式的教学法,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以期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2排除学生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
范德比尔特曾说:
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
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
自信心是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地实现理想的内部动力。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教师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的培养上,还应关注他们在心理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中职生他们在以往的学习中,更多面对的是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歧视,很少或从未体验过成功的快乐,具有较强的自卑感,自信心严重不足,老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消极地对待学习。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认识到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其长,亦有其短,这些学生也不例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当学习困难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一起上课时,需要对他们加以特别的关心和耐心。
作为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增强其自信心,因势利导,一次微笑,一次点头,一次表扬以引发求知欲,促其上进。
学生一旦树立自信心,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自觉调节心灵世界中真善美与假恶丑的顺序及比例,使先进更先进、中间变先进、后进学先进。
2.3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
调查中发现,不少学生在面试的时候,口头语言表达不流畅,态度不自然,难以将自己的特点恰到好处地介绍给用人单位。
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优秀,但由于平时缺乏听说训练,在招聘者面前也很木讷,过不了面试关。
而那些口齿伶俐,具有准确、流畅和清晰表达能力的学生则非常受欢迎。
因此,如何在交际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思想,如何在交流中让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应成为中职语文教学一个重要内容。
在中职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演讲训练,训练学生口语表达与口语交际能力,在具体实施中以礼节性的交际口才、自荐求职的说服口才、与专业对口的行业口才、展现才能的演讲论辩口才为重点,对学生加强训练。
训练中注重循序渐进,由简短到成篇、由照读到脱稿、由有备到即兴、由对话到辩论。
这样,经过教学和训练,中职学生能做到认真听别人讲话,有表达的自信心,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从说清楚完整的句子开始到基本准确、连贯、得体地讲明白完整的语段和全篇,为写作及日后适应社会需求打下了一定的表达的基础。
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可组织文学、演讲等各种团体和兴趣爱好小组,以及开展各种比赛活动,为学生提供训练自己能力的场所、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由死啃书本变为活学活用。
2.4关注课堂学情,用提问方式调控学生的注意力.
2.4.1提问式调控。
当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分神时,及时设疑,提问该生或其他学生,以引起所有学生的警觉与思考,这样既增加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也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专心听讲。
2.4.2停顿式调控。
讲解时间稍长,学生头脑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容易产生麻痹感,听课情绪不活跃,站在讲台上讲课的老师,根据学生呆滞的神情,就可观察到学生听课的情况。
这时,中断讲课几秒钟,固定模式的突然改变,会使学生凝神关注老师,精神马上振作,达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另外,教师提问时在教室适时走动、与学生眼神对接等也同样可以调控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课堂的学习之上。
在教学中,要从根本上转变原采的教学模式,树立学生主体观,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在继承语文教学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语文教学改革的新途径,从根本上提高中专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