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监理工作细则Word文件下载.docx
《热工监理工作细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工监理工作细则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意消防器材、危险品堆放。
基本要求:
土建施工情况;
锅炉、汽机施工情况;
汽、气、水管道敷设情况等。
原材料检查:
仪器仪表外观、型号、
规格、数量、说明等;
重要仪器仪表
性能测试、校验。
取源部件及敏感元件安装
二:
热工控制工程监理工作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1.
热控的电线管、线缆敷设
施工前期监理工作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1)审核本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计划或有关设计文件,及时提供反馈意见,对于有可能进一步优化的方案,应及时组织力量、献技献策,完善施工方案;
对于复杂、关键的安装和试验应编制技术方案。
(2)审核工程承(分)包单位资质:
审核内容包括:
施工单位的企业资质、工商执照、企业业绩、企业信誉、所承包的工程内容及范围、特殊行业的施工许可证、本工程项目经理资质及等级证书、特种专业施工人员上岗证书等。
要求如下:
A、企业资质、营业执照、项目经理资质及等级证书、专职管理人员及特种专业人员的上岗证书、特殊行业的施工许可证符合要求并在法定有效期内。
B、企业资质等级与本工程内容、范围及等级相符,企业业绩中要包含与本工程类似的项目业绩。
3、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其中包括:
A、适时性(分包单位应在施工提出);
B、技术保证(分包单位提出施工技术措施符合本工程设计及专业技术要求);
C、人力资料保证(分包单位提出的有关施工技术人员配置符合施工合同规定的质量、工期要求);
D、施工机械设备保证(分包单位用于本工程施工的机械设备符合施工合同规定的质量、工期要求);
E、质量保证(分包单位提出的质量目标明确,管理措施到位;
仪器仪表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F、安全保证(特种专业施工的安全措施符合本工程施工要求);
G、施工条件及计划进度保证(施工前注意热控安装的条件和土建、锅炉等专业的配合,编写的热控安装计划进度应符合本工程总工期要求);
H、检查三检和三按制度的落实情况(三检制度:
自检、互检、交接检;
三按制度:
严格按照图纸、严格按照工艺、严格按照标准);
I、审核物流控制及成品保护措施。
4.审核及认定进场材料、设备
A、进场的各类仪器仪表等工程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符合本工程设计技术要求;
进口材料、设备还需提供国家商检部门证明及中文的有关技术说明,合格证、质保书等资料应齐全有效。
B、材料、设备进场检验应有施工、监理共同进行,施工单位为主,监理确认,检验结果应有记录;
有异议时送交有资质(既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经相应政府主管部门或其授权机构认可)的试验室抽样检测,试验室出示的检测报告被确认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及本工程设计技术要求规定的,才能在施工中使用;
进口材料、设备除上述要求外,还需提供商检证明及中文的规格、型号、性能检测报告、安装使用操作说明等技术资料。
5、审核工程图纸及技术资料:
通过以上审核为热工工程的施工质量、投资、工期三控制打好基础。
6、审核承(分)包单位现场项目部的质量、技术管理体系和保证体系:
审核要求:
工程质量目标明确;
技术及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健全;
质量保证体系的三级(企业、项目部、施工班组)管理网络完整;
专职管理人员及特种专业人员资质及数量符合要求;
技术管理制度健全;
人员岗位职责明确;
原始记录表格齐全;
过程质量控制计划合理;
质量反馈及时到位;
实施良性循环。
二.监理工作的技术准备与落实施工条件
1、熟悉设计图纸及本工程有关热工工程施工的系统性文件,在土建、锅炉、汽机等专业人员的配合下,进一步优化施工单位的作业顺序,为关键工序及部位的监理旁站工作创造条件。
2、检查土建、锅炉、汽机等预留孔洞及仪器仪表的安装管件几何尺寸、轴线标高等设计要求。
3、脚手架保持牢固并有齐全的保护网和安全通道。
三.热工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工作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1.取源部件及敏感元件安装
在锅炉、汽机等设备安装的同时就进行取源部件及敏感元件的安装,管道上的取源部件也应在管道预制、安装的同时就进行安装。
(1)测温元件的安装
1)测温元件应装在测量值能代表被测介质温度,且便于维护和检查、不受剧烈振动和冲击的地方,不得装在管道和设备的死角。
2)热电偶和热电阻装在隐蔽处时,其接线端应引至便于检修处。
3)双金属温度计的感温元件必须全部浸入被测介质中。
4)压力式温度计的温包必须全部浸入被测介质中。
毛细管的敷设应有保护措施,弯曲半径不小于50mm。
周围温度变化大时,应采用隔热措施。
5)插入式热电偶和热电阻的套管,其插入被测介质的有效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介质为高温高压(主)蒸汽,当管道的直径等于或小于250mm时,插入深度为70mm;
直径大于250mm时,其插入深度为100mm。
B、当管道的外径等于或小于500mm时,对于一般流体(汽、气、液)介质,插入深度为管道的外径的1/2;
外径大于500mm时,插入深度为300mm。
C、对于烟、风、风粉混合物介质管道,插入深度为管道外径的1/3~1/2。
D、回油管道上测温元件的测量端,必须全部浸入被测介质中。
E、测量锅炉过热器、再热器管壁温度的热电偶,其热电偶宜装在离顶棚管上面100mm内的垂直管段上。
(2)压力测量元件的安装
1)压力表装置地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A、便于观察;
B、采光或照明良好;
C、不受高温影响,无冰冻可能,便于冲洗,尽量避免振动。
2)锅炉炉膛负压测孔一般布置在炉顶下半场2~3m处。
3)压力测点的安装:
A、测量气体压力时,测点在管道的上半部。
B、测量液体压力时,测点在管道的下半部与管道的水平中心线成45○夹角的范围内。
B、测量蒸汽压力时,测点在管道的上半部及下半部与管道水平线成45○夹角的范围内。
4)测量带有灰尘或气粉混合物等混浊介质的压力时,应采用具有防堵和吹扫结构的取压装置。
取压管安装规定如下:
A、在炉墙和垂直管道或烟道上,取压管安装应向上与水平线大于30○夹角。
B、在水平管道上,取压管应在管道上方、宜顺流束成锐角安装。
煤粉锅炉一次风压的测点应离喷燃器不小于8m。
5)就地安装的指示仪表,其刻度盘中心距地面的高度为:
压力表1.5m,差压表1.2m。
(3)流量测量元件的安装
1)安装前应对节流件外观及节流孔直经检查和测量,并作好记录。
其外观及节流孔直径应符合设计和国家现行标准。
2)在节流件的上、下游安装温度计时,温度计如在上游,则与节流件的直管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A、当温度计套管直径等于或小于0.03D(D为管道直径,下同)时,不小于5D(3D)。
B、当温度计套管直径在0.03D和0.13D之间时不小于20D(10D)。
温度计如在下游,则与节流件的直管距离不小于5D。
3)节流件的上、下游取压孔直径应相等;
节流装置的差压用均压环取时,上、下游侧取压孔的数量必须相等,同一侧的取压孔应在同一截面上均匀设置。
4)节流件在管道中的安装方向必须使流体从节流件的上游端面流向节流件的下游端面。
对于孔板,上游端面与节流孔圆筒形柱面垂直;
对于喷嘴,上游端面垂直于轴线的入口平面部分。
5)节流件在管道中安装应垂直于管道轴线,其偏差允许在±
1º
之间。
节流件应与管道或夹持环(当采用时)同轴,节流件的轴线与上、下游侧管道轴线之间的距离为
ex≤0.0025D/0.1+2.3β4
β=dID
式中:
D----工作条件下上游管道内径;
β—直径比;
d----工作条件下节流件的节流孔或喉部直径。
6)当采用夹持环时,应注意对中心,夹持环的任何部位不得突入管道内,如节流件与夹持环之间使用垫圈时,垫圈不应突入夹持环内。
7)节流件安装如使用垫圈,垫圈不应突入管道内,当采用角接取压装置时,垫圈不得挡信取压口或槽。
8)在水平或倾斜管道上安装的节流装置,当流体为气体或液体时,取压口的方位应符合有关标准和规定。
9)测量蒸汽流量的节流上、下游取压口装设冷凝器应符合设计规定,冷凝器的容积应大于全量程内差压计或差压变送器工作空间的最大容积变化的3倍,水平方向的横截面积不得小于差压计或差压变送器的工作面积。
安装时两个冷凝器的液面应处于相同的高度,且不低于取压口。
差压仪表高于节流装置时,冷凝器应高于差压仪表。
冷凝器至节流装置的管路应保温。
在水平或倾斜蒸汽管道上安装的节流装置,其取压口的方位应在管道的上半部与管道水平中心线成45º
夹角的范围内。
10)新装管路系统必须在管道冲冼合格后再进行节流的安装。
11)均速管流量计取源部件的轴线,应与管道轴线垂直相交。
均速管插入管道时,动压孔(即迎流孔)应迎着介质流动方向,静压孔(即背流孔)中心线应与管道中轴线重合,均速管前、后的直管段长度应符合制造厂要求。
(4)物位测点的安装
1)物位测点应选择在介质工况稳定外,并满足仪表测量范围的要求。
2)单室平衡容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A.平衡容器应垂直安装;
B.平衡容器安装标高及与其配合的正、负取压口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的测量范围。
3)双室平衡容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A.安装前应复核制造尺寸和检查内部管路和严密性;
B.平衡容器应垂直安装,其正、负取压管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的测量范围。
4)汽包水位测量所用补偿式平衡容器或热套双室平衡容器及其管路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A.安装前应应复核制造尺寸和检查内部管路的严密性;
B.取源阀门必须安装在汽包与平衡容器之间;
C.平衡容器应垂直安装,并应使其零水位标志与汽包零水位线处在同一水平上;
D.平衡容器的疏水管应单独引至下降管,其水平管段应敷设在靠近汽包水侧连通管的下部,并与连通管一起保温,垂直距离为10m左右,且垂直段不宜保温,在靠近下降管侧应装截止阀。
5)安装平衡容器、阀门和管路时,应有防止因热力设备热膨胀产生位移而被损坏的措施。
平衡容器的上部汽侧不应保温。
6)高压加热器水位平衡容器及其管路不得保温。
7)位于汽包与平衡窗口之间的取源阀门应横装且阀杆水平。
平衡容器至被测容器的汽侧导管应有使凝结水回流的坡度。
8)在蒸汽不易凝结成水的平衡容器(如凝汽器水位平衡容器)上应装设补充水管,其他低压平衡容器可装灌水丝堵。
9)平衡容器至差压仪表的正、负压管应水平引出400mm后再向下并列敷设。
10)电接点水位计的测量筒应垂直安装,垂直偏差不得大于2º
,其底部应装设排污阀门。
筒体零水位电极的中轴线与被测容器的零水位线应处于同一高度。
11)从热套式电接点水位计引出的饱和蒸汽加热管须敷设在靠近汽包水侧连通管的下部,并与连通管一块保温。
12)双法兰液位变送器的毛细管敷设弯曲半径应大于75mm且不得扭折,两毛细管应在相同的环境温度下。
13)电容式物位计的传感器应垂直安装,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5º
,且应避开下料口物料对电极的撞击。
14)测量煤料物位的重锤式探测料位计传感器和射频导纳式煤料物位传感器应垂直安装,安装位置应选择远离进、出料口的地方。
(5)分析仪表的安装
1)仪表的取样部件,应按设计和制造厂的要求装在样品有代表性并能灵敏反映介质真实情况和实用性的位置。
2)氧化锆探头安装位置应避开漏风处,且气样温度应符合制造厂要求。
3)汽、水分析样品管路系统包括取样装置、连接管及附件、阀门等的材质,应根据被测介质能满足承受相应压力、温度等参数要求,采用不锈钢或有机玻璃、聚四氟乙烯、聚氯乙烯等耐用、抗腐蚀、不污染样品的材料制造,严禁采用铜质、铝质材料。
(6)机械量
1)电磁感应式传感器铁芯所对应的汽轮机转子凸轮边缘应平整,各部间隙及安装要求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2)电涡流式传感器与被检测金属间的安装间隙,应根据制造厂提供的输出特性曲线所确定的线性中点位置而定。
传感器与前置器之间连接的高频电缆型号、长度不得任意改变,高频接头应用热缩套管密封并绝缘浮空。
前置器安装地点环境温度和是否浮空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3)转速测量传感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A、磁阻式传感器端面与测速齿轮顶之间的安装间隙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B、电涡流式传感器端面与被测轴之间的间隙,对轴标记为缺时,应按轴的平滑面(不在缺口处)确定,对轴标记为凸台时,应按凸台面来确定;
C、传感器的安装支架应有足够的刚性,以防变形。
(7)其他
1)锅炉火焰检测装置的探头安装角度及使用温度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并有防止灰渣污染的措施。
配合调试时,将探头调整至对准火焰中心。
2)火灾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探测器的确认灯应面向便于人员观察的主要入口方向。
典型火灾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必须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大于45º
。
2.仪表盘、柜安装
(1)安装的位置
A、仪表盘应安装在光线充足,操作和维修方便的地方。
B、仪表盘不宜安装在振动、潮湿、易受机械损伤、高温、温度变化剧烈和有腐蚀性气体的地方。
(2)仪表盘的底座制作应按设计图纸并结合其实际尺寸下料制作。
严禁用气割下料。
底座应在平台上进行制作,当水平误差不大于0.15%时,对角误差不大于3mm时,长度和宽度比实际尺寸不大于5mm时,将底座焊好;
底座搬运时,应防止强烈碰撞而造成变形。
(3)盘底座安装,应在地面或平台二次抹面前进行;
上表面应高出地面3~5mm;
保证控制室内各排盘的标高应一致;
检查预留电缆孔是否适用,确定底座的安装位置,找正后,在校对其中心线,合适后用电焊将底座、垫铁和埋件等焊牢。
底座的水平倾斜度不应超过长度的1/1000,最大不超过3mm;
各排底座应有良好的接地。
(4)仪表盘应贮放在干燥处,有防雨、防水措施。
最好是当即运至现场就位立盘,在运输中用棕绳捆绑,到达现场后开箱时不得以盘面为支点,应使用起钉器先起钉子后撬开箱板,以防钉子扎脚。
有表计及其他零件的盘,开箱时应小心仔细。
(5)仪表盘的安装牢固、平整、垂直,安装尺寸误差符合下列要求:
A、盘正面及正面边线不垂直度小于盘高的0.15%。
B、相邻两盘连接处的盘正面不得凹凸不平,平面度允许偏差为1mm,当成列盘超过五块时,最大允许偏差为5mm。
C、各盘间的连接缝隙不大于2mm,相邻两盘顶部水平偏差不大于2mm,成列盘顶部水平度偏差不大于5mm。
(6)为了防火防尘,盘内电缆、导管敷设完毕后,盘底地面上的孔洞封闭严密。
为便于日后检修,改进时能增敷电缆,封闭时可采用阻火堵料或松软的密封填料。
(7)盘内配线要按图施工,在盘上划线、校对部件高度,应与邻盘一致;
接线正确、连接牢固、接触良好、绝缘和导线没有受损伤;
配线整齐,清晰美观,便于运行。
对于已配好的盘,在安装时应按,上述要求进行检查,如有发现不合格者,必须进行处理。
(8)盘内每组端子排前,应设有标记型端子,标明所属回路名称,端子排上每隔5个端子应标明顺序号,端子排离地面不应小于150mm,端子排并列安装时,其间隔不应小于150mm。
(9)设备与导线一般用螺丝连接,盘内各设备间一般可不经过中间端子,用导线直接连接。
如须锡焊,应采用多股软导线,导线亦选用1.5mm2的单股硬铜线或1.0mm2多股软铜线,而且同一盘内导线的颜色应一致。
(10)盘内同一路线的导线可排成长方形或圆形的导线束,应统一下料,一次排成,不要逐根增设。
配线的走向力求简捷,明显,尽量减少交叉。
(11)安装的仪表应有固定卡子或托架固定,并应横平竖直。
对于较重的和深度尺寸较大的仪表,除使用安装支架固定外,还应在仪表尾部下侧安装支撑角钢,这时一般采用密集安装方式。
(12)仪表装在盘上时不应使其承受机械力,不得使盘产生剧烈的震动。
仪表和导线及表管间的连接应牢固,并应考虑仪表拆卸和检查的方便,导线应留有适当的长度。
(13)盘上安装的电气设备,其绝缘应良好,带电部分与接地金属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mm,最好不要裸露,应加上绝缘。
(14)盘内表管应单独排列,与导线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盘内的风压管一般采用φ10以下的钢管或紫铜管,尼龙管等,压力表管采用φ14以下具有一定弹性的钢管,以保护表计,盘内的仪表阀门应排列整齐。
(15)压力表计下面装有电气设备时,应在导管与电气之间安装挡水盘,以保持电气设备的绝缘强度,压力表盘相邻时,中间应有隔板,以防影响邻盘。
(16)仪表接线端子与外部接线的连接,以制造厂说明书和仪表端子上所标明连接外部的线路标志为准,并按设计图纸进行,接好后并套标号牌。
(17)连接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端子,按“先输入”和“后输出”的顺序排列,若同种信号有“正”“后”“负”的顺序排列;
具有一块以上的端子板时,按先输入端子板后输出端子板的顺序排列。
(18)连接接地和电源的端子,是端子板的最后三个端子,若为交流供电时,按接地、中线、相线的顺序排列。
需要时,允许接地端子单独部分另设端子板。
具有一块以上的端子板时,电源端子在最后一块端子板上,且尽量位于单独的一块电源端子板上。
(19)质量标准
A、盘(台、箱、柜)底座制作与安装(如下表);
B、单个盘(台、箱、柜)安装(如下表)
A、盘(台、箱、柜)底座制作与安装
工序
检验指标
性质
单位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
及器具
合格
优良
制作
型号规格
符合设计
核对
材质
尺寸偏差
主要
mm
≤3
≤2
用尺测量
对角线偏差
组装
横平竖直
观察
固定孔中心偏差
±
1.5
焊接
符合《验标》焊接篇
安装
位置
水平偏差
单个盘
成排盘
每米
≤1
全长
底座顶高出地面
10~20
固定
牢固
试动观察
油漆
均匀、完整、美观
B、单个盘(台、箱、柜)安装
外观
无残损
配件
齐全、完好
接线
正确
用校线工具测量
垂直偏差(每米)
≤1.5
用吊线或水平尺测量
水平倾斜差(每米)
1.2
≤1.2
螺栓防锈层
完好
接地
均匀、完好、美观
盘底密封
3.仪表的管路敷设
(1)测量气体的导管应从取压装置处先向上引出,向上高度不宜小于600mm,其连接接头的孔径不应小于导管内径。
(2)管路敷设应整齐、美观,宜减少交叉和拐弯。
(3)管路敷设完毕应进行检查,应无漏焊、堵塞和错接等现象。
(4)仪表阀门前的管路,应参加主设备的工作压力试验。
低压管路敷设完毕用压缩空气将管内冲洗干净后,按附录一的规定进行严密性试验。
(5)管路应采用可拆卸的卡子固定在支架上,成排敷设的管路间距应均匀。
金属电线管或线槽,敷设的环境温度应符合其使用温度范围,否则应采取防护措施。
(6)管路支架的间距宜均匀,各种管子所用支架距离为:
A、无缝钢管:
水平敷设时,1~1.5m;
垂直敷设时,1.5~2m。
B、铜管、塑料管:
水平敷设时,0.5~0.7m;
垂直敷设时,0.7~lm。
(7)施工完毕的管路两端,应挂有标明编号、名称及用途的标志牌。
(8)管路沿水平敷设时应有一定的坡度,差压管路应大于1:
12,其它管路应大于1:
100;
管路倾斜方向应能保证排除气体或凝结液,否则应在管路的最高或最低点装设排气或排水阀门。
(9)测量气体的导管应从取压装置处先向上引出,向上高度不宜小于600mm,其连接接头的孔径不应小于导管内径。
(10)管路接至仪表、设备时,接头必须对准,不得承受机械应力。
(11)差压测量管路的排污阀门应装设在差压计附近便于操作和检修的地方,其排污情况应能监视。
排污阀门下应装有排水槽和排水管并引至地沟。
(12)测量差压用的正压管及负压管应敷设在环境温度相同的地方。
(13)当高压管路分支时,应采用三能连接,三通的材质必须与管路相同。
导压管采用直径小于10mm钢管时,宜采用卡套式中间接头连接,也可以采用承插法或套管法焊接,承插法焊接时,其插入方向应顺着介质流向。
(14)不锈钢导压管采用冷弯,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子外径的5倍,且不得弯扁,凹陷及裂纹。
不锈钢管或质量要求高的导压管应采用氩弧焊。
所有导压管应由持有相应合格证的焊工进行焊接。
切割或焊接导压管时,应将导压管从仪表上卸下来,防止高温或焊接电流过大损坏仪表。
不锈钢管固定时,不应与碳钢直接接触。
(15)不同直径管子的对口焊接,其内径不宜超过2mm,否则应采用变径管。
相同直径管子的对口焊接,不应有错口现象。
(16)管路敷设完毕应进行检查,应无漏焊、堵塞和接错等现象。
4.热控的电线管、(线)缆敷设
(1)电线管的内径一般为导线束外径的1.5~2倍。
(2)电线管的弯成角度不应小于90°
,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线管外径的6倍,单根管子的弯头不宜超过两个。
(3)电线管不应有扁瘪或裂缝,管间应采用接头对接牢固,管端与设备之间用金属软管连接。
金属软管两端接口应用接头配件连接。
(4)补偿导线的型号应与热电偶的分度号相符,并校验合格,截面应满足仪表允许的线路电阻要求,两端接线时,严禁接错极性。
(5)轴承箱内的导线应采用耐油、耐热绝缘软线。
导线应固定牢固、拆装方便,其引出口应有防止渗油的措施。
(6)若制造厂要求控制装置及计算机的机柜不与电气接地网连接时,其外壳应与底座绝缘。
(7)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接地,应按设计或制造厂要求进行。
计算机或组装仪表控制系统的接地,应集中一点引入接地网。
(8)计算机或控制装置设有专用接地网时,接地网与保护接地网的连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