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42数据的处理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42数据的处理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42数据的处理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教学活动一:
认识excel
启动excel,介绍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操作
1、基本概念
单元格:
单元格是表格中行与列的交叉部分,它是组成表格的最小单位,单个数据的输入和修改都是在单元格中进行的。
工作表:
工作表是一个由若干行和列组成的表格,一行和一列的交叉部分称为单元格。
一般而言,数据处理都是在单元格内进行的。
电子表格常常处理成批的数据,它一般包含大量的单元格,最多为65536(256)=16777216个单元格。
工作簿:
工作簿一般由若干个工作表组成,并以文件形式存放在磁盘上。
所以,工作簿是面向用户操作的一个概念,而文件则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一个概念。
2、常用基本操作
a.单击单元格,进行数据输入或替换;
双击单元格进行数据修改。
b.点击列字母选中一列,拖动可选择多列;
点击行前数字可选中一行,拖动可选择多行。
3、基本常识
a.表格单元格地址
b.数据的计算:
求和公式sum(summber1:
summber2)、平均数公式(average(summber1:
summber2)、最大值max(summber1:
summber2)、最小值min(summber1:
summber2)
c.数据的筛选:
学生对表格中的某一特定数据所蕴含的信息进行筛选处理。
(简单通俗来说就是从表格中选中符合某个特定条件的数据来)
d.数据的排序:
对表格进行一般排序或进行自定义排序。
e.数据的分类汇总:
有了排序的结果,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也就是说先进行排序,然后再汇总)。
f.数据透视表:
数据透视表是一种对大量数据进行快速汇总和建立交叉列表的交互式表格。
她可以转换行和列以查看源数据的不同汇总结果,可以根据需要显示指定区域内的数据,还具备查询应用的功能等。
三、教学活动二:
表格数据的处理
1、数据的排序
讲解:
Excel是最常用的电子表格软件,相似的还有国产的WPS表格。
利用它的排序功能可以按任意字段对数据进行升序或降序排列
出示成绩表,提出任务:
1)利用公式计算出每学科的最高分、最低分。
2)利用公式计算出每位同学的总分、平均分。
3)按总分从高分至低分进排序。
学生进行排序操作,师巡视指导。
2、数据的筛选
根据一定规则“筛选”大批数据,有助于我们发现某一特定数据所蕴涵的信息。
教师演示后,学生独立操作。
3、数据的计算
出示P74数据表
教师演示
a.利用公式计算。
在显示结果的单元格中输入英文状态的“=”号,然后单击数据单元格选中参与计算的数据,输入运行符确定计算方式,最后敲回车键进行计算。
b.利用函数计算。
利用求和函数smu()求和;
平均数函数average()求平均数,最大值函数max()求最大值、最小值函数min()求最小值。
c.自动计算。
选定相关单元格,右击状态栏弹出快捷菜单,进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求和等操作。
4、数据的分析汇总
①按类别排序后,执行“数据/分类汇总”命令。
②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汇总项,单击“确定”命令。
③点击汇总表左边的“+”按钮,可显示或隐藏明细数据
学生操作,并尝试变更数据后再查看结果
四、课后实践:
小组合作,完成P76实践任务
板书:
数据排序筛选计算分析汇总
4.2.2表格数据的图形化
认识图表的作用与适用范围,掌握图表制作方法,能根据图表分析数据。
能够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类型的图表。
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作风。
图表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图形的适用范围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演示
一、谈话导入
前面我们在学习过文本信息的加工时,知道了将文本信息结构化或形象化后的优势。
同样,表格数据也可以通过图形化来表示,这样能更直观、形象地体现出表格内的要素关系。
柱形图
1、柱形图特点
柱形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体现不同项目数据之间的比较。
从上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摄入的每种食物的营养成分
2、柱形图的绘制
教师演示绘制柱形图:
选择需要统计的数据,点击“插入”标签,选择“柱形图”。
饼图
1、饼图特点
饼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2、绘制饼图
教师演示:
选择需要统计的数据,点击“插入”标签,选择“饼图”。
3、思考
如果用柱形图来表现各部分所占的比例,效果会比起饼图来说会如何?
展示柱形图、饼图对比。
四、教学活动三:
折线图
1、布置任务
阅读教材P78,解答如下问题:
拆线图适合表现什么类型的数据?
使用拆线图时,对数据有什么要求?
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
运行excel,输入P79图4-27中的表格数据,然后选定数据并插入折线图。
五、课堂小结:
1、三种图形的特点
针对不同的信息需求,应该使用不同类型的图表。
图表类型名称
使用特点
擅长比较数据间的多少与大小关系。
也称折线图,按时间轴表现数据的变化趋势。
也称扇形图,适用于描述数据之间的比例分配关系。
2、图表化的意义
增强了数据的可读性,更容易发现和理解数据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六、课后实践
1、收集历届奥运会中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数资料,分别用表格和图形表达,比较两种表达方式的效果。
2、自选资料,分别制作柱形图、饼图、折线图,并体会其适应范围。
4.2.3表格数据加工的多元性
掌握利用表格软件处理数据,并结合图形化表示,揭示事物的性质、特点及变化规律。
自主去体会、对比各种不同的角色扮演,分析数据,总结归纳,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挖掘表格数据所蕴含的信息。
选用合适的图形化表达方法
从不同角度对表格数据进行分析和加工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演示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量化,这个客观世界是丰富的、多元的,因此数据所包含的信息也是多义的。
同时,因为人们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需求有所差异,对数据的加工因此就会带有一定的选择性。
不同角度看数据
1、展示原始数据
某企业有股东5人,员工100人,1990~1992年的3年间,该企业的收益情况如下表。
想一想:
从表中数据,你可以看出什么?
(总体看来每年股东红利不断增加,工资总额也随之增加)
要求将表中数据绘制成图,你会怎么做?
2、场景分析
面对这样一组数据,从不同角度分析,可以描绘出不同的图形,得出不同的结论。
问:
在这个场景中,有哪些相关的角色?
(股东、员工、工会)
学生尝试代入不同的角色去看表中数据,体会角色最重视哪方面的信息。
绘制图形
1、站在企业主管的角度考虑
从原始数据可以看出,股东和员工双方共同发展,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这是企业主管最愿意看到的局面。
2、站在工会的角度考虑
站在工会角度,对原始数据进行了一些加工,得到下表。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股东红利三年来增长比率平均是50%,而员工工资总额增长比率平均是25%,显然员工工资的增长比例是股东分红增长比率的一半,应该适当增加员工的工资。
3、站在员工的角度考虑
站在员工角度,则比较关注增长幅度,对原始数据进行转换后得到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股东个人收入每年增长0.5万元,工人个人收入增长仅250元,两者相差4750元。
这说明只要这个企业的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股东的个人收入不断上升,而且比员工增长的速度还要快,甚至上万元。
股东和员工的收入会逐渐悬殊,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应当大幅增加员工的工资。
比较电子表格与其他软件进行表格信息加工的特点,填写教材P82表4-13。
站在企业主管的角度考虑站在工会的角度考虑站在员工的角度考虑
4.2表格信息的加工(作业)
【教学目标】通过“课堂作业”的形式让学生通过电子表格绘制图形,检测本节学习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教学方法】学生独立完成
一、复习导入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数据信息图表化,有助于增强数据的可读性,更容易发现和理解数据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二、出示任务:
以成绩、生活费用等为源数据,制作excel电子表格,并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生成图表化的信息表。
完成后通过“提交作业”功能,提交电子表格至教师机。